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建构幸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三维审思 被引量:3
1
作者 舒练 崔健 《学术探索》 CSSCI 2021年第2期144-151,共8页
教育的使命是对知识的传承、精神的守望、灵魂的关切,本质是求知求真、向上向善、寻美审美的生命性实践活动。感悟和追寻幸福是教育的内在之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促进大学生自由全面发展的主阵地,理... 教育的使命是对知识的传承、精神的守望、灵魂的关切,本质是求知求真、向上向善、寻美审美的生命性实践活动。感悟和追寻幸福是教育的内在之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促进大学生自由全面发展的主阵地,理应是师生共同创造、追求、获得幸福且合乎目的性与规律性尺度的类本质活动。建构幸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让师生共同于活泼和谐、趣味横生的课堂上创造、追求并体悟幸福,是教育生命性、艺术性与审美性的类本质活动的重要体现,是建设“真心喜欢,终身受益,毕生难忘”思政课的重要抓手。幸福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是课前悬悬而望、课中其乐融融、课效沉博绵绵。建构幸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需要教师精雕细琢教学设计、师生共创和谐课堂氛围、学校完善教学评价体系、社会改进优化教育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 幸福 课堂
下载PDF
穿越幻象:基于资本逻辑的消费主义解构——消费主义泛滥全球的逻辑脉络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舒练 《学术探索》 2020年第11期33-40,共8页
资本逻辑是资本不遗余力追逐剩余价值以谋求自我无限增殖的统摄性逻辑,是现代社会最具有强制性、诱导性和颠倒性的机制。消费主义是资本逻辑的创生产物与必然诉求,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变形体。全球化背景下,消费主义营造"民主&quo... 资本逻辑是资本不遗余力追逐剩余价值以谋求自我无限增殖的统摄性逻辑,是现代社会最具有强制性、诱导性和颠倒性的机制。消费主义是资本逻辑的创生产物与必然诉求,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变形体。全球化背景下,消费主义营造"民主""自由""平等""幸福"的虚幻表象将发展中国家"温柔"且"隐蔽"地卷入其剥削体系,通过"机械劳动""客体赋魅"将主体"二次异化""二重剥削",建构并强化资本主义的"消费幻象"。基于资本逻辑视角对泛滥全球的消费主义"溯源""祛魅""获钥""去芜",是消解其负面影响的重要路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越幻象 资本逻辑 消费主义 异化
下载PDF
自愿认同:政治权威建构的意蕴与逻辑探赜 被引量:1
3
作者 舒练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1-29,共9页
现代政治学中,政治权威以政治权力为后盾,是社会成员自愿认同政治权力而形成的积极的合法性权力关系。相较带有强制性的政治权力,政治权威可以更有效且持久、真实而稳定地维护统治秩序。建构政治权威需围绕“自愿认同”这一核心要素。其... 现代政治学中,政治权威以政治权力为后盾,是社会成员自愿认同政治权力而形成的积极的合法性权力关系。相较带有强制性的政治权力,政治权威可以更有效且持久、真实而稳定地维护统治秩序。建构政治权威需围绕“自愿认同”这一核心要素。其中,政治权力所内蕴的公平正义,所表征的良好绩效、完善的法律制度以及政治领袖的超凡魅力等是获得社会成员对政治权力自愿认同的价值基础与前提保障,政治社会化作为意识形态与政治权力的结合是培育自愿认同、建构政治权威的关键路径,政治记忆、政治仪式以及政治修辞为此路径的开展提供技术要素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愿认同 政治权威 建构逻辑 政治社会化
下载PDF
正当与认同:政治权力向政治权威转化的逻辑向度
4
作者 舒练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97-105,共9页
政治权威是以“强制性”政治权力为支撑而获得的社会成员的“自愿性”服从,是正当性与认同性相统一的政治权力。“正当”作为政治权力向政治权威转化的逻辑起点与深层根基,主要源自政治权力所代表与维护的公共利益与价值目标。“认同”... 政治权威是以“强制性”政治权力为支撑而获得的社会成员的“自愿性”服从,是正当性与认同性相统一的政治权力。“正当”作为政治权力向政治权威转化的逻辑起点与深层根基,主要源自政治权力所代表与维护的公共利益与价值目标。“认同”即社会成员对政治权力表示出的自愿性支持、认可与服从,是政治权力转化为政治权威的关键要素与内在驱力,可通过政治仪式等中介加以建构、强化。政治权力向政治权威转化也离不开以强制性手段为辅助的秩序保证。在维系和保证国家秩序的层面,转化为政治权威的政治权力更具效度与力度、运行成本更低。探究政治权力向政治权威的转化逻辑具有一定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权威 政治权力 正当 认同 强制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德育工作审美向度的历史回溯与启思
5
作者 舒练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 CSSCI 2022年第4期37-50,共14页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德育作为培育社会成员思想道德、政治素质的重要实践活动,无论溯其本源还是究其本质,都涵映审美需求,彰显审美意蕴,与人类审美活动内生契合、会通相生。纵观古今关涉德育的理论与实践,从“乐者,与伦理相通也”的传...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德育作为培育社会成员思想道德、政治素质的重要实践活动,无论溯其本源还是究其本质,都涵映审美需求,彰显审美意蕴,与人类审美活动内生契合、会通相生。纵观古今关涉德育的理论与实践,从“乐者,与伦理相通也”的传统德育思想,到新时代党中央“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的德育新理念,审美始终贯穿于德育之中,德育始终彰显着审美之维,二者交相融合、相互依存,呈现耦合共进之势。回溯党的恢宏历史,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德育与审美的同构共生与融一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孕育、生发了深蕴民族特色和时代内涵的中国共产党德育审美观。从德育审美问题的历史展演中汲取中国共产党德育工作的智慧启迪、经验教训,对于新的历史条件下坚定德育初心、明确德育方向、拓展德育方法、提升德育实效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德育 审美向度 历史回溯
下载PDF
本体·认识·价值: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的哲学根基探究
6
作者 舒练 《教育导刊》 2022年第5期11-17,共7页
“比较”既是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的思维特质又是该学科的理论根基,特围绕“以何存在、以何比较”“能否认识、能否比较”“为何研究、为何比较”三题对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的哲学根基展开研究,探寻该学科的本体论、认识论以及价值论基础。从... “比较”既是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的思维特质又是该学科的理论根基,特围绕“以何存在、以何比较”“能否认识、能否比较”“为何研究、为何比较”三题对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的哲学根基展开研究,探寻该学科的本体论、认识论以及价值论基础。从“以何存在、以何比较”维度看,将“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与“他者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性存在作为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的本体存在,可以有效凸显比较思想政治教育中“比较”的关系性思维以及该学科的理论特质。从“能否认识、能否比较”维度看,研究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主体在语言、经验、思维以及政治立场等方面的独有优势,认识客体的“可比性”与“通约性”,以及认识中介的不断丰富创新,是对比较思想政治教育能否被认识的肯定性回答。从“为何研究、为何比较”维度看,研究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论 认识论 价值论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
下载PDF
浅析新时代的中国梦与新目标
7
作者 舒练 《思想与法治教育研究》 2019年第1期97-101,共5页
1978年12月中国正式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时至2018年已有40周年,而在过去的40年里,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 1978年12月中国正式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时至2018年已有40周年,而在过去的40年里,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强军兴军开创新局面,港、澳、台工作取得新进展,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开,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因此我国无论是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国防和军队建设、外交和国际关系、还是党风廉政建设上都取得了举国欢庆、世界瞩目的成绩。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紧密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在新的时代提出的中国梦,以及实现中国梦的一系列新目标,更是为当今的中国打下了新时代的印记,也为当今的中华儿女攒够了底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梦 新目标 新时代
下载PDF
思想政治教育在精神世界出场的再思考 被引量:1
8
作者 舒练 《思想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43-49,共7页
在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精神世界是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与彰显,生发于人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兼具结构稳定性与历史生成性。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重思思想政治教育“何以需要”“何以可能”“以何形态”在人的精神世界出场,既需要从结构... 在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精神世界是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与彰显,生发于人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兼具结构稳定性与历史生成性。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重思思想政治教育“何以需要”“何以可能”“以何形态”在人的精神世界出场,既需要从结构与生成维度分析人的精神世界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具体发展境遇、发展要求与发展方向,进而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内容体系、作用机制和终极旨趣中确认其在精神世界出场的现实必要性,更需要秉承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精神世界置于实践生成的历史图景之中,遵循精神世界的生成规律,探寻人之精神世界在其实践生成过程中所呈现出的“公共性需求”“归属感需要”“矛盾性运动”以及“现实性转化”,确证思想政治教育与人的精神世界在生成维度上的“双向奔赴”。由此,更为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在精神世界出场所应扮演的特有角色形象,彰显思想政治教育的独特价值与展现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精神世界 出场 生成性 中国式现代化
原文传递
“无物”的“恋物”:拉康“对象a”视角下消费主义的深层透视 被引量:1
9
作者 舒练 《世界哲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1-99,共9页
拉康的“对象a”在精神分析理论中主要指主体从完满的实在界进入象征界必须割离、失落之物,是一种原初缺失。进入象征界的主体始终致力于重获“对象a”以求回归完满,“对象a”通过凝视与能指滑动在象征界以失败现身成为主体的欲望动因... 拉康的“对象a”在精神分析理论中主要指主体从完满的实在界进入象征界必须割离、失落之物,是一种原初缺失。进入象征界的主体始终致力于重获“对象a”以求回归完满,“对象a”通过凝视与能指滑动在象征界以失败现身成为主体的欲望动因与欲望对象。就运作的功能形式与深层逻辑而言,消费主义与拉康的“对象a”在资本运作场域中具有隐晦的异质同构性。在运作功能与形式上,消费主义中的商品与“对象a”都是欲望的凝结体,占据崇高位置;在视觉机制上,商品的景观化与拉康“对象a”的凝视契合一致;在语言逻辑中,消费主义的符号赋魅与“对象a”的能指滑动同构相通。在马克思主义对拜物教社会维度的分析与批判理论基础之上,运用拉康“对象a”这一异质性视角深层透视主体对消费的沉迷、拜恋,进一步洞悉消费主义意识形态的内在心理运作机制与外在资本操纵实质,破解出消费主义是主体对“空无”之物的迷恋、“无物”之“恋物”的幻象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恋物 对象a 消费主义 凝视 景观
原文传递
建构中国特色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自主知识体系论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董雅华 舒练 《思想理论教育》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8-55,共8页
促进自主知识体系的完善与创新,是构建中国特色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内在要求和重心所在,也是学科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必须坚持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原创性与借鉴性相统一、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统一、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统一的原则,着力于... 促进自主知识体系的完善与创新,是构建中国特色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内在要求和重心所在,也是学科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必须坚持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原创性与借鉴性相统一、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统一、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统一的原则,着力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中的知识建构与创新发展。推进中国特色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自主知识体系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术共同体坚持不懈的努力,着眼于学科体系、学术体系以及话语体系的发展与完善,积极拓展学科研究领域和学科群建设。通过转换研究范式、创新研究方法,拓展研究领域、深化学科群建设,加强理论研究与实践领域的联动机制建设,实现中国特色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 中国特色 自主知识体系
原文传递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伟大抗疫精神论略 被引量:25
11
作者 崔健 舒练 《思想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6-120,共5页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同困难作斗争,是物质的角力,也是精神的对垒。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这场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于中华民族而言既是一次大考,也是伟大精神得以孕育的契机。伟大抗疫精神在这一考验过程中应运而生,成为中...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同困难作斗争,是物质的角力,也是精神的对垒。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这场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于中华民族而言既是一次大考,也是伟大精神得以孕育的契机。伟大抗疫精神在这一考验过程中应运而生,成为中国精神最鲜亮的时代标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应因"事"而化,把握好讲好伟大抗疫精神的方式方法,讲清楚伟大抗疫精神的生成逻辑、深刻内涵、价值意蕴,使伟大抗疫精神转化为青年大学生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抗疫精神
原文传递
拉康“三界学说”对意识形态理论的启示及其局限 被引量:10
12
作者 崔健 舒练 《世界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2-109,共8页
拉康"三界学说"中的"三界"主要指产生"镜像"误认的"想象界"、"能指"统治的"象征界"、以"缺场"表征在场的"实在界"三大秩序。"三界学说"用... 拉康"三界学说"中的"三界"主要指产生"镜像"误认的"想象界"、"能指"统治的"象征界"、以"缺场"表征在场的"实在界"三大秩序。"三界学说"用不同的维度对"主体"的形成及其存在形式进行解析,并试图通过"主体为无"这一颠覆性的主体理论来唤醒沉迷于幻象中的主体的自我认知。"三界学说"打开了一条从精神分析通向政治意识形态理论的道路,以主体"无中生有"的建构过程为西方意识形态理论、意识形态批判提供了独特的分析视角,但是拉康"三界学说"本身及相关意识形态理论存在的局限性也是不容回避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想象界 象征界 实在界 意识形态 理论局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