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拟益气固肾化瘀方对维持性透析伴营养不良—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心脏功能的影响
1
作者 刘胜辉 芦永欣 +2 位作者 王青月 耿耀伟 贾振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5年第22期65-66,共2页
目的探讨益气固肾方对维持性透析伴营养不良—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医院血液透析中心诊断终末期肾病需要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0例。2组患... 目的探讨益气固肾方对维持性透析伴营养不良—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医院血液透析中心诊断终末期肾病需要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0例。2组患者均给予每周3次,每次4h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自制益气固肾方合剂,对照组同期给予同等剂量的温水服用。治疗3个月后,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仪观察2组患者心脏收缩及舒张功能参数: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功能比值(E/A比值)、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血流多普勒二尖瓣舒张早期峰值血流速度(E峰)与频谱多普勒二尖瓣环侧壁舒张早期峰值运动速度(Ea峰)比值(E/Ea)。治疗前后晨取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浆钠尿肽(BNP)与肌钙蛋白T(Tn T)水平。采用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问卷(MLHF)及美国堪萨斯城心肌病患者生存质量量表(KCCQ)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LVEF、LVEDD、LVESD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E/A比值高于对照组,E/Ea比值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浆BNP、Tn 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MLHF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KCCQ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固肾方能明显改善维持性透析伴营养不良—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心脏舒张功能,减少心肌损伤,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固肾方 透析 营养不良—炎症反应综合征 心脏
下载PDF
自拟益气固肾化瘀方对维持性透析伴营养不良—炎性反应综合征患者营养水平的影响
2
作者 刘胜辉 芦永欣 +2 位作者 王青月 耿耀伟 贾振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5年第28期63-64,共2页
目的观察自拟益气固肾化瘀方对终末期肾病尿毒症期维持性血液透析伴营养不良—炎性反应综合征患者营养水平的影响。方法将终末期肾病尿毒症期维持性血液透析伴营养不良—炎性反应综合征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0例。2组患者... 目的观察自拟益气固肾化瘀方对终末期肾病尿毒症期维持性血液透析伴营养不良—炎性反应综合征患者营养水平的影响。方法将终末期肾病尿毒症期维持性血液透析伴营养不良—炎性反应综合征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血液透析,3次/周。研究组另给予自拟益气固肾化瘀方治疗,对照组同期给予同等剂量的温水口服。治疗观察时间为3个月。对比2组治疗前后血浆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及血红蛋白水平。对比2组治疗前后相对体质量(BW)、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软尺测量上臂中段肌肉周径(AMC)。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浆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血红蛋白均高于治疗前,且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和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BW、TSF,AMC较治疗前明显增加,且多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BW、TSF,AMC较治疗前变化不明显,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益气固肾化瘀方能够升高维持性血液透析伴营养不良—炎性反应综合征患者营养不良状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营养不良—炎性反应综合征 益气固肾化瘀方
下载PDF
自拟益气固肾化瘀方对维持性透析伴营养不良—炎性反应综合征患者炎性反应的影响
3
作者 刘胜辉 芦永欣 +2 位作者 王青月 耿耀伟 贾振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5年第25期66-67,共2页
目的探讨自拟益气固肾化瘀方对维持性血液透析伴营养不良—炎性反应综合征患者血清炎性反应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终末期肾病行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伴有营养不良—炎性反应综合征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2组患... 目的探讨自拟益气固肾化瘀方对维持性血液透析伴营养不良—炎性反应综合征患者血清炎性反应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终末期肾病行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伴有营养不良—炎性反应综合征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2组患者均给予每周3次,每次3~4小时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自拟益气固肾方,对照组同期给予同等剂量的温水服用,治疗时间为3个月。治疗前后比较2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及血管内皮功能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水平的影响。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TNF-α、IL-6及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血清MCP-1、MMP-9及ET水平均低于治疗前,NO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益气固肾化瘀方能明显减轻维持性血液透析伴营养不良—炎性反应综合征患者,可减少体内微炎性反应水平,调节血管内皮细胞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炎性反应 血管内皮功能
下载PDF
骨质疏松患者初次骨折后发生再骨折的临床观察
4
作者 芦永欣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5年第03Z期127-127,共1页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患者初次骨折后发生再骨折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患者280例,并已经过检查,确诊为骨质疏松.依据所有患者的骨质疏松病史可以分为两组,一组为骨折组,作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患者初次骨折后发生再骨折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患者280例,并已经过检查,确诊为骨质疏松.依据所有患者的骨质疏松病史可以分为两组,一组为骨折组,作为对照组,该组有160例患者;一组为再骨折组,作为观察组,该组有120例患者.分析和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临床资料,包括骨折类型、骨折时间等临床特征,对患者的运动协调性进行观察和评分,从而确定相关危险因素.结果:经过对临床资料的研究分析,最为常见的再骨折类型是首次椎体骨折后再发生颈骨股骨骨折现象,较为常见的再骨折类型是首次股骨胫骨骨折后再发生股骨胫骨骨折现象.再骨折的相关危险因素主要有高龄、女性、发生过椎体骨折、发生过髋部骨折等,骨密度一T值和运动协调性均呈现减退趋势.一般会于首次骨折后的(3.2±2.6)年后发生再次骨折.通过对对照组患者之后两年的随访,可知其发生再骨折的概率为5.1%.结论:初次发生骨折的患者仍存在较好风险再次骨折,如果在再次骨折前做好预防措施,将可以大大降低再次骨折的发生率.尤其是发生椎体、髋部骨折的老年女性应当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参加运动协调性的锻炼训练,经常进行防跌倒练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初次骨折 再骨折 危险性因素 观察
下载PDF
经筋疗法治疗126例腰椎骨质增生症临床观察
5
作者 芦永欣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5年第03Z期126-126,共1页
目的观察经筋疗法对腰椎骨质增生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抽取我院在2012年到2014年接诊治疗的126例腰椎骨质增生症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126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的63例患者采用经筋疗法治疗,治疗为隔天... 目的观察经筋疗法对腰椎骨质增生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抽取我院在2012年到2014年接诊治疗的126例腰椎骨质增生症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126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的63例患者采用经筋疗法治疗,治疗为隔天治疗一次,一个疗程为10次,即为20天.对照组的63例患者采用传统的针灸疗法,并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的治愈率为17.18%,显效率为29.70%,有效率为28.13%,总的有效率为75%.治疗组的治愈率为37.5%,显效率为40.62%,有效率为15.62%,总的有效率为93.75%.两组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筋疗法比传统的针灸疗法总有效率比较高,因此,经筋疗法对于治疗腰椎骨质增生症有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筋疗法 腰椎骨质增生 骨质增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