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中下游干流沉积物中重金属的赋存形态及其生态风险 被引量:21
1
作者 冯精兰 胡鹏抟 +3 位作者 刘群 刘梦琳 孙剑辉 张杏杨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78-185,共8页
在黄河中下游干流采集6个表层沉积物样品,采用Han和Banin连续提取法提取并采用ICP-MS和ICP-OES测定不同化学形态的Pb、Cu、Cd、Cr、Ni、Zn、Mn含量,在计算重金属富集因子、迁移系数、次生相和原生相分布比值的基础上,对重金属赋存形态... 在黄河中下游干流采集6个表层沉积物样品,采用Han和Banin连续提取法提取并采用ICP-MS和ICP-OES测定不同化学形态的Pb、Cu、Cd、Cr、Ni、Zn、Mn含量,在计算重金属富集因子、迁移系数、次生相和原生相分布比值的基础上,对重金属赋存形态、迁移能力、生物活性、污染状况和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河中下游干流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含量沿河流向先增加后降低,高含量点位出现在汜水汇入黄河后,支流的输入对黄河重金属含量具有较为明显的贡献.形态分析研究表明,Pb、Cu、Cr、Zn、Ni等5种重金属残渣态在其不同形态中有绝对优势,Cd可浸取态占明显优势,Mn的残渣态与可浸取态所占比例相当.富集因子分析表明,黄河中下游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可分为3类:Cu、Cr、Mn基本无富集,Pb、Ni、Zn轻度富集,Cd中度到极高度富集;迁移系数研究表明黄河中下游表层沉积物重金属迁移系数和生物活性顺序为Mn>Cd>Zn>Ni>Pb>Cu>Cr.次生相原生相比值法表明Cu、Cr、Ni、Zn无污染,Pb在3点位轻度污染,其它点位无污染,Mn在1、3、6点位轻度污染,其它点位无污染.综合各种评价方法,Cd是黄河中下游沉积物中污染程度最高的重金属,具有潜在生态风险,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赋存形态 迁移能力 生物活性 生态风险 黄河中下游 沉积物
下载PDF
淮河上游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赋存形态及其生态风险 被引量:10
2
作者 刘梦琳 冯精兰 +2 位作者 刘群 胡鹏抟 孙剑辉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235-1238,共4页
重金属是自然界危害较重的一类污染物,具有隐蔽性、残留时间长和毒性大等特点,且不能被微生物降解,可通过食物链转移富集破坏生态系统,甚至可通过生物和化学作用转化为毒性更大的金属化合物而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因而备受关注.随... 重金属是自然界危害较重的一类污染物,具有隐蔽性、残留时间长和毒性大等特点,且不能被微生物降解,可通过食物链转移富集破坏生态系统,甚至可通过生物和化学作用转化为毒性更大的金属化合物而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因而备受关注.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口的快速增长,淮河流域水资源和水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本研究选取淮河上游作为研究区域,分析了淮河沉积物中几种典型重金属的形态分布特征,评价了该区域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生态风险,以期为淮河流域水生态系统评价和管理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沉积物 淮河上游 生态风险 重金属 赋存形态 生态系统评价 微生物降解 水环境问题
下载PDF
粒径影响下多溴联苯醚皮肤暴露摄入量预测方法
3
作者 胡鹏抟 张子峰 +3 位作者 马万里 刘丽艳 宋维薇 李一凡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7-72,共6页
为改善污染物人体暴露的评估方法,研究了哈尔滨大气环境中多溴联苯醚(PBDEs)的暴露情况,评估各形态PBDEs单体经皮肤每日摄入量,利用多粒径气/粒分配公式与皮肤摄入量公式,实现对粒径影响下颗粒态PBDEs经皮肤每日摄入量的预测。结果表明... 为改善污染物人体暴露的评估方法,研究了哈尔滨大气环境中多溴联苯醚(PBDEs)的暴露情况,评估各形态PBDEs单体经皮肤每日摄入量,利用多粒径气/粒分配公式与皮肤摄入量公式,实现对粒径影响下颗粒态PBDEs经皮肤每日摄入量的预测。结果表明,哈尔滨大气PBDEs经皮肤摄入量为71.6 pg/d,颗粒态和气态PBDEs的经皮肤摄入量相当,分别为32.8和38.8 pg/d,BDE-209是经皮肤摄入的主要单体。受颗粒物质量浓度影响,供暖期的PBDEs经皮肤摄入量高于非供暖期。颗粒态PBDEs的经皮肤摄入量由粗颗粒主导,其中传质系数为主要影响因素。本研究首次提出预测粒径影响下颗粒态PBDEs经皮肤摄入量的方法,并应用哈尔滨、上海和广州的监测数据进行验证,证明之前推导的恒稳态多粒径气/粒分配公式可以很好地预测粒径影响下颗粒态PBDEs的经皮肤摄入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溴联苯醚 粒径 皮肤暴露 气/粒分配
下载PDF
多溴联苯醚大气干湿沉降研究进展
4
作者 王凤超 胡鹏抟 +1 位作者 乔丽娜 李一凡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77-188,共12页
干湿沉降是影响大气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在大气中分布、迁移和转化的一个重要因素.一方面干湿沉降能够去除大气中多溴联苯醚(PBDEs)等POPs,另一方面干湿沉降将大气中的POPs带到土壤、地表水体以及沉积物中,成为土壤、地表水体以及... 干湿沉降是影响大气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在大气中分布、迁移和转化的一个重要因素.一方面干湿沉降能够去除大气中多溴联苯醚(PBDEs)等POPs,另一方面干湿沉降将大气中的POPs带到土壤、地表水体以及沉积物中,成为土壤、地表水体以及沉积物中POPs的重要来源之一.本文总结国内外大气中PBDEs干湿沉降研究,从降水中的PBDEs的组成特征、干湿沉降通量、湿沉降清除率以及干沉降速率等方面对PBDEs干湿沉降进行综述.首次利用化合物分配空间图(CPSM)对PBDEs在大气中干湿沉降归趋进行模拟,并与报道中大气干湿沉降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CPSM图可以很好地描述PBDEs在大气中干湿沉降归趋,即BDE-47主要存在于大气气相中;BDE-209主要吸附于干、湿沉降颗粒相中.最后对PBDEs干湿沉降的研究进行总结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湿沉降 干湿沉降通量 湿沉降清除率 干沉降速率 化合物分配空间图
下载PDF
降雪后24 h内大气中多环芳烃的变化规律 被引量:1
5
作者 范慧泽 祝富杰 +1 位作者 胡鹏抟 马万里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636-1641,共6页
大气是挥发性和半挥发性污染物迁移扩散的重要介质,也是污染物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因此,大气中污染物的环境行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采集雪样和降雪后连续24 h内的大气样品,对16种多环芳烃(PAHs)进行了分析,对降雪后大气中P... 大气是挥发性和半挥发性污染物迁移扩散的重要介质,也是污染物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因此,大气中污染物的环境行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采集雪样和降雪后连续24 h内的大气样品,对16种多环芳烃(PAHs)进行了分析,对降雪后大气中PAHs的变化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16种PAHs在降雪中的检出率为100%,菲的浓度最高(538.3ng·L^(-1)),其次是萘(509.1 ng·L^(-1))和荧蒽(429.9 ng·L^(-1)),说明降雪能够对大气中的PAHs进行去除.降雪后大气中PAHs的浓度呈现下降-上升-下降的变化规律,高浓度出现在汽车尾气排放量最大的上下班期间,低浓度则出现在人类活动少的时间段,说明人类活动是大气中PAHs浓度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降雪后24 h内大气中PAHs在气相和颗粒相间的比值变化较小,其组成主要受PAHs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特征分子比值法表明,降雪后24 h内大气中PAHs主要来源于固体燃料燃烧源和液体燃料的燃烧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PAHs) 大气 降雪 污染特征 变化规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