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帕金森病伴发抑郁和焦虑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被引量:18
1
作者 王舜 毛善平 +2 位作者 腊琼 郭晓洁 方聪聪 《海南医学》 CAS 2017年第1期50-53,共4页
目的调查帕金森病(PD)伴发抑郁、焦虑的状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83例PD患者进行调查分析,采用贝克抑郁自评量表(BDI)及贝克焦虑自评量表(BAI)对其进行评定,将性别、疾病临床类型... 目的调查帕金森病(PD)伴发抑郁、焦虑的状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83例PD患者进行调查分析,采用贝克抑郁自评量表(BDI)及贝克焦虑自评量表(BAI)对其进行评定,将性别、疾病临床类型、年龄、病程、起病年龄、受教育年限、MMSE评分、Mo CA评分、UPDRSⅢ评分、Hoehn&Yahr分级、左旋多巴等效剂量(LED)纳入研究,对相关因素采用单因素分析及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83例PD患者中抑郁发生率为45.8%,焦虑发生率为41.0%;PD抑郁组与非抑郁组之间及PD焦虑组与非焦虑组之间年龄、起病年龄、受教育年限、LED(mg/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PD患者的BDI评分与年龄(r=-0.280,P=0.01)、受教育年限(r=-0.237,P=0.03)及LED(mg/d)(r=-0.222,P=0.04)呈负相关,PD患者BAI评分与年龄(r=-0.295,P=0.007)、LED(mg/d)(r=-0.328,P=0.003)呈负相关。结论 PD患者常伴发抑郁及焦虑,其发生与患者年龄、受教育年限、抗帕金森药物的使用密切相关,是内源性的生物学因素、外源性的心理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抑郁 焦虑 相关因素
下载PDF
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和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腊琼 张丽 +5 位作者 余勇飞 周瑞 贾复敏 黄敏 郭珍立 尹虹祥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17期3104-3106,共3页
目的探讨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认知功能和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7月在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住院的75例ACI患者,根据多导睡眠监测(PSG)结果将其分为非OSAHS组(42例)和OS... 目的探讨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认知功能和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7月在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住院的75例ACI患者,根据多导睡眠监测(PSG)结果将其分为非OSAHS组(42例)和OSAHS组(33例)。比较两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以及血清丙二醛(MDA)、缺血修饰白蛋白(IMA)、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水平。结果 OSAHS组患者MoCA量表总分低于非OSAHS组,其中视空间与执行功能、记忆与延迟回忆、注意力方面得分均低于OSAHS组(均P<0.05)。两组命名、语言、抽象、定向方面得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OSAHS组患者血清MDA、AOPP、IMA水平均高于非OSAHS组(均P<0.05)。结论合并OSAHS的ACI患者较未合并OSAHS的ACI患者更易出现认知障碍,主要体现在执行功能、记忆力及注意力方面。伴有OSAHS的ACI患者血清氧化应激指标水平升高,氧化应激反应可能是伴有OSAHS的ACI患者认知功能损伤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急性脑梗死 认知障碍 氧化应激
下载PDF
头痛宁治疗偏头痛效果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谭华威 毛善平 +3 位作者 胡荣华 腊琼 郭晓杰 刘军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4年第30期65-69,共5页
目的评价头痛宁胶囊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进行资料收集,筛选2001年1月1日~2014年6月1日间所有使用头痛宁与西药治疗偏头痛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同时手动检测其参... 目的评价头痛宁胶囊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进行资料收集,筛选2001年1月1日~2014年6月1日间所有使用头痛宁与西药治疗偏头痛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同时手动检测其参考文献。采用Jadad 7分评分法评价纳入文献质量,由2名评价者独立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后,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检出符合标准RCT文献共144篇,筛选出10项研究(中药组602例,西药组566例)进行Meta分析。头痛宁治疗偏头痛效果与西药比较,其总OR=1.19,95%CI为(1.12,1.27);在治愈率方面,OR=1.61,其95%CI为(1.24,2.09);在安全性方面,其不良反应出现OR=1.64,95%CI为(0.29,0.90)。结论头痛宁治疗偏头痛效果确切,比西药单纯治疗效果好,两者合用可能取得更好的效果,但尚需更多高质量的研究以增加证据的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痛宁 偏头痛 META分析
下载PDF
脑梗死1号方联合常规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1
4
作者 余勇飞 尹虹祥 +8 位作者 周瑞 阮清源 张丽 贾复敏 武锋 魏衡 腊琼 姜昆 郭珍立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478-1481,共4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1号方联合常规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阿司匹林、丁基苯酞、依达拉奉、阿托伐他汀),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脑梗死1号方,疗程14 d。检测... 目的探讨脑梗死1号方联合常规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阿司匹林、丁基苯酞、依达拉奉、阿托伐他汀),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脑梗死1号方,疗程14 d。检测中医证候疗效、NIHSS评分、神经功能指标(NSE、NGF、BDNF)、内皮功能指标(NO、ET-1、vWF、VEGF)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NIHSS评分及NSE、ET-1、vWF水平降低(P<0.05),NGF、BDNF、NO、VEGF水平升高(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结论脑梗死1号方联合常规治疗可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短期疗效,减轻神经功能损伤,其机制可能为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1号方 常规治疗 急性脑梗死
下载PDF
中药方剂辅助西医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6
5
作者 余勇飞 郭珍立 +8 位作者 周瑞 阮清源 张丽 贾复敏 武锋 魏衡 腊琼 姜昆 尹虹祥 《中国中医急症》 2020年第3期524-526,共3页
目的探讨中药方剂辅助西医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及对过氧化氢酶(CAT)、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共1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共52例,分别采用常规西医疗法和在此基础上辅以中药方剂治疗。比较两组临... 目的探讨中药方剂辅助西医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及对过氧化氢酶(CAT)、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共1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共52例,分别采用常规西医疗法和在此基础上辅以中药方剂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I评分、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沉降率、血小板聚集率、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CAT、VEGF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NIHSS评分、BI评分、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沉降率、血小板聚集率、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及纤维蛋白原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及本组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CAT、VEGF及bFGF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及本组治疗前(P<0.05)。结论中药方剂辅助西医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有效缓解神经损伤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并有助于降低血液黏稠度;而中西医结合方案疗效更佳可能与其对于CAT、VEGF及bFGF水平具有更佳调节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过氧化氢酶 血管生长因子 中医药 中西医结合
下载PDF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大血管闭塞患者的血管再通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0
6
作者 阮清源 尹虹祥 +5 位作者 魏衡 宋林 贾复敏 张丽 腊琼 周瑞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9年第8期409-410,415,共3页
目的:分析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ACI)大血管闭塞患者的血管再通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大血管闭塞患者128例纳入研究,根据溶栓后血管再通情况分为血管再通组(97例)和血管未通组(31例),比较2组临床资料... 目的:分析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ACI)大血管闭塞患者的血管再通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大血管闭塞患者128例纳入研究,根据溶栓后血管再通情况分为血管再通组(97例)和血管未通组(31例),比较2组临床资料并分析血管再通的影响因素。结果:静脉溶栓血管再通率为75.78%;溶栓前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心源性脑栓塞和发病到静脉溶栓治疗时间是静脉溶栓后血管再通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血管再通组发生非症状性颅内出血(NSICH)的比例明显低于血管未通组,24 h神经功能恢复良好、7 d早期临床转归良好、90 d预后良好和生活自理患者的比例均显著高于血管未通组(均P<0.05);2组7 d和90 d的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I患者静脉溶栓的血管再通率较高,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溶栓前NIHSS评分、心源性脑栓塞和发病到静脉溶栓治疗时间是静脉溶栓后血管再通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静脉溶栓 血管再通 预后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合头针丛刺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脑血管储备功能、血管生长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余勇飞 周瑞 +7 位作者 阮清源 张丽 贾复敏 武锋 魏衡 腊琼 姜昆 尹虹祥 《中国中医急症》 2020年第6期1008-1010,1019,共4页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合头针丛刺治疗脑梗死急性期疗效及对脑血管储备功能、血管生长因子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患者14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采用西医规范对症干预和在此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合头针丛刺治...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合头针丛刺治疗脑梗死急性期疗效及对脑血管储备功能、血管生长因子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患者14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采用西医规范对症干预和在此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合头针丛刺治疗;比较两组近期疗效、治疗前后主要证候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脑血管储备功能、屏气指数、平均血流速度上升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及促血管生成素-2(Ang-2)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9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46%(P<0.05);两组治疗后主要证候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和BI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脑血管储备功能、屏气指数、平均血流速度上升率、VEGF和Ang-2水平均显著高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合头针丛刺治疗脑梗死急性期可有效减轻神经系统损伤,改善生存质量,提高脑血管储备功能,并有助于上调VEGF和Ang-2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急性期 补阳还五汤 头针丛刺 脑血管储备功能 血管生长因子
下载PDF
抑郁对帕金森病患者执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王舜 毛善平 +3 位作者 董慧敏 腊琼 郭晓洁 方聪聪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7年第3期226-229,共4页
目的探讨抑郁对帕金森病(PD)患者执行功能的影响。方法对41例PD患者及20例对照组进行整体认知功能、执行功能及抑郁状况的评定。整体认知功能评定使用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MSE);执行功能评定包括言语流畅性测验(VFT),连线测验(TMT),Stroo... 目的探讨抑郁对帕金森病(PD)患者执行功能的影响。方法对41例PD患者及20例对照组进行整体认知功能、执行功能及抑郁状况的评定。整体认知功能评定使用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MSE);执行功能评定包括言语流畅性测验(VFT),连线测验(TMT),Stroop字色干扰测验(SCWT),画钟测验(CDT),数字符号替换测试(DSST)及数字广度测试(DST)等;使用贝克抑郁自评量表(BDI)评估抑郁状态。结果抑郁组SFT,PFT,DST,DSST,CDT,TMA,TMB,Stroop-B,Stroop-C,SIE评分均差于对照组(P<0.05);非抑郁组PFT,DST,DSST,TMA,TMB,Stroop-C,SIE评分差于对照组(P<0.05);与非抑郁组比较,抑郁组SFT,PFT,DST,DSST,TMA,TMB,Stroop-B,Stroop-C,SIE评分较差(P<0.05)。结论 PD患者存在明显的执行功能障碍,抑郁可以明显加重PD患者的执行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抑郁 执行功能
原文传递
阿尔兹海默病患者语义记忆障碍特征性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腊琼 毛善平 +2 位作者 董慧敏 郭晓洁 王舜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6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阿尔兹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语义记忆障碍的特点,揭示语义知识在大脑中组织的性质。方法对43例AD患者及28例正常对照者进行一般认知功能测评和语义记忆评估。语义记忆评估选用常见的有生命类及无生命类物体,进... 目的探讨阿尔兹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语义记忆障碍的特点,揭示语义知识在大脑中组织的性质。方法对43例AD患者及28例正常对照者进行一般认知功能测评和语义记忆评估。语义记忆评估选用常见的有生命类及无生命类物体,进行口头图片命名、口头声音命名、图片关联匹配、词语关联匹配测试。统计每一例被试对物体名称和物体语义关联匹配的正确比例,对数据进行群组分析和个体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D组对有生命物体和无生命物体的名称及语义关联匹配均有损伤。10例患者在有生命物体的语义任务上的成绩显著差于在无生命物体的语义任务上的成绩,而另外6例患者在无生命物体的语义任务上的成绩显著差于在有生命物体的语义任务上的成绩。结论 AD患者存在语义记忆障碍,部分AD患者可出现语义范畴特异性损伤,且可出现语义障碍的范畴双分离现象。这表明有生命物体和无生命物体范畴在大脑内相对独立表征,与大脑中语义知识的分布式表征理论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兹海默病 语义记忆 双分离 语义表征
原文传递
缺血后处理对PC12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致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10
作者 郭晓洁 毛善平 +4 位作者 董慧敏 刘宝辉 腊琼 王舜 方聪聪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6年第2期75-79,共5页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对PC12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PC12细胞分为3组:正常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后处理组。缺血再灌注组予以糖氧剥夺12 h后正常培养,缺血后处理组经糖氧剥夺12 h后予以3个循环的正...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对PC12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PC12细胞分为3组:正常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后处理组。缺血再灌注组予以糖氧剥夺12 h后正常培养,缺血后处理组经糖氧剥夺12 h后予以3个循环的正常培养(10 min)→糖氧剥夺(10 min),再正常培养12 h后通过Hoechst染色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情况,应用Westernblot检测各组细胞Caspase-3活化蛋白及磷酸化NF-κB/p65蛋白表达水平,采用RT-PCR检测各组细胞NF-κB及Caspase-3 mRNA表达水平。结果Hoechst染色显示缺血后处理可降低缺血再灌注引起的细胞凋亡;与对照组相比,缺血再灌注组磷酸化NF-κB/p65和Cleaved caspase-3的蛋白表达水平高;缺血后处理组磷酸化NF-κB/p65和Cleaved caspase-3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NF-κB和Caspase-3的mRNA表达趋势与蛋白表达基本一致。结论缺血后处理可以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PC12细胞凋亡,这可能与NF-κB/p65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后处理 PC12细胞 NF-ΚB/P65 凋亡
原文传递
帕金森病伴发抑郁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11
作者 王舜 腊琼 +2 位作者 郭晓洁 方聪聪 毛善平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16年第3期275-278,共4页
帕金森病(PD )是一种发生于中老年人的慢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病理改变为中脑黑质多巴胺(D A )神经元变性、坏死和胞质路易小体形成,其运动症状包括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和姿势步态异常等。
关键词 帕金森病 抑郁 影像学 综述文献
原文传递
RND3对PC12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12
作者 胡荣华 毛善平 +4 位作者 刘宝辉 董慧敏 谭华威 郭晓洁 腊琼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5年第2期67-70,共4页
目的探讨RND3对PC12细胞凋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通过质粒转染PC12细胞建立RND3在PC12细胞中高表达模型,采用Western blot检测RND3高表达组及对照组RND3蛋白、caspase-3活化蛋白及P65蛋白表达水平。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RND3基因的表达水... 目的探讨RND3对PC12细胞凋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通过质粒转染PC12细胞建立RND3在PC12细胞中高表达模型,采用Western blot检测RND3高表达组及对照组RND3蛋白、caspase-3活化蛋白及P65蛋白表达水平。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RND3基因的表达水平。应用流式细胞计术(FCM)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结果 RND3高表达组的PC12 FCM提示细胞凋亡率增高,western blot显示caspase-3活化蛋白表达水平增高,P65蛋白表达水平降低。结论 RND3蛋白促进PC12细胞凋亡,并可能与NF-κB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D3 NF-ΚB PC12 凋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