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单片机技术的露播种子区微气候评价 被引量:3
1
作者 芮超杰 丁启朔 +3 位作者 李毅念 陆明洲 薛金林 邱威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55-1061,共7页
[目的]露播是免耕种植及套作的重要农艺技术模式之一,露播的种子萌发及成苗与种子所处微小空间尺度范围内的温度和湿度条件相关。[方法]将种子所处的微小尺度空间内的温、湿度环境定义为种子区微气候,并构建以微小温湿度传感器作检测单... [目的]露播是免耕种植及套作的重要农艺技术模式之一,露播的种子萌发及成苗与种子所处微小空间尺度范围内的温度和湿度条件相关。[方法]将种子所处的微小尺度空间内的温、湿度环境定义为种子区微气候,并构建以微小温湿度传感器作检测单元的单片机种子微气候检测系统,检测与定量露播全量秸秆覆盖(M1)、露播半量秸秆覆盖(M2)和露播免覆盖(CK)小麦种子所处的微气候条件及其对种子萌发及立苗的影响。[结果]田间试验表明:所构建的种子区微气候测试系统能够获取露播种子所处微域空间的温、湿度动态,稻茬麦免耕露播的播前灌水保障了种子前期萌发,但是后续的种子微气候动态是决定立苗的关键。不同的秸秆覆盖处理对种子微气候影响显著,秸秆覆盖在白天具有降温效应,夜间具有保温效应,且秸秆覆盖层可以有效阻碍地表水蒸气向空气中扩散。对比发现:M1的小麦出苗率最高,为58.75%,M2次之(48.15%),而对照组(CK)因无秸秆覆盖其出芽率仅为34.49%。播后20 d的立苗统计则发现CK立苗率为0。[结论]田间条件的种子区微气候是决定种子萌发及立苗的关键性条件,微型温湿度传感器技术是检测露播种子微气候的手段。稻茬田小麦免耕露播农艺所需保障的3个关键措施分别是播前灌水、种土接触以及合理的秸秆覆盖量,但鉴于露播无法提供良好的种土接触,因此需要适当加大播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微气候 测试系统 免耕露播 稻茬麦 秸秆覆盖 萌发 立苗
下载PDF
不同耕作和播种模式下稻茬麦种子区微气候特征及出苗效应 被引量:7
2
作者 李伟 丁启朔 +2 位作者 何瑞银 李海康 芮超杰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5-50,共6页
【目的】评价不同耕作、播种模式的区域适应性,为稻麦轮作区耕作、播种技术的优化及相关精密播种机具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确保稻茬麦的优质高产。【方法】利用种子区微气候测试仪监测免耕露播覆草(NT1),免耕条播(NT2)和常规旋耕盖籽(CK)... 【目的】评价不同耕作、播种模式的区域适应性,为稻麦轮作区耕作、播种技术的优化及相关精密播种机具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确保稻茬麦的优质高产。【方法】利用种子区微气候测试仪监测免耕露播覆草(NT1),免耕条播(NT2)和常规旋耕盖籽(CK)3种模式的稻茬麦种子区微气候条件及其对种子萌发及立苗的影响。【结果】田间试验表明,3种模式的种子区微气候差异显著。NT1条件下种子区微气候相对稳定,CK条件下由于旋耕形成大土块,大土块垒结后形成的大尺度孔隙空间使种子区微气候变化较大,不利于保墒。NT2条件下的种子区微气候比NT1和CK相对稳定且温湿度条件更适合种子的萌发。NT1、NT2和CK条件下出苗率分别为58.39%、71.81%和61.80%。【结论】不同耕作和播种模式的种子区微气候条件及种子萌发立苗效果差异显著,使用种子区微气候测试仪能够快速准确评价稻茬麦耕作、播种模式的区域适应性。良好的耕种措施、种床环境以及种土接触是保证小麦出苗生长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茬麦 播种模式 种子区 微气候 种子萌发 立苗
下载PDF
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活力课堂构建策略探讨
3
作者 芮超杰 《物理之友》 2023年第8期53-54,58,共3页
基于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剖析目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具体教学案例,探讨初中物理活力课堂的构建策略。
关键词 核心素养 初中物理 活力课堂 构建策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