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沧州地区土层固结特征与地面沉降临界水位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王云龙 陈晔 +4 位作者 郭海朋 孟静 王海刚 臧西胜 朱菊艳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85-192,共8页
沧州市长期以来面临严重的地面沉降问题,在控制沉降发展的前提下,为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需要确立开采水位埋深警戒线。针对地面沉降综合防治如何确定临界水位这一科学问题,以沧州3个典型沉降区土样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地层固结特征,通过... 沧州市长期以来面临严重的地面沉降问题,在控制沉降发展的前提下,为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需要确立开采水位埋深警戒线。针对地面沉降综合防治如何确定临界水位这一科学问题,以沧州3个典型沉降区土样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地层固结特征,通过关联地层厚度的方式改进了以先期固结压力求解临界水位的方法,结合多年来地面沉降与地下水水位监测数据,对沧州市临界水位进行了综合定量评估。研究表明:沧州地区0~150 m以内多为正常固结或欠固结土,150 m以下普遍为超固结土,非弹性释水变形是影响该地区地面沉降速率变化的重要因素。运用改进后的方法计算出沧州市区、肃宁县及东光县的临界水位埋深分别为66.8,67.5,67.8 m。综合分析沧州市区累计地面沉降与地下水水位变化资料,得出两者之间的指数函数关系,并以沉降速率为指标,求得65~70 m为沧州市区临界水位区间范围。在验证了两种方法计算结果一致性的基础上,最终将65 m作为沧州市区采取地面沉降防控措施的参考临界水位,为地方政府制定合理的地下水开采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沧州 地面沉降 临界水位 超固结土 形变机理
下载PDF
中国地面沉降防治成效与对策建议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文鹏 王龙凤 +4 位作者 郭海朋 王海刚 王云龙 朱菊艳 臧西胜 《中国水利》 2021年第7期32-35,共4页
地面沉降是一种几乎不可逆的缓变性地质灾害,已对多个国家和地区产生严重影响。我国主要地面沉降区分布在华北平原、长江三角洲、汾渭盆地和淮北平原等,主要诱因是过量开采第四系承压水。因此,第四系承压含水层超采治理是区域地面沉降... 地面沉降是一种几乎不可逆的缓变性地质灾害,已对多个国家和地区产生严重影响。我国主要地面沉降区分布在华北平原、长江三角洲、汾渭盆地和淮北平原等,主要诱因是过量开采第四系承压水。因此,第四系承压含水层超采治理是区域地面沉降防治的关键。近年来,我国地下水超采治理取得明显成效,地面沉降防治成效初显,长江三角洲地面沉降得到有效遏制,汾渭盆地快速发展态势得到初步遏制,但华北平原防治形势依然严峻,淮北平原仍有加速趋势。此外,沉降区深层地热开采、城市建设基坑降水等因素影响或表层软土体自然固结所致的地面沉降应引起重视。为此,从技术、经济、法律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地面沉降防治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超采 地面沉降 防治措施 防治成效 对策建议
下载PDF
沧州典型地面沉降区土体压缩与固结特征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王云龙 郭海朋 +4 位作者 孟静 陈晔 臧西胜 朱菊艳 樊高栋 《地质调查与研究》 2020年第3期246-250,278,共6页
近年沧州市地面沉降主要发展于其市区地下水位降落漏斗中心及邻近郊县的水位漏斗区域。本文以沧州市区钻孔土样为研究对象,通过常规物理测试及不同压力等级下的高压固结试验,分析了土样各物理指标之间的关系,颗粒结构与土体压缩的关系... 近年沧州市地面沉降主要发展于其市区地下水位降落漏斗中心及邻近郊县的水位漏斗区域。本文以沧州市区钻孔土样为研究对象,通过常规物理测试及不同压力等级下的高压固结试验,分析了土样各物理指标之间的关系,颗粒结构与土体压缩的关系。对土体在不同深度和压力变化下的压缩变形、压缩系数及固结特征进行了研究,得出压缩系数和固结压力在双对数坐标下能呈现出很好的线性关系。对沧州地区以粘性土压缩变形引起的地面沉降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沧州 地面沉降 压缩变形 固结特征
下载PDF
华北平原地下水位驱动下的地面沉降现状与研究展望 被引量:29
4
作者 郭海朋 李文鹏 +5 位作者 王丽亚 陈晔 臧西胜 王云龙 朱菊艳 卞跃跃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62-171,共10页
华北平原年地面沉降量大于50 mm的严重区面积超过全国总量的80%,防治形势严峻,需要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为有效防控地面沉降提供科学依据。华北平原建立了较完善的地面沉降监测网络,基本掌握了地面沉降现状及演化规律,但受华北平原含水... 华北平原年地面沉降量大于50 mm的严重区面积超过全国总量的80%,防治形势严峻,需要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为有效防控地面沉降提供科学依据。华北平原建立了较完善的地面沉降监测网络,基本掌握了地面沉降现状及演化规律,但受华北平原含水层系统影响因素复杂与时空变化大等因素制约,对地下水位变化驱动下的土层变形特征及其机制研究迄今仍比较薄弱,限制了对地面沉降发展趋势的科学研判和预测预警。在总结国内外地面沉降研究进展、基于高时空分辨率监测数据分析华北平原地面沉降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地下水位变化影响下的地面沉降研究方向。目前,华北平原地面沉降出现减缓态势,天津、沧州、衡水等重点城市主城区地面沉降得到有效控制,但华北平原尤其是河北平原地面沉降总体上仍然处于较快发展阶段,主要原因是农业灌区地下水开采得不到有效控制。未来华北平原地面沉降研究应聚焦地面沉降机理和预测预警、地下水位回升驱动下的土层变形规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地面沉降区地下水资源属性及地热开发与地面沉降关系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平原 地面沉降 土层变形 土-水耦合模型 含水层系统
下载PDF
文明之源 井
5
作者 臧西胜 郭海朋 +1 位作者 王云龙 赵小兵 《地球》 2019年第12期54-59,共6页
无论是农业社会还是工业时代,无论是古代文明还是现在都市,文明总是逐水而居。世界对于文明形成认定的标准不一,有的以文字认定,有的分手工技术,有的以阶级分化为依据,还有的标准是城市的形成。城市,多在河谷、平原或海岸建成,原因还是... 无论是农业社会还是工业时代,无论是古代文明还是现在都市,文明总是逐水而居。世界对于文明形成认定的标准不一,有的以文字认定,有的分手工技术,有的以阶级分化为依据,还有的标准是城市的形成。城市,多在河谷、平原或海岸建成,原因还是人类对水的依赖。在古代,城市中人们使用最多的不是河水.而是井水。河边建城的根本原因是平原河滩地区地下水位较浅.打井会更容易获取水。所以,水是生命之源,井是文明之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逐水而居 古代文明 手工技术 阶级分化 生命之源 地下水位 平原
下载PDF
竭泽而渔不可取——谈地下水过量开采引发的问题
6
作者 臧西胜 郭海朋 王云龙 《地球》 2020年第11期52-57,共6页
如果从太空俯職我们的地球,那么你可以看到一片片蔚蓝色的水世界,七大陆地板块仿佛是漂浮在这蔚蓝色的水域之上,我们生存的家园就处于水的拥抱之中。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和其他一切生物赖以生存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维系人类... 如果从太空俯職我们的地球,那么你可以看到一片片蔚蓝色的水世界,七大陆地板块仿佛是漂浮在这蔚蓝色的水域之上,我们生存的家园就处于水的拥抱之中。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和其他一切生物赖以生存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维系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纽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过量开采 生命之源 物质基础
下载PDF
拯救正在“变矮”的大地
7
作者 臧西胜 郭海朋 《地球》 2017年第11期54-56,共3页
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注意到以下现象:一个村庄内,成片的房屋墙体不约而同地出现了裂缝甚至倒塌;三层楼房变成了两层,最底下一层变成“地下室”;有些地方的道路开裂、凹陷,雨后路面积水随处可见;机井的井管变得凸出,像是长出了地面;有... 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注意到以下现象:一个村庄内,成片的房屋墙体不约而同地出现了裂缝甚至倒塌;三层楼房变成了两层,最底下一层变成“地下室”;有些地方的道路开裂、凹陷,雨后路面积水随处可见;机井的井管变得凸出,像是长出了地面;有的城市的防洪堤连年加高……为什么我们的高楼在一座座拔地而起,而我们脚下的大地却一天天地“变矮”?其实,这都是地面沉降“惹的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开采 房屋墙体 路面积水 井管 分层标 地下水人工回灌 地下水资源 座座 禁采区 墙体开裂
下载PDF
地裂缝:大地皮肤的伤痕
8
作者 臧西胜 郭海朋 +1 位作者 王海刚 朱菊艳 《地球》 2018年第11期60-62,共3页
Hello,大家好!我叫地裂缝。你之前听过我的名字吗?每当我出现的时候,常常伴随着大地开裂、建筑物破损、道路变形、地下管道破裂等等,所以我不是属于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那种类型,谁让我只会给大地留下伤痕、给大家带来伤害呢?今天,我... Hello,大家好!我叫地裂缝。你之前听过我的名字吗?每当我出现的时候,常常伴随着大地开裂、建筑物破损、道路变形、地下管道破裂等等,所以我不是属于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那种类型,谁让我只会给大地留下伤痕、给大家带来伤害呢?今天,我就向大家简单做一下自我介绍,希望大家能更好地认识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裂缝 大地 伤痕 皮肤 管道破裂 建筑物
下载PDF
古今阳泉的地下水利用与保护
9
作者 李木子 郭海朋 臧西胜 《地球》 2021年第4期68-73,共6页
地下水,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是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和战略性资源,同时也是生态系统的关键要素。它赋存于地表以下土层或岩石的空隙中,相对于江河湖海,它更加洁净和稳定,供水保证能力更高。凿井取水是人类... 地下水,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是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和战略性资源,同时也是生态系统的关键要素。它赋存于地表以下土层或岩石的空隙中,相对于江河湖海,它更加洁净和稳定,供水保证能力更高。凿井取水是人类获取地下水的重要途径,极大地提高了人类适应环境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 战略性资源 利用与保护 人类生存和发展 自然资源 地下水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