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期糖尿病小鼠血清和视网膜VEGF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7
1
作者 李才锐 姜德咏 +4 位作者 胥延 郭小健 洪卫 李雯霖 王平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76-378,共3页
目的探讨非肥胖性糖尿病小鼠血清和视网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非肥胖性糖尿病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2、4、6、8、12周组,n=20)和糖尿病组(2、4、6、8、12周组,n=20),每组取4只小鼠摘除眼球取血并分离... 目的探讨非肥胖性糖尿病小鼠血清和视网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非肥胖性糖尿病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2、4、6、8、12周组,n=20)和糖尿病组(2、4、6、8、12周组,n=20),每组取4只小鼠摘除眼球取血并分离视网膜。ELISA方法检测血清及视网膜VEGF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血清及视网膜VEGF表达水平明显增高。结论糖尿病早期血清及视网膜VEGF表达增高,二者呈正相关,血清VEGF含量可作为判定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程度的参考指标。糖尿病早期视网膜VEGF的表达与多种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 血清 血管内皮生长凶子 非肥胖性糖尿病小鼠
下载PDF
HIF-1在早期糖尿病小鼠视网膜上的表达及作用 被引量:4
2
作者 李才锐 胥延 +4 位作者 郭小健 王平 李雯霖 洪卫 姜德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23期2607-2609,共3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NOD小鼠视网膜HIF-1α表达及其作用。方法:NOD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组,分别于糖尿病2、4、6、8和12周处死糖尿病组和正常对照组小鼠,摘除眼球后分离视网膜。Westernblot方法检测视网膜HIF-1α的表达,免疫组化... 目的:探讨糖尿病NOD小鼠视网膜HIF-1α表达及其作用。方法:NOD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组,分别于糖尿病2、4、6、8和12周处死糖尿病组和正常对照组小鼠,摘除眼球后分离视网膜。Westernblot方法检测视网膜HIF-1α的表达,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视网膜上HIF-1α的表达。结果:(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小鼠血糖明显增高,体重明显下降(P<0.01)。(2)Westernblot显示糖尿病6周时视网膜HIF-1α低水平表达,12周时HIF-1α表达增高。(3)免疫组化显示糖尿病组12周时视网膜内层HIF-1α表达增加,而未见视网膜外层HIF-1α表达。结论:(1)糖尿病早期视网膜HIF-1α表达增高,说明在糖尿病早期视网膜发生缺血缺氧。(2)HIF-1α可能参与了糖尿病早期视网膜缺血缺氧的继发损害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视网膜 低氧诱导因子-1Α
下载PDF
早期糖尿病NOD小鼠视网膜HIF-1的表达 被引量:9
3
作者 李才锐 胥延 +4 位作者 姜德咏 洪卫 郭小健 王平 李雯霖 《眼科学报》 2006年第2期107-111,共5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NOD小鼠视网膜HIF-1α的表达。方法:NOD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组,分别于糖尿病2、4、6、8和12周处死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组小鼠,摘除眼球后分离视网膜。Westernblot方法检测视网膜HIF-1α的表达,免疫组化方法检... 目的:探讨糖尿病NOD小鼠视网膜HIF-1α的表达。方法:NOD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组,分别于糖尿病2、4、6、8和12周处死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组小鼠,摘除眼球后分离视网膜。Westernblot方法检测视网膜HIF-1α的表达,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视网膜上HIF-1α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小鼠血糖明显增高,体重明显下降(P<0.01);Westernblot显示糖尿病6周时视网膜HIF-1α低水平表达,12周时HIF-1α表达增高;免疫组化显示糖尿病组12周时视网膜内层HIF-1α表达增加,而未见视网膜外层HIF-1α表达。结论:糖尿病早期视网膜HIF-1α表达增高,说明在糖尿病早期视网膜发生缺血缺氧;HIF-1α可能参与了糖尿病早期视网膜缺血缺氧的继发损害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 低氧诱导因子-1Α
下载PDF
前房胆固醇结晶症(附一例报告) 被引量:5
4
作者 李才锐 周伟 胥延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36-136,共1页
关键词 眼前房胆固醇结晶症 病理 诊断 治疗 罕见病
下载PDF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移植片内皮细胞远期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6
5
作者 李才锐 胥延 张煜辰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491-497,共7页
目的 :分析穿透性角膜移植术 (PK)后透明植片内皮细胞远期的形态学变化和与植片寿命的关系。同时调查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 2 3年间白内障、青光眼、角膜排斥反应、植片失活的机率。方法 :应用非接触内皮显微镜和图像分析技术对 14 8名单... 目的 :分析穿透性角膜移植术 (PK)后透明植片内皮细胞远期的形态学变化和与植片寿命的关系。同时调查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 2 3年间白内障、青光眼、角膜排斥反应、植片失活的机率。方法 :应用非接触内皮显微镜和图像分析技术对 14 8名单眼PK手术患者移植片和手术眼角膜进行活体内皮细胞形态定量分析。结果 :1 术后 3月~ 10年 ,植片内皮细胞数量下降迅速 ,达到 72 5± 17 7% (M±SD) (r =13 % ) ;细胞面积、形态系数、细胞周长和非六角形细胞比率增大P <0 0 1,而六角形细胞比率和细胞形态系数变小P <0 0 0 6。 2 术后 10~ 2 3年 ,植片内皮细胞丢失速度减慢 (r =3 % ) ,同时细胞面积的变异系数变得相对稳定 (2 7 8% )P <0 0 1。六角形细胞比率和细胞形系数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P <0 0 5。 3 PK术后白内障手术率 14 % ,青光眼和排斥反应的发病率是 16%和 2 9%。 4 PK术后植片失活率是18%。晚期植片内皮功能衰竭是晚期植片失活的主要原因 ,术后 5~ 2 3年 12例植片失活患者中发生了 7例。结论 :1 PK术后 11~ 2 3年 ,每年内皮细胞密度稳定下降。六角形细胞比率和细胞形状系数恢复正常 ,面积变异系数稳定说明内皮细胞层稳定性得以恢复。细胞密度和细胞形态在评估PK术后的愈合过程是同样重要。 2 PK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 移植片 内皮细胞 形态学观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