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谈牛冻精改良技术推广应用与对策 被引量:6
1
作者 自平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4年第10期47-47,50,共2页
牛冻精改良配种技术是一项技术性极强、经济效益好、推动特色养殖和加快肉牛产业发展的主要措施,通过对农村牛冻精改良配种推广取得的成效、实践经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的探讨,提出了加快牛冻精改良技术推广的建议和对策,只要采取行政... 牛冻精改良配种技术是一项技术性极强、经济效益好、推动特色养殖和加快肉牛产业发展的主要措施,通过对农村牛冻精改良配种推广取得的成效、实践经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的探讨,提出了加快牛冻精改良技术推广的建议和对策,只要采取行政与技术相结合的综合配套措施,制定相应的优惠扶持政策,建立完善牛冻精改良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就能推动肉牛冻精改良配种技术的推广,对促进畜牧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精改良 存在问题 推广对策
下载PDF
中国记者留下的两大疑问
2
作者 自平 《青年记者》 2006年第14期14-14,共1页
关键词 中国媒体 新闻记者 世界杯 假新闻 国际足联 专访报道
下载PDF
统一战线与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关系
3
作者 自平 《四川统一战线》 1994年第11期33-33,共1页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一大创造、一大特色,也是新时期统一战线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各民主党派和各界党外人士。
关键词 爱国统一战线 社会主义民主 党外人士 民主监督 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我国民主政治 新时期统一战线 各民主党派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 执言
下载PDF
浅谈牛气肿疽的危害与防制
4
作者 自平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4年第11期101-101,共1页
牛气肿疽病又叫“黑腿病”,是由气肿疽梭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由于当地特殊的地理位置,家畜跨县流通交易比较频繁,牛经常发生气肿疽病,给养牛户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损失。1疫病流行危害与处置根据笔者疫病处置记录,2... 牛气肿疽病又叫“黑腿病”,是由气肿疽梭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由于当地特殊的地理位置,家畜跨县流通交易比较频繁,牛经常发生气肿疽病,给养牛户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损失。1疫病流行危害与处置根据笔者疫病处置记录,2011年7月,拉巴乡南列村南瓦组发生牛病疫情,有3户农户6头黄牛发病,治愈4头、死亡2头。2012年8月,南畔村老列弄组有2户农户5头黄牛发病,治愈4头,死亡1头。2013年6月,塔拉弄村帮杀组有1户农户4头黄牛发病,治愈3头,死亡1头。以上几起疫情现场检查病牛表现体温升高、食欲和反刍停止、跛行、在颈侧、肩前、腰部、腿臀部等四肢肌肉丰满部位出现炎性水肿热痛,按压有捻发音,叩诊有鼓响音,切开肿胀处流出污红色泡沫液体并有特殊臭味,局部淋巴结肿大,病牛呼吸困难,急性发病病牛在2d内死亡,确诊为牛气肿疽病。按照动物传染病的疫情处置程序,及时采取了综合防治措施,对病牛进行抢救治疗,同时,对其他牛群用牛气肿疽疫苗进行紧急免疫注射,对病死牛进行深埋并对污染场地进行消毒处置,有效控制了疫病传播,未造疫情扩散和更大的经济损失。虽然疫病呈散发性,发病疫点小,但发病死亡率高,对涉及发病农户的危害和经济损失极大,如果措施不当,疫点、疫区传播发病会不断扩大,将会造成更大的危害和经济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肿疽病 流行危害 养牛户 发病死亡率 疫病传播 经济损失 处置程序 防制
下载PDF
农村畜禽产地检疫的现状与对策 被引量:1
5
作者 自平 《当代畜牧》 2013年第12期73-74,共2页
家庭养殖仍然是农村畜牧业的主要生产方式,也是农民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预防控制乡村动物疫病传播、保证畜产品安全是畜禽产地检疫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对乡村畜禽产地检疫的现状、存在问题的探讨,为进一步加强农村畜禽产地检疫工作提出... 家庭养殖仍然是农村畜牧业的主要生产方式,也是农民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预防控制乡村动物疫病传播、保证畜产品安全是畜禽产地检疫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对乡村畜禽产地检疫的现状、存在问题的探讨,为进一步加强农村畜禽产地检疫工作提出了建议,对促进畜牧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禽 检疫 现状 建议
原文传递
中国少数民族介绍──壮族
6
作者 自平 《中国民族》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62-63,共2页
壮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共有15,489,630人。壮族分在的地区,是世界著名的岩溶地区,为天下少有的奇景。壮族历史可追溯至两千多年前的“百越”民族,族称来源于部分壮族的自称,这些自称如“布壮”、“布土”... 壮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共有15,489,630人。壮族分在的地区,是世界著名的岩溶地区,为天下少有的奇景。壮族历史可追溯至两千多年前的“百越”民族,族称来源于部分壮族的自称,这些自称如“布壮”、“布土”、“布侬”等。壮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分为南北两大方言。1300多年前,壮族曾出现“土俗字”。著名的“花山崖壁画”是壮族古老先民的伟大创造。在广西北流出土的云雷纹大铜鼓,号称“鼓中之王”。壮族有著名的创世长诗《布洛陀》、英雄史诗《莫──大王》等。壮族的传统音乐主要是各种山歌调,共1000种以上。古代壮族先民曾把凿齿当成是成丁礼(成人礼),还曾有文身的习俗。至今壮民崇尚蓝黑色,并将之用于服装的镶边和居室栏杆上,实际上是文身的延续存在。今天的壮族,经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人民生活得到了提高,教育与文化也适应着时代的发展而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少数民族 壮族先民 花山崖壁画 岩溶地区 传统音乐 英雄史诗 壮傣语支 壮侗语族 成丁礼 山歌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