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康复新液联合支气管镜下注射药物治疗复治涂阳空洞型肺结核疗效及对免疫功能和呼吸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4
1
作者 李文博 刘超 +5 位作者 孙扬 关卫卫 郭云 李新会 赵金超 臧卫波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7年第27期2972-2975,2988,共5页
目的观察康复新液联合支气管镜下注射药物治疗复治涂阳空洞型肺结核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和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6例复治涂阳空洞型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3例及对照组63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支气管镜... 目的观察康复新液联合支气管镜下注射药物治疗复治涂阳空洞型肺结核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和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6例复治涂阳空洞型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3例及对照组63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支气管镜下注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康复新液治疗,2组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2组治疗1~6个月的痰菌转阴率,记录2组治疗2个月末、6个月末的空洞闭合率以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检测2组2个月末、6个月末的免疫功能、肺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在治疗1~6个月的痰菌转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强化期末、巩固期末的空洞闭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2个月末、6个月末的临床症状(低热、咳嗽咳痰、胸痛、食欲不振)均显著改善(P均<0.05),且观察组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2个月末、6个月末的CD3^+、CD4^+、CD4^+/CD8^+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5),CD8^+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2个月末、6个月末的肺功能指标FVC、FEV_1、FEV_1/FVC、PEF均明显升高(P均<0.05),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支气管镜下注射药物联合康复新液治疗复治涂阳空洞型肺结核能够促进患者痰菌转阴,加速空洞闭合,并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免疫功能及肺功能,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镜 康复新液 复治菌阳空洞型肺结核 免疫功能 肺功能
下载PDF
氩等离子体凝固联合冷冻、局部注药治疗增殖型支气管结核疗效观察 被引量:6
2
作者 孙扬 李文博 +4 位作者 王月彩 关卫卫 臧卫波 郭云 王德华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8年第3期270-272,共3页
目的探讨氩等离子体凝固联合冷冻、局部注药治疗增殖型支气管结核的疗效。方法将66例增殖型支气管结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在常规全身抗结核治疗基础上给予氩等离子体凝固和局部注药(异烟肼)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 目的探讨氩等离子体凝固联合冷冻、局部注药治疗增殖型支气管结核的疗效。方法将66例增殖型支气管结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在常规全身抗结核治疗基础上给予氩等离子体凝固和局部注药(异烟肼)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冷冻治疗。介入治疗1次/周,共4次。统计2组治疗6个月后临床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及介入治疗4次后临床症状变化情况,检测2组治疗前及介入治疗4次后气道直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统计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6个月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介入治疗4次后咳嗽、咳痰、气促均明显缓解(P均<0.05),气道直径以及FEV1均明显增加(P均<0.05),且观察组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结论在全身抗结核治疗基础上联合氩等离子体凝固、冷冻、局部注药治疗增殖型支气管结核具有更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结核 冷冻治疗 氩等离子体凝固
下载PDF
Th17细胞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脏疾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5
3
作者 臧卫波 甄真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435-437,共3页
HBV感染导致的肝炎、肝硬化及肝细胞癌,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目前大量研究证实,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在HBV感染过程中起核心作用,特别是病毒特异性的CD4+、CD8+T淋巴细胞反应,是控制HBV感染的关键。Thl7细胞作为CD4+T淋巴细胞家族的... HBV感染导致的肝炎、肝硬化及肝细胞癌,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目前大量研究证实,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在HBV感染过程中起核心作用,特别是病毒特异性的CD4+、CD8+T淋巴细胞反应,是控制HBV感染的关键。Thl7细胞作为CD4+T淋巴细胞家族的新成员,以维甲酸相关的孤儿受体yt(retinoid—relatedporphanreceptors-3't,RORTt)为特异性转录调节因子,特征性分泌IL-17A、IL17F、II,-21、IL-22及IL-23而命名。研究发现,Th17细胞及其细胞因子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移植及感染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12]。现就Th17细胞及其细胞因子在HBV相关肝脏疾病中的作用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 TH17细胞 肝脏疾病 CD4+T淋巴细胞 HBV感染 T淋巴细胞反应 自身免疫性疾病 病毒特异性
原文传递
循证护理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0
4
作者 王月彩 张敬美 +2 位作者 苏圆圆 孙扬 臧卫波 《现代医学》 2020年第3期395-399,共5页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90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其中2016年1月至12月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的45例患者设为对照组,2017年1月至12月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90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其中2016年1月至12月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的45例患者设为对照组,2017年1月至12月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循证护理干预的45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情绪状态、疾病认知、治疗依从性、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SCL-90评分较低,疾病知识评分、依从良好率、治疗总有效率及GQOLI-74各维度评分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干预,能明显提升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有效调节患者情绪状态,有利于增强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护理 耐多药肺结核 治疗依从性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恩替卡韦治疗HBV相关性肝衰竭短期疗效的荟萃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臧卫波 甄真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166-171,共6页
目的 系统评价恩替卡韦治疗HBV相关性肝衰竭的短期疗效.方法 检索2005年3月至2012年9月在Embase、PubMed、BIOSIS Previews、HMIC、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公开发表的涉及恩替卡... 目的 系统评价恩替卡韦治疗HBV相关性肝衰竭的短期疗效.方法 检索2005年3月至2012年9月在Embase、PubMed、BIOSIS Previews、HMIC、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公开发表的涉及恩替卡韦治疗肝衰竭的临床研究文献,研究类型为随机对照试验.应用RevMan 5.0软件对文献进行荟萃分析,根据异质性差异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以风险比(RR)或加权平均数(WMD)对效应量进行综合分析,应用漏斗图、失安全系数对判定指标进行敏感性和发表偏倚分析.结果 共选出10篇中、英文文献,共计790例病例纳入研究.荟萃分析结果显示:恩替卡韦治疗组患者的病死率、总胆红素(TBil)和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病死率:RR=0.68,95%可信区间(CI)为0.56~0.81,Z=4.21,P<0.01;TBil和ALT:WMD=-133.97和-99.81,95% CI为-185.15 ~-82.78和-187.37 ~-12.24,Z =5.13和2.23,P<0.01).恩替卡韦治疗组HBV DNA转阴率、血浆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和白蛋白(Al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HBV DNA转阴率:RR=5.21,95% CI为3.66~7.42,Z =9.15,P<0.01;PTA和Alb:WMD=21.49和3.81,95% CI为19.32 ~ 23.67和1.24 ~ 6.37,Z=19.37和2.91,P<0.01).结论 与常规内科治疗相比,加用恩替卡韦可以降低肝衰竭患者的病死率、ALT和TBil水平,提高PTA、Alb水平和HBV DNA转阴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肝功能衰竭 恩替卡韦 荟萃分析
原文传递
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及预防措施 被引量:4
6
作者 苏圆圆 王月彩 +1 位作者 臧卫波 戎燕筱 《医学动物防制》 2021年第2期143-145,共3页
目的分析与抗结核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并探讨相应的防治措施。方法选取某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收治的1000例肺结核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采用标准化疗方案治疗,观察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为其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结果所入选... 目的分析与抗结核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并探讨相应的防治措施。方法选取某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收治的1000例肺结核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采用标准化疗方案治疗,观察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为其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结果所入选的1000例患者共有166例发生了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6.60%。不良反应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肝功能损害(23.83%)、过敏反应(16.17%)、消化系统异常(15.74%)、神经系统异常(13.62%)、泌尿系统异常(6.81%)、血液系统异常(5.96%)、骨关节损害(5.53%)、运动系统异常(4.68%)、眼科系统异常(4.26%)、其他(3.40%)。引起药物不良反应的药物依次为异烟肼、乙胺丁醇、利福平、吡嗪酰胺、链霉素。结论合理应用抗结核药物是控制结核病病情的一种重要措施,然而在使用抗结核药物治疗期间易发生肝功能损害、过敏反应、消化系统异常等不良反应,应针对各种不良反应制定有效的护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结核 药物 不良反应 预防 措施
原文传递
白细胞介素-23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与肝脏疾病的关系
7
作者 石栓柱 臧卫波 甄真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共3页
IL-23是一种促炎性细胞因子,它与其受体结合后依赖JAK/STAT信号途径发挥其生物学作用,影响T细胞和DC功能.此文就IL-23与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及HCC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23 生物学特性 肝脏疾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