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重异质性视角下城市群经济韧性的演化特征及其影响机制研究——以长三角为例
1
作者 刘程军 张君婷 +1 位作者 陈展驰 舒季君 《科技与经济》 2024年第1期91-95,共5页
基于双重异质性视角,分析2007—2020年长三角41个城市经济韧性的演化特征及其影响机制。研究表明:长三角城市群不同阶段的经济韧性空间差异显著,且冷热点聚集区域出现了组团式动态转换;面对外来冲击时,固定投资、产业多样化、国企对经... 基于双重异质性视角,分析2007—2020年长三角41个城市经济韧性的演化特征及其影响机制。研究表明:长三角城市群不同阶段的经济韧性空间差异显著,且冷热点聚集区域出现了组团式动态转换;面对外来冲击时,固定投资、产业多样化、国企对经济韧性解释力较强,而出口贸易解释力波动较大;在结构调整期时,固定投资对经济韧性支撑作用减弱,三产占比、财政支撑、技术创新及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加速了产业结构升级,提高中长期经济韧性;政府通过塑造产业结构及改善技术等要素错配程度影响经济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城市群 区域经济韧性 双重异质性 影响机制
下载PDF
要素流动视角下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的影响研究
2
作者 李军 舒季君 《科技与经济》 2023年第6期16-20,共5页
基于2013—202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结合调节效应和中介效应的分析方法,在要素流动视角下研究数字经济对中国城乡融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的发展对城乡融合具有显著推动作用,并且对中国不同区域的影响... 基于2013—202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结合调节效应和中介效应的分析方法,在要素流动视角下研究数字经济对中国城乡融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的发展对城乡融合具有显著推动作用,并且对中国不同区域的影响效果存在差异,影响效果呈现出“东部—中部—西部”依次递减趋势;劳动力流动具有正向调节作用,能够显著加强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的促进效果;资本流动发挥部分中介作用,数字经济能够通过推动资本流动来促进城乡融合。据此,为中国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资源要素自由流动以及城乡深度融合提供理论依据与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城乡融合 要素流动 资源配置
下载PDF
高质量发展视角下城市经济韧性的空间分布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刘程军 严淑闻 舒季君 《建筑与文化》 2023年第11期125-128,共4页
文章构建熵权法下的城市经济韧性测度模型,评价中国2011—2019年285个地级以上城市经济韧性的时空演变格局,运用局域热点分析、重心模型分别刻画城市经济韧性的局域与整体演化特征,并进一步分析了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研... 文章构建熵权法下的城市经济韧性测度模型,评价中国2011—2019年285个地级以上城市经济韧性的时空演变格局,运用局域热点分析、重心模型分别刻画城市经济韧性的局域与整体演化特征,并进一步分析了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研究期间内,各城市的经济韧性稳步提升,但地区间差异显著,并存在明显的空间集聚现象;城市经济韧性水平的差异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地区经济基础、区域市场规模、交通基础设施、科技创新能力、区域金融基础、数字金融水平对本地区城市经济韧性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政府干预程度、城乡收入差距则制约着城市经济韧性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经济韧性 空间格局 热点分析 重心模型 影响机制
下载PDF
中国“四化”同步发展时空分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9
4
作者 舒季君 徐维祥 《经济问题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0-57,共8页
基于2000-2012年28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采用相对发展率结合Arc GIS空间分析刻画了我国的"四化"同步发展水平时空分异特征,继而进行类型区划分,并构建面板数据模型从全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对影响"四化"同步... 基于2000-2012年28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采用相对发展率结合Arc GIS空间分析刻画了我国的"四化"同步发展水平时空分异特征,继而进行类型区划分,并构建面板数据模型从全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对影响"四化"同步发展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作定量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结果表明:(1)我国的"四化"同步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发展速度略有下降,地区间相对发展率的差异和变动引起了"四化"同步发展水平的相应变化,总体上,基础高提高较慢类型区和基础低提高较快类型区城市涉及数量较多,其次是两者都低的城市。(2)经济发展水平、投资、对外开放、财政、教育、信息化以及交通人口因素是导致我国"四化"同步发展时空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而金融因素未见其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化 同步发展 时空分异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中国“四化”同步发展地区差异及同步合作区架构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徐维祥 舒季君 +1 位作者 陈国亮 唐根年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361-367,共7页
本文以28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采用标准差、泰尔指数及其二阶嵌套分解的方法分析中国"四化"同步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并进一步针对必须正视的中国"四化"同步发展地区差异的现实问题,提出建立"四化"... 本文以28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采用标准差、泰尔指数及其二阶嵌套分解的方法分析中国"四化"同步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并进一步针对必须正视的中国"四化"同步发展地区差异的现实问题,提出建立"四化"同步合作区的构想。结果表明:中国的"四化"同步发展水平地区差异明显,且省内(地市)差异对总差异影响大于省间差异和区域间差异;根据差异分析,基于"四化"发展实际情况,可建立"四化"同步发展示范区、推进区、滞后区、帮扶区以缩小中国"四化"同步发展地区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化 同步发展 二阶嵌套泰尔指数 地区差异 区域合作
下载PDF
d-L前缀码的完全化构造方法 被引量:3
6
作者 舒季君 沈传龙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年第1期24-28,共5页
该文首先给出d-L前缀码的定义,并且证明了d-L前缀码恰好是一个(FdL(X*)A*)(FdL(X*)A*)-1-前缀码,然后在此基础上推导了d-L前缀码的一系列性质,从而找到它的完全化构造方法.
关键词 d-L前缀码 有限译码延迟 前缀根 前缀核 完全码
下载PDF
圆周码的拟复合性及其完全化
7
作者 舒季君 沈传龙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年第4期259-262,共4页
文章给出了圆周码的完全化方法,并考虑了圆周码的一系列拟复合性质,从而为其它特殊圆周码的完全化提供了一个新的工具.
关键词 圆周码 甚纯子幺半群 码的完全化 码的拟复合
下载PDF
浙江省创新空间分异特征分析与驱动机制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曹雪 舒季君 +2 位作者 唐根年 李露 钟琴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06-114,共9页
基于浙江省90个县区2005-2015年面板数据,采用熵权综合指数法分析县域层级的创新空间分布特征,识别创新的热点空间及惰性空间;进一步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测评创新空间的效率水平,并运用二元选择模型探究有利于创新活力提升的适配性创... 基于浙江省90个县区2005-2015年面板数据,采用熵权综合指数法分析县域层级的创新空间分布特征,识别创新的热点空间及惰性空间;进一步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测评创新空间的效率水平,并运用二元选择模型探究有利于创新活力提升的适配性创新生态环境,寻求浙江省创新驱动发展机制与提升路径。实证结果表明:浙江省创新热点空间日趋集中在浙东北地区,各县区的创新效率呈上升趋势但存在地区分异性;政府对创新效率的推动作用显著大于人才储备和产业高度化的推动作用,同时创新氛围、企业家创新精神对各县区的创新效率也具有正的影响,而金融环境质量、风险承担能力与各县区的区域创新效率则存在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空间 效率 驱动机制 浙江
下载PDF
中国制造业和服务业大型企业的时空格局演化及其关联性——基于500强企业的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王璐茜 徐维祥 +1 位作者 唐根年 舒季君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05-111,共7页
中国大型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其空间布局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基于中国制造业和服务业500强企业2005—2017年微观数据,采用空间热点分析、重心模型等方法,揭示其动态区位演化特征,并就其在地理空间分布格局上是否存在依赖性进行分类检验... 中国大型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其空间布局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基于中国制造业和服务业500强企业2005—2017年微观数据,采用空间热点分析、重心模型等方法,揭示其动态区位演化特征,并就其在地理空间分布格局上是否存在依赖性进行分类检验,进而运用负二项回归模型分析服务业对制造业企业区位选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两类企业总部热点区和次热点区呈现向南移动趋势,长三角是两类企业总部分布共同的热点区;(2)两类企业总部重心逐步南移,重心距离逐渐减少,重心变化相关度增强;(3)制造业企业倾向布局在高端生产性服务业水平较高的区域,其中科技服务水平的影响显著增加,金融服务、交通运输服务水平也存在显著影响。基于研究结论,提出在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入融合背景下应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耦合共生,夯实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产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企业 制造业 服务业 时空演化 重心相关度
下载PDF
中国省域数字经济的空间演化特征及其城乡融合效应 被引量:41
10
作者 舒季君 周建平 +1 位作者 陈亦婷 刘程军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03-111,共9页
数字经济的飞速发展对于推动城乡融合具有巨大的潜力,为探究数字经济发展演化格局及其对城乡融合的影响效应,基于熵权法测度中国省域2013—2020年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与城乡融合水平,利用基尼系数、泰尔指数、对数离差均值、空间自相关... 数字经济的飞速发展对于推动城乡融合具有巨大的潜力,为探究数字经济发展演化格局及其对城乡融合的影响效应,基于熵权法测度中国省域2013—2020年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与城乡融合水平,利用基尼系数、泰尔指数、对数离差均值、空间自相关分析、冷热点分析探究数字经济的空间演化特征,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水平的影响。主要结论为:(1)数字经济发展差异明显,但差异在逐渐变小,分维度而言,数字基础设施以及产业数字化水平呈现平稳下降趋势,而数字产业化和数字创新的发展相对波动较大。(2)省域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东—西—中”梯度递减的趋势,空间集聚特征显著,整体集聚趋势逐渐加大。(3)数字经济的发展对当地城乡融合水平的提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中,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的正向影响是由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创新的本地效应来主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城乡融合 空间演化 空间计量模型 影响效应
原文传递
中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测度 被引量:86
11
作者 徐维祥 舒季君 唐根年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6,共6页
为了对中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水平进行测度,构建了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以2010年28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采用PLS通径模型和空间距离测度模型对我国"新四化"同步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和评价。结果表明... 为了对中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水平进行测度,构建了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以2010年28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采用PLS通径模型和空间距离测度模型对我国"新四化"同步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和评价。结果表明:中国"新四化"发展呈现地区间发展不均衡和地区内发展不同步的双重矛盾;总体上,城镇化落后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发展相对滞后;信息化融合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程度及其推动作用地区差异明显,中国"新四化"发展的质量及同步水平有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化 信息化 城镇化 农业现代化 同步发展 测度
原文传递
中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时空格局与动态演进 被引量:61
12
作者 徐维祥 舒季君 唐根年 《经济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6-85,共10页
本文在对中国28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四化"协调发展程度进行测算的基础上,运用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对我国"四化"协调发展的时空特征与发展格局进行初步探索,并进一步采用非参数核密度估计和重心曲线演变的方法对其动... 本文在对中国28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四化"协调发展程度进行测算的基础上,运用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对我国"四化"协调发展的时空特征与发展格局进行初步探索,并进一步采用非参数核密度估计和重心曲线演变的方法对其动态演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的"四化"发展水平总体上扬,但地区差异明显,"四化"协调发展水平存在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发展水平相似区集聚明显;"东高西低"态势依然显著,但南北发展逐渐趋于平衡,在此过程中低级别重心逐渐向西南方向移动,高级别重心较为明显地由南向北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化 信息化 城镇化 农业现代化 协调发展
原文传递
基于空间连续性的“四化同步区”形成与演化机理研究 被引量:24
13
作者 徐维祥 陈国亮 +1 位作者 舒季君 唐根年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8-31,共14页
既有关于四化同步发展的研究主要将视角聚焦于单个区域,忽略了空间关联性因素,而本文通过构建跨区域的"四化同步区"研究发现,这是平衡各个地区四化同步发展与地区间四化同步水平俱乐部趋同的有效路径。论文基于PLS通径模型构... 既有关于四化同步发展的研究主要将视角聚焦于单个区域,忽略了空间关联性因素,而本文通过构建跨区域的"四化同步区"研究发现,这是平衡各个地区四化同步发展与地区间四化同步水平俱乐部趋同的有效路径。论文基于PLS通径模型构建了反映中国省级层面和285个地级以上城市两个空间维度的四化同步水平的面板数据库,据此对"四化同步区"的形成机制与演化机理进行了研究,并基于样本配对方法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①地区间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互补性有助于"四化同步区"的形成,并具有显著的空间异质性;②运输成本与"四化同步区"形成具有正"U型"关系,存在运输成本的阈值使得同步区内次区域间从以空间竞争效应为主向以空间外溢效应为主转换;③空间连续性相较于空间跨越更有助于"四化同步区"的形成,这种空间连续性在省内和省际间同时存在,但省内连续性要强于省际间;④当前中国逐步形成了两种"四化同步区"发展模式,并表现出空间边界外拓的趋势,地区间制度的合意性是影响"四化同步区"空间走向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化同步区 空间连续性 次区域
原文传递
中国“四化同步区”圈层结构时空演化与聚集经济圈优序组织 被引量:3
14
作者 唐根年 许紫岳 +2 位作者 舒季君 陈国亮 徐维祥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14,共9页
跨区域空间连续性视角研究"四化同步区"圈层结构时空演化与聚集经济圈优序组织,借用均值定理的思路和方法测度观察样本城市"四化同步"与否的"二元离散"属性(1-同步,0-异步),并构建Probit二元离散模型,以中国287个地级以上样本... 跨区域空间连续性视角研究"四化同步区"圈层结构时空演化与聚集经济圈优序组织,借用均值定理的思路和方法测度观察样本城市"四化同步"与否的"二元离散"属性(1-同步,0-异步),并构建Probit二元离散模型,以中国287个地级以上样本城市"四化同步"的概率大小识别跨区域空间连续性的"四化同步区"空间边界优序组织。研究发现:1地级市四化中各化发展偏离指数随着时间的推移呈明显收敛态势,并体现出明显的俱乐部效应;2"问题区域"和"区域问题"普遍存在,虽"四化同步"发展城市数量呈明显上升趋势,但在胡焕庸线(黑河—腾冲)西北侧"四化同步"发展城市仅零星呈现,成为突出的"问题区域",而总体上表现出来的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发展相对滞后,成为一些城市"四化同步"发展的短板;3"四化同步"发展城市密集区表现出以核心城市为"中心"向周边区域涟漪的圈层空间结构特征,而异质性大国区间社会经济发展阶段性的差异性主宰不同层级"四化同步区"圈层空间结构的地理分布,并与当今我国城市群空间结构有惊人的吻合;4"四化同步区"圈层空间结构及其演化特征有利于特定区域分工更趋合理、一体化程度更高、空间效率得以提升的聚集经济圈的形成和发展。研究结果所隐含的政策含义显而易见,以异质性大国不同区域涌现的不同层级"四化同步区"圈层空间结构为基础形成的特定区域聚集经济圈,并表现出空间边界外拓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化同步区 圈层结构 时空演化 聚集经济圈 优序组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