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痛愈药膜治疗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病患者的疗效观察
1
作者 舒国发 祝东升 +5 位作者 赵立娜 翟臻 钟馨 李桃花 李巍 李以良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年第1期132-136,141,共6页
目的 研究乳痛愈药膜对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6年7月期间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乳腺科门诊收治的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病患者100例,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100例入组病例中,共收集... 目的 研究乳痛愈药膜对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6年7月期间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乳腺科门诊收治的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病患者100例,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100例入组病例中,共收集完整数据病例89例,对照组46例,治疗组43例,剔除11例。对照组采用荞麦面粉治疗,即在患者双侧乳房上敷荞麦面粉糊后,在面糊表面覆盖煅石膏糊;治疗组采用等量乳痛愈药膜治疗:在患者双侧乳房上敷乳痛愈药膜后,同样在药膜表面覆盖煅石膏糊;两组患者治疗时间均为20 min/次,隔天1次,每个月经周期治疗不少于10次,治疗周期为3个月经周期,经期不用药,治疗结束后随访1个月经周期。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乳房疼痛、乳房肿块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1周期、2周期、3周期后及随访期两组患者乳房疼痛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乳房疼痛程度积分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1周期、2周期、3周期后及随访期两组患者乳腺相关症状体征(疼痛、肿块)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乳腺相关症状体征(疼痛、肿块)积分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3周期后总有效率76.74%(33/43)、随访期总有效率79.07%(34/43)均较对照组治疗3周期后32.61%(15/46)、随访期32.61%(15/46)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1周期、2周期、3周期后及随访期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综合疗效总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中医证候综合疗效总积分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3周期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综合疗效总有效率76.74%(33/43)、随访期79.07%(34/43)均较对照组26.09%(12/46)、随访期28.26%(13/46)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皮肤刺激、过敏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 乳痛愈药膜治疗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病能明显减轻乳房疼痛等症状,能够缩小肿块,疗效确切且安全,无皮肤刺激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增生病 乳痛愈药膜 中药外治
下载PDF
副乳肉芽肿性乳腺炎误诊报告并诊治反思 被引量:4
2
作者 郭瑞 祝东升 +5 位作者 李巍 钟馨 李以良 周清缘 舒国发 黄思瑶 《临床误诊误治》 2020年第5期12-17,共6页
目的探讨副乳肉芽肿性乳腺炎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防范措施。方法对误诊为其他疾病的副乳肉芽肿性乳腺炎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文2例均因左腋下或腋前肿物伴疼痛入院,皆曾就诊于外院,1例行乳腺彩色多普勒及穿刺活组织... 目的探讨副乳肉芽肿性乳腺炎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防范措施。方法对误诊为其他疾病的副乳肉芽肿性乳腺炎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文2例均因左腋下或腋前肿物伴疼痛入院,皆曾就诊于外院,1例行乳腺彩色多普勒及穿刺活组织病理检查,考虑为副乳炎症性病变,1例行乳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后考虑乳腺炎,予抗感染等治疗均不理想,后转至我院就诊。入我院后经乳腺超声检查,结合临床经验,2例均考虑为副乳肉芽肿性乳腺炎,皆在术前使用药物促使炎症局限后,行手术治疗后痊愈,术后病理检查均证实为副乳肉芽肿性乳腺炎。术后随访1年,无复发。结论副乳肉芽肿性乳腺炎临床罕见,且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及检查措施,易误诊。临床及病理科医生应加强对其认识,临床接诊类似本文患者时应拓展诊疗思维,以减少或避免误诊误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芽肿性乳腺炎 副乳 误诊 乳腺炎 外科手术
下载PDF
肉芽肿性乳腺炎中医病名建议改用“烂乳痈” 被引量:6
3
作者 郭瑞 祝东升 +3 位作者 李巍 周清缘 舒国发 黄思瑶 《医学争鸣》 CAS 2021年第4期13-16,共4页
肉芽肿性乳腺炎是近几十年来临床研究比较热门的、疑难的而又相对年轻的、少见的乳房疾病,中西医学者对于本病的病因、诊断、治疗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中医治疗本病具有独特的效果,然而临床中医师对于本病病名的认识各执一词,尚不统一。... 肉芽肿性乳腺炎是近几十年来临床研究比较热门的、疑难的而又相对年轻的、少见的乳房疾病,中西医学者对于本病的病因、诊断、治疗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中医治疗本病具有独特的效果,然而临床中医师对于本病病名的认识各执一词,尚不统一。古语云,“名正则言顺”。合理的、统一的中医病名对于本病的中医辨治具有重大意义。笔者查询文献及专业书籍,结合临床经验,认为现有文献报道的诸如“乳痈”“粉刺性乳痈”“肉芽肿性乳痈”等都不适合作为本病的中医病名,而“烂乳痈”作为本病的中医病名较为妥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芽肿性乳腺炎 中医病名 乳痈 烂乳痈
下载PDF
基于伏邪理论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临证探讨 被引量:5
4
作者 舒国发 祝东升 +7 位作者 钟馨 翟臻 赵立娜 梁晨 李桃花 李巍 李以良 黄思瑶 《现代中医临床》 2022年第1期39-43,共5页
肉芽肿性乳腺炎是一种病程较长、多发生于女性非哺乳期、病因未明、具有非特异性的乳腺良性炎症性疾病,易误诊误治,近年来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中医学将其归属于"不乳儿乳痈""乳漏"等范畴,中医药对该病的诊治有... 肉芽肿性乳腺炎是一种病程较长、多发生于女性非哺乳期、病因未明、具有非特异性的乳腺良性炎症性疾病,易误诊误治,近年来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中医学将其归属于"不乳儿乳痈""乳漏"等范畴,中医药对该病的诊治有一定疗效。本文探讨基于"伏邪理论"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治疗时辨证分期论治:急性期清热化痰散结以透邪,亚急性期温阳通络化痰以祛邪,慢性期益气通络化痰以除邪,同时配合适时手术的治疗理念,使隐匿潜藏之伏邪消散,则邪祛正安,为本病临床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芽肿性乳腺炎 伏邪理论 临证经验 伏痰入络 分期辨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