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翻译美学视角下唐诗英译文的审美再现
1
作者 舒静伟 《中国冶金教育》 2023年第1期39-40,43,共3页
为提高诗歌翻译质量,通过对唐诗英译文的分析研究,以翻译美学理论为指导,从意境美、韵律美和结构美的角度探讨了唐诗翻译。研究表明,翻译美学视角下的唐诗翻译有助于提升唐诗翻译质量和美感体验。
关键词 翻译美学 唐诗英译文 审美再现
下载PDF
美学视角下的汉英公示语翻译 被引量:4
2
作者 舒静伟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327-330,共4页
为提高公示语翻译质量,通过公示语翻译的对比研究,以翻译美学理论为指导,从审美的形象性、感染性、真实性等角度探讨了公示语的翻译方法。研究实践表明,美学视角下的公示语翻译有助于提升公示语翻译质量和美感体验。
关键词 公示语 美学 翻译 形象性 感染性
下载PDF
美学理论视角下的广告语翻译 被引量:3
3
作者 舒静伟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537-540,共4页
为提高广告语翻译质量,通过广告语翻译的对比研究,以翻译美学理论为指导,从意义关、音韵关和结构美的角度探讨了广告语翻译。研究表明,关学视角下的广告语翻译有助于提升广告语翻译质量和美感体验。
关键词 广告语 美学 翻译
下载PDF
美学视角下唐诗英译文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舒静伟 《辽宁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4期427-430,共4页
为提高诗歌翻译质量,使更多读者领略中文诗的魅力,依据诗歌翻译的美学理论,对唐诗英译文进行了比较分析。以"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枫桥夜泊"及"江雪"三首唐诗的不同英译文为例,从意美、音美、形美三个... 为提高诗歌翻译质量,使更多读者领略中文诗的魅力,依据诗歌翻译的美学理论,对唐诗英译文进行了比较分析。以"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枫桥夜泊"及"江雪"三首唐诗的不同英译文为例,从意美、音美、形美三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再现原诗的意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 唐诗 诗歌翻译
下载PDF
融入专业英语的“大学英语”教学实践 被引量:1
5
作者 舒静伟 《辽宁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3期313-315,319,共4页
为提高学生英语语言实际应用能力,达到培养卓越工程人才的目的,基于教学改革实践,阐述了专业英语教学的理论基础、词汇构建、阅读特点以及翻译方法。在"大学英语"中融入专业英语教学,提高了学生的语言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和语... 为提高学生英语语言实际应用能力,达到培养卓越工程人才的目的,基于教学改革实践,阐述了专业英语教学的理论基础、词汇构建、阅读特点以及翻译方法。在"大学英语"中融入专业英语教学,提高了学生的语言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和语言应用能力。教学实践结果表明,"大学英语"教学中不仅可以融入专业英语教学,而且有助于学生语言综合能力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卓越工程师计划 大学英语 专业英语
下载PDF
女权主义与“女权主义翻译理论”——劳瑞·张伯伦的《性别与翻译的隐喻含义》及其他
6
作者 舒静伟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48-50,共3页
女权主义的代表人物劳瑞.张伯伦在《性别与翻译的隐喻含义》一文中,一反传统翻译的被动、消极的"忠实"原则,揭示了翻译研究中存在的性别歧视问题。本文旨在通过评介劳瑞.张伯伦的《性别与翻译的隐喻含义》来分析女权主义翻译... 女权主义的代表人物劳瑞.张伯伦在《性别与翻译的隐喻含义》一文中,一反传统翻译的被动、消极的"忠实"原则,揭示了翻译研究中存在的性别歧视问题。本文旨在通过评介劳瑞.张伯伦的《性别与翻译的隐喻含义》来分析女权主义翻译理论,探讨其贡献以及尚待完善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 女权主义 翻译的隐喻
下载PDF
从“双性气质”视角分析王熙凤的“两性”魅力 被引量:1
7
作者 薛轶 舒静伟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71-73,共3页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它批判封建礼教,打破男尊女卑的价值观,模糊了两性传统的社会性别角色,体现了人类的"双性气质"之美。本文以王熙凤为个案,分析其身上的"双性气质",体会曹雪芹卓越的人文情怀和文...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它批判封建礼教,打破男尊女卑的价值观,模糊了两性传统的社会性别角色,体现了人类的"双性气质"之美。本文以王熙凤为个案,分析其身上的"双性气质",体会曹雪芹卓越的人文情怀和文化理想,即:对男女两性平等和自由的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性气质 王熙凤 两性平等
下载PDF
翻译教学中的翻译思维培养
8
作者 王一 舒静伟 《中国冶金教育》 2017年第5期43-45,共3页
以认知心理学和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整合理论为指导,探讨了翻译思维的特征及翻译思维能力的构建问题。教学实践表明,学生良好思维习惯的养成是成功实现原语到译语的转化,提高翻译能力的根本途径。
关键词 翻译思维 概念整合 思维习惯 翻译教学
下载PDF
浅析美学视角下的汉语成语翻译
9
作者 舒静伟 薛轶 《作家》 北大核心 2013年第01X期173-174,共2页
本文探讨了翻译的美学理论,并依据此理论分析了汉语成语翻译过程中的美学要素,进而从意美、音美、形美三个方面论述了汉语成语翻译,旨在提高成语翻译的质量,使更多的读者领略到汉语成语的魅力。
关键词 美学 汉语成语 翻译
原文传递
从跨文化视角对比分析王熙凤与斯嘉丽的“双性气质” 被引量:1
10
作者 薛轶 舒静伟 《作家》 北大核心 2014年第03X期94-95,共2页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它以封建社会末世的动荡时期为背景,批判封建礼教,打破男尊女卑的价值观,模糊了两性传统的社会性别角色,体现了人类的"双性气质"之美。《飘》是西方文学的经典,它以19世纪60年代美国南北战...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它以封建社会末世的动荡时期为背景,批判封建礼教,打破男尊女卑的价值观,模糊了两性传统的社会性别角色,体现了人类的"双性气质"之美。《飘》是西方文学的经典,它以19世纪60年代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通过女主人公斯嘉丽的"双性气质"体现女性意识的觉醒。两部作品无论在文学地位、社会背景和人物气质方面都有可比之处。本文从跨文化视角,对比分析王熙凤和斯嘉丽身上的"双性气质",体会中外作家的人文情怀和文化理想,即:对男女两性平等和自由的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性气质 王熙凤 斯嘉丽 两性平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