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子标记辅助选育兼抗赤霉病、白粉病和黄花叶病毒病的小麦新品系 被引量:9
1
作者 蒋正宁 赵仁慧 +4 位作者 陈甜甜 王玲 吕国锋 臧淑江 别同德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00-1107,共8页
小麦赤霉病、白粉病和黄花叶病毒病是长江中下游麦区的主要病害,因此培育多抗品种是小麦绿色生产的基础。扬麦18是多抗高产小麦品种,具有抗赤霉病基因Fhb1、抗白粉病基因Pm21和抗黄花叶病毒病数量性状位点(QTL)QYm.njau-5A,其不足是株... 小麦赤霉病、白粉病和黄花叶病毒病是长江中下游麦区的主要病害,因此培育多抗品种是小麦绿色生产的基础。扬麦18是多抗高产小麦品种,具有抗赤霉病基因Fhb1、抗白粉病基因Pm21和抗黄花叶病毒病数量性状位点(QTL)QYm.njau-5A,其不足是株高较高、抗倒性差。扬麦22是抗白粉病的高产品种,携带抗白粉病基因PmV,但中感赤霉病,高感黄花叶病毒病。为了培育矮秆抗倒、兼抗3种病害的小麦新品系,以扬麦18/扬麦22重组自交系群体(RIL)为材料,研究Fhb1、QYm.njau-5A在群体中的分布及其对株高、粒质量的遗传效应,并对多基因聚合效率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在RIL群体中,Fhb1、QYm.njau-5A的分布频率分别为49.0%、50.5%,符合Hardy-Weinberg定律,说明二者可在亲子代自由传递;Fhb1阳性RIL组群的平均病小穗数显著低于Fhb1阴性RIL组群,Pm21、PmV阳性RIL家系均表现为高抗白粉病;单个QYm.njau-5A能够满足抗小麦黄花叶病毒病的育种需求;Fhb1对株高、粒质量没有显著影响;QYm.njau-5A对株高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对粒质量没有显著影响;育成兼抗3种病害的矮秆高产新品系(组合)扬17J103、扬杂麦1号进入区域试验。研究结果为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培育矮秆多抗小麦新品种提供了优异的育种材料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抗病基因 聚合育种 赤霉病 白粉病 黄花叶病毒病
下载PDF
抗纹枯病、赤霉病的转TaPIEP1基因小麦的分子鉴定与选育 被引量:7
2
作者 刘欣 蔡士宾 +7 位作者 张伯桥 周淼平 路妍 吴继中 杜丽璞 李斯深 臧淑江 张增艳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144-1150,共7页
小麦纹枯病(主要病原为禾谷丝核菌)和赤霉病(主要病原为禾谷镰刀菌)已成为我国小麦生产的重要病害。TaPIEP1是从小麦中分离到的1个病原诱导的基因,其编码蛋白是可与GCC-box顺式元件结合、转录激活型的ERF转录因子。本研究以8个转TaPIEP... 小麦纹枯病(主要病原为禾谷丝核菌)和赤霉病(主要病原为禾谷镰刀菌)已成为我国小麦生产的重要病害。TaPIEP1是从小麦中分离到的1个病原诱导的基因,其编码蛋白是可与GCC-box顺式元件结合、转录激活型的ERF转录因子。本研究以8个转TaPIEP1基因小麦株系的T4和T5代植株为试材,进行了外源转TaPIEP1基因的PCR检测、Southern杂交、RT-PCR与Q-RT-PCR的分析以及纹枯病菌、赤霉病菌接种与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外源TaPIEP1基因在转基因小麦中能够稳定遗传,以单拷贝或双拷贝整合到7个转基因小麦株系基因组的不同位点;外源TaPIEP1基因在转基因小麦中能超量表达;与受体扬麦12相比,TaPIEP1表达水平高的8个转基因小麦株系对纹枯病抗性显著提高,4个株系中一些材料对赤霉病抗性显著提高,3个株系中一些材料兼抗纹枯病和赤霉病,说明TaPIEP1正向参与了小麦对纹枯病和赤霉病抗性反应,利用该基因通过基因工程可创制抗纹枯病、赤霉病的小麦新种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ERF转录因子 转基因 纹枯病 赤霉病 抗性
下载PDF
丰产优质弱筋小麦新品种—扬麦20 被引量:3
3
作者 吴宏亚 张伯桥 +4 位作者 高德荣 张勇 吕国锋 臧淑江 程顺和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64-1064,共1页
扬麦20(原代号扬06—164)是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优质弱筋小麦新品种。1999年以扬麦10号与扬麦9号杂交,采用系谱法连续选株选系,同时进行抗病性、品质鉴定筛选,于2005年选择该组合的优质弱筋小麦新品系扬06-164进入... 扬麦20(原代号扬06—164)是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优质弱筋小麦新品种。1999年以扬麦10号与扬麦9号杂交,采用系谱法连续选株选系,同时进行抗病性、品质鉴定筛选,于2005年选择该组合的优质弱筋小麦新品系扬06-164进入鉴定圃,2006年进入品比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弱筋小麦 品种 农业科学研究所 江苏里下河地区 丰产 鉴定筛选 扬麦10号 扬麦9号
下载PDF
优质抗病小麦新品种扬麦19及其栽培技术 被引量:4
4
作者 张晓祥 张晓 +3 位作者 张伯桥 高德荣 吴荣林 臧淑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5期11912-11913,共2页
以携带Pm4a抗白粉病基因的Yuma/Chancellor8为抗源,采用"滚动回交"、抗白粉病诱发鉴定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相结合的方法,育成抗白粉病、高产优质弱筋小麦新品种扬麦19。该品种高产稳产,品质优,主要品质指标达优质弱筋小麦标准... 以携带Pm4a抗白粉病基因的Yuma/Chancellor8为抗源,采用"滚动回交"、抗白粉病诱发鉴定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相结合的方法,育成抗白粉病、高产优质弱筋小麦新品种扬麦19。该品种高产稳产,品质优,主要品质指标达优质弱筋小麦标准;综合抗性强,中抗赤霉病,接种诱发鉴定高抗白粉病;利用Pm4a基因STS标记4G+4 I检测表明,其携有Pm4a基因;2008年通过审定,其适宜于长江下游麦区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品种 滚动回交 白粉病 分子标记
下载PDF
新型BV有机液体肥料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吴宏亚 张晓强 臧淑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5期3754-3754,3756,共2页
以竹醋液为原料生产的新型BV有机液肥,可对农林作物生长有一定的调节作用。通过在小麦品种扬麦16孕穗期和灌浆期喷施不同浓度BV液肥的比较试验表明,适时喷施有利于增加小麦的千粒重;不同时间(孕穗期和灌浆期)喷施对产量的影响有极显著差... 以竹醋液为原料生产的新型BV有机液肥,可对农林作物生长有一定的调节作用。通过在小麦品种扬麦16孕穗期和灌浆期喷施不同浓度BV液肥的比较试验表明,适时喷施有利于增加小麦的千粒重;不同时间(孕穗期和灌浆期)喷施对产量的影响有极显著差异;与喷清水相比,喷施不同浓度BV液肥的扬麦16产量总体呈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V有机液肥 扬麦16 产量
下载PDF
小麦重组自交系群体抽穗期QTL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吴旭江 臧淑江 +2 位作者 程凯 张伯桥 张勇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99-1205,共7页
为了对小麦抽穗期进行QTL初步定位,并进行遗传分析,以CI12633×扬麦9号重组自交系(RIL)为材料,在3年9次试验中,记载小麦抽穗期,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进行小麦抽穗期QTL分析。共检测到7个QTL,分别位于1A、4D、5B、6B和7A 5条染色体上,... 为了对小麦抽穗期进行QTL初步定位,并进行遗传分析,以CI12633×扬麦9号重组自交系(RIL)为材料,在3年9次试验中,记载小麦抽穗期,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进行小麦抽穗期QTL分析。共检测到7个QTL,分别位于1A、4D、5B、6B和7A 5条染色体上,贡献率为5.76%~15.26%。其中位于4D染色体上分子标记Xgpw5191至Xmag1163之间的Qhd-4D基因在3年9次试验中都被检测到,是一个稳定表达的与抽穗期相关的基因。同时,不同环境条件下检测到不同的抽穗期QTL,说明环境对小麦抽穗期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抽穗期 QTL
下载PDF
里下河小麦小区播种机功能创新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刘业宇 寿露露 +4 位作者 李东升 高致富 臧淑江 王君婵 吴旭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29期194-196,共3页
介绍了里下河小麦小区播种机的各部分功能以及实现方式,并与现有科研单位使用较为普遍的温特斯泰格、红兴隆小区播种机进行对比,为广大科研单位在小区播种机的选择上提供依据。
关键词 小麦 小区播种机 功能比较
下载PDF
小麦纹枯病抗性与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吴旭江 刘业宇 +5 位作者 寿路路 臧淑江 王君婵 程凯 张勇 张伯桥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2-67,共6页
以高抗纹枯病的种质CI12633和感病品种扬麦9号进行杂交,通过一粒传法获得了包含224个家系的F13代重组自交系(RIL)群体,利用该群体系统分析小麦纹枯病抗性与重要农艺性状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小麦纹枯病病情指数与株高相关性不显著,... 以高抗纹枯病的种质CI12633和感病品种扬麦9号进行杂交,通过一粒传法获得了包含224个家系的F13代重组自交系(RIL)群体,利用该群体系统分析小麦纹枯病抗性与重要农艺性状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小麦纹枯病病情指数与株高相关性不显著,与抽穗期、分蘖角度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而与基部节间直径呈极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表明,小麦基部第1节间直径对纹枯病抗性的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纹枯病 农艺性状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原文传递
普通小麦株高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吴旭江 程凯 +1 位作者 臧淑江 张伯桥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74-280,共7页
利用小麦扬麦9号和CI12633构建了184个重组自交系群体,利用双亲间多态的212个SSR标记绘制分子连锁图谱,图谱总长1 567.2 CM,标记间平均距离8.2 CM。在3年9次条件下对株高性状进行鉴定,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法监测到6个株高QTL,它们分别位于1... 利用小麦扬麦9号和CI12633构建了184个重组自交系群体,利用双亲间多态的212个SSR标记绘制分子连锁图谱,图谱总长1 567.2 CM,标记间平均距离8.2 CM。在3年9次条件下对株高性状进行鉴定,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法监测到6个株高QTL,它们分别位于1D、2A、2B、3A和5A染色体上,其中位于2B染色体上的QTL来自品种CI12633,其余5个QTL均来自矮杆亲本扬麦9号,单个QTL能够解释4.13%-17.44%的表型变异,每个环境条件下检测到的所有QTL能解释29.46%-46.46%的表型变异,5A染色体上的QTL在9次试验环境下均能被检测出来,同时其效应也是最大的QTL,说明这个QTL能够在育种中被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株高 数量性状位点
原文传递
扬麦9号/CI12633 RIL群体中控制小麦粒重QTL位点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旭江 臧淑江 +2 位作者 程凯 李东升 张伯桥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0-95,共6页
以含有184个家系的扬麦9号/CL12633重组自交系群体(RIL)为材料,在3年9次重复试验中,用JoinMap4计算标记间距离并绘制遗传图谱,结合田间表型数据采用WinQTLCart 2.5软件的方法研究小麦千粒重QTL定位情况及其效应。结果表明:共检测到5... 以含有184个家系的扬麦9号/CL12633重组自交系群体(RIL)为材料,在3年9次重复试验中,用JoinMap4计算标记间距离并绘制遗传图谱,结合田间表型数据采用WinQTLCart 2.5软件的方法研究小麦千粒重QTL定位情况及其效应。结果表明:共检测到5个小麦千粒重QTL,分别在染色体2A、5A、2B、3B、6B上,可解释表型变异的4.83%-31.39%,其中6B上的粒重相关QTL效应最大,有可能是一个主效QT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重组自交系 千粒重 QTL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