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难复性及骨融合性寰枢椎脱位的手术治疗
1
作者 艾福志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5-236,共2页
寰枢椎脱位在国内及国际上有很多分类方法,目前国内应用最多的是寰枢椎不稳定、可复性脱位、难复性脱位和骨性脱位的分型,但无论哪种分类或分型,其主要目的均是用于指导临床外科治疗方案的制订。
关键词 寰枢椎脱位 临床外科 难复性 骨融合 可复性 寰枢椎不稳定 分型 手术治疗
下载PDF
经口咽前入路寰枢椎手术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艾福志 尹庆水 +2 位作者 王智运 夏虹 吴增晖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20-222,共3页
目的 为经口咽前入路处理寰枢椎腹侧病变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对 10例新鲜的成人头颈部标本经口咽前入路进行逐层的显微外科解剖 ,观察咽后壁的层次、椎动脉的走行、寰枢椎的解剖毗邻关系和寰枢椎前路钢板内固定的相关解剖参数等。... 目的 为经口咽前入路处理寰枢椎腹侧病变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对 10例新鲜的成人头颈部标本经口咽前入路进行逐层的显微外科解剖 ,观察咽后壁的层次、椎动脉的走行、寰枢椎的解剖毗邻关系和寰枢椎前路钢板内固定的相关解剖参数等。结果 咽后壁分两层(黏膜层、椎前筋膜层)和两个间隙 (咽后间隙、椎前间隙 ) ;经口咽前入路可显露从枕骨大孔前缘至C3 椎体的范围 ;椎动脉距寰椎和枢椎中线的距离分别为 2 5 2± 2 3mm(2 0 4~ 2 9 7mm)和 18 4± 2 6mm(13 1~ 2 3 0mm) ;寰椎和枢椎可显露宽度分别为 39 4±2 2mm(36 2~ 4 2 7mm)和 39 0± 2 1mm(35 8~ 4 2 3mm) ,寰椎进钉点 (侧块中点 )间距 (a)为 31 4± 3 3mm(2 5 4~ 36 6mm) ,寰椎进钉点连线与枢椎进钉点 (椎体中线旁开 3~4mm)连线的垂直间距 (b)为 18 7± 2 7mm(14 9~ 2 3 2mm) ,a/b比值为 1 5~ 1 7。结论 经口咽前入路寰枢椎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适合做寰枢椎前路钢板内固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口咽入路 寰椎 枢椎 解剖学 局部
下载PDF
经口咽前路寰枢椎复位钢板固定螺钉拔出强度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艾福志 尹庆水 +2 位作者 夏虹 吴增晖 赵卫东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7期406-408,共3页
目的:对经口咽前路寰枢椎复位钢板(transoralpharyngeal adantoaxial reduction plate,TARP)螺钉进行固定螺钉拔出力实验,探讨TARP螺钉固定的可行性.方法:6例C1~C3椎体新鲜标本,左右双侧均行螺钉固定,寰椎螺钉固定于侧块,枢椎和C3椎体... 目的:对经口咽前路寰枢椎复位钢板(transoralpharyngeal adantoaxial reduction plate,TARP)螺钉进行固定螺钉拔出力实验,探讨TARP螺钉固定的可行性.方法:6例C1~C3椎体新鲜标本,左右双侧均行螺钉固定,寰椎螺钉固定于侧块,枢椎和C3椎体螺钉固定于椎体.在生物力学实验机上通过传感器测定TARP寰椎和枢椎固定螺钉的最大拔出力、钉道长度,并将结果同C3椎体螺钉固定进行比较.结果:寰椎与枢椎、寰椎与C3椎体的固定螺钉的最大拔出力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枢椎和C3椎体最大拔出力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寰椎与枢椎、寰椎与C3椎体的钉道长度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枢椎和C3椎体钉道长度之间无显著性差异.C1~C3的最大拔出力与钉道长度呈显著正相关(r=0.810).结论:TARP螺钉固定是比较安全的,固定时一般采用钻孔后丝攻攻破寰椎、枢椎和C3椎体前表面较硬的骨质后用单皮质螺钉固定.钉道长度(即进钉深度)是影响拔出力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关节 关节固定术 拔出力 生物力学
下载PDF
经口咽前路寰枢椎复位钢板固定的三维运动稳定性和抗拔出力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艾福志 尹庆水 +4 位作者 夏虹 吴增晖 赵卫东 黄文华 刘景发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23-225,共3页
目的 评价经口咽前路寰枢椎复位钢板 (TARP)的生物力学性能 ,包括三维运动范围和螺钉最大拔出力。方法 共 12例C0 ~C3 新鲜标本。 6例用于三维运动测试 ,分 7组 :(1)完整标本 (对照 ) ;(2 )损伤 (去除C1前弓、C2 齿突 ,破坏关节囊和... 目的 评价经口咽前路寰枢椎复位钢板 (TARP)的生物力学性能 ,包括三维运动范围和螺钉最大拔出力。方法 共 12例C0 ~C3 新鲜标本。 6例用于三维运动测试 ,分 7组 :(1)完整标本 (对照 ) ;(2 )损伤 (去除C1前弓、C2 齿突 ,破坏关节囊和横韧带等 ) ;(3)TARP ;(4 )后路Brooks钢丝 ;(5 )后路Magerl经关节螺钉 ;(6 )Magerl+Brooks;(7)前路经枢椎体寰椎侧块螺钉。分别测量其三维运动范围。另 6例(双侧n =12 )分解为单个椎体后用于螺钉拔出力测试 ,分 3组 :(1)寰椎 ;(2 )枢椎 ;(3)C3 (对照 ) ,分别测定最大拔出力。结果 TARP和Magerl+Brooks组在各个方向上的运动范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二者抗屈伸、侧屈和旋转性能均强于其他 3种内固定方法 (P <0 0 5 )。C1、C2 、C3 的最大拔出力分别为 4 91 5 8±6 7 92、396 73± 6 0 99、385 5 3± 96 77N ,C1与C2 、C3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 5 )。结论 TARP与目前临床应用最坚固的后路Magerl+Brooks固定等效 ,较其他 3种固定方法具有更坚强的固定作用 ;TARP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性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椎 枢椎 寰枢关节 内固定器 生物力学
下载PDF
数字骨科技术在颅颈交界疾患外科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0
5
作者 艾福志 尹庆水 +2 位作者 夏虹 张宇 万磊 《脊柱外科杂志》 2011年第3期169-174,共6页
目的评价数字骨科技术在治疗颅颈交界疾患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2010年1月~2010年12月,43例颅脊交界疾患病例应用临床数字骨科技术进行治疗。所有病例均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快速成型(computer aided designand rapid prototype,CAD-RP)技... 目的评价数字骨科技术在治疗颅颈交界疾患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2010年1月~2010年12月,43例颅脊交界疾患病例应用临床数字骨科技术进行治疗。所有病例均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快速成型(computer aided designand rapid prototype,CAD-RP)技术制作颅脊交界区的1∶1三维模型实物;部分复杂病例通过术前在模型实物上模拟手术进钉,获得准确进钉角度、方向,为在体手术提供参考;部分复杂后路手术在软件中设计并制作椎弓根螺钉导向钻套模板,术中采用该模板指导实时进钉。采用的手术方法为经口寰枢椎复位内固定钢板(transoral atlantoaxial reduc-tion plate,TARP)手术30例,后路寰枢椎弓根螺钉固定7例及枕颈固定6例。结果 43例患者颈部疼痛和肢体麻木无力症状均不同程度改善。术后5例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分级为E级(运动评分100分)的患者无变化,但颈痛缓解;33例D级患者中9例改善至E级,其余24例分级无变化,但术后运动评分改善至86~100分(96.2±4.1);5例C级患者均改善至D级。38例术前为C级和D级的患者术后评分增加5~35分(15.2±9.1)。术后随访3~12个月,平均7.3个月,无感染、神经血管损伤和钉板松脱等手术并发症发生,小部分病例术后有短暂头晕,术后2周~1个月自愈。结论通过数字骨科技术制作的实物模型进行预手术操作以及通过制作的螺钉导向模板指导在体手术,可以使复杂的颅脊交界疾患手术简单化,而且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寰枢关节 脊柱疾病 内固定器 外科手术 计算机辅助
下载PDF
寰枢关节360°松解在经口寰枢椎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僵硬难复性寰枢椎脱位中的应用 被引量:6
6
作者 艾福志 夏虹 +5 位作者 莫少东 吴增晖 马向阳 王建华 章凯 尹庆水 《脊柱外科杂志》 2018年第2期71-75,共5页
目的探讨在经口寰枢椎复位钢板(TARP)内固定术中采用寰枢关节360°松解技术治疗僵硬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1月—2014年12月,对23例常规方法不能彻底松解的僵硬难复性寰枢椎脱位患者采用寰枢关节360°松解TAR... 目的探讨在经口寰枢椎复位钢板(TARP)内固定术中采用寰枢关节360°松解技术治疗僵硬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1月—2014年12月,对23例常规方法不能彻底松解的僵硬难复性寰枢椎脱位患者采用寰枢关节360°松解TARP内固定术治疗。通过术前、术后影像学检查(X线、CT三维重建和MRI)判断寰枢椎复位、内固定器位置及脊髓受压改善情况。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评估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颈椎局部症状和肢体麻木无力均不同程度改善,术后影像学资料显示内固定位置满意,脊髓压迫均彻底解除。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9.3个月),末次随访时JOA评分由术前(8.5±3.2)分提高至(13.2±2.1)分;所有患者均获骨性融合。除1例患者因术中硬膜破裂,二期拆除TARP改为后路枕颈固定,其他患者未发生感染、神经血管损伤、钉板松脱等并发症。结论按常规方法不能完成充分松解的由陈旧性骨痂和瘢痕等因素造成的僵硬难复性寰枢椎脱位,采用寰枢关节360°松解技术可以获得彻底松解,再行TARP内固定术即可完成寰枢关节的完全复位,彻底解除脊髓压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椎 枢椎 脱位 内固定器
下载PDF
颅脊交界疾患经口手术的枕寰枢置钉策略 被引量:1
7
作者 艾福志 尹庆水 +2 位作者 夏虹 张宇 麦小红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779-785,共7页
目的:探讨颅脊交界疾患经口手术枕寰枢螺钉固定的置钉策略。方法:2010年1月~2010年12月,30例颅脊交界疾患病例(包括寰枢椎脱位12例,颅底凹陷症15例和先天性颅脊交界畸形3例)均采用第三代经口寰枢椎复位钢板(transoral atlantoaxial red... 目的:探讨颅脊交界疾患经口手术枕寰枢螺钉固定的置钉策略。方法:2010年1月~2010年12月,30例颅脊交界疾患病例(包括寰枢椎脱位12例,颅底凹陷症15例和先天性颅脊交界畸形3例)均采用第三代经口寰枢椎复位钢板(transoral atlantoaxial reduction plate-Ⅲ,TARP-Ⅲ)内固定植骨融合手术进行治疗。患者术前均有颈部不适和不同程度的肢体麻木、无力等高位脊髓受压表现,影像学检查均存在脊髓腹侧受压。按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分级:C级5例,D级25例。ASIA运动评分为42~96分,平均77.2±14.4分。所有病例均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快速成型(computer aided design and rapid prototype,CAD-RP)技术制作颅脊交界区的1∶1三维模型实物,13例复杂病例术前在模型实物上模拟手术进钉。枕寰枢螺钉的选择主要采用四种方法:A,C0/C1融合者(存在先天性寰椎枕骨化畸形的患者)采用寰椎侧块枕骨髁融合体螺钉;B,C0/C1未融合者(C1侧块完整的患者)采用寰椎侧块螺钉;C,无颅底凹陷且枢椎椎弓根发育正常的患者采用枢椎经口逆向椎弓根螺钉;D,存在颅底凹陷或虽无颅底凹陷但枢椎椎弓根发育狭小或存在椎动脉高跨等无法置入椎弓根螺钉的患者,采用枢椎经口逆向关节突螺钉。本组颅底凹陷症患者TARP-Ⅲ内固定时采用AC或AD的螺钉组合,寰枢椎脱位和先天性颅脊交界畸形患者采用BC或BD的螺钉组合,从而形成TARP固定的4种螺钉组合方式:AC、AD、BC或BD。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30例患者术后颈部局部症状和肢体麻木无力症状均不同程度改善,无感染、神经血管损伤、钉板松脱等并发症发生,2例术后有短暂头晕,术后2周~1个月自愈。术后影像学检查内固定位置满意,脊髓压迫均彻底解除。术后25例ASIA分级D级患者中的8例改善至E级,其余17例分级无变化,但术后运动评分改善至87~100分(96.4±4.2分);5例C级患者均改善至D级。术后随访3~12个月,平均7.2个月,所有病例均获骨性融合,30例计120枚螺钉(包括寰椎侧块枕骨髁融合体螺钉30枚,寰椎侧块螺钉30枚,枢椎经口逆向椎弓根螺钉16枚和枢椎经口逆向关节突螺钉44枚)均位置理想。结论:不同的颅脊交界疾患病例行经口入路手术时,应选择不同的螺钉固定方法,通过枕寰枢螺钉的多种组合方式,可达到使TARP坚强固定寰枢关节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脊交界疾患 寰枢关节 经口手术 置钉策略
下载PDF
CT测量在经口咽前路寰枢椎复位钢板内固定手术的作用 被引量:1
8
作者 艾福志 尹庆水 +7 位作者 徐达传 夏虹 吴增晖 昌耘冰 权日 章凯 麦小红 刘景发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2期904-907,共4页
目的:探讨术前CT测量在经口咽入路改良Ⅱ代解剖型寰枢椎复位钢板(TARP)内固定手术中的作用。方法:15例难复性寰枢椎脱位患者均采用Ⅱ代解剖型TARP内固定手术,术前行寰枢椎薄层CT扫描及三维重建,测量与TARP内固定的相关指标,并应用测量... 目的:探讨术前CT测量在经口咽入路改良Ⅱ代解剖型寰枢椎复位钢板(TARP)内固定手术中的作用。方法:15例难复性寰枢椎脱位患者均采用Ⅱ代解剖型TARP内固定手术,术前行寰枢椎薄层CT扫描及三维重建,测量与TARP内固定的相关指标,并应用测量数据指导手术实施。结果:术前CT测量寰椎钉道长度为18.7±1.3(16.2~21.1)mm,枢椎钉道长度为14.7±0.9(12.8~15.6)mm,寰椎进钉外偏角为12.2°±0.4°(10.2°~14.6°),枢椎进钉内偏角为7.3°±0.3°(5.1° ̄9.4°),寰椎向外侧显露不能超过寰椎侧块外缘至前结节的距离为22.4±2.1(18.6~25.6)mm,根据寰椎进钉点间距和寰枢进钉点的垂直间距确定钢板型号,所有钢板成功安置,术后影像学检查均证实术前测量基本准确。结论:术前薄层CT扫描及三维重建测量对Ⅱ代解剖型TARP手术复位固定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关节 内固定器 影像学
下载PDF
上颈椎前路固定螺钉拔出力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艾福志 尹庆水 +3 位作者 夏虹 吴增晖 赵卫东 昌耘冰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18-219,221,共3页
目的 :对上颈椎前路固定螺钉进行拔出力的实验研究 ,用以评价经口咽前路寰枢椎复位钢板(transoralpharyngealatlantoaxialreductionplate ,TARP)螺钉固定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 :6例寰、枢椎和C3 椎体新鲜标本 ,左右双侧共 12例 ,在生物... 目的 :对上颈椎前路固定螺钉进行拔出力的实验研究 ,用以评价经口咽前路寰枢椎复位钢板(transoralpharyngealatlantoaxialreductionplate ,TARP)螺钉固定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 :6例寰、枢椎和C3 椎体新鲜标本 ,左右双侧共 12例 ,在生物力学实验机上通过传感器测定TARP寰椎和枢椎固定螺钉的最大拔出力 ,并将结果同对照组的C3 椎体进行比较。寰椎螺钉固定于侧块 ,枢椎和C3 椎体螺钉固定于椎体。结果 :寰椎与枢椎、寰椎与C3 椎体的固定螺钉的最大拔出力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 (分别为P =0 .0 0 5和P =0 .0 0 2 ) ,枢椎和C3 椎体最大拔出力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72 3 )。统计检验水准均为α =0 .0 5。结论 :寰枢椎的螺钉固定是比较安全的 ,因而TARP也是可行的 ,钉道长度 (即进钉深度 )是影响拔出力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颈椎 螺钉拔出力 生物力学
下载PDF
不可复性寰枢椎脱位的临床分型、治疗及数字骨科技术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艾福志 尹庆水 +4 位作者 夏虹 吴增晖 马向阳 王建华 章凯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15年第5期261-268,共8页
目的探讨不可复性寰枢椎脱位的临床分型、治疗及数字骨科技术的应用。方法 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共收治13例不可复性寰枢椎脱位患者,其中男6例,女7例,年龄15~62岁(平均37.6岁),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颈部不适及四肢... 目的探讨不可复性寰枢椎脱位的临床分型、治疗及数字骨科技术的应用。方法 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共收治13例不可复性寰枢椎脱位患者,其中男6例,女7例,年龄15~62岁(平均37.6岁),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颈部不适及四肢麻木无力症状。术前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C级7例、D级4例、E级2例;ASIA运动评分为56~100分[平均(76±12)分]。13例不可复性寰枢椎脱位中10例为局限融合型(即寰枢关节仅有小部分融合)、3例为广泛融合型(即包括寰枢外侧关节和寰齿关节在内的寰枢关节已大部分融合)。局限融合型切断骨性连接,彻底松解后行经口寰枢椎复位钢板(TARP)内固定术;广泛融合型则切除齿突,尽量行C_2椎体次全切除术,但保留C2椎体下终板。术前借助计算机辅助设计-快速成型(CAD-RP)技术制作患者颅脊交界区1∶1三维实物模型,通过对三维计算机模型和实物模型的精确分析和模拟手术确立切骨部位及范围,同时为局部融合型TARP手术提供准确的进钉参数;设计并制作TARP手术导向钻套模板,指导2例患者TARP术中的实时精确进钉。结果 13例患者颈部不适和肢体麻木无力症状均获得不同程度的改善。2例ASIA E级(运动评分100分)患者术后分级无变化,但颈部不适缓解;4例D级患者中1例改善至E级,其余3例分级无变化,但术后运动评分改善至86~95分[平均(91±3)分];7例C级患者均改善至D级。11例术前为C、D级的患者术后评分增加8~32分[平均(14±6)分]。术后随访时间3~12个月(平均7.8个月),无感染、神经血管损伤、钉板松脱等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不可复性寰枢椎脱位可通过2种亚型的分型指导临床治疗方案;通过CAD-RP计算机模型和实物模型精确分析和预手术操作,借助TARP手术导向模板指导在体手术,可以使复杂的不可复性寰枢椎脱位手术简单化,而且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寰枢关节 脱位 分型 内固定器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外科手术 计算机辅助 快速成型
下载PDF
数字骨科技术在寰枢椎手术中的应用 寰枢椎脱位系列讲座(七) 被引量:2
11
作者 艾福志 李克维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16年第2期120-127,共8页
寰枢椎位于颅脊交界区,解剖结构上具有独特性.寰椎由前后弓、侧块、横突构成,侧块上接枕骨髁、下邻枢椎关节突上关节面,形成寰枢外侧关节,而枢椎齿突与寰椎前弓构成寰齿关节,寰枢、寰枕之间由横韧带、翼状韧带和齿突尖韧带等多个韧带连... 寰枢椎位于颅脊交界区,解剖结构上具有独特性.寰椎由前后弓、侧块、横突构成,侧块上接枕骨髁、下邻枢椎关节突上关节面,形成寰枢外侧关节,而枢椎齿突与寰椎前弓构成寰齿关节,寰枢、寰枕之间由横韧带、翼状韧带和齿突尖韧带等多个韧带连接,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复杂的三维复合结构;寰枢椎还毗邻诸多重要的血管和神经,因此治疗难度较大,风险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关节 脱位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计算机模拟 计算机辅助设计 模型 解剖学 骨螺丝 导板 外科手术 计算机辅助
下载PDF
寰枢椎脱位前路手术治疗——TARP内固定手术 寰枢椎脱位系列讲座(四) 被引量:9
12
作者 艾福志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15年第4期243-251,共9页
寰枢椎脱位是脊柱外科的常见疾患,由于毗邻重要的神经和血管结构,处理不当时死亡率和致残率均较高。经口前路寰枢椎复位钢板(transoral atlantoaxial reduction plate,TARP)内固定手术是近年来开展的寰枢椎脱位前路手术技术,为难复性... 寰枢椎脱位是脊柱外科的常见疾患,由于毗邻重要的神经和血管结构,处理不当时死亡率和致残率均较高。经口前路寰枢椎复位钢板(transoral atlantoaxial reduction plate,TARP)内固定手术是近年来开展的寰枢椎脱位前路手术技术,为难复性和不可复性寰枢椎脱位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关节 脱位 前路手术 骨板 内固定器
下载PDF
经口咽前路寰枢椎复位钢板的生物力学评价 被引量:8
13
作者 艾福志 尹庆水 +3 位作者 夏虹 吴增晖 赵卫东 黄文华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3年第5期330-332,共3页
目的 对经口咽前路寰枢椎复位钢板 (TransoralpharyngealAtlantoaxialReductionPlate ,TARP)。进行生物力学评价。 方法  6例寰枢椎新鲜标本 ,在脊柱三维运动试验机上将四种常用的寰枢前后路融合术与我们自行设计的经口咽前路寰枢椎... 目的 对经口咽前路寰枢椎复位钢板 (TransoralpharyngealAtlantoaxialReductionPlate ,TARP)。进行生物力学评价。 方法  6例寰枢椎新鲜标本 ,在脊柱三维运动试验机上将四种常用的寰枢前后路融合术与我们自行设计的经口咽前路寰枢椎复位钢板进行对比 ,分 7组 :①对照组 (完整标本 ) ;②损伤组 ;③前路寰枢椎复位钢板组 ;④后路Brooks钢丝组 ;⑤Magerl +Brooks组 ;⑥Magerl组 ;⑦前路经枢椎体寰椎侧块螺钉组 (ATS)。分别测量其三维运动范围 (ROM)。 结果 TARP和Magerl+Brooks在各个方向上均无显著性差异 ,ROM值略大于后者 ,除在侧屈时和旋转与Magerl无显著差异外 ,二者抗屈伸、侧屈和旋转均强于其它内固定方法。Magerl除在侧屈和旋转范围与Brooks、前路经枢椎体寰椎侧块螺钉的旋转范围无显著差异外 ,与Brooks和前路经枢椎体寰椎侧块螺钉在其它运动有显著差异 ,ROM值小于Brooks和前路经枢椎体寰椎侧块螺钉。Brooks和前路经枢椎体寰椎侧块螺钉在各向上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TARP与Magerl+Brooks较其它三种临床上常用的前后路寰枢融合手术固定更牢靠 ,TARP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性能。联合后路Magerl+Brooks较单用后路Magerl更牢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口咽前路寰枢椎复位钢板 生物力学 评价 寰枢关节 关节固定术
下载PDF
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Barns-Jewish医院脊柱外科见闻 被引量:1
14
作者 艾福志 尹庆水 +2 位作者 夏虹 马向阳 刘坚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10年第1期75-78,共4页
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医学院在国际上享有盛誉,2009年在全美排名第三位,历史上曾产生过17位诺贝尔医学奖得主,其附属的Barns.Jewish医院在全美医院中排名第九位。该院脊柱外科声名显赫,目前拥有多位国际知名的教授,包... 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医学院在国际上享有盛誉,2009年在全美排名第三位,历史上曾产生过17位诺贝尔医学奖得主,其附属的Barns.Jewish医院在全美医院中排名第九位。该院脊柱外科声名显赫,目前拥有多位国际知名的教授,包括现代脊柱侧凸畸形分型的创始人Lawrence G.Lenk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外科 见闻
下载PDF
后路寰枢椎钉棒固定非融合治疗新鲜Ⅱ型齿状突骨折保留寰枢椎旋转功能的临床初探 被引量:28
15
作者 马向阳 杨进城 +9 位作者 尹庆水 夏虹 吴增晖 章凯 王建华 艾福志 许俊杰 王智运 邱锋 麦小红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11-415,共5页
目的:介绍寰枢椎后路钉棒固定非融合治疗新鲜Ⅱ型齿状突骨折保留寰枢椎旋转功能的临床初步疗效。方法:2010年1月~2011年7月收治8例不适合前路齿状突螺钉固定的新鲜Ⅱ型齿状突骨折患者,其中骨折线呈前下后上型者5例,牵引后齿状突骨... 目的:介绍寰枢椎后路钉棒固定非融合治疗新鲜Ⅱ型齿状突骨折保留寰枢椎旋转功能的临床初步疗效。方法:2010年1月~2011年7月收治8例不适合前路齿状突螺钉固定的新鲜Ⅱ型齿状突骨折患者,其中骨折线呈前下后上型者5例,牵引后齿状突骨折复位不佳者3例;男6例,女2例;年龄21~56岁,平均38岁。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一期后路寰枢椎钉棒固定,不进行后路植骨;待术后随访CT复查显示齿状突骨折骨性愈合后,二期后路手术取出内固定,观察寰枢椎旋转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8例患者均成功进行寰枢椎后路钉棒固定,共置入直径3.5mm的寰椎、枢椎螺钉各16枚,其中寰椎采用椎弓根螺钉固定13枚、部分经椎弓根螺钉固定3枚,枢椎采用椎弓根螺钉固定11枚、椎板螺钉固定5枚;术中齿状突骨折复位满意,未发生椎动脉、脊髓损伤。一期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6个月,末次随访CT复查显示8例患者齿状突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颈椎左、右旋转均约35°~55°,平均约45°。二期后路钉棒内固定取出术后颈椎旋转功能即刻得到部分恢复,颈椎左、右旋转均约50°~70°,平均约60°;随访6~12个月后颈椎旋转功能基本恢复正常,颈椎左、右旋转均约80°~90°,平均约85°。结论:对不适合前路齿状突螺钉固定的新鲜Ⅱ型齿状突骨折患者,采用一期后路寰枢椎钉棒固定非融合、二期取出内固定的方法可保留寰枢椎的旋转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枢椎 齿状突骨折 新鲜骨折 钉棒固定 非融合
下载PDF
颅底凹陷症的分型及其意义 被引量:35
16
作者 王建华 尹庆水 +4 位作者 夏虹 艾福志 吴增晖 马向阳 章凯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90-294,共5页
目的:探讨颅底凹陷症的分型方法,为其手术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2007年3月~2010年3月我院收治颅底凹陷症患者70例,均行颅骨正侧位X线片及包含颅底部的颈椎CT和头颈部MRI检查,根据有无寰枢椎脱位或寰枕脱位将其分为稳定型和不... 目的:探讨颅底凹陷症的分型方法,为其手术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2007年3月~2010年3月我院收治颅底凹陷症患者70例,均行颅骨正侧位X线片及包含颅底部的颈椎CT和头颈部MRI检查,根据有无寰枢椎脱位或寰枕脱位将其分为稳定型和不稳定型,统计各型合并寰枕融合畸形、Chiari畸形、枢椎上关节面倾斜及脊髓空洞的例数,测量枕骨斜坡角、齿状突顶点到Chamberlain线的垂直距离和齿状突顶点到枕骨大孔连线的垂直距离,观察脊髓受压情况,记录手术方法。结果:20例为稳定型颅底凹陷症,其中合并Chiari畸形18例(90%),合并脊髓空洞15例(75%);50例为不稳定型,其中合并Chiari畸形2例(4%),寰枕融合46例(92%),枢椎上关节面倾斜37例(74%),脊髓空洞43例(86%)。稳定型枕骨斜坡角为168°±5°,不稳定型为133°±11°,无统计学差异(P<0.05);稳定型齿状突顶点与枕骨大孔线的垂直距离为0.5±0.3mm,不稳定型为-6.9±2.9mm,有统计学差异(P<0.05);稳定型齿状突顶点与Chamberlain线垂直距离为-4.8±4.2mm,不稳定型为-5.6±3.7mm,无统计学差异(P>0.05)。20例稳定型患者中,脊髓前方受压2例、后方受压11例、前后方均受压7例,均采用后颅窝减压手术治疗;50例不稳定型患者中,脊髓前方受压44例、前后方均受压6例,均采用经口咽前路复位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结论:根据有无寰枢椎脱位或寰枕脱位可以将颅底凹陷症分为稳定型和不稳定型,这一分型方法对于正确认识两种不同类型颅底凹陷症的解剖学和临床特点,从而采取合理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底凹陷症 分型 稳定型 不稳定型
下载PDF
C_2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Hangman骨折的生物力学评价 被引量:27
17
作者 李凭跃 尹庆水 +5 位作者 夏虹 吴增辉 昌耘冰 艾福志 张余 赵卫东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5年第3期175-177,共3页
目的测试C2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各型Hangman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并探讨其手术适应证。方法6具新鲜C1~C4颈椎标本依次制成Ⅰ型、ⅡA型和Ⅱ型Hangman骨折模型,按照:①正常;②Ⅰ型骨折C2椎弓根螺钉固定;③ⅡA型骨折C2椎弓根螺钉固定;④... 目的测试C2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各型Hangman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并探讨其手术适应证。方法6具新鲜C1~C4颈椎标本依次制成Ⅰ型、ⅡA型和Ⅱ型Hangman骨折模型,按照:①正常;②Ⅰ型骨折C2椎弓根螺钉固定;③ⅡA型骨折C2椎弓根螺钉固定;④Ⅱ型骨折C2椎弓根螺钉固定。顺序测试三维运动范围并进行比较。结果Ⅰ型~Ⅱ型骨折椎弓根钉固定前后有显著性差异,有即时稳定作用。Ⅰ型骨折C2椎弓根螺钉固定后ROM值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且相对稳定性在屈曲、后伸、侧弯及旋转达到了对照组的100.62%、96.91%、99.19%、97.12%。ⅡA型骨折C2椎弓根螺钉固定后除旋转外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旋转稳定性也达到了对照组的61.86%。而Ⅱ型骨折C2椎弓根螺钉固定后与对照组比有显著性差异,相对稳定性在屈曲、后伸、侧弯及旋转只有对照组的47.84%、21.29%、65.98%、41.69%。三种骨折椎弓根钉固定后相比Ⅱ型骨折固定组与Ⅰ型、ⅡA型骨折固定组有显著性差异,稳定性最差;Ⅰ型、ⅡA型骨折固定组之间除旋转外无显著性差异,ⅡA型骨折固定组旋转稳定性稍差。结论Ⅰ型骨折固定后达到了生理性固定;ⅡA型骨折固定后稳定性较好,基本适合C2椎弓根螺钉治疗;Ⅱ型骨折固定后稳定性较差,不适合单纯椎弓根钉内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NGMAN骨折 固定术治疗 生物力学评价 C2 椎弓根螺钉固定 显著性差异 椎弓根钉固定 骨折固定 椎弓根钉内固定 相对稳定性 生物力学性能 Ⅱ型骨折 三维运动范围 ⅡA型 对照组 手术适应证 颈椎标本 骨折模型 稳定作用 Ⅰ型
下载PDF
新鲜Ⅱ型齿状突骨折的术式选择及治疗效果 被引量:31
18
作者 马向阳 尹庆水 +7 位作者 夏虹 吴增晖 章凯 王建华 艾福志 杨进城 王智运 麦小红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50-553,共4页
目的:总结应用不同术式治疗Ⅱ型新鲜齿状突骨折的效果,探讨其术式选择。方法:2002年6月2010年6月,在我院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Ⅱ型新鲜齿状突骨折患者84例,男56例,女28例,年龄2168岁。术前均伴有颈项部疼痛和活动受限,17例合并不程度... 目的:总结应用不同术式治疗Ⅱ型新鲜齿状突骨折的效果,探讨其术式选择。方法:2002年6月2010年6月,在我院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Ⅱ型新鲜齿状突骨折患者84例,男56例,女28例,年龄2168岁。术前均伴有颈项部疼痛和活动受限,17例合并不程度寰枢水平的颈脊髓损伤症状。19例为单纯齿状突骨折,65例合并寰枢椎脱位。入院后均行颅骨牵引,骨折均有不同程度的复位。根据骨折线类型、伴随损伤和骨质情况,58例采用前路单枚中空螺钉固定(A组),26例采用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融合(B组)。结果:术中均未发生椎动脉和脊髓损伤。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8个月,A组58例患者54例获得骨性愈合,4例纤维性愈合,颈椎屈伸和旋转功能正常;B组均获得骨性愈合,颈椎旋转功能不同程度受限。结论:Ⅱ型新鲜齿状突骨折应根据齿状突的骨折线类型及患者个体情况选择相应的手术方法,单枚中空螺钉固定可保留颈椎的正常活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状突骨折 内固定 疗效
下载PDF
经口咽前路手术感染的预防(附80例报告) 被引量:16
19
作者 尹庆水 刘景发 +6 位作者 夏虹 吴增晖 昌耘冰 章凯 权日 艾福志 徐国洲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32-233,共2页
目的 介绍预防经口咽寰枢椎前路手术感染的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 80例经口咽前路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颅底畸形等手术预防感染的措施和经验。结果 本组 80例经口咽手术 ,术后咽部切口均一期愈合 ,术后感染率为 0。结论 只要预防措... 目的 介绍预防经口咽寰枢椎前路手术感染的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 80例经口咽前路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颅底畸形等手术预防感染的措施和经验。结果 本组 80例经口咽手术 ,术后咽部切口均一期愈合 ,术后感染率为 0。结论 只要预防措施得力 ,把握好术前、术中及术后三个环节 ,经口咽入路手术的术后感染完全可以预防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口咽入路 感染 寰枢椎脱位
下载PDF
数字化重建与快速成型技术在复杂上颈椎疾患诊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20
作者 林山 尹庆水 +4 位作者 夏虹 艾福志 吴增辉 马向阳 万磊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6-20,共5页
目的:利用数字化三维重建和快速成型技术制作头颈部三维实体模型,并探讨其在复杂上颈椎疾患诊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集32例复杂上颈椎疾患患者头颈部CT断层扫描数据,进行数字化三维重建、快速成型制备1∶1三维实体模型,并将其应用于... 目的:利用数字化三维重建和快速成型技术制作头颈部三维实体模型,并探讨其在复杂上颈椎疾患诊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集32例复杂上颈椎疾患患者头颈部CT断层扫描数据,进行数字化三维重建、快速成型制备1∶1三维实体模型,并将其应用于诊治、手术规划和术中参照。结果:32例患者均在三维实体模型指导下完成,手术过程顺利。32例患者术中所见与术前数字化三维重建模型和三维实体模型的病灶结构变化一致,三者间进钉点距中线距离、钉道外倾角及钉道长度与术中实际测量的数据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ASIA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术后复查X线、CT和MRI示:脊髓受压解除,病灶清除满意,内固定物在位良好,未出现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结论:数字化重建与快速成型技术能够准确和直观地反映上颈椎病变情况,可指导制定手术计划和手术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颈椎 快速成型 数字化骨科 三维重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