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巨细胞病毒感染与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表达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胡颖姿 吴鼎文 +1 位作者 陶然 尚世强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08年第6期433-437,共5页
目的探讨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BL)基因多态性及血浆蛋白水平与儿童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7年3~11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诊断为HCMV感染的患儿作为HCMV感染组,选择同期行健康体检的儿童作为对照组。对两组... 目的探讨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BL)基因多态性及血浆蛋白水平与儿童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7年3~11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诊断为HCMV感染的患儿作为HCMV感染组,选择同期行健康体检的儿童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行MBL基因检测和分型,并对HCMV感染组进行随访,分别测定其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浆MBL蛋白水平。分别比较两组基因变异频率和血浆MBL蛋白水平。结果HCMV感染组纳入104例,对照组纳入105例;HCMV感染组有50例患儿进行随访,HCMV感染组MBL基因启动子区-550位点的L型变异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56.7%vs34.3%,P=0.001),野生单体基因型HYPA的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47.6%vs62.8%,P=0.002),完整基因型中高水平表达基因型(YA/YA)的频率低于对照组(41.3%vs60.0%,P=0.007),而低水平表达基因型(YA/XA,YA/YB,XA/XA)的频率高于对照组(52.9%vs29.5%,P=0.001)。HCMV感染组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浆MBL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9和0.000)。HCMV感染组急性期血浆MBL蛋白水平高于恢复期(P=0.000)。结论MBL基因多态性导致的血浆MBL蛋白水平低下与儿童HCMV感染相关,提示MBL可能对儿童HCMV感染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 基因多态性 儿童 巨细胞病毒
下载PDF
甘露糖结合凝集素与儿童常见感染易感性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董敖 陶然 +2 位作者 胡颖姿 华春珍 尚世强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08-812,共5页
目的研究浙江省汉族儿童中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基因多态性和蛋白水平与常见感染(反复呼吸道感染、急性呼吸道感染、CMV活动性感染、体表局部脓肿、中耳炎)易感性的关系。方法用PCR和测序法对感染组和对照组儿童的MBL基因启动子区... 目的研究浙江省汉族儿童中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基因多态性和蛋白水平与常见感染(反复呼吸道感染、急性呼吸道感染、CMV活动性感染、体表局部脓肿、中耳炎)易感性的关系。方法用PCR和测序法对感染组和对照组儿童的MBL基因启动子区和外显子1区的6个突变位点进行检测和分型,用ELISA试剂盒检测两组儿童的血浆MBL蛋白浓度。结果感染组和对照组均未检测到MBL基因外显子1区+223位点(C/T)和+239位点(G/A)的突变,对照组也未检测到启动子区+4位点(C/T)的突变。启动子区-550位点3种基因型HH、HL、LL在感染组和对照组的频率分别为43.1%、29.1%、27.8%和63.8%、17.1%、19.1%,两组问基因型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启动子区和外显子1区所有基因型组合形成的完整基因型可分为与血浆蛋白浓度相关的“YA型”和“XB型”,两种完整基因型频率在感染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和对照组血浆MBL蛋白浓度均呈偏态分布。CMV感染组蛋白浓度低于对照组,急性呼吸道感染和局部脓肿组蛋白浓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包括启动子区和外显子1区在内的MBL基因多态性与儿童常见感染的易感性具有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 基因多态 儿童 感染
原文传递
介入治疗时心脏数字透视若干技术要素体会
3
作者 胡颖姿 高德春 《医用放射技术杂志》 2003年第9期35-35,共1页
关键词 介入治疗 心脏 数字透视 技术要素 视野 曝光 隔光器
原文传递
儿童X线摄影468例废片分析
4
作者 胡颖姿 王惜群 《医用放射技术杂志》 2003年第2期5-6,共2页
关键词 儿童 X线摄影 废片 原因
原文传递
104例儿童眶周皮样囊肿及表皮样囊肿分布与CT影像表现 被引量:1
5
作者 王进华 俞瑶涵 +2 位作者 陈中雨 陆斌 胡颖姿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561-1565,共5页
目的探讨104例儿童眶周皮样囊肿及表皮样囊肿的分布与CT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04例经病理证实的儿童眶周皮样囊肿和表皮样囊肿患儿的临床和CT影像资料。所有病例均行多排螺旋CT,图像后处理包括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 目的探讨104例儿童眶周皮样囊肿及表皮样囊肿的分布与CT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04例经病理证实的儿童眶周皮样囊肿和表皮样囊肿患儿的临床和CT影像资料。所有病例均行多排螺旋CT,图像后处理包括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VR);病变按眶骨CT四象限定位法定位;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4例患儿手术中位年龄2岁11个月。眶骨CT四象限定位法显示病变位于眶外上象限外眦区(OC-UO)52例(50.0%),眶内上象限内眦区(IC-UI)24例(23.1%),眶外上象限眉弓区(G-UO)23例(22.1%)和眶内上象限眉间区(I-UI)5例(4.8%),病灶与额颧缝、额筛缝关系密切。103例病灶最大径〈2.0cm,G-UO病灶均值为(1.10±0.31)cm,与IC-UI、I-UI病灶大小有统计学差异(P〈0.05);I-UI病灶均值为(0.64±0.14)cm,与G-UO、OC-UO有统计学差异(P〈0.05)。病灶形态G-UO呈扁平状9例(69.2%),I-UI、IC-UI类圆形分别是4例(80.0%)、22例(91.7%),不规则形及哑铃状位于OC-UO。28例(26.9%)I-UI及G-UO对周围骨质有轻度压迫,而压迫明显者位于OC-UO。病变总的平均CT值为(-5.2±22.0)HU,但合并炎症的囊肿病灶其平均CT值为2.2 HU,高于单纯囊肿-7.5 HU,不同部位的病灶CT值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眼眶CT四象限法有助于病变定位和描述,不同部位的儿童眶周皮样囊肿和表皮样囊肿具有一定的CT影像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皮样囊肿 表皮样囊肿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