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姜文电影的心理现实主义解读
被引量:1
- 1
-
-
作者
臧莹竹
-
机构
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
-
出处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98-100,共3页
-
文摘
在我们探讨姜文电影时,其中的心理现实主义特征是不应被忽视的。姜文成长于中国社会的转型时期,并对西方现代派电影思潮有着较为充分的接受。其电影在尊重客观现实社会、真实历史的基础上,又深入人的精神世界之中,为观众展现出一种心灵化的现实和对象化的心理。这正是姜文电影有着虽荒诞而不流于虚假,虽魔幻而又不失真实的风貌的原因,也是姜文电影坚持精英式艺术品格,并不迎合电影商业化走向的一种体现。
-
关键词
姜文
电影
心理现实主义
-
分类号
J90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
-
题名电影音乐在电影旋律艺术中的作用探讨
被引量:2
- 2
-
-
作者
臧莹竹
-
机构
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
-
出处
《艺术科技》
2013年第4期40-40,共1页
-
文摘
本文就电影中的音乐在电影旋律中的艺术体现来做出讨论,电影涵盖的艺术范围很广,众所周知,电影音乐在电影旋律艺术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是毋庸置疑的,当然这也给我们在做电影音乐的艺术家带来一定的便利。
-
关键词
电影音乐
旋律
艺术
-
分类号
TN912.15
[电子电信—通信与信息系统]
-
-
题名曹禺戏剧的语言艺术分析
被引量:1
- 3
-
-
作者
臧莹竹
-
机构
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
-
出处
《北方音乐》
2017年第23期79-79,共1页
-
文摘
曹禺在戏剧写作当中应用的语言精湛优美,简洁含蓄,具备强有力的艺术感染力,属于高度艺术化的语言类型,不管是人物还是舞台的指示语言都非常有特点.本文重点讨论了曹禺戏剧当中的语言艺术特征.
-
关键词
曹禺
戏剧
语言艺术
-
分类号
F272.9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
-
题名《李雷和韩梅梅》——“80后”集体记忆的建构
- 4
-
-
作者
臧莹竹
-
机构
东莞城市学院
-
出处
《海外文摘》
2022年第18期37-39,共3页
-
文摘
集体记忆,是一个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概念,最早由法国著名社会学家莫里斯·哈布瓦赫提出。集体记忆是区别于个人记忆的一个相对概念,是指特定的人群或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共享传承以及一起构建的事与物。《李雷和韩梅梅》是“80后”集体记忆的重要代表形象,该形象的客观存在,对“80后”群体的成长和发展产生了长久的影响。随着信息技术的逐渐普及,更为便捷的社会通讯网络开始形成,正值成长关键期的“80后”人群脱颖而出,成为新时代的拓荒者,一系列与“80后”密切相关的文化现象开始涌现,并成为了后世之师,产生了深刻的社会影响,《李雷和韩梅梅》就是在该时期诞生的具有标志性意义的“80后”集体记忆。本文旨在对《李雷和韩梅梅》这一“80后”集体记忆的建构过程进行解析,对其所独有的文化意蕴进行综合研判,从而完成对“80后”集体记忆范式的有效重现。
-
分类号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
-
题名易卜生晚期戏剧中象征手法的独特性探究
被引量:1
- 5
-
-
作者
臧莹竹
-
机构
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
-
出处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4-20,共7页
-
文摘
易卜生是现代戏剧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他的晚期戏剧进入当代才开始大放异彩。本文运用整体研究、综合分析、归纳概括等方法,以易卜生晚期剧作为立足点,介绍易卜生在晚期艺术创作转变的背景、概括其晚期戏剧的分类情况、探讨其独特的象征艺术,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影响研究理论,归纳易卜生象征手法对后世的影响。通过对易卜生晚期戏剧作品中的象征性手法进行整体方面的掌握,进一步使其象征手法具有的独特性以及戏剧的艺术性得以体现。
-
关键词
易卜生
晚期戏剧
象征手法
-
分类号
I533.073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