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2年第十届青藏高原东部构造与地球物理研讨会(10-WTGTP)在线上召开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同振 夏新宇 +3 位作者 张怀 艾印双 杨树新 高原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98-200,共3页
引言“第十届青藏高原东部构造与地球物理研讨会”(10-WTGTP)暨“2022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与中国大陆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年会”、 “2022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固体地球物理委员会年会”与“中国地震学会地壳应力与地震专业委员会年会”于2022... 引言“第十届青藏高原东部构造与地球物理研讨会”(10-WTGTP)暨“2022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与中国大陆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年会”、 “2022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固体地球物理委员会年会”与“中国地震学会地壳应力与地震专业委员会年会”于2022年11月22日成功举行。 此次会议采取腾讯视频方式, 同时使用蔻享学术进行实况直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地震学会 地球物理 地壳应力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青藏高原东部 GTP WT 动力学
下载PDF
2023年第十一届青藏高原东部构造与地球物理研讨会(11-WTGTP)在安庆召开
2
作者 杨逸文 那仁格日勒 +2 位作者 徐义贤 艾印双 高原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28-230,共3页
第十一届青藏高原东部构造与地球物理研讨会(11-WTGTP,Workshop on Tectonics and Geophysics in the east part of Tibetan Plateau)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大陆动力学专业委员会2023年学术年会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固体地球物理委员会2... 第十一届青藏高原东部构造与地球物理研讨会(11-WTGTP,Workshop on Tectonics and Geophysics in the east part of Tibetan Plateau)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大陆动力学专业委员会2023年学术年会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固体地球物理委员会2023年学术年会,于2023年8月22日-24日在安徽省安庆市成功举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物理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青藏高原东部 GTP WT
下载PDF
青藏高原地震活动及其构造背景 被引量:14
3
作者 艾印双 郑天愉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1997年第2期30-40,共11页
青藏高原是大陆范围内地质作用最活跃的地区.十分强烈的地震活动,清楚显示了以大区域构造为背景的整体性活动特征.在青藏高原的大地构造格局中来研究地震活动和震源性质的变化规律,是认识高原构造活动状态、规律、起因的重要部分.... 青藏高原是大陆范围内地质作用最活跃的地区.十分强烈的地震活动,清楚显示了以大区域构造为背景的整体性活动特征.在青藏高原的大地构造格局中来研究地震活动和震源性质的变化规律,是认识高原构造活动状态、规律、起因的重要部分.为此,本文综述了近些年该地区地震活动、震源性质、速度结构、地质构造及高原隆起机理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地震活动 震源机制 速度结构 地质构造
下载PDF
波场延拓深度滤波方法 被引量:5
4
作者 艾印双 郑天愉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400-407,共8页
消除面波是地震数据处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提出了基于15°波动方程的深度滤波方法.由于面波与有效反射波具有不同的传播深度,可利用波场向下延拓方法将二者进行波场分离.把向下延拓后的波场中集中在地表附近的面波能量切除... 消除面波是地震数据处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提出了基于15°波动方程的深度滤波方法.由于面波与有效反射波具有不同的传播深度,可利用波场向下延拓方法将二者进行波场分离.把向下延拓后的波场中集中在地表附近的面波能量切除后,再将波场重新延拓回原始的观测面,达到去除干扰的目的.实际资料处理显示:方法计算稳定,消除面波能力强,能更好地保持波场的有效成份和幅值,符合波场的实际传播状态,表明该方法正确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动方程 延拓 深度滤波 油矿床 地震勘探
下载PDF
有限断层破裂时空过程反演结果误差的随机加权估计 被引量:3
5
作者 艾印双 郑天愉 何玉梅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19-426,共8页
针对非线性方法对有限断层破裂时空过程反演中存在的不唯一性问题,应用随机加权方法对反演结果进行误差估计.通过数值模型计算,定量揭示了滑动量、滑动角、破裂时间及上升时间在断层面上的分辨率值分布.应用随机加权方法对台湾海峡... 针对非线性方法对有限断层破裂时空过程反演中存在的不唯一性问题,应用随机加权方法对反演结果进行误差估计.通过数值模型计算,定量揭示了滑动量、滑动角、破裂时间及上升时间在断层面上的分辨率值分布.应用随机加权方法对台湾海峡地震及缅中边境地震的误差估计结果表明,对应两次地震破裂中心位置上的参数分辨率值最高,结果最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断层 破裂时空过程 随机加权 分辨率 误差
下载PDF
波动方程正反向延拓滤波 被引量:3
6
作者 艾印双 郑天愉 许云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40-49,共10页
压制面波等干扰波,提高信噪比,是地震数据处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提出一种全新的方法,利用波动方程正反向延拓进行滤波。该方法基于这样一种思想:将他表记录通过波动方程正向延拓至一定深度,在此深度上,面波等干扰波分布于浅... 压制面波等干扰波,提高信噪比,是地震数据处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提出一种全新的方法,利用波动方程正反向延拓进行滤波。该方法基于这样一种思想:将他表记录通过波动方程正向延拓至一定深度,在此深度上,面波等干扰波分布于浅层,而有效反射保持在原来的层位,将浅层的波场置零后,再反向延拓记录至地表,达到消除干扰的目的。本文对该方法的原理及计算方法都进行了比较详尽的讨论,实际资料处理表明,该方法是正确和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动方程 延拓 滤波 地震数据处理 地震勘探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东北部及邻区地壳和地幔转换带厚度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王炳瑜 陈凌 +1 位作者 艾印双 何玉梅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0-68,共9页
本文利用宽频流动台阵记录的远震波形资料和接收函数波动方程叠后偏移方法,获得了华北克拉通东北部边界及其邻近地区的地壳和地幔转换带的间断面结构图像.结果显示研究区域的地壳厚度存在显著的横向变化:以南北重力梯度带为界,西北部的... 本文利用宽频流动台阵记录的远震波形资料和接收函数波动方程叠后偏移方法,获得了华北克拉通东北部边界及其邻近地区的地壳和地幔转换带的间断面结构图像.结果显示研究区域的地壳厚度存在显著的横向变化:以南北重力梯度带为界,西北部的兴蒙造山带地壳较厚(~40km),东南部的燕山带、松辽盆地和辽东台隆地壳明显较薄(30~35km).这有可能反映,研究区南北重力梯度带两侧地壳在中-新生代区域构造伸展过程中经历了不同程度的改造和减薄.地幔转换带成像结果显示,研究区410km和660km间断面结构存在横向差异.经度121°E—122°E之间,上地幔底部出现双重间断面,深度分别为660km和690km.经度122.5°E以东(北黄海地区),410km间断面有5~20km幅度的下沉,660km间断面有5~15km幅度的抬升;该地区地幔转换带厚度相对全球平均偏薄10~20km,指示着该地区较热的上地幔底部温度环境.我们认为太平洋俯冲板块可能停滞在研究区119°E—122°E经度范围的地幔转换带中,但未延伸至118°E以西;而俯冲板块在124°E以东可能局部穿透了上地幔底部而进入下地幔,同时引起小尺度的地幔对流,导致北黄海地区下地幔物质的上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克拉通东北部边界及其邻区 接收函数 地壳厚度 410 km间断面 660 km间断面
下载PDF
地震资料解释中应用测井数据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1
8
作者 郭洪岩 云美厚 +1 位作者 艾印双 聂岩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25-629,530,共5页
测井资料作为连接地震与地质的桥梁和纽带,在地震资料构造解释、反演以及储层预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通过理论及实际测井数据分析,探讨了测井数据的频散特性、不同仪器测量结果的差异性等,指出了地震资料解释中应用测井数据应该注意的... 测井资料作为连接地震与地质的桥梁和纽带,在地震资料构造解释、反演以及储层预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通过理论及实际测井数据分析,探讨了测井数据的频散特性、不同仪器测量结果的差异性等,指出了地震资料解释中应用测井数据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①地震数据与声波测井数据之间存在由速度频散引起的差异,层位标定中应进行必要的匹配校正,地震反演中不能过分追求反演结果与测井数据的一致性;②测井数据并非真值,同样存在一定的误差,应用中不可将测井数据绝对化;③基于测井数据的统计回归分析应注意数据选取的系统性、数据分布的均匀性以及数据量的充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资料解释 测井数据 声波频散 声波时差 统计分析
下载PDF
松辽盆地营城组三段火山岩储层的岩石物理特性 被引量:7
9
作者 郭洪岩 云美厚 +1 位作者 艾印双 聂岩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4-81,188+195,共8页
本文利用松辽盆地SS2-1井区11口井的测井解释成果以及岩心测试和录井资料,对营城组三段火山岩储层的岩石物理特性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地震反射特性的差异性可以识别火山岩岩体,但是要区分不同的火山岩岩性具有很大的困... 本文利用松辽盆地SS2-1井区11口井的测井解释成果以及岩心测试和录井资料,对营城组三段火山岩储层的岩石物理特性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地震反射特性的差异性可以识别火山岩岩体,但是要区分不同的火山岩岩性具有很大的困难和不确定性;火山岩储层的纵波阻抗和密度与孔隙度具有良好的统计回归关系,利用地震数据预测孔隙度是切实可行的,但是预测渗透率比较困难;气层、水层、干层的弹性特性具有明显差异,合理利用地震资料区分气层、水层与干层是可行的,但是准确估算含气饱和度十分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营城组三段 火山岩储层 岩石物理特性 测井资料
下载PDF
多通道相关分析用于宽频带地震仪自噪声检测 被引量:10
10
作者 许卫卫 袁松湧 +1 位作者 艾印双 徐天龙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3466-3474,共9页
将多通道相关分析方法用于宽频带地震仪的自噪声检测,测量分析了Reftek 130、130 B和130 S三种地震数据采集器的自噪声检测结果以及14套Reftek 130 S连接Guralp CMG-3T地震计的自噪声一致性检测结果,同时给出了地震计的三轴正交性估计.... 将多通道相关分析方法用于宽频带地震仪的自噪声检测,测量分析了Reftek 130、130 B和130 S三种地震数据采集器的自噪声检测结果以及14套Reftek 130 S连接Guralp CMG-3T地震计的自噪声一致性检测结果,同时给出了地震计的三轴正交性估计.结果表明:Reftek数据采集器设置为普通增益时在0.3 Hz以上频段自噪声高于Guralp CMG-3T地震计自噪声,设置为32倍高增益时在测量频段远低于地震计自噪声;测量的多台Guralp CMG-3T地震计自噪声结果在不同频段一致性差异较大,垂直向分量0.3 Hz以下频段可作为一致性比对参考频段,采集配置选择普通增益时0.3~2 Hz频段可作为数据采集器一致性比对参考频段;Guralp CMG-3T地震计三轴正交性误差估计平均在0.5°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频带地震仪 自噪声 多通道 相关分析
下载PDF
地球物理与空间物理学15年回顾 被引量:3
11
作者 于晟 于贵华 +1 位作者 艾印双 单新建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2001年第6期861-864,共4页
关键词 地球物理学 空间物理学 基金活动 勘探地球物理学 大地测量学 地震学
下载PDF
月震与月球内部结构 被引量:11
12
作者 姜明明 艾印双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5-24,共10页
阿波罗(Apollo)登月计划在月球表面上布设的月震仪为探索月球内部结构提供了极佳资料来源,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对月震资料的分析及利用月震资料研究月球内部结构的相关研究结果。月震仪记录到的振动信号主要分为天体撞击、月震和局域震动... 阿波罗(Apollo)登月计划在月球表面上布设的月震仪为探索月球内部结构提供了极佳资料来源,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对月震资料的分析及利用月震资料研究月球内部结构的相关研究结果。月震仪记录到的振动信号主要分为天体撞击、月震和局域震动三类。天体撞击又分为流星体撞击和人造天体撞击,其震源位于月球表面。月震按震源深度分布分为浅源月震与深源月震,前者的震源深度大约为50~220km,释放的能量较大但发生次数较少,记录信号以高频成分为主;后者的震源深度大约为700~1150km,并具丛集性,与潮汐应力有关。局域震动在月球日出与日落时出现,被认为是由近月表的热破裂和变形过程所产生。月球内部结构的多数研究集中于月震仪下方月壳厚度计算及上月幔一维速度模型的建立。结果表明月壳平均厚度大约为40km,而不是早期研究得到的60km左右;通过现有的月震资料还不能得到月球下月幔、月核、月球深部间断面的相关信息。文章最后对月球内部的进一步研究做了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震 月球内部结构 阿波罗登月计划
下载PDF
1994年5月23日和24日台湾地震震源过程对比 被引量:1
13
作者 何玉梅 郑天愉 艾印双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41-249,共9页
反演地震断层破裂过程是研究地震震源性质的一条重要途径.本研究中,我们选择了两个具有相近发震时间和地点的台湾地震,使用全球数字地震台网的宽频带和长周期记录以及自适应混合全局反演算法,反演了断层平面上的滑动振幅、倾伏角、... 反演地震断层破裂过程是研究地震震源性质的一条重要途径.本研究中,我们选择了两个具有相近发震时间和地点的台湾地震,使用全球数字地震台网的宽频带和长周期记录以及自适应混合全局反演算法,反演了断层平面上的滑动振幅、倾伏角、上升时间和破裂时间,并对两次事件进行了对比.对每一子断层滑动率的计算,提供了断层面上应力和强度的有关信息.前一个地震(面波震级MS=6.0),最大滑动振幅2.4m和最小上升时间1.2s都位于震中;后一个地震(MS=6.6)由两个子事件组成,第2个子事件有4s的延迟.位于震中附近的最大滑动振幅0.9m对应最小上升时间1.4s.相应最大滑动率值0.7m/s,与其它大滑动率区域的峰值相近.我们认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 地震 震源过程 断层破裂
下载PDF
2020年第八届青藏高原东部构造与地球物理研讨会(8-WTGTP)顺利召开
14
作者 武粤 艾印双 +2 位作者 张怀 李国辉 高原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03-204,共2页
第八届青藏高原东部构造与地球物理研讨会(8-WTGTP)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大陆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固体地球物理委员会2020年学术年会,于2020年9月17日至11月24日顺利召开。由于疫情影响,今年的会议以网络直播的形式,... 第八届青藏高原东部构造与地球物理研讨会(8-WTGTP)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大陆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固体地球物理委员会2020年学术年会,于2020年9月17日至11月24日顺利召开。由于疫情影响,今年的会议以网络直播的形式,分别在9月17日、9月24日、10月13日、10月28日、11月16日和11月24日召开6场学术报告会。会议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大陆动力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固体地球物理委员会、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重点实验室(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球与行星物理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计算地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地震学会构造地貌专业委员会、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和甘肃省地震学会联合主办(排名不分先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地震学会 中国地震局 地球物理 地球科学 地震预测 地球动力学 构造地貌 中国科学院
下载PDF
2018年第六届青藏东部构造与地球物理研讨会(WTGTP)在云南蒙自顺利召开
15
作者 王琼 吴昊 +3 位作者 艾印双 张怀 高原 杨顶辉 《国际地震动态》 2018年第10期41-42,共2页
“第六届青藏东部构造与地球物理研讨会”(第6届WTGTP)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大陆动力学专业委员会2018年年会”与“中国地球物理学固体地球物理委员会2018年年会”于2018年8月15日至18日在云南省红河州蒙自市顺利举行.会议由中国... “第六届青藏东部构造与地球物理研讨会”(第6届WTGTP)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大陆动力学专业委员会2018年年会”与“中国地球物理学固体地球物理委员会2018年年会”于2018年8月15日至18日在云南省红河州蒙自市顺利举行.会议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大陆动力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固体地球物理委员会、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计算地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和清华大学计算地球物理实验室联合主办,清华大学计算地球物理实验室承办.张国伟院士、滕吉文院士、姚振兴院士、杨文采院士、石耀霖院士、红河州州委常委蒙自市委书记庞俊同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郭进义处长、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秘书长郭建研究员参加了会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云南省 构造 藏东 专业委员会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固体地球物理
下载PDF
利用S波接收函数研究华南块体的岩石圈结构 被引量:28
16
作者 张耀阳 陈凌 +3 位作者 艾印双 姜明明 许卫卫 申中寅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38-149,共12页
本文基于跨越华夏块体至四川盆地西部的130个线性流动地震台站及其附近90个固定台网台站的观测资料,采用S波接收函数波动方程叠后偏移方法,开展了华南大陆岩石圈结构研究.成像结果显示,研究区岩石圈结构复杂,不同构造单元之间差异显著,... 本文基于跨越华夏块体至四川盆地西部的130个线性流动地震台站及其附近90个固定台网台站的观测资料,采用S波接收函数波动方程叠后偏移方法,开展了华南大陆岩石圈结构研究.成像结果显示,研究区岩石圈结构复杂,不同构造单元之间差异显著,构造边界带附近小尺度变化强烈.150km以上的厚岩石圈主要位于四川盆地,不足100km的薄岩石圈主要分布于川东褶皱带和华夏块体.雪峰山下方岩石圈厚度显著增加,且以雪峰山为界岩石圈结构和性质存在着显著的东西差异.结合其它地球物理观测得到的地壳-上地幔结构信息,我们提出:(1)四川盆地还保留着厚而冷的克拉通岩石圈根,且岩石圈地幔具有结构分层特征;(2)雪峰山可能是扬子克拉通与华夏块体在西南部的边界;(3)雪峰山以东区域可能经历了岩石圈的减薄和改造,且华南岩石圈的减薄与华北相似,都主体发生在东部地区,造成现今南北重力梯度带两侧强烈的结构差异.研究结果为认识华南大陆的构造演化及其深部动力学提供了地震学约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波接收函数 岩石圈结构 华南块体 岩石圈底界面
下载PDF
胶东地区晚中生代伸展构造与金成矿:短周期密集台阵背景噪声成像的启示 被引量:21
17
作者 俞贵平 徐涛 +1 位作者 刘俊彤 艾印双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878-1893,共16页
晚中生代以来,华北克拉通东部经历了以岩石圈减薄作用为主要特征的大规模岩石圈破坏.在此背景下,位于华北克拉通东部的胶东地区形成了大规模的伸展构造、广泛发育的花岗岩类侵入体和巨量的金矿化.为揭示胶东地区控矿构造在上地壳层次的... 晚中生代以来,华北克拉通东部经历了以岩石圈减薄作用为主要特征的大规模岩石圈破坏.在此背景下,位于华北克拉通东部的胶东地区形成了大规模的伸展构造、广泛发育的花岗岩类侵入体和巨量的金矿化.为揭示胶东地区控矿构造在上地壳层次的发育特征及其与金成矿之间的联系,本文基于跨胶东半岛的NWW SEE向短周期密集地震台阵剖面,开展了背景噪声成像研究,获得了胶东地区8km以浅的上地壳S波速度结构,其主要特征为:(1)胶东地区沉积层较薄,基底平均深度为1~2km左右;(2)垂向速度梯度显示胶西北基底/浅层高速间断面错断特征显著,与主要拆离断层对应关系良好,且相对速度扰动显示沿主要拆离断层发育SE倾向的条带状低速异常;(3)牟乳成矿带下方S波速度具有横向分块特征,与五莲烟台等控矿断裂的陡倾特征吻合,且东部苏鲁造山带上地壳平均速度较胶西北地区明显偏高.综合本文成像结果及已有地质、地球物理资料,我们认为胶西北成矿带的控矿构造深部以大规模拆离断层为主要特征,而东部牟乳成矿带则以高角度的脆性(走滑)断裂为主,故控矿断裂构造的差异可能是胶东成矿区域性差异的主要控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东地区 金成矿作用 伸展构造 短周期密集地震台阵 背景噪声成像
下载PDF
第七届青藏东部构造与地球物理研讨会(7-WTGTP)在江西吉安顺利召开
18
作者 石玉涛 徐珊 +3 位作者 刘俊彤 胡祥云 艾印双 高原 《国际地震动态》 2019年第9期29-31,共3页
第七届青藏东部构造与地球物理研讨会(第7届WTGTP)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大陆动力学专业委员会2019年年会与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固体地球物理委员会2019年年会于2019年7月23—26日在江西省吉安市顺利举行。会议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大... 第七届青藏东部构造与地球物理研讨会(第7届WTGTP)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大陆动力学专业委员会2019年年会与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固体地球物理委员会2019年年会于2019年7月23—26日在江西省吉安市顺利举行。会议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大陆动力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固体地球物理委员会、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联合主办,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承办。滕吉文院士、杨文采院士和石耀霖院士参加了会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地震局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地球物理 大陆动力学 地震预测研究 江西省吉安市 江西吉安 GTP
下载PDF
利用背景噪声成像研究合肥-金华剖面地壳速度结构及径向各向异性的东西差异 被引量:6
19
作者 吴珊珊 姜明明 +2 位作者 何玉梅 赵亮 艾印双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84-592,共9页
背景噪声成像能够为地壳内部结构提供地震波速的观测证据,能够增进对地壳结构与物性的认识.本文利用背景噪声成像方法对合肥—金华流动地震台阵55个台站数据进行了分析反演,获得了华北克拉通与华南块体东部构造边界附近区域的地壳S波速... 背景噪声成像能够为地壳内部结构提供地震波速的观测证据,能够增进对地壳结构与物性的认识.本文利用背景噪声成像方法对合肥—金华流动地震台阵55个台站数据进行了分析反演,获得了华北克拉通与华南块体东部构造边界附近区域的地壳S波速度与径向各向异性结构.成像结果表明,以东经118°—118.5°附近为界,西北部表现为地壳低速异常和中下地壳正的径向各向异性,东南部表现为地壳高速异常,下部地壳存在负的径向各向异性.由此,本文推测地震波速结构差异反映了地壳内部物质与温度的差异,这种差异与两个地区自中生代晚期以来经历了截然不同的岩浆活动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壳S波速度 径向各向异性 背景噪声层析成像 合肥金华地震观测剖面
下载PDF
利用P波接收函数研究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幔转换带结构 被引量:8
20
作者 白一鸣 艾印双 +2 位作者 姜明明 何玉梅 陈棋福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70-583,共14页
研究青藏高原东南缘的深部结构对于理解印度—欧亚板块的碰撞机理和青藏高原的形成演化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研究对布设在研究区域内566个固定和流动地震台站的波形资料进行了处理,获得77853条高质量P波接收函数,应用接收函数共转换点(... 研究青藏高原东南缘的深部结构对于理解印度—欧亚板块的碰撞机理和青藏高原的形成演化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研究对布设在研究区域内566个固定和流动地震台站的波形资料进行了处理,获得77853条高质量P波接收函数,应用接收函数共转换点(CCP)叠加技术获得了研究区域下方精细的地幔转换带间断面起伏形态及转换带厚度变化图像.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南北方向上具有两个明显的转换带增厚异常区,南侧异常区位于滇中次级块体与印支块体下方,可能是新特提斯洋板片与上部印度板块间断离并部分滞留在转换带底部的结果;北侧川西地区异常增厚可能与上方岩石圈拆沉并降至转换带有关;腾冲火山起源可能是板块俯冲过程中发生断离造成软流圈物质部分熔融,湿热物质上涌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幔转换带 青藏高原东南缘 P波接收函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