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IF-1α和Hp在蒙、汉两族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1
作者 冷雪芹 李燕 +3 位作者 贾慧琼 胡香珍 段晓燕 鲁志刚 《天津医药》 CAS 2017年第7期704-708,共5页
目的分析缺氧诱导因子(HIF)-1α和幽门螺旋杆菌(Hp)在蒙古族、汉族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两种因子在蒙、汉两族胃癌发生中的相互作用。方法采用改良的Warthin-Starry(W-S)银染色法检测27例蒙古族和30例汉族胃癌患者Hp感染情况,采用免疫... 目的分析缺氧诱导因子(HIF)-1α和幽门螺旋杆菌(Hp)在蒙古族、汉族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两种因子在蒙、汉两族胃癌发生中的相互作用。方法采用改良的Warthin-Starry(W-S)银染色法检测27例蒙古族和30例汉族胃癌患者Hp感染情况,采用免疫组化(S-P)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分别检测HIF-1α在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中蛋白和mRNA的表达。分析HIF-1α蛋白和Hp在蒙古族、汉族胃癌组织中表达的关系。结果蒙古族、汉族胃癌患者Hp感染率分别为81.5%(22/27)、66.7%(20/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08,P>0.05);HIF-1α蛋白在蒙古族、汉族胃癌患者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96%(17/27)、70.00%(21/30),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8914±0.075 0、0.9074±0.0655,两民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IF-1α蛋白和mRNA在癌旁和正常组织中均无阳性表达。蒙古族、汉族人群胃癌组织中HIF-1α蛋白的阳性表达与Hp感染均呈正相关(rs分别为0.424、0.617,P<0.05)。结论 HIF-1α和Hp均是胃癌的致病因子,Hp和HIF-1ɑ可能共同促进胃癌的发生。HIF-1α和Hp在蒙古族和汉族胃癌患者中的致病机制可能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缺氧诱导因子1 Α亚基 螺杆菌 幽门 免疫组织化学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汉族 蒙古族
下载PDF
培养医患沟通能力在消化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丛春莉 王丽萍 +2 位作者 胡香珍 莫日根苏都 胡海清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8年第7期893-894,共2页
目前,随着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这项再教育的普及和推进,对住院医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他们每天与患者及家属进行面对面的最直接的沟通,培养和提高规培医师的医患沟通能力显得非常重要,通过分析消化内科特点及现状,融入和加强医患沟通能力... 目前,随着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这项再教育的普及和推进,对住院医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他们每天与患者及家属进行面对面的最直接的沟通,培养和提高规培医师的医患沟通能力显得非常重要,通过分析消化内科特点及现状,融入和加强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教学新模式,通过医患沟通专题小讲座、教学查房、案例分析讨论,强化医患沟通能力,通过这些方法和手术前后的多次沟通,让规培医师们在轮转消化内科有限的时间内,理解和学习医患沟通的方式和方法,培养和具备良好沟通能力,收到显著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患沟通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消化内科
下载PDF
回盲部非特异性溃疡临床诊断性治疗的价值及随访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陈平 苏秉忠 +4 位作者 王丽萍 侯叶廷 胡香珍 孙勤暖 翁丽新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97-401,共5页
结肠溃疡性病变病理结果为黏膜慢性炎症、病因不明者称为结肠非特异性溃疡。回盲部非特异性溃疡病变的诊治目前尚无共识意见,而该类疾病的临床发病率较高,有时确诊需手术探查及诊断性治疗,对患者及家庭造成极大的经济负担及精神压力... 结肠溃疡性病变病理结果为黏膜慢性炎症、病因不明者称为结肠非特异性溃疡。回盲部非特异性溃疡病变的诊治目前尚无共识意见,而该类疾病的临床发病率较高,有时确诊需手术探查及诊断性治疗,对患者及家庭造成极大的经济负担及精神压力。为此,回顾分析我院对该类病患的临床诊治资料,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特异性溃疡 诊断性治疗 临床诊治 回盲部 随访研究 溃疡性病变 价值 慢性炎症
原文传递
EB病毒抑制小肠上皮细胞增殖的ERK1/2途径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胡香珍 张艳飞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1期46-48,共3页
目的分析EB病毒(EB virus,EBV)抑制小肠上皮细胞增殖的机理,初步探讨EBV导致腹泻的病理机制。方法应用EBV作用于小肠上皮细胞,作用后0、12、24、36和48 h,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MAPK(磷酸化的ERK1/2、JNK... 目的分析EB病毒(EB virus,EBV)抑制小肠上皮细胞增殖的机理,初步探讨EBV导致腹泻的病理机制。方法应用EBV作用于小肠上皮细胞,作用后0、12、24、36和48 h,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MAPK(磷酸化的ERK1/2、JNK、p38)通路的表达情况。结果经EBV作用36及48 h的小肠上皮细胞存活率较24及12 h显著降低,并显著低于0 h(P <0. 05);磷酸化ERK1/2的表达在36和48 h最低,显著低于其他3个时间点(P <0. 05)。结论 EBV可抑制小肠上皮细胞的增殖,且通过抑制ERK1/2磷酸化途径实现。本实验为进一步研究EBV导致腹泻的发病机理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 小肠上皮细胞 MAPK通路 磷酸化
原文传递
大肠癌及大肠息肉中端粒酶、PTEN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段晓燕 冷雪芹 +5 位作者 陈平 苏秉忠 孙涓 牛丽丽 胡香珍 常鸿菲 《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 2014年第6期453-458,共6页
目的探讨端粒酶和PTEN在大肠癌及大肠息肉中的表达与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8例大肠息肉、25例息肉旁正常组织、15例结直肠癌癌灶组织、9例癌旁组织中端粒酶和PTEN蛋白的表达。结果端粒酶在大肠癌... 目的探讨端粒酶和PTEN在大肠癌及大肠息肉中的表达与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8例大肠息肉、25例息肉旁正常组织、15例结直肠癌癌灶组织、9例癌旁组织中端粒酶和PTEN蛋白的表达。结果端粒酶在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率(80.00%)显著高于癌旁组织(22.22%)、大肠息肉组织(19.12%)和息肉旁组织(0.00%)。PTEN在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率(20.00%)显著低于癌旁组织(77.78%)、大肠息肉组织(54.41%)和正常大肠黏膜组织(80.00%)。在大肠癌及大肠息肉中,端粒酶和PTEN均成负相关(r=-0.516;r=-0.261)。端粒酶与息肉大小(r=0.262)关系密切。端粒酶和PTEN的表达与大肠癌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r=0.560;r=-0.707)。结论 PTEN在大肠癌中的表达缺失,在腺瘤性息肉表现出缺失倾向,端粒酶和PTEN在大肠癌、大肠息肉中的表达呈负相关。两者的变化可能与结直肠肿瘤的恶性程度和疾病进展有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 酶类 结直肠肿瘤 肠息肉 免疫组织化学 PTEN
原文传递
从信用合作社到合作制大银行──国外合作银行发展给我们的启示
6
作者 胡香珍 刘艺容 《中国农村金融》 1997年第7期45-45,共1页
从信用合作社到合作制大银行──国外合作银行发展给我们的启示胡香珍,刘艺容我国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在走过了一段弯路之后,现在又开始恢复其“合作制”性质。国务院和中央银行的有关文件明确规定,要把农村信用社办成由社员入股、社员... 从信用合作社到合作制大银行──国外合作银行发展给我们的启示胡香珍,刘艺容我国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在走过了一段弯路之后,现在又开始恢复其“合作制”性质。国务院和中央银行的有关文件明确规定,要把农村信用社办成由社员入股、社员民主管理、主要为社员服务的真正的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外合作银行 合作制原则 城市信用合作社 农村信用社 大银行 农村信用合作社 经营策略 启示 综合经营 农民银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