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张楚”不是一个称谓 被引量:1
1
作者 芮忠汉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89-89,共1页
一些历史书籍,如范文澜的《中国通史简编》、翦伯赞的《中国史纲》、许立群的《中国史话》、陈怀白的《中国通史讲话》等,写到秦末农民起义,都把陈涉称王写作"张楚王",吴晗主编的《中国历史常识》、王丹岑的《中国农民革命史... 一些历史书籍,如范文澜的《中国通史简编》、翦伯赞的《中国史纲》、许立群的《中国史话》、陈怀白的《中国通史讲话》等,写到秦末农民起义,都把陈涉称王写作"张楚王",吴晗主编的《中国历史常识》、王丹岑的《中国农民革命史话》等,则写成"国号’张楚’";现行的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级中学课本《中国历史》和一些大专教材,都把陈胜据陈写作"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政权——张楚"或"张楚政权";有些"秦末农民战争形势"图还印有大黑体"张楚"二字.总之,都把"张楚"当作了一个称谓.笔者认为,陈胜在陈没有建立国号,临时建立的政权应称为"新的’楚’政权";陈胜称王也应称为"楚王",其理由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通史 中国历史 中国史 秦末农民起义 秦末农民战争 陈胜 政权 翦伯赞 起义军 吴晗
下载PDF
李陵的投降应分为假降阶段和真降阶段——兼与倪昭敏同志商榷
2
作者 芮忠汉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2-2,共1页
李陵败降匈奴,司马迁为其辩护下狱,受宫刑,史有记载。倪昭敏在《贵州文史丛刊》1986年第3期撰文指出“司马迁没有为李陵的投降辩护”,其主要根据是“李陵的投降是在全家被杀之后。”即“天汉四年或天汉四年以后”。他根据司马迁答武帝... 李陵败降匈奴,司马迁为其辩护下狱,受宫刑,史有记载。倪昭敏在《贵州文史丛刊》1986年第3期撰文指出“司马迁没有为李陵的投降辩护”,其主要根据是“李陵的投降是在全家被杀之后。”即“天汉四年或天汉四年以后”。他根据司马迁答武帝“召问”在天汉二年十月或十一月,得出“怎能说一年多以前的司马迁为一年多以后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的结论,他还指出,李陵从兵败被俘到投降,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在这一年多的时间中,李陵只是被俘而没有投降,或者也只能是处在情况不明的阶段。笔者对此不能苟同。倪昭敏同志的结论之所以不能成立,是由于他使用的论据是虚假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迁 匈奴 李陵 投降 武帝 贵州 辩护 阶段 文史 丛刊
下载PDF
李陵败降应分为假降和真降两个阶段──兼与倪昭敏同志商榷
3
作者 芮忠汉 《贵州文史丛刊》 1995年第1期12-25,共2页
关键词 司马迁 李陵 两个阶段 败降 天汉 李将军 《报任安书》 匈奴 媒孽 苏武
下载PDF
如何在阅读中准确迅速地筛选信息
4
作者 芮忠汉 《阅读与鉴赏(高中生)》 2002年第6期14-18,共5页
信息在语文学科中,就是作者以文字符号为载体向人们传输的自己所要表达的种种意思.筛选信息是一个经过阅读,对信息载体进行分析,概括,判断,组合,提取,并从中选出所需要信息的过程.筛选信息既是一个发展学生逻辑思维的重要方法,又是一种... 信息在语文学科中,就是作者以文字符号为载体向人们传输的自己所要表达的种种意思.筛选信息是一个经过阅读,对信息载体进行分析,概括,判断,组合,提取,并从中选出所需要信息的过程.筛选信息既是一个发展学生逻辑思维的重要方法,又是一种培养学生自觉,提高阅读效率,增强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近年被科学的提到阅读教学和测试中,并越来越受到重视,是师生不可不了解、学习和掌握的一种知识技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载体 阅读教学 筛选 文字符号 逻辑思维 理解能力 知识技能 学生
下载PDF
读书的甚解、求甚解与不求甚解
5
作者 芮忠汉 《阅读与鉴赏(高中生)》 2002年第4期4-7,共4页
对读书的"不求甚解",长期存有争议,有人倡导,有人反对,有人把语文教学效果的低下归罪于它,有人把阅读理解水平的不高也归属于它,各说其理,各执一端,一直困扰着语文学习,因此,很有必要重议这个问题,明确其内涵与读书目标,从而... 对读书的"不求甚解",长期存有争议,有人倡导,有人反对,有人把语文教学效果的低下归罪于它,有人把阅读理解水平的不高也归属于它,各说其理,各执一端,一直困扰着语文学习,因此,很有必要重议这个问题,明确其内涵与读书目标,从而促进语文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读书 教学效果 语文 学习 阅读
下载PDF
不同结构 异样风格——《荷花淀》与《小二黑结婚》结构分析
6
作者 芮忠汉 《阅读与鉴赏(高中生)》 2002年第7期53-55,共3页
作品的情节、结构是为表现主题、塑造人物服务的,但怎样布局谋篇,如何处理情节结构,也直接影响着人物性格的展示和主题的表现.因而,不同生活经历的作家,往往根据自己的实践和经验,安排情节,结构故事,形成自己特有的风格.孙犁和赵树理在... 作品的情节、结构是为表现主题、塑造人物服务的,但怎样布局谋篇,如何处理情节结构,也直接影响着人物性格的展示和主题的表现.因而,不同生活经历的作家,往往根据自己的实践和经验,安排情节,结构故事,形成自己特有的风格.孙犁和赵树理在处理情节结构上有着很大的不同.现以二人的代表作<荷花淀>和<小二黑结婚>为例进行比较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花淀》 《小二黑结婚》 结构分析 中国 文学作品
下载PDF
创新学习要注意指引路径 被引量:4
7
作者 芮忠汉 《人民教育》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30-30,共1页
关键词 创新学习 心理品质培养 心理健康教育 知识技能 学生主体性
原文传递
谈“澶渊之盟” 被引量:1
8
作者 芮忠汉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2002年第5期105-106,共2页
公元1004年宋辽“澶渊之盟”的订立,迄今已近1000年,以往不少学者论及这一历史性事件,①笔者就这一历史事件,谈点个人的看法。 北宋景德元年(1004),宋辽檀渊订盟后,“二方既定,中外略安”,②真宗因寇准有社稷功,“待准甚厚”,就连寇... 公元1004年宋辽“澶渊之盟”的订立,迄今已近1000年,以往不少学者论及这一历史性事件,①笔者就这一历史事件,谈点个人的看法。 北宋景德元年(1004),宋辽檀渊订盟后,“二方既定,中外略安”,②真宗因寇准有社稷功,“待准甚厚”,就连寇准退朝,真宗也“月送之”。③可见,真宗为澶渊订盟而心满意足。初战之时,大敌当前,北宋朝野惊慌失措,京都开封危在旦夕,王钦若密奏真宗迁都,遭到寇准的痛斥,对寇准怀恨在心。战后王钦若便向真宗说“城下之盟,春秋耻之。澶渊之举,以万乘之贵而为城下之盟,何耻如之!”“陛下,寇准之孤注也,斯亦危矣”。④显然,这是王钦若为报复与深嫉寇准的谗佞之言,后代的史学家多数接受了这种“屈辱说”。进步的史学家则从订盟后出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事件 宋辽订盟 "澶渊之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