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猪去哪儿了(上)
1
作者 葛春峰 工作室(插图) 沈兴(设计) 《十万个为什么(探索版)》 2019年第1期28-31,共4页
关键词 去哪儿 小猪
原文传递
杰西卡遇险(上)
2
作者 葛春峰 工作室(插图) 沈兴(设计) 《十万个为什么(探索版)》 2019年第4期30-33,共4页
原文传递
小公鸡吃“石子”(下)
3
作者 葛春峰 工作室(插图) 《十万个为什么(探索版)》 2018年第12期28-31,共4页
原文传递
大海里有蛙吗
4
作者 任天 维基百科(图) +1 位作者 视觉中国(图) 工作室(插图) 《十万个为什么(探索版)》 2018年第12期22-24,共3页
海洋是无数动物的家园,生活着鱼类、爬行类、哺乳类等各种各样的动物类群,然而我们却几乎看不到蛙类和其他两栖动物的踪影,这是为什么呢?
关键词 蛙类 大海 动物类群 两栖动物 爬行类 哺乳类 鱼类
原文传递
深海有多冷
5
作者 徐奎栋(撰文/摄影) 维基百科(图片) +1 位作者 工作室(插图) 张燕(设计) 《十万个为什么(探索版)》 2019年第1期17-19,共3页
深海的温度相对比较稳定,通常在-1℃到4℃之间,并随着深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在赤道附近的低纬度海域,1000米深处的水温略高于4℃,到了2000米以下则低于4℃,再往深处还要低一些。深海的盐度稳定为35‰,海水到-1.8℃时就结冰了,但深海是... 深海的温度相对比较稳定,通常在-1℃到4℃之间,并随着深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在赤道附近的低纬度海域,1000米深处的水温略高于4℃,到了2000米以下则低于4℃,再往深处还要低一些。深海的盐度稳定为35‰,海水到-1.8℃时就结冰了,但深海是没有冰的,因为一旦低于这个温度而结冰,冰就会因为密度小而上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海 稳定 温度 纬度 赤道 盐度 海水
原文传递
诗经中的鸟类
6
作者 朱诗逸 工作室(插图) 季丽华(设计) 《十万个为什么(探索版)》 2019年第4期22-24,共3页
《诗经》里,有“鳲鸠在桑,其子在榛”的坚守;有“鸱鸮鸱鸮,既取我子”的悲愤;有“鸳鸯于飞,毕之罗之”的祝愿;还有“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的旷达……古往今来,人们总在不断地观察周围的世界。通过观察鸟类,人们抒发自己的感受,在文字... 《诗经》里,有“鳲鸠在桑,其子在榛”的坚守;有“鸱鸮鸱鸮,既取我子”的悲愤;有“鸳鸯于飞,毕之罗之”的祝愿;还有“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的旷达……古往今来,人们总在不断地观察周围的世界。通过观察鸟类,人们抒发自己的感受,在文字中留存下清新淳朴的乡野之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鸟类 悲愤 旷达 感受 淳朴 清新
原文传递
夜访雨林精灵
7
作者 周佳卉 工作室(插图) 孙珺(设计) 《十万个为什么(探索版)》 2019年第1期32-35,共4页
你有没有想象过热带雨林的夜晚是怎样的?是伸手不见五指的漆黑,是耳边此起彼伏的蛙鸣,还是透露着雨林生物们神秘行踪的“悉悉率率”声?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我们来到枝繁叶茂的热带雨林中——这里是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来... 你有没有想象过热带雨林的夜晚是怎样的?是伸手不见五指的漆黑,是耳边此起彼伏的蛙鸣,还是透露着雨林生物们神秘行踪的“悉悉率率”声?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我们来到枝繁叶茂的热带雨林中——这里是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来看看我们有哪些意想不到的发现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雨林 自然保护区 西双版纳 夜晚
原文传递
中国的蛙在哪里
8
作者 莫运明 维基百科(图) 工作室(插图) 《十万个为什么(探索版)》 2018年第12期25-27,共3页
当我们提起青蛙,可能觉得很熟悉,但又似乎从没见过它们。青蛙生活在哪儿?它们都是绿色的吗?它们和癞蛤蟆有什么不同?需要强调的是我们这里所说的青蛙只是蛙类的一个统称,它并不是一个物种。
关键词 青蛙 中国 癞蛤蟆 蛙类
原文传递
水中“龙卷风”
9
作者 极矩科学 工作室(插图) 《十万个为什么(探索版)》 2018年第12期36-37,共2页
水中“龙卷风”是怎么回事,这就来一起玩一玩吧。 材料和工具 2只500毫升容量的矿泉水瓶(无盖)、水瓶连接器(网上可购买)、水、色素、量杯、塑料漏斗。
关键词 矿泉水瓶 龙卷风 连接器 色素
原文传递
变红的大米
10
作者 祝钦泷(供图) 刘耀光(供图) +3 位作者 郗旺 维基百科、全景(图片) 工作室(插图) 蔡莹丹(设计) 《十万个为什么(探索版)》 2019年第4期38-40,共3页
印象中,白米饭就应该是晶莹洁白的。可不久前,出现了一种前所未见的橙红色大米!
关键词 大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