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染色质重塑基因ARID1A在妇科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艾方方 刘巍 谭文华 《疑难病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104-107,共4页
在真核细胞中,遗传信息储存于染色质,这是一种由DNA、组蛋白及非组蛋白通过高度浓缩机制而形成的复杂结构,但在DNA复制、修复、重组及转录等过程中需动态变化以促使相关因子与DNA结合,这种作用称为染色质重塑。而染色质重塑包括DNA复制... 在真核细胞中,遗传信息储存于染色质,这是一种由DNA、组蛋白及非组蛋白通过高度浓缩机制而形成的复杂结构,但在DNA复制、修复、重组及转录等过程中需动态变化以促使相关因子与DNA结合,这种作用称为染色质重塑。而染色质重塑包括DNA复制、转录、修复、甲基化和重组,对于细胞核活动至关重要,染色质重塑复合物的分子基因型改变是癌症发病的一个新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ID1A基因 染色质重塑 肿瘤抑制因子 子宫内膜异位症 卵巢癌
下载PDF
我国小学英语课程与教学改革发展的回顾与反思
2
作者 艾方方 《中学生作文指导》 2020年第25期0103-0104,共2页
在我国新课程中,小学英语教学自2001 年起成为必修课。2008 年,中国约 60%至70%的小学提供英语教育,而大中城市几乎所有小学都提供英语教育。然而,本文还讨论了小学英语学习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本文以相关文献、研究、政府文件和实际调... 在我国新课程中,小学英语教学自2001 年起成为必修课。2008 年,中国约 60%至70%的小学提供英语教育,而大中城市几乎所有小学都提供英语教育。然而,本文还讨论了小学英语学习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本文以相关文献、研究、政府文件和实际调查为基础,探讨了小英语课程的历史与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国小学 英语课程 教学改革 回顾反思
下载PDF
恒河猴自发性盆腔器官脱垂作为研究人盆腔器官脱垂理想模型的综合评价 被引量:1
3
作者 李雅倩 刘健 +18 位作者 张也 毛萌 王宏 马懿迪 陈志刚 张又月 廖成敏 常晓青 高倩倩 郭建宾 叶扬 艾方方 刘旭东 赵晓悦 田维杰 杨华 季维智 谭韬 朱兰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20期2434-2447,M0006,共15页
盆腔器官脱垂严重影响女性的生活质量且其治疗的并发症严重.开发新疗法须在临床前研究中对其免疫反应和安全性进行评估.但多数四足动物的解剖结构和病理变化与人相差较大,目前缺乏合适的动物模型.本研究对72只老年恒河猴进行了体格检查... 盆腔器官脱垂严重影响女性的生活质量且其治疗的并发症严重.开发新疗法须在临床前研究中对其免疫反应和安全性进行评估.但多数四足动物的解剖结构和病理变化与人相差较大,目前缺乏合适的动物模型.本研究对72只老年恒河猴进行了体格检查,发现恒河猴自发性盆腔器官脱垂的发生率与人相似.作者选取了5只正常恒河猴和4只脱垂恒河猴的阴道组织进行进一步分析.Verhoeff-van Gieson染色表明,与正常恒河猴相比,恒河猴脱垂阴道的弹力纤维含量明显降低.免疫组化结果表明,恒河猴脱垂阴道的平滑肌束紊乱,大平滑肌束的数量明显低于正常恒河猴.天狼星红染色提示恒河猴脱垂阴道中Ⅰ型和Ⅲ型?原蛋白的比值明显降低.恒河猴脱垂阴道的组织学形态和生化改变与人脱垂相似.作者进一步构建了恒河猴脱垂后阴道的单细胞转录组图谱,对比分析显示人和恒河猴的阴道具有相似的细胞组成.差异基因分析提示细胞外基质失调和免疫紊乱是保守的分子机制.成纤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相互作用可能在人和恒河猴脱垂中都起到重要作用.综上,该研究对恒河猴自发性脱垂进行了综合评估并表明其是盆腔器官脱垂研究的合适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器官脱垂 临床前研究 生化改变 恒河猴 动物模型 细胞外基质 弹力纤维 成纤维细胞
原文传递
应用常规手术器械行骶棘韧带固定术治疗Ⅲ~Ⅳ度盆腔器官脱垂的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任常 宋晓晨 +5 位作者 朱兰 艾方方 史宏晖 孙智晶 陈娟 郎景和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69-373,共5页
目的评价应用常规手术器械进行骶棘韧带固定术(SSLF)治疗Ⅲ~Ⅳ度盆腔器官脱垂(POP)患者的中长期疗效并评估其安全性。方法前瞻性纳入55例2007年5月至2015年6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接受SSLF的Ⅲ~Ⅳ度POP患者。记录并分析所有最终... 目的评价应用常规手术器械进行骶棘韧带固定术(SSLF)治疗Ⅲ~Ⅳ度盆腔器官脱垂(POP)患者的中长期疗效并评估其安全性。方法前瞻性纳入55例2007年5月至2015年6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接受SSLF的Ⅲ~Ⅳ度POP患者。记录并分析所有最终接受SSLF患者的基本信息、围手术期指标和并发症情况,并随访其术后的临床表现和阴道检查情况,以POP定量分度法(POP-Q)评估手术的成功率(术后3个月)、客观治愈率(术后1年),在术后1年时以盆底不适调查表简表(PFDI-20)、盆底功能影响问卷简表(PFIQ-7)评估患者的主观满意度(评分较术前改善视为患者主观满意)。结果55例POP患者中有52例(95%,52,55)应用常规手术器械完成了SSLF,另外3例因暴露骶棘韧带困难而改行坐骨棘筋膜固定术。52例最终接受了SSLF手术的患者,中位术中出血量为100ml(20~300ml),中位手术时间为60min(20~165min)。有2例患者在术后2d发现直径分别为5、7cm的盆腔血肿,经过保守治疗后均痊愈。所有患者术后均能自主排尿。1例患者术后主诉大腿部疼痛,术后3个月随访时仍存在,物理治疗后好转。术后3个月随访时的POP-Q评估结果显示,手术成功率为100%(52/52)。中位随访23.7个月,客观治愈率为98%(51/52),手术复发率为2%(1/52),主观满意度为94%(49/52)。有6%(3/52)的患者术后新发尿失禁。结论绝大部分POP患者可应用常规手术器械实施SSLF,本术式对于骨盆较小的亚洲女性是1种可行、经济而有效的纠正中盆腔缺陷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器官脱垂 韧带 妇科外科手术 前瞻性研究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轻型钛化聚丙烯网片在改良全盆底重建术中的近期临床结局分析 被引量:15
5
作者 艾方方 朱兰 +3 位作者 孙智晶 陈娟 史宏晖 郎景和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81-185,共5页
目的评价应用轻型钛化聚丙烯网片行协和式改良全盆底重建术治疗重度盆腔器官脱垂(POP)的临床结局。方法选取北京协和医院2015年8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重度盆腔器官脱垂并应用轻型钛化聚丙烯网片行协和式改良全盆底重建术的患者18例,评... 目的评价应用轻型钛化聚丙烯网片行协和式改良全盆底重建术治疗重度盆腔器官脱垂(POP)的临床结局。方法选取北京协和医院2015年8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重度盆腔器官脱垂并应用轻型钛化聚丙烯网片行协和式改良全盆底重建术的患者18例,评价围手术期及术后12个月内各项治疗评价指标的变化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手术时间为(87.2±17.8)min;术中出血(69.4±25.1)mL;64.7%(11/17)的患者术后次日晨拔除尿管,且残余尿量<100 mL;无术中严重并发症及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术后住院(4.8±1.3)d。平均随访时间10.9个月(4~17个月)。客观治愈率达100%,主观满意度达94.1%;术后无网片暴露及侵蚀发生,5.6%(1/18)的患者术后出现新发轻度压力性尿失禁。结论应用轻型钛化聚丙烯网片行协和式改良全盆底重建术对前中盆腔POP近期疗效肯定,术后网片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器官脱垂 盆底重建 轻型钛化聚丙烯网片
原文传递
绝经后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12
6
作者 艾方方 朱兰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90-393,共4页
膀胱过度活动症(overactive bladder,OAB)被国际尿控协会(ICS)定义为“尿急,伴或不伴有急迫性尿失禁,常合并尿频和夜尿的一组综合征,诊断OAB时应排除泌尿系统感染和其他病理情况”[1]。OAB的病因尚不明确。欧洲的流行病学数据... 膀胱过度活动症(overactive bladder,OAB)被国际尿控协会(ICS)定义为“尿急,伴或不伴有急迫性尿失禁,常合并尿频和夜尿的一组综合征,诊断OAB时应排除泌尿系统感染和其他病理情况”[1]。OAB的病因尚不明确。欧洲的流行病学数据表明,40岁以上妇女OAB的患病率为16.6%,并随年龄增长而增高[2]。中国妇女OAB的患病率为6.0%,50岁以上妇女增加到14.8%[3]。由此可见,绝经后妇女是OAB的主要发病人群。OAB随着人口老龄化越来越多地影响老年妇女的生命质量,其临床治疗方式多,但疗效有待提高,故就其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 绝经后妇女 治疗方式 国际尿控协会 急迫性尿失禁 泌尿系统感染 人口老龄化 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经阴道植入网片手术目前存在的争议热点 被引量:6
7
作者 朱兰 艾方方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2018年第1期1-2,共2页
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作为严重影响中老年女性生活质量的常见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之一,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50岁以上经产妇近50%都有不同程度的POP。11.1%的79岁以上女性因POP需要手术治疗,并且... 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作为严重影响中老年女性生活质量的常见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之一,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50岁以上经产妇近50%都有不同程度的POP。11.1%的79岁以上女性因POP需要手术治疗,并且有30%因复发需再次手术。随着对盆底解剖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医用合成材料的不断发展,各种盆底重建手术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治疗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网片 植入 阴道 盆腔器官脱垂 盆底重建手术 性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植入材料在盆底重建手术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艾方方 王世军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2021年第1期39-44,共6页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是由于盆底损伤、缺陷及功能障碍所导致的一系列疾病,主要包括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和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等[1]。PFD虽非致命性...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是由于盆底损伤、缺陷及功能障碍所导致的一系列疾病,主要包括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和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等[1]。PFD虽非致命性的疾病,但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据资料显示,女性PFD的患病率为23.7%[2]。到80岁时,女性一生中因POP或SUI而行手术治疗的概率为20%[3],因复发或其他原因再次手术率约为30%[4]。传统的盆底修复手术通常采用自体组织修补来治疗POP,但由于脱垂的组织力量薄弱而临床复发率较高[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材料 盆腔器官脱垂 盆底重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