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二次检索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碳酸酐酶靶向性抑制剂甲苯磺烷唑胺对机体缺氧耐力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舒玉刚 张东祥 +6 位作者 肖忠海 崔文玉 聂鸿靖 张延坤 张雁芳 程悦 汪海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76-279,共4页
目的:探讨甲苯磺烷唑胺对提高小鼠缺氧耐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健康昆明小鼠放入缺氧装置瓶中,测定密闭缺氧存活时间;将雄性昆明小鼠放入梯形笼中,置于小动物低压舱进行减压低氧,测定小鼠减压低氧存活时间;观察小鼠组织碳酸酐酶Ⅱ(C... 目的:探讨甲苯磺烷唑胺对提高小鼠缺氧耐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健康昆明小鼠放入缺氧装置瓶中,测定密闭缺氧存活时间;将雄性昆明小鼠放入梯形笼中,置于小动物低压舱进行减压低氧,测定小鼠减压低氧存活时间;观察小鼠组织碳酸酐酶Ⅱ(CAⅡ)活性改变。采用预防给药方式,研究碳酸酐酶靶向性抑制剂甲苯磺烷唑胺对提高低氧耐力的作用。结果:①在提高小鼠密闭缺氧耐力方面,甲苯磺烷唑胺6.25 mg/(kg·d)、12.5 mg/(kg·d)、25 mg/(kg·d)、50 mg/(kg·d)、100 mg/(kg.d)、200 mg/(kg.d)和400 mg/(kg.d)剂量组的存活时间分别为(27.38±4.63、29.53±4.43、29.67±7.28、31.55±6.34、32.45±6.65、36.81±7.24和35.41±4.20)min,与空白对照组(22.90±3.19)min比较,显著延长(P<0.05,P<0.01);与同等剂量醋氮酰胺组(24.54±3.17、22.70±3.04、22.67±2.99、23.93±0.96、27.87±5.06、30.79±5.12和35.14±6.46)min比较,存活时间明显延长;甲苯磺烷唑胺和醋氮酰胺最小有效剂量分别是6.25及100 mg/(kg·d),甲苯磺烷唑胺是醋氮酰胺效价的16倍。②在提高小鼠减压低氧耐力方面,甲苯磺烷唑胺中、高剂量组小鼠的存活时间为(24.82±3.92、28.27±5.89)min,明显长于空白对照组[(21.96±2.51)min,P<0.05];高剂量甲苯磺烷唑胺组的存活时间与醋氮酰胺组(23.11±3.71)min比较,明显延长(P<0.05)。③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甲苯磺烷唑胺25 mg/(kg·d)、50 mg/(kg·d)、100 mg/(kg.d)和200 mg/(kg·d)剂量组能显著抑制肾碳酸酐酶Ⅱ(CAⅡ)活性(P<0.05,P<0.01);甲苯磺烷唑胺100mg及200mg剂量组能显著抑制脑碳酸酐酶Ⅱ(CAⅡ)活性(P<0.05)。结论:甲苯磺烷唑胺具有提高低氧耐力作用,其效价和效能均优于醋氮酰胺,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组织碳酸酐酶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苯磺烷唑胺 醋氮酰胺 碳酸酐酶Ⅱ 低氧耐力
下载PDF
基于循环工况的纯电动汽车变速箱速比的优化匹配
2
作者 舒玉刚 赵小羽 张送 《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 2014年第2期42-44,共3页
在现有电池技术条件下,纯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小,已成了影响纯电动汽车推广的重要因素之一。高速永磁同步电机的转速转矩特性及宽广的调速范围,使得纯电动汽车的变速箱不需具有多个档位,即可满足整车动力性能设计指标。降低整车的整备质... 在现有电池技术条件下,纯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小,已成了影响纯电动汽车推广的重要因素之一。高速永磁同步电机的转速转矩特性及宽广的调速范围,使得纯电动汽车的变速箱不需具有多个档位,即可满足整车动力性能设计指标。降低整车的整备质量,以降低汽车行驶阻力,提高续航里程成为一种思路;合理设计变速箱速比,优化电机工作区也是十分必要的。论文提出了一种基于NEDC循环工况,从整车能量消耗的角度优化变速箱速比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电动汽车 高速永磁同步电机 续航里程
下载PDF
中药防治高原病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 被引量:11
3
作者 张延坤 舒玉刚 《高原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57-62,共6页
在国内,中药防治高原病被公认为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手段。其防治高原病的药理作用主要表现为抗缺氧、抗疲劳、抗氧化、作用于机体某些酶系统、保护组织器官免受缺氧损伤等。文中简述了中药防治高原病的中医辨证论治理论基础、药理作用及... 在国内,中药防治高原病被公认为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手段。其防治高原病的药理作用主要表现为抗缺氧、抗疲劳、抗氧化、作用于机体某些酶系统、保护组织器官免受缺氧损伤等。文中简述了中药防治高原病的中医辨证论治理论基础、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和当前研究进展等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病 中药防治 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