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生态混凝土的农田生态排水沟构建与环境效应
被引量:
4
1
作者
和玉璞
洪大林
+4 位作者
徐烁
芮旭倩
杨幸福
芮卫国
芮伟宏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4-16,21,共4页
针对我国农业生产中面源污染严重的问题,以多孔生态混凝土为基质构建农田生态排水沟,研究新型农田生态排水沟对稻田排水中氮磷的去除效果及机制。结果表明,基于多孔生态混凝土技术构建的生态排水沟对稻田排水中TN、TP的去除率大于土质...
针对我国农业生产中面源污染严重的问题,以多孔生态混凝土为基质构建农田生态排水沟,研究新型农田生态排水沟对稻田排水中氮磷的去除效果及机制。结果表明,基于多孔生态混凝土技术构建的生态排水沟对稻田排水中TN、TP的去除率大于土质及混凝土排水沟,有效增强了对稻田排水中氮磷的去除效果。稻田施肥后10 d,生态排水沟对稻田排水中TN的去除率均值为86.57%,分别较土质(82.05%)及混凝土排水沟(83.55%)增加4.52%及3.02%;对稻田排水中TP的去除率均值为37.86%,分别较土质(25.62%)及混凝土排水沟(33.53%)增加12.24%及4.33%。研究结果完善了农田生态排水沟的构建技术,可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提供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生态排水沟
农业面源污染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南方低山丘陵区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面源污染分布特征
被引量:
6
2
作者
纪仁婧
洪大林
+3 位作者
和玉璞
芮旭倩
吴七斤
邱娅柳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2020年第4期181-185,192,共6页
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经水土保持综合整治后,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遏制,但面源污染问题依然突出。研究小流域面源污染的空间分布规律,对面源污染的治理尤为重要。以松溪河小流域为南方低山丘陵区典型代表,结合实地调研,选择小流域内最具有代...
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经水土保持综合整治后,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遏制,但面源污染问题依然突出。研究小流域面源污染的空间分布规律,对面源污染的治理尤为重要。以松溪河小流域为南方低山丘陵区典型代表,结合实地调研,选择小流域内最具有代表性的3种土地利用类型各自汇水范围内的水塘及松溪河下游和小流域出口处作为采样点,利用2016年6-11月采集的3次水样,分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总氮(TN)、铵态氮(NH4+—N)、硝态氮(NO3-—N)、总磷(TP)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总氮是小流域水体主要污染物,小流域出口处总氮浓度最高,为0.90~3.15 mg/L;居民点和农田对小流域面源污染贡献最高,这是因为南方低山丘陵小流域近年来经济发展较快,社会经济活动频繁但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硝态氮浓度与总氮浓度的空间分布特征较一致,硝态氮、铵态氮与总氮在时间上的变化趋势相同;小流域氮素面源污染受到降雨的显著影响,磷素面源污染受到施肥习惯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类型
面源污染
水土保持
南方低山丘陵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干湿循环作用下稻田地下水补给过程变化特征
被引量:
1
3
作者
夏超凡
洪大林
+2 位作者
和玉璞
纪仁婧
芮旭倩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9-95,共7页
[目的]探究节水灌溉模式条件下稻田地下水补给特征。[方法]采用定地下水埋深的蒸渗仪开展试验,分析节水灌溉干湿循环下稻田地下水补给量变化过程,研究地下水补给对节水灌溉稻田作物需水的贡献及对土壤水分的调节作用。[结果]控制灌溉稻...
[目的]探究节水灌溉模式条件下稻田地下水补给特征。[方法]采用定地下水埋深的蒸渗仪开展试验,分析节水灌溉干湿循环下稻田地下水补给量变化过程,研究地下水补给对节水灌溉稻田作物需水的贡献及对土壤水分的调节作用。[结果]控制灌溉稻田地下水补给过程频繁,当稻田干湿循环过程中土壤水分降至一定限度时,稻田地下水补给量在复水后(灌水或降雨)1 d内出现峰值,稻季共出现16次峰值。控制灌溉稻田稻季地下水补给量达253.98mm,约占水稻需水量的51.1%。稻田干湿循环中,在稻田地下水补给与土壤水入渗的综合作用下,30 cm深度以下土壤含水率保持稳定,0~30 cm深度土壤含水率总体呈下降趋势。[结论]节水灌溉干湿循环下稻田地下水补给量显著增加,有效补给了水稻需水。浅地下水埋深条件下,稻田地下水补给过程直接影响水稻根区土壤水分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水灌溉
稻田
地下水补给
干湿循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生态混凝土的农田生态排水沟构建与环境效应
被引量:
4
1
作者
和玉璞
洪大林
徐烁
芮旭倩
杨幸福
芮卫国
芮伟宏
机构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南京市高淳区水务局
南京市高淳区淳东抽水站管理所
出处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4-16,21,共4页
基金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Y914004)
水利部技术示范项目(SF-201617)
江苏省环保科研课题项目(2015033)
文摘
针对我国农业生产中面源污染严重的问题,以多孔生态混凝土为基质构建农田生态排水沟,研究新型农田生态排水沟对稻田排水中氮磷的去除效果及机制。结果表明,基于多孔生态混凝土技术构建的生态排水沟对稻田排水中TN、TP的去除率大于土质及混凝土排水沟,有效增强了对稻田排水中氮磷的去除效果。稻田施肥后10 d,生态排水沟对稻田排水中TN的去除率均值为86.57%,分别较土质(82.05%)及混凝土排水沟(83.55%)增加4.52%及3.02%;对稻田排水中TP的去除率均值为37.86%,分别较土质(25.62%)及混凝土排水沟(33.53%)增加12.24%及4.33%。研究结果完善了农田生态排水沟的构建技术,可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提供技术指导。
关键词
稻田
生态排水沟
农业面源污染
Keywords
paddy field
eco-ditch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分类号
TV93 [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工程]
S276 [农业科学—农业水土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南方低山丘陵区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面源污染分布特征
被引量:
6
2
作者
纪仁婧
洪大林
和玉璞
芮旭倩
吴七斤
邱娅柳
机构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市高淳区水务局
出处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2020年第4期181-185,192,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609141)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Y918004、Y920009)。
文摘
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经水土保持综合整治后,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遏制,但面源污染问题依然突出。研究小流域面源污染的空间分布规律,对面源污染的治理尤为重要。以松溪河小流域为南方低山丘陵区典型代表,结合实地调研,选择小流域内最具有代表性的3种土地利用类型各自汇水范围内的水塘及松溪河下游和小流域出口处作为采样点,利用2016年6-11月采集的3次水样,分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总氮(TN)、铵态氮(NH4+—N)、硝态氮(NO3-—N)、总磷(TP)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总氮是小流域水体主要污染物,小流域出口处总氮浓度最高,为0.90~3.15 mg/L;居民点和农田对小流域面源污染贡献最高,这是因为南方低山丘陵小流域近年来经济发展较快,社会经济活动频繁但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硝态氮浓度与总氮浓度的空间分布特征较一致,硝态氮、铵态氮与总氮在时间上的变化趋势相同;小流域氮素面源污染受到降雨的显著影响,磷素面源污染受到施肥习惯的影响。
关键词
土地利用类型
面源污染
水土保持
南方低山丘陵区
Keywords
land use type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hilly regions of south China
分类号
X50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干湿循环作用下稻田地下水补给过程变化特征
被引量:
1
3
作者
夏超凡
洪大林
和玉璞
纪仁婧
芮旭倩
机构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9-95,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609141)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Y918004,Y919016)。
文摘
[目的]探究节水灌溉模式条件下稻田地下水补给特征。[方法]采用定地下水埋深的蒸渗仪开展试验,分析节水灌溉干湿循环下稻田地下水补给量变化过程,研究地下水补给对节水灌溉稻田作物需水的贡献及对土壤水分的调节作用。[结果]控制灌溉稻田地下水补给过程频繁,当稻田干湿循环过程中土壤水分降至一定限度时,稻田地下水补给量在复水后(灌水或降雨)1 d内出现峰值,稻季共出现16次峰值。控制灌溉稻田稻季地下水补给量达253.98mm,约占水稻需水量的51.1%。稻田干湿循环中,在稻田地下水补给与土壤水入渗的综合作用下,30 cm深度以下土壤含水率保持稳定,0~30 cm深度土壤含水率总体呈下降趋势。[结论]节水灌溉干湿循环下稻田地下水补给量显著增加,有效补给了水稻需水。浅地下水埋深条件下,稻田地下水补给过程直接影响水稻根区土壤水分变化。
关键词
节水灌溉
稻田
地下水补给
干湿循环
Keywords
water-saving irrigation
paddy field
capillary rise
dry-wet alternation
分类号
S274 [农业科学—农业水土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生态混凝土的农田生态排水沟构建与环境效应
和玉璞
洪大林
徐烁
芮旭倩
杨幸福
芮卫国
芮伟宏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7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南方低山丘陵区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面源污染分布特征
纪仁婧
洪大林
和玉璞
芮旭倩
吴七斤
邱娅柳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2020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干湿循环作用下稻田地下水补给过程变化特征
夏超凡
洪大林
和玉璞
纪仁婧
芮旭倩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