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袖式切除术对中心型肺癌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
作者 艾仕文 李恒艳 《实用癌症杂志》 2013年第5期499-501,共3页
目的探讨中心型肺癌双袖式切除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5例中心肺癌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全肺切除,观察组行支气管肺动脉双袖式肺叶切除,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 目的探讨中心型肺癌双袖式切除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5例中心肺癌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全肺切除,观察组行支气管肺动脉双袖式肺叶切除,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及治疗有效率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1%,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分别为86.7%和68.9%,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和47.5%(P<0.05)。结论支气管肺动脉双袖式肺叶切除治疗中心型肺癌,最大限度切除肺癌同时又最大限度保留肺功能,显著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提高生存率,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型肺癌 双袖式切除术 临床疗效 全肺切除术
下载PDF
电视腹腔镜在外伤性血气胸诊治中的应用
2
作者 艾仕文 张奎星 +2 位作者 梁广和 李恒平 周志刚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03年第2期110-111,共2页
关键词 电视腹腔镜 外伤性血气胸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与保守治疗在重症胸外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37
3
作者 张子腾 艾仕文 +3 位作者 胡志亮 李震 何准 马鸣 《医学综述》 2016年第6期1198-1200,共3页
目的比较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与保守治疗在重症胸外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4年6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12例重症胸外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的方式... 目的比较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与保守治疗在重症胸外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4年6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12例重症胸外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的方式,观察组患者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同一时间段的疼痛指数,统计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肺部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疼痛药的使用情况。结果两组手术前、术后3 h、术后1 d、术后2 d、术后3 d疼痛指数均呈下降趋势[观察组:7.5±1.2、5.3±1.0、4.5±1.0、3.9±1.0、2.7±0.9;对照组:7.6±1.2、7.0±1.0、5.9±1.1、5.6±1.2、5.1±1.2],且观察组下降速度更快,两组在组间、不同时点间、组间·不同时点间交互效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止痛药用量显著少于对照组[(0.38±0.07)次比(1.21±0.12)次],住院时间也显著短于对照组[(11.0±1.9)d比(17.5±7.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4.29%(8/56)比44.64%(2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在治疗重症胸外伤中,有着更为明确的疗效,并且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少,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肋骨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保守治疗 重症胸外伤
下载PDF
不同序列参数对乳腺MRI图像质量、病变检出率及扫描时间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恒艳 艾仕文 《中国医学工程》 2013年第10期48-49,共2页
目的对不同参数对乳腺MRI图像质量及扫描时间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应用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在2011年4月-2013年9月间我院收治的乳腺疾病患者病例127例,对其展开MRI检查,并对比分析不同扫描参数对图像质量以及... 目的对不同参数对乳腺MRI图像质量及扫描时间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应用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在2011年4月-2013年9月间我院收治的乳腺疾病患者病例127例,对其展开MRI检查,并对比分析不同扫描参数对图像质量以及疾病检出率的影响。结果经统计得知,抑脂条件下,FSE-IR以及FSE-XLT2WI图像的信噪比以及对比噪声比均显著高于FSE-XL T1WI(P<0.05);且不同序列的病变检出率存在明显差异。结论不同参数对乳腺MRI图像质量会产生显著影响,并且序列参数不同,病变检出率也存在差异,临床应给予关注,找到最佳的扫描参数及扫描序列组合,在缩短检查时间的同时不会对检出率及图像质量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疾病 MRI扫描 图像质量 扫描时间 扫描序列
下载PDF
对肺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诊疗体会
5
作者 马鸣 胡志亮 +3 位作者 艾仕文 张子腾 徐保彬 胡荣杭 《求医问药(下半月刊)》 2012年第8期563-564,共2页
目的对肺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症状、诊疗方法和预后情况进行探讨。方法对近10年我院收治的17例肺原发性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对这17例患者行了CT检查、B超检查、支气管镜检查和病理检查,并根据患者的意愿及... 目的对肺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症状、诊疗方法和预后情况进行探讨。方法对近10年我院收治的17例肺原发性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对这17例患者行了CT检查、B超检查、支气管镜检查和病理检查,并根据患者的意愿及其病情特点,将他们分为手术组和化疗组,其中,手术组有11例患者(包括在手术后进行化疗的7例患者),化疗组有6例患者。我们对手术组的11例患者进行了开胸手术,并对其实施了根治性肺叶切除术及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对化疗组的6例患者进行了CHOP化疗。治疗结束后,对这17例患者的诊疗情况进行研究,并对两组患者的生存率进行比较。结果经过临床诊疗我们发现,肺原发性恶性淋巴瘤患者主要可出现咳嗽、呼吸困难,胸闷、胸痛、发热等临床表现,但无特异性的临床症状,即使对其进行CT检查、B超检查和支气管镜检查,也很难对其病情进行确诊,故肺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误诊率较高。进行病理检查是临床上诊断肺原发性恶性淋巴瘤最可靠的方法。经过治疗,手术组患者的半年生存率和一年生存率与化疗组患者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手术组患者的五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化疗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目前临床上诊断肺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难度较大,需要在进行病理检查的基础上,对各项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判断。进行手术治疗和化疗是目前临床上治疗肺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主要方法,其中进行手术治疗可以有效地提高此病患者的五年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原发性 恶性淋巴瘤 诊疗体会
下载PDF
手术后并发急性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1
6
作者 艾仕文 李恒艳 《中华腹部疾病杂志》 2006年第9期659-660,共2页
目的探讨术后并发急性肺动脉栓塞的易患因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01/2006—05胸部术后并发急性肺动脉栓塞5例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5例中有2例于手术当天,1例于术后12h出现胸闷、憋气、胸痛、呼吸困难等... 目的探讨术后并发急性肺动脉栓塞的易患因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01/2006—05胸部术后并发急性肺动脉栓塞5例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5例中有2例于手术当天,1例于术后12h出现胸闷、憋气、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经抗凝治疗痊愈。2例分别于术后第7日、第8日突然出现胸痛、呼吸困难,休克,溶栓治疗无效而死亡。结论恶性肿瘤、长期卧床以及止血剂的应用等是诱发肺动脉栓塞的高危因素,肺动脉栓塞一旦确诊应积极接救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 肺动脉栓塞 诊断治疗
下载PDF
胸部创伤185例治疗分析
7
作者 艾仕文 李恒艳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4期113-114,共2页
2004年1月~2007年1月,我院共收治胸部创伤患者185例。现将治疗情况分析如下。
关键词 胸部创伤 治疗 创伤患者
下载PDF
螺旋CT血管造影对肿瘤累及纵隔大血管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恒艳 艾仕文 +3 位作者 刘俊业 杨涛 王世东 柳善刚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04年第6期481-482,共2页
目的评价螺旋CT血管造影(CTA)判断肿瘤侵犯纵隔血管的准确性。方法对28例术前诊断有血管受累的纵隔及肺部肿瘤病人行螺旋CT横断增强检查,进行曲面重建及多平面重建,并经工作站将数据分析后,将病例分为两组分析肿瘤与血管的关系,并以手... 目的评价螺旋CT血管造影(CTA)判断肿瘤侵犯纵隔血管的准确性。方法对28例术前诊断有血管受累的纵隔及肺部肿瘤病人行螺旋CT横断增强检查,进行曲面重建及多平面重建,并经工作站将数据分析后,将病例分为两组分析肿瘤与血管的关系,并以手术结果为标准,对比增强横断面CT和CTA图像,判断肿瘤侵犯血管准确性的差异。结果CTA判断血管与肿瘤关系的正确率高于横断面CT(001<P<0025)。结论螺旋CT血管造影是一种无创检查纵隔血管受累情况的可靠方法,在临床诊断中可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纵隔大血管 CTA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血管造影术 肿瘤浸润 纵隔肿瘤
下载PDF
经右胸膈肌裂孔中段食道癌切除术15例
9
作者 艾仕文 张奎星 梁光和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04年第1期81-81,共1页
关键词 右胸膈肌裂孔 中段食道癌 切除术 手术方法 手术治疗
下载PDF
成人未成熟畸胎瘤并发血性胸水1例
10
作者 张奎星 艾仕文 梁广和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03年第2期85-85,共1页
关键词 成人 未成熟畸胎瘤 并发症 血性胸水 纵隔畸胎瘤
下载PDF
肺癌手术中纵隔淋巴结清扫的临床观察
11
作者 张奎星 由俊宇 艾仕文 《中国厂矿医学》 2003年第1期35-36,共2页
1995年1月至2000年12月我院为184例肺癌病人行手术治疗,术中对同侧肺门淋巴结(N1)及纵隔淋巴结(N2)均进行广泛清扫.有纵隔淋巴结转移者73例,占39.7%.
关键词 肺癌 手术中 纵隔淋巴结清扫 临床观察 治疗
下载PDF
Ⅲ期肺癌的外科治疗
12
作者 于海防 梁广和 +2 位作者 张奎星 艾仕文 党正杰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1997年第5期302-303,共2页
Ⅲ期肺癌的外科治疗于海防梁广和张奎星艾仕文党正杰莱芜钢铁总厂医院心胸外科(271126)我科自1993年1月~1995年10月收治Ⅲ期肺癌25例,现将外科治疗中的有关问题分析讨论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5例,男19例,... Ⅲ期肺癌的外科治疗于海防梁广和张奎星艾仕文党正杰莱芜钢铁总厂医院心胸外科(271126)我科自1993年1月~1995年10月收治Ⅲ期肺癌25例,现将外科治疗中的有关问题分析讨论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5例,男19例,女6例,年龄35~62岁,平均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外科手术 Ⅲ期 治疗
下载PDF
胸腺癌患者术后预后因素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艾仕文 王帅 王洲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1534-1537,1543,共5页
目的分析胸腺癌患者手术预后影响因素,预测手术后患者的生存期。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01-06-2013-01-14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经手术治疗的351例胸腺上皮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58例经病理确诊为胸腺癌,分析58例患者临床病理特点、治疗方... 目的分析胸腺癌患者手术预后影响因素,预测手术后患者的生存期。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01-06-2013-01-14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经手术治疗的351例胸腺上皮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58例经病理确诊为胸腺癌,分析58例患者临床病理特点、治疗方法及随访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生存期,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以确定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总的3、5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69.0%、43.1%和12.1%。Log-rank检验显示,Masaoka分期(P<0.001)、组织学类型(P<0.001)、手术切除的完整性(P<0.001)、大血管侵犯(P<0.001)和存在的症状(P<0.05)是影响预后的重要的因素。而肿瘤大小(P=0.086)、年龄(P=0.677)、性别(P=0.706)、吸烟(P=0.065)和饮酒(P=0.875)与预后的关系不大。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显示,Masaoka分期(HR=15.640,P<0.001)和手术切除的完整性(HR=18.303,P<0.001)是重要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手术切除完整性和Masaoka分期是影响胸腺癌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癌 胸腺肿瘤 切除 预后因素
原文传递
CT影像组学对囊腔型肺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4
作者 艾江山 高会江 +3 位作者 艾仕文 李恒艳 石国栋 魏煜程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70-77,共8页
目的建立一个基于临床特征和术前计算机断层扫描(CT)影像组学的预测模型辅助诊断囊腔型肺癌。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及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纳入病变中含有囊腔的患者296例,并分为囊... 目的建立一个基于临床特征和术前计算机断层扫描(CT)影像组学的预测模型辅助诊断囊腔型肺癌。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及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纳入病变中含有囊腔的患者296例,并分为囊腔型肺癌和良性病变两组。从术前CT图像上提取病灶的影像组学特征,并综合分析临床病理特征。将上述特征进行筛选后以随机森林算法构建诊断模型,其中来自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的214例患者进行训练和内部验证(D1)。其余82例来自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的患者作为独立的外部验证队列(D2)。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校准曲线及决策曲线分析(DCA)对模型的分类能力进行评估。结果囊腔型肺癌组患者年龄高于良性病变组(60.12±9.95 vs 50.86±13.66,P<0.001),其余临床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影像组学特征经筛选后获得形状平坦度、稳健平均绝对偏差、差异方差等5种影像组学纹理特征。临床与影像组学特征融合后构建随机森林模型在D1(AUC 0.97)和D2(AUC 0.74)上均显示出较好的诊断效能,在D1中的准确性、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0.92、0.85和0.99。结论构建并外部验证了一个实用的诊断模型,可以比较准确地区分囊腔型肺癌和囊腔样良性病变。这种创新的方法可作为囊腔型肺癌的一种新的无创诊断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腔型肺癌 影像组学 外部验证 计算机断层扫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