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传奇书篇、机趣连环——论赵派中篇坠子《双枪老太婆劫刑车》
1
作者 胥昌秀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6-127,共2页
本文对赵派中篇坠子《双枪老太婆劫刑车》进行创作思想、创作手法、文体结构、叙事特点、口语评说与叙唱风格的分析,论证了其突出的曲艺文学特性,叙事中的曲艺文学趣味美,评说与叙唱中色彩斑斓的语言音调及艺术处理。突出塑造了双枪... 本文对赵派中篇坠子《双枪老太婆劫刑车》进行创作思想、创作手法、文体结构、叙事特点、口语评说与叙唱风格的分析,论证了其突出的曲艺文学特性,叙事中的曲艺文学趣味美,评说与叙唱中色彩斑斓的语言音调及艺术处理。突出塑造了双枪老太婆带有传奇色彩,具有革命英雄气度的“儒将”风范,展现出一幅幅明快谐趣、生动热辣、气势恢宏的战斗画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艺文学 人物模式 三迭模式 审美趣味
下载PDF
赵铮曲艺教学中的美育
2
作者 胥昌秀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08年第S1期1670-1671,共2页
作者对曲艺名家赵铮先生曲艺教育、教学中的德性美育,课业美育,民族曲艺文化审美教育,曲目教学,流派教学,艺术实践中蕴含的民族艺术审美观,进行了分析论证。
关键词 赵铮 曲艺教学 美育
下载PDF
戏曲韵白艺术的表现规律 被引量:2
3
作者 胥昌秀 《艺海》 2005年第1期22-23,共2页
戏曲韵白是中国戏曲念白的一种程式,它以中州韵为读音、咬字、归韵的依据。中州韵的四声调值有一定规律,由于四声的组合,形成一种抑扬顿挫、铿锵有致的语调。其字音、声调的高低起伏较其它艺术语言更为夸张,节奏感更强,韵律美更鲜明,接... 戏曲韵白是中国戏曲念白的一种程式,它以中州韵为读音、咬字、归韵的依据。中州韵的四声调值有一定规律,由于四声的组合,形成一种抑扬顿挫、铿锵有致的语调。其字音、声调的高低起伏较其它艺术语言更为夸张,节奏感更强,韵律美更鲜明,接近于吟唱。但无固定音高乐谱的约束,而以角色的情感定其艺术表现的分寸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韵白 中国戏曲 艺术表现 节奏感 程式 艺术处理 河南豫剧 艺术手法 中原音韵 剧种
下载PDF
曲之韵律——《红线罗帕之三》之赏析
4
作者 胥昌秀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4年第1期55-56,共2页
文章从曲词作者在河南坠子《红线罗帕》的音调、旋律、诗文结构等几个方面分析这段著名唱段的艺术风格。
关键词 《红线罗帕之三》 河南坠子 起腔 平句 东路坠子 音乐动机 音调 旋律
下载PDF
歌唱环境和声乐教学
5
作者 胥昌秀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3年第3期67-68,共2页
立意阐述环境在歌唱方式方法以及艺术语言的表现,技能知识的掌握过程中所起到的暗示、提示、引索效应。
关键词 歌唱环境 声乐教学 程序性知识 情节记忆 物理效应 主观倾向 提取方案
下载PDF
歌唱语言的美化过程
6
作者 胥昌秀 《艺海》 2004年第4期62-63,共2页
歌唱是人声的艺术,是语言被夸张表现的过程,也是被美化的语言。歌唱的本质在于倾诉,它是情绪表现的一种方式。人类的语言情趣被宣泄在歌唱之中。声乐语言以有声语言为创作基础,它所依据的不是一般的日常会话,而是具有文学性的韵文形式... 歌唱是人声的艺术,是语言被夸张表现的过程,也是被美化的语言。歌唱的本质在于倾诉,它是情绪表现的一种方式。人类的语言情趣被宣泄在歌唱之中。声乐语言以有声语言为创作基础,它所依据的不是一般的日常会话,而是具有文学性的韵文形式的歌词或唱词,它不但具有一般文学语言特有的准确、生动、鲜明,还具有韵律节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唱语言 创作基础 声乐语言 节奏感 情绪表现 吐字归韵 字音 演唱者 歌曲 语气
下载PDF
声乐教学心理环节探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胥昌秀 《艺术教育》 2005年第5期102-103,共2页
声乐教学有程序性知识学习因素.歌唱器官内部在歌唱运动中的有限可视性。使得这一类知识学习的心理活动比较复杂。如何依据声乐课教学的一般规律.进行针对性教法授课,是本文的主题。
关键词 陈述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 注意 选择性 指向性 可分解性 声乐教学 教学心理 歌唱器官 声乐课教学
原文传递
论赵派坠子《摘棉花》
8
作者 胥昌秀 《中国音乐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73-76,共4页
赵派坠子早期作品《摘棉花》合理地把握传承与创新关系,以传统音调为动机创作声腔,使人物塑造、情境描写、人物声口对答等,均与主题音调在旋律、板式、句式、速度方面持有内在联系,加强了坠子声腔的主导性。清新活泼的音调在典型时空之... 赵派坠子早期作品《摘棉花》合理地把握传承与创新关系,以传统音调为动机创作声腔,使人物塑造、情境描写、人物声口对答等,均与主题音调在旋律、板式、句式、速度方面持有内在联系,加强了坠子声腔的主导性。清新活泼的音调在典型时空之间,绘就了生动谐趣、浓郁清新的画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题音调 结构形态创新 音调形态创新 跨流派传承 多品种借鉴
原文传递
沉郁、悲怆的楚骚意象——论赵派坠子《汨罗悲歌》
9
作者 胥昌秀 《作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44-245,共2页
本文对赵派坠子《汨罗悲歌》中浓郁的悲情意象,从创作风格、曲体结构、人物主题音调、表现手法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论证其多元悲情色彩所累积的那种强势的抒愤之势、抒悲之情,进而形成的正气凛然、挚情悲怆的楚骚意象。
关键词 悲情音调 曲体结构 色彩层次 楚骚意象
原文传递
声口传神韵、曲调定腔格——论赵派坠子《晴雯撕扇》
10
作者 胥昌秀 《艺术教育》 2009年第1期102-103,118,共3页
文章对赵派坠子《晴雯撕扇》中,诗化的人物性格语言与唱腔音调的契和,以人物的声口音调塑造人物个性,以人物个性音调的多元变化对比为动力,从而构成色彩斑斓、清新雅致、生动细腻的坠子作品进行分析论证,并探讨其艺术审美特质。
关键词 坠子音调 牌子 起腔 对子戏 声口 性格化 艺术空间
原文传递
以美载情,以美厚情——论赵派坠子《黛玉悲秋》
11
作者 胥昌秀 《艺术教育》 2008年第10期24-26,共3页
文章对赵派河南坠子《黛玉悲秋》中艺术结构的格局、意趣纷呈的坠子腔句色彩、词采与腔句的契合进行分析论证·并揭示其内在的悲情美和艺术创新性。
关键词 河南坠子 悲秋 黛玉 艺术结构 艺术创新 悲情美 意趣
原文传递
中国“MTV”现象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胥昌秀 《中国音乐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S1期173-176,共4页
中国“MTV”现象分析●胥昌秀当今城市家庭生活中每日必读的是晚间看电视。电视文学、电视艺术、电视社教已堂而皇之地成为时代文化生活的主流。王蒙先生在《关于转型期文化》中说:“转型——实质上是经济带动下的社会生活、文化生... 中国“MTV”现象分析●胥昌秀当今城市家庭生活中每日必读的是晚间看电视。电视文学、电视艺术、电视社教已堂而皇之地成为时代文化生活的主流。王蒙先生在《关于转型期文化》中说:“转型——实质上是经济带动下的社会生活、文化生活进而家庭生活的一系列的转型。”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象分析 艺术形式 中国音乐 民族文化艺术 作品 艺术表现 表现手法 审美观念 卡拉OK 娱乐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