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维生素在丙酮酸过量合成中的重要作用 被引量:29
1
作者 李寅 陈坚 +1 位作者 伦世仪 芮新生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528-534,共7页
研究了烟酸、硫胺素、吡哆醇、生物素和核黄素对一株光滑球拟酵母 (Torulopsisglabra ta)WSH IP30 3以葡萄糖为碳源、以氯化铵为唯一氮源生产丙酮酸的影响。利用正交试验方法 ,确证了硫胺素是影响WSH IP30 3生产丙酮酸的最重要因素。在... 研究了烟酸、硫胺素、吡哆醇、生物素和核黄素对一株光滑球拟酵母 (Torulopsisglabra ta)WSH IP30 3以葡萄糖为碳源、以氯化铵为唯一氮源生产丙酮酸的影响。利用正交试验方法 ,确证了硫胺素是影响WSH IP30 3生产丙酮酸的最重要因素。在硫胺素浓度一定 ( 0 0 1~0 0 1 5mg/L)的前提下 ,提高烟酸浓度有助于加快耗糖速度。当烟酸、硫胺素、吡哆醇、生物素和核黄素的浓度分别为 8、0 0 1 5、0 4、0 0 4和 0 1mg/L时 ,摇瓶发酵 48h ,丙酮酸产量和产率可分别达到 52 4g/L和 0 52 5g/ g。采用优化的维生素组合方式 ,进行 2 5L罐分批发酵 ,在初糖浓度 1 2 0 g/L的条件下发酵 57 5h ,丙酮酸产量和产率分别达到 69 4g/L和 0 593g/ g ,分别比摇瓶培养的最好结果提高了 32 4%和 1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酮酸 光滑球拟酵母 硫胺素 烟酸 培养
下载PDF
丙酮酸高产菌株的选育及中试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李寅 陈坚 +3 位作者 陈燕 黄敏 芮新生 潘春 《工业微生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0-13,共4页
对T .glabrataWSH -IP12进行EMS诱变 ,挑选以NH4 Cl为唯一氮源的平板上透明圈较大的菌株 ,经初筛和复筛后 ,发现T .glabrataWSH -IP30 3生产丙酮酸的能力强且稳定。以NH4 Cl为唯一氮源摇瓶培养 4 8h ,其丙酮酸产量 (35 .1g/L)比出发菌株... 对T .glabrataWSH -IP12进行EMS诱变 ,挑选以NH4 Cl为唯一氮源的平板上透明圈较大的菌株 ,经初筛和复筛后 ,发现T .glabrataWSH -IP30 3生产丙酮酸的能力强且稳定。以NH4 Cl为唯一氮源摇瓶培养 4 8h ,其丙酮酸产量 (35 .1g/L)比出发菌株 (2 1.4 g/L)提高了 64%。采用该菌株在 30 0L罐上进行了 4批发酵试验 ,丙酮酸产量最高可达 5 8.4g/L ,对葡萄糖产率0 .5 62 g/ 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酮酸 光滑球拟酵母 发酵 中试 高产菌株 选育
下载PDF
营养条件对光滑球拟酵母发酵生产丙酮酸的影响 被引量:16
3
作者 李寅 陈坚 +3 位作者 梁大芳 伦世仪 芮新生 龚小玉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25-228,共4页
丙酮酸是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及其它有用物质的重要前体,广泛应用于化工、制药及农用化学品工业。能够直接发酵生产丙酮酸的菌种主要有Acinetobacter[1],Enterobacter[2],Enterococcus[3],Esc... 丙酮酸是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及其它有用物质的重要前体,广泛应用于化工、制药及农用化学品工业。能够直接发酵生产丙酮酸的菌种主要有Acinetobacter[1],Enterobacter[2],Enterococcus[3],Escherichia[4],Agaric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酮酸 光滑球拟酵母 营养条件 碳氮比 发酵
下载PDF
施用聚天冬氨酸增加玉米产量的研究 被引量:34
4
作者 冷一欣 芮新生 何佩华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00-102,共3页
聚天冬氨酸是一种可生物降解的绿色化学品,在农业中可用作肥料增效剂。试验显示,施用聚天冬氨酸可使玉米水培的生物学产量增加53.8%,玉米盆栽生物学产量增加13.4%。施用肥料增效剂聚天冬氨酸对土壤性质无明显影响。
关键词 聚天冬氨酸 肥料增效剂 玉米
下载PDF
葡萄糖对光滑球拟酵母发酵生产丙酮酸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陈燕 李寅 +2 位作者 陈坚 芮新生 潘春 《无锡轻工大学学报(食品与生物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37-142,共6页
在 30L发酵罐中研究了初始葡萄糖质量浓度和补料方式对光滑球拟酵母WSH -IP30 3发酵生产丙酮酸的影响 .实验确定 1 1 6.4g/L左右是较为适宜的初始葡萄糖质量浓度 ,发酵 58h时丙酮酸质量浓度和产率分别为 58.0 g/L和 0 .51 6g/g .采用初... 在 30L发酵罐中研究了初始葡萄糖质量浓度和补料方式对光滑球拟酵母WSH -IP30 3发酵生产丙酮酸的影响 .实验确定 1 1 6.4g/L左右是较为适宜的初始葡萄糖质量浓度 ,发酵 58h时丙酮酸质量浓度和产率分别为 58.0 g/L和 0 .51 6g/g .采用初始葡萄糖质量浓度为 53.4g/L ,发酵 2 4h分批补料至葡萄糖总质量浓度为 1 1 5g/L的培养方式 ,发酵 64h时丙酮酸质量浓度和产率分别为 60 .2 g/L和 0 .559g/g ;采用初始葡萄糖质量浓度为 62 .6g/L ,发酵 2 4h开始连续补料至葡萄糖总质量浓度为 1 1 5g/L的培养方式 ,发酵 72h时丙酮酸质量浓度和产率分别为 63.3g/L和 0 .586g/g ,与葡萄糖总质量浓度相似 ( 1 1 5g/L)的分批发酵相比 ,丙酮酸产量分别提高了 3.8%和 9.1 % .实验结果表明 :适宜的初始葡萄糖质量浓度能促进光滑球拟酵母发酵生产丙酮酸 ;尽管葡萄糖补料培养可适度提高丙酮酸的产量及产率 ,但生产强度却有所下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酮酸 光滑球拟酵母 葡萄糖 分批培养 补料培养 发酵
下载PDF
N-甲酰-L-天冬氨酸酐的合成 被引量:2
6
作者 冷一欣 芮新生 +2 位作者 马江权 孙豪义 周宏斌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0-52,共3页
在乙酸酐溶剂中 ,以氧化镁为催化剂 ,L 天冬氨酸与甲酸进行甲酰化反应并脱水生成N 甲酰 L 天冬氨酸酐。考察了温度、时间、甲酸和乙酸酐用量比对反应的影响 ,得到了优化的反应条件为 :反应温度 5 0℃ ,反应时间 5h ,甲酸与L 天冬氨酸... 在乙酸酐溶剂中 ,以氧化镁为催化剂 ,L 天冬氨酸与甲酸进行甲酰化反应并脱水生成N 甲酰 L 天冬氨酸酐。考察了温度、时间、甲酸和乙酸酐用量比对反应的影响 ,得到了优化的反应条件为 :反应温度 5 0℃ ,反应时间 5h ,甲酸与L 天冬氨酸的物质的量比为 1 6∶1 0 ,乙酸酐与L 天冬氨酸的物质的量比为 2 3∶1 0 ,此时产物收率达 90 3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甲酰-L-天冬氨酸酐 L-天冬氨酸 甲酰化 合成 甜味剂 中间体
下载PDF
聚天冬氨酸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5
7
作者 冷一欣 蒋俊杰 +1 位作者 韶晖 芮新生 《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 CAS 2002年第5期7-8,共2页
介绍了以L -天冬氨酸为原料 ,热缩合成聚天冬氨酸酐 ,水解得到聚天冬氨酸的合成工艺。采用凝胶色谱法测定了聚天冬氨酸的分子量 ,并用核磁共振对其进行了表征。
关键词 聚天冬氨酸 合成 表征 L-天冬氨酸 凝胶色谱法 核磁共振
下载PDF
微生物及其酶法生产稀有L-戊糖 被引量:8
8
作者 李良智 芮新生 万屹东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50-753,共4页
L-戊糖是高价值的稀有糖,是制备抗病毒药物的重要手性前体分子。微生物合成或者酶生物催化是生产非天然稀有单糖的富有吸引力的技术手段,本文综述了微生物及酶法合成几种稀有L-戊糖的研究进展,展望了稀有L-戊糖的市场前景。
关键词 L-戊糖 微生物合成 稀有糖 酶法
下载PDF
离子交换树脂纯化发酵液中的核糖醇 被引量:1
9
作者 李良智 咸漠 +3 位作者 王伟 尤吉 万屹东 芮新生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9年第3期328-331,共4页
为从发酵液中获得核糖醇产品,采用离子交换树脂对发酵液中的核糖醇进行分离纯化,探讨了进样浓度、柱的高径比、温度以及洗脱速度对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PCR-642钙型离子交换树脂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在发酵液脱色、减压浓缩至原液的2... 为从发酵液中获得核糖醇产品,采用离子交换树脂对发酵液中的核糖醇进行分离纯化,探讨了进样浓度、柱的高径比、温度以及洗脱速度对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PCR-642钙型离子交换树脂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在发酵液脱色、减压浓缩至原液的20%,进料量为25 g、层析柱的高径比为25,洗脱流速为3.0 mL/min的条件下对核糖醇发酵液进行分离,得到核糖醇组分的收率为91.60%,核糖醇产品纯度达99%以上,结构经红外光谱确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交换树脂 核糖醇 分离 发酵液
下载PDF
鼓泡法对聚天冬氨酸阻垢性能的评价 被引量:1
10
作者 冷一欣 韶晖 +1 位作者 芮新生 蒋俊杰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03年第5期43-44,共2页
用鼓泡法对六种聚天冬氨酸 (Polyasparticacid ,PASP)的阻碳酸钙垢性能进行了评价 ,考察了pH值、阻垢剂用量、温度、恒温时间等对阻垢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 ,阻垢率随着聚天冬用量的增加而增大 ,其用量在 1 0mg/L时 ,已能获得较好的阻... 用鼓泡法对六种聚天冬氨酸 (Polyasparticacid ,PASP)的阻碳酸钙垢性能进行了评价 ,考察了pH值、阻垢剂用量、温度、恒温时间等对阻垢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 ,阻垢率随着聚天冬用量的增加而增大 ,其用量在 1 0mg/L时 ,已能获得较好的阻垢效果。另外 ,与聚丙烯酸 (PAA)和聚马来酸 (HPMA)的比较发现 ,聚天冬在高温水系统中作长时间停留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天冬氨酸 阻垢性能 鼓泡法
下载PDF
聚天冬氨酸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1
11
作者 冷一欣 韶晖 +1 位作者 蒋俊杰 芮新生 《胶体与聚合物》 2003年第1期27-28,共2页
以L-天冬氨酸为原料,热缩合成聚天冬氨酸酐,水解得到聚天冬氨酸。采用凝胶色谱法(GPC)测定了聚天冬氨酸的分子量,并用核磁共振(NMR)对其进行了表征。
关键词 合成 表征 L-天冬氨酸 聚天冬氨酸 GPC NMR 热缩合 水解 凝胶色谱
下载PDF
催化湿式氧化工艺处理阿斯巴甜废水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伟 高有军 +2 位作者 潘春 芮新生 徐炎华 《广州化工》 CAS 2019年第14期79-81,共3页
以阿斯巴甜废水为研究对象,采用催化湿式氧化(CWAO)工艺对其进行降解实验。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考察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压力以及废水初始pH值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条件为催化剂用量为8g/L,反应温度为220℃... 以阿斯巴甜废水为研究对象,采用催化湿式氧化(CWAO)工艺对其进行降解实验。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考察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压力以及废水初始pH值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条件为催化剂用量为8g/L,反应温度为220℃,反应压力为3MPa,pH值为9。在此条件下,COD去除率达到90%以上,大大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斯巴甜废水 催化湿式氧化 正交实验 单因素实验
下载PDF
丁烷四羧酸在织物整理上的应用 被引量:9
13
作者 华文松 顾松林 +2 位作者 顾艳霞 潘春 芮新生 《印染助剂》 CAS 2008年第8期5-8,共4页
简述了丁烷四羧酸(BTCA)的合成方法,包括化学合成法、辐射合成法和电化学合成法.介绍了BTCA整理条件的研究进展,包括无磷催化剂的研究、整理过程中添加剂三乙醇胺和柔软剂的作用.综述了BTCA整理在织物整理上的应用,包括在棉织物、丝绸... 简述了丁烷四羧酸(BTCA)的合成方法,包括化学合成法、辐射合成法和电化学合成法.介绍了BTCA整理条件的研究进展,包括无磷催化剂的研究、整理过程中添加剂三乙醇胺和柔软剂的作用.综述了BTCA整理在织物整理上的应用,包括在棉织物、丝绸、亚麻等面料上的应用(防皱、抗菌、舒适性等功能整理).并指出高附加值的多功能整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烷四羧酸 合成 催化剂 整理
下载PDF
L-肉碱的酶法生产 被引量:1
14
作者 孙志浩 郑璞 +3 位作者 王蕾 金梅 芮新生 潘春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CAS 2002年第3期15-17,共3页
要L-肉碱是与动物体内脂肪酸代谢有关的化合物,主要功能是作为载体将长链脂肪酸从线粒体膜外输送到膜内促进脂肪酸的β-氧化,将脂肪代谢转变为能量。L-肉碱广泛用于医药、保健食品及饲料等行业。江苏省微生物研究所在成功解决了高转化... 要L-肉碱是与动物体内脂肪酸代谢有关的化合物,主要功能是作为载体将长链脂肪酸从线粒体膜外输送到膜内促进脂肪酸的β-氧化,将脂肪代谢转变为能量。L-肉碱广泛用于医药、保健食品及饲料等行业。江苏省微生物研究所在成功解决了高转化率微生物酶的选育、肉碱与巴豆甜菜碱的分离技术和巴豆甜菜碱的回收问题后,开发了L-肉碱的微生物酶法生产技术,并与常茂生物化学工程有限公司合作进行了日产1kg规模的中试,用300L发酵罐发酵产酶,150L酶反应器进行酶转化,L-肉碱的发酵水平达15g/L以上,用401L有机玻璃层析柱系统提取精制,提取收率达70%以上,产品质量符合USP23版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肉碱 巴豆甜莱碱 微生物 酶法 酶转化
原文传递
纽甜原料3,3-二甲基丁醛的合成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华文松 万屹东 +1 位作者 潘春 芮新生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CAS 2008年第14期16-18,共3页
纽甜(Neotame)是一种新型的二肤类强力甜味剂,系阿斯巴甜的衍生物。纽甜在稳定性和使用成本方面均优于阿斯巴甜,问世以来深受世界食品界的关注。2002年7月,FDA正式批准纽甜在食品中使用。我国也于2003年4月批准纽甜在各种食品中使... 纽甜(Neotame)是一种新型的二肤类强力甜味剂,系阿斯巴甜的衍生物。纽甜在稳定性和使用成本方面均优于阿斯巴甜,问世以来深受世界食品界的关注。2002年7月,FDA正式批准纽甜在食品中使用。我国也于2003年4月批准纽甜在各种食品中使用,按生产需要量添加。纽甜具有甜度高、甜味纯正、稳定性好等特点,应用范围十分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纽甜 二甲基 强力甜味剂 原料 合成 丁醛 阿斯巴甜 使用成本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