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总与颈外插线构建大脑中动脉栓塞大鼠模型脑微循环灌注的比较 被引量:3
1
作者 李勇 袁健梅 +8 位作者 芦丹妮 任敉宏 邓博文 王佳俊 马荣 谢倩 李金秀 徐卓 王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683-1691,共9页
背景:颈总插线法和颈外插线法制备的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是脑缺血临床前研究常使用的模型,但既往关于2种插线方法在模型制备难易度、缺血性脑损伤中微循环灌注量的差异及其相关机制的对比研究较少。目的:比较颈总动脉和颈外动脉插线制备... 背景:颈总插线法和颈外插线法制备的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是脑缺血临床前研究常使用的模型,但既往关于2种插线方法在模型制备难易度、缺血性脑损伤中微循环灌注量的差异及其相关机制的对比研究较少。目的:比较颈总动脉和颈外动脉插线制备的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在模型制备难易度以及微循环灌注量的差异。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颈总动脉插线组和颈外动脉插线组分别应用颈总动脉和颈外动脉插线法制备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假手术组大鼠麻醉后除不结扎血管和插入线栓,其他操作与上述2种方法相同。记录各组大鼠插线时间、插线成功率、模型术后死亡率以及造模成功率。插线后采用激光散斑成像技术观察大鼠缺血90 min内和再灌注90 min内缺血半球脑血流灌注量以及缺血半暗带血管直径的变化;LONGA法和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法分别评价术后2,24,48,72 h大鼠神经功能缺缺损情况;TTC染色法、干湿质量法以及伊文思蓝染色法分别计算术后72 h大鼠脑梗死率、脑组织含水量以及血脑屏障通透性;ELISA法检测大鼠术后72 h血清内皮素1、降钙素基因肽、环磷酸腺苷、前列腺素E2和一氧化氮表达水平。结果与结论:①与颈外动脉插线组相比,颈总动脉插线组手术操作时间明显缩短(P<0.01),模型成功率更高(P<0.05);且颈总动脉插线组再灌注后缺血半球脑血流灌注量和血管直径均显著小于颈外动脉插线组(P<0.05),血清环磷酸腺苷水平也显著降低(P<0.05);②但颈外动脉插线组和颈总动脉插线组在脑梗死率、脑组织含水量、血脑屏障通透性以及血清内皮素1、降钙素基因肽、前列腺素E2和一氧化氮水平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提示相对于颈外动脉插线法,颈总动脉插线法操作简单、模型成功率高,但再灌注后大脑皮质存在明显的微循环血流灌注障碍;微循环血流的灌注不足可能与血清环磷酸腺苷水平的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 小泉法(KOIZUMI法) LONGA法 颈外动脉插线法 颈总动脉插线法 微循环
下载PDF
3种冰片对脑缺血/再灌注急性期模型大鼠不同脑区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芦丹妮 谢倩 +3 位作者 徐卓 袁健梅 马荣 王建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89-1299,共11页
首次平行比较艾片、天然冰片、合成冰片不同剂量对脑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急性期模型大鼠不同脑区损伤的改善作用强弱,为指导临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早期合理应用提供参考,具有重要学术和应用价值。将健康SPF级SD雄性大... 首次平行比较艾片、天然冰片、合成冰片不同剂量对脑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急性期模型大鼠不同脑区损伤的改善作用强弱,为指导临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早期合理应用提供参考,具有重要学术和应用价值。将健康SPF级SD雄性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聚山梨酯(吐温)模型组,阳性药组(尼莫地平),艾片、天然冰片、合成冰片分别设0.2、0.1、0.05 g·kg^(-1)3个剂量组,共13组。预给药3 d,线栓法制备I/R模型,激光散斑成像技术判定大鼠造模成功,再给药1 d。干预给药前以及预给药第1、2、3天,造模苏醒后2 h、造模后1 d定时监测体温;造模苏醒后2 h及次日Zea-Longa法及mNSS评分法予神经功能评分;末次给药后30 min麻醉大鼠,腹主动脉取血,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nent assay,ELISA)检测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TGF-β1)水平;取脑组织予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ri-phenyltetrazolium chloride,TTC)染色计算脑梗死率,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观察各脑区并半定量评价病理损伤程度,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小胶质细胞离子钙结合适配器分子1(ionized calcium binding adapter molecule 1,IBA1)蛋白表达,q-PCR技术检测小胶质细胞极化表型M1、M2标志物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精氨酸酶1(arginase 1,Arg1)mRNA表达水平。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与吐温模型组大鼠体温、Zea-Longa评分、mNSS评分、脑梗死率均显著升高;皮层、海马、纹状体神经损伤严重,血清IL-6显著升高,TNF-α有升高趋势,IL-4、TGF-β1有降低趋势。3种冰片不同剂量组有降低造模第1天大鼠体温趋势;合成冰片0.2、0.05 g·kg^(-1),艾片0.1 g·kg^(-1)组可降低大鼠Zea-Longa及mNSS评分;3种冰片0.2 g·kg^(-1)组均能明显降低脑梗死率;艾片0.2、0.1 g·kg^(-1),天然冰片0.1 g·kg^(-1)组可明显降低皮层病理损伤;艾片与天然冰片0.1 g·kg^(-1)组可减轻海马病理损伤,艾片0.2 g·kg^(-1)组可减轻纹状体损伤;艾片0.2 g·kg^(-1)、天然冰片与合成冰片3个剂量组可显著降低大鼠血清TNF-α水平,合成冰片0.1 g·kg^(-1)组还可降低大鼠IL-6水平;艾片、合成冰片0.2 g·kg^(-1)组可明显抑制皮层小胶质细胞活化,艾片0.2 g·kg^(-1)组可增强Arg1表达,降低iNOS表达水平。3种冰片可通过抗炎减轻I/R大鼠急性期各脑区的病理损伤而发挥脑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小胶质细胞活化及促使其由M1型向M2型极化实现有关。综合提示脑保护效应强弱呈艾片>合成冰片>天然冰片趋势。急性期推荐优选艾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片 脑缺血 不同脑区 炎症 小胶质细胞
原文传递
牛黄通过抑制IL-17/IL-17RA/Act1信号通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袁健梅 芦丹妮 +6 位作者 王佳俊 徐卓 李勇 任敉宏 李金秀 龚道银 王建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500-2511,共12页
基于网络药理学预测,结合动物实验验证以阐明牛黄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潜在作用及机制。运用BATMAN-TCM等数据库挖掘牛黄抗UC的潜在靶点,并进行通路富集分析。7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溶剂模型(2%... 基于网络药理学预测,结合动物实验验证以阐明牛黄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潜在作用及机制。运用BATMAN-TCM等数据库挖掘牛黄抗UC的潜在靶点,并进行通路富集分析。7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溶剂模型(2%聚山梨酯80)组,柳氮磺胺吡啶(SASP,0.40 g·kg^(-1))组,体外培育牛黄(Bovis Calculus Sativus,BCS)0.20、0.10、0.05 g·kg^(-1)组共7组。3%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水溶液自由饮用7 d建立UC小鼠模型,各给药组采用灌胃预给药3 d,边造模边给药7 d(连续给药10 d)。观察小鼠体质量,记录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评分分值。造模7 d后,测量结肠长度,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小鼠结肠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IL-17、IL-17RA、Act1、TRAF2、TRAF5、TNF-α、IL-6、IL-1β、CXCL1、CXCL2及CXCL10 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IL-17、IL-17RA、Act1、p-p38 MAPK、p-ERK1/2蛋白的表达。网络药理学预测结果显示,牛黄可能通过IL-17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等发挥治疗作用。动物实验结果显示,给药第10天,与溶剂模型组比较,BCS 3个剂量组均能显著增加体质量,降低DAI评分,增加结肠长度,改善结肠黏膜病理损伤,并能显著抑制结肠组织TNF-α、IL-6、IL-1β和IL-17表达量。BCS 0.20 g·kg^(-1)组可显著降低UC模型小鼠结肠组织中IL-17、Act1、TRAF2、TRAF5、TNF-α、IL-6、IL-1β、CXCL1及CXCL2 mRNA的表达水平,有下调IL-17RA及CXCL10 mRNA表达水平的趋势;还能显著抑制IL-17RA、Act1、p-ERK1/2蛋白表达,有降低IL-17、p-p38 MAPK蛋白表达的趋势。首次从整体-器官-组织-分子水平,揭示了体外培育牛黄可能通过抑制IL-17/IL-17RA/Act1信号通路,降低促炎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表达,从而改善DSS诱导的UC小鼠结肠组织炎症损伤,发挥“清热解毒”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黄 溃疡性结肠炎 网络药理学 UC模型小鼠 IL-17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