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降钙素原在成人脓毒症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
作者 胥腾 黄海辉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58-662,共5页
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是降钙素的无活性前体。正常情况下,PCT血浆水平很低(<0.1 ng/mL);当病原微生物感染后,血浆PCT水平明显升高,脓毒症、严重脓毒症或脓毒性感染性休克时常高于2 ng/mL,有时甚至可达100 ng/mL以上^[1],但创... 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是降钙素的无活性前体。正常情况下,PCT血浆水平很低(<0.1 ng/mL);当病原微生物感染后,血浆PCT水平明显升高,脓毒症、严重脓毒症或脓毒性感染性休克时常高于2 ng/mL,有时甚至可达100 ng/mL以上^[1],但创伤、烧伤、休克、手术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等非感染因素亦可致PCT升高^[2]。脓毒症为机体对感染反应失调所致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是临床医师面临的巨大挑战^[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脓毒症 抗菌药物管理
下载PDF
艰难梭菌抗菌药物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胥腾 黄海辉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028-1038,共11页
艰难梭菌(Clostridioides difficil,CD)是医疗机构感染性腹泻最常见的病原之一,并被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列为需要紧急和积极应对的耐药威胁。许多耐药基因可在医疗机构、社区和自然环境中不同菌种间转移,随着新耐药机制的产生与获得... 艰难梭菌(Clostridioides difficil,CD)是医疗机构感染性腹泻最常见的病原之一,并被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列为需要紧急和积极应对的耐药威胁。许多耐药基因可在医疗机构、社区和自然环境中不同菌种间转移,随着新耐药机制的产生与获得,CD的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antimicrobial resistance,AMR)也在不断演变。CD的耐药机制多种多样,包括化学修饰造成失效、药物靶点的修饰以及药物的主动外排等。既往CD对大环内脂类和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及耐药机制研究较为充分,但对甲硝唑、万古霉素等艰难梭菌感染(Clostridioides difficile infection,CDI)治疗药物的耐药机制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近年来研究发现,一些既往CD研究中未考虑的机制如质粒介导的耐药,同样可能在艰难梭菌AMR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主要综述了CD对甲硝唑、万古霉素和非达霉素等治疗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机制研究进展,以期为CDI的防治与新抗菌药物和新耐药菌检测试剂盒的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艰难梭菌 耐药机制 甲硝唑 万古霉素
下载PDF
spo0A对艰难梭菌毒素A/B蛋白表达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3
3
作者 宋晓蕾 周芬芬 +3 位作者 胥腾 王莉 李静文 黄海辉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36-140,共5页
目的研究spo0A基因对艰难梭菌毒素A和毒素B蛋白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ClosTron基因敲除技术构建艰难梭菌C25菌株spo0A基因突变模型。实时定量反转录PCR方法测不同生长时期(培养后5、12、24、48 h)突变株和亲代株的毒素基因tcdA、tcd... 目的研究spo0A基因对艰难梭菌毒素A和毒素B蛋白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ClosTron基因敲除技术构建艰难梭菌C25菌株spo0A基因突变模型。实时定量反转录PCR方法测不同生长时期(培养后5、12、24、48 h)突变株和亲代株的毒素基因tcdA、tcdB和毒素调控基因tcdC、tcdR、tcdE的表达量,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细胞毒中和试验测定细菌培养液中毒素A和毒素B的含量。结果C25菌株spo0A基因突变株在培养5、12、24 h后,其毒素A和毒素B的含量均明显高于亲代株,培养后48 h突变株毒素A含量高于亲代株,毒素B含量与亲代株无明显差异。spo0A基因突变株在培养12、24、48 h后,tcdA、tcdB、tcdE、tcdR基因表达量均高于亲代株;突变菌株tcdC基因的表达无明显高于或低于亲代株。结论spo0A基因对艰难梭菌毒素A和毒素B的表达起负调控作用,其作用可能与抑制tcdE、tcdR基因的表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艰难梭菌 毒素 spo0A基因 致病决定区 基因调控
下载PDF
40例成人牙周炎患者龈沟液分离厌氧菌分布及其对药物敏感性 被引量:1
4
作者 李静文 徐蒙 +4 位作者 汪安 王淑伟 胥腾 吴湜 黄海辉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11-216,共6页
目的 了解成人牙周炎患者龈沟液厌氧菌分布及其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 2020年12月—2021年5月收集来自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上海市静安区牙病防治所和上海市嘉定区牙病防治所共计40例成人牙周炎患者的龈沟液进行厌氧菌培... 目的 了解成人牙周炎患者龈沟液厌氧菌分布及其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 2020年12月—2021年5月收集来自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上海市静安区牙病防治所和上海市嘉定区牙病防治所共计40例成人牙周炎患者的龈沟液进行厌氧菌培养和分离,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进行菌种鉴定;琼脂稀释法测定存活细菌对阿莫西林等12种抗菌药物的体外敏感性。结果 共培养分离到厌氧菌192株,检出率前五位的细菌依次为中间普氏菌、变黑普氏菌、具核梭杆菌、黄褐二氧化碳嗜纤维菌以及黏性放线菌。96株存活厌氧菌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及美罗培南均敏感。除普氏菌属(敏感率61.3%)外,其余分离菌对阿莫西林亦多呈敏感。普氏菌属及韦荣球菌属对甲硝唑全部敏感,而放线菌属和颗粒链球菌属则对甲硝唑近100%耐药。除了韦荣球菌属外,其他分离菌对多西环素和莫西沙星均敏感。结论 牙周炎患者龈沟液分离厌氧菌以普氏菌属、梭杆菌属和二氧化碳嗜纤维菌属多见;对阿莫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多西环素和甲硝唑多呈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厌氧菌 抗菌药物敏感性
下载PDF
小鼠炎症性肠病合并艰难梭菌感染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5
作者 王莉 周芬芬 +3 位作者 胥腾 吴湜 李静文 黄海辉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27-332,共6页
目的探索和评价不同方法建立的小鼠炎症性肠病合并艰难梭菌感染的模型。方法首先采用口服葡聚糖硫酸钠(DSS)水溶液建立小鼠炎症性肠病模型,然后于炎症性肠病急性期和恢复期,分别腹腔注射克林霉素或头孢哌酮诱导小鼠感染艰难梭菌,观察感... 目的探索和评价不同方法建立的小鼠炎症性肠病合并艰难梭菌感染的模型。方法首先采用口服葡聚糖硫酸钠(DSS)水溶液建立小鼠炎症性肠病模型,然后于炎症性肠病急性期和恢复期,分别腹腔注射克林霉素或头孢哌酮诱导小鼠感染艰难梭菌,观察感染后每组小鼠的体重、疾病活动度、生存率和组织病理变化。结果炎症性肠病急性期、恢复期小鼠采用克林霉素诱导合并艰难梭菌感染时,均在感染后第3天体重下降最明显,疾病活动指数评分最高,小鼠生存率分别为25%和0,死亡小鼠组织病理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头孢哌酮诱导的小鼠主要在感染后第1、2天体重下降明显、疾病活动指数评分较高,小鼠生存率分别为62.5%和87.5%,组织病理学评分也无显著差异,疾病严重程度均弱于相应克林霉素诱导的小鼠。结论相较于头孢哌酮,采用腹腔注射克林霉素的方法建立炎症性肠病急性期和恢复期小鼠合并艰难梭菌感染模型疾病更为严重,生存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艰难梭菌感染 小鼠模型 克林霉素 头孢哌酮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