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干扰素α对ph阴性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血清JAK2、CALR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罗爽 花京剩 《广东医学》 CAS 2020年第1期86-90,共5页
目的研究干扰素α对ph阴性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血清JAK2、CALR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就诊的52例ph阴性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扰素α组各26例。对照组患者口服羟基脲进行治疗,干扰素α组患者给予干扰素α... 目的研究干扰素α对ph阴性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血清JAK2、CALR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就诊的52例ph阴性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扰素α组各26例。对照组患者口服羟基脲进行治疗,干扰素α组患者给予干扰素α-2b治疗。荧光定量检测JAK2、CALR基因突变,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血细胞,进行临床症状评分,统计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JAK2、CALR基因突变比低于治疗前(P<0.05),干扰素α组治疗后JAK2、CALR基因突变比表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低于治疗前(P<0.05),干扰素α组治疗后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干扰素α组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干扰素α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4.62%,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3.85%(P<0.05)。干扰素α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7.69%,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0.77%(P<0.05)。结论干扰素α对ph阴性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治疗效果显著,降低JAK2、CALR基因突变比,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临床治疗较为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Α 骨髓增殖性肿瘤 JAK2 CALR 临床症状
下载PDF
骨髓细胞免疫表型与形态学检测对急性白血病中患者诊断及监测价值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罗爽 花京剩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0年第6期926-928,共3页
急性白血病是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一种恶性血液性疾病,指骨髓造血异常,致使原始及幼稚细胞异常增殖,并浸润肝脏、脾脏及淋巴结等髓外正常组织,最终导致贫血、出血、感染及多器官脏器损伤,严重损害患者的健康,甚至危及生命[1]。最初,急性... 急性白血病是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一种恶性血液性疾病,指骨髓造血异常,致使原始及幼稚细胞异常增殖,并浸润肝脏、脾脏及淋巴结等髓外正常组织,最终导致贫血、出血、感染及多器官脏器损伤,严重损害患者的健康,甚至危及生命[1]。最初,急性白血病仅分为三类,急性髓性白血病、急性淋系白血病和急性双表型白血病;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急性白血病的分型越来越精确,急性淋系白血病被分为3型即L1到L3型,急性髓性白血病分为8型即M0-M7型[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骨髓造血 细胞异常增殖 急性髓性白血病 脏器损伤 造血干细胞 细胞免疫表型 血液性疾病
下载PDF
三氧化二砷联合化疗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急变期11例 被引量:2
3
作者 花京剩 罗万余 +1 位作者 申屠晴雨 张荣才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7年第8期1096-1096,共1页
关键词 三氧化二砷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急变期 联合化疗
下载PDF
蔗糖铁注射液治疗缺铁性贫血10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6
4
作者 花京剩 罗爽 +1 位作者 郭玲玲 罗万余 《中国乡村医药》 2013年第24期29-30,共2页
目的探讨蔗糖铁注射液治疗缺铁性贫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10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均接受蔗糖铁100~200mg/d静脉滴注。结果治疗后第4天开始患者血红蛋白(H b)、平均红细胞容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 C H C)指标水平均明... 目的探讨蔗糖铁注射液治疗缺铁性贫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10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均接受蔗糖铁100~200mg/d静脉滴注。结果治疗后第4天开始患者血红蛋白(H b)、平均红细胞容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 C H C)指标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治疗后第1 1天开始患者红细胞计数(R B C)、网织红细胞(R E T)、血清铁蛋白(SF)指标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蔗糖铁注射液治疗缺铁性贫血效果较好,可快速改善贫血症状,较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蔗糖铁 缺铁性贫血
下载PDF
升血小板胶囊联合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难治性ITP效果及对血小板参数及免疫调节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罗爽 花京剩 孙景宇 《现代实用医学》 2021年第4期436-438,共3页
目的探讨升血小板胶囊联合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效果及对血小板参数及免疫调节因子的影响。方法 82例难治性IT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予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观察组在对... 目的探讨升血小板胶囊联合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效果及对血小板参数及免疫调节因子的影响。方法 82例难治性IT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予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升血小板胶囊治疗。比较两组疗效、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血小板比容(PCT)及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免疫调节因子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NF-γ)、白介素-10(IL-10)及IL-4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PLT及PCT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DW及MPV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IL-10及IL-4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NF-α及INF-γ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升血小板胶囊联合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难治性ITP疗效较好,且安全可靠其作用原因可能与改善血小板参数及免疫调节因子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癜 血小板减少性 血小板生成素 升血小板胶囊
下载PDF
培门冬酶治疗老年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效果与不良反应观察
6
作者 花京剩 陈明月 谢彦晖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15年第3期187-188,共2页
近年来老年淋巴瘤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老年人由于脏器功能不全,不能耐受大剂量化疗,因此临床多以缓解病情提高生活质量为治疗目标。门冬酰胺酶制剂在淋巴系统恶性肿瘤治疗中有着重要作用,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araginase,L-ASP)作... 近年来老年淋巴瘤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老年人由于脏器功能不全,不能耐受大剂量化疗,因此临床多以缓解病情提高生活质量为治疗目标。门冬酰胺酶制剂在淋巴系统恶性肿瘤治疗中有着重要作用,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araginase,L-ASP)作为常用化疗方案之一常出现过敏,新型门冬酰胺酶制剂培门冬酶(pegaspargase,PEG-Asp)不良反应较L-ASP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霍奇金淋巴瘤 不良反应 酶制剂 老年人 治疗 左旋门冬酰胺酶 淋巴系统恶性肿瘤 脏器功能不全
下载PDF
地西他滨联合低剂量CEG方案与地西他滨联合低剂量CAG方案治疗老年高危MDS和MDS转化的AML患者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0
7
作者 吴敏 马洁娴 +7 位作者 谢彦晖 叶琇锦 何合胜 花京剩 杨如玉 王小华 王小钦 李菲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991-1997,共7页
目的:评估地西他滨联合低剂量CEG方案(DCEG)与地西他滨联合低剂量CAG方案(DCAG)治疗老年MDS和MDS转化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疗效。方法:在7个医疗中心开展前瞻性研究,选取2016年10月至2019年1月年龄≥60岁的MDS和MDS转化的AML患者... 目的:评估地西他滨联合低剂量CEG方案(DCEG)与地西他滨联合低剂量CAG方案(DCAG)治疗老年MDS和MDS转化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疗效。方法:在7个医疗中心开展前瞻性研究,选取2016年10月至2019年1月年龄≥60岁的MDS和MDS转化的AML患者共45例,中位年龄68.5岁。按照IPSS-R评分,患者危险度分层均为高危或者极高危。将地西他滨联合CEG方案与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的治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DCEG与DCAG组比较结果显示,总有效率(ORR,86.4%vs 47.8%)、总生存时间(OS,10 vs 6个月)和无进展生存时间(PFS,9 vs 3个月),DCEG均显示有优势(P<0.05)。在MDS患者中,DCEG组患者50%取得了PR或PR以上的疗效,中位OS时间长达31个月。多因素分析显示,经诱导治疗达PR或以上以及应用DCEG方案患者具有更长的生存时间。2组的骨髓抑制和感染的发生率、治疗相关死亡率相似。结论:与DCAG方案相比,DCEG方案可以改善高危MDS和MDS转AML患者的生存。这一结论需要更大规模的前瞻性随机临床研究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地西他滨 依托泊苷 总生存
下载PDF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合并非何杰金淋巴瘤1例报告
8
作者 花京剩 张荣才 +1 位作者 罗万余 申屠晴雨 《浙江临床医学》 2007年第7期878-878,880,共2页
关键词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非何杰金淋巴瘤 合并症 病例 症状 诊断
下载PDF
地西他滨联合依托泊苷为主方案与单独地西他滨治疗老年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疗效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梁有道 马洁娴 +11 位作者 吴敏 谢咪雪 陈萍萍 花京剩 沈琳 王小华 杨如玉 张洪娣 邹昭玲 王小钦 叶秀锦 谢彦晖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22年第4期871-876,共6页
目的 基于多中心数据比较地西他滨联合依托泊苷为主方案和单独地西他滨治疗老年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及转化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疗效及预后。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21年10月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等6家医院确诊的61例老年MDS/t... 目的 基于多中心数据比较地西他滨联合依托泊苷为主方案和单独地西他滨治疗老年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及转化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疗效及预后。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21年10月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等6家医院确诊的61例老年MDS/tAML患者资料。对患者临床特征、疗效、不良事件及治疗相关死亡进行比较,计算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结果 41例患者接受联合方案治疗,平均年龄(68.5±6.35)岁;20例患者接受单药治疗,平均年龄(67.3±6.14)岁。联合治疗患者在完全缓解率(51.2%vs 20.0%,p<0.05)、一年内转白率(5.9%vs 35.0%,p<0.01)上均优于单药治疗。亚组分析中,TP53突变患者接受联合治疗后总体缓解率(94.7%vs 50.0%,p<0.05)、中位OS (31.0月vs 12.0月,p<0.05)、中位PFS(24.0月vs 8.0月,p=0.012)均优于单药治疗。结论 地西他滨联合依托泊苷为主方案治疗MDS/tAML患者较单用地西他滨在疗效上有优势。在TP53突变患者中,联合方案较单药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疗效及生存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地西他滨 依托泊苷 TP53基因
下载PDF
血液疾病患者并发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10
作者 花京剩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4年第3期137-137,141,共2页
目的:探讨血液疾病患者并发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500例血液科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IFI的病原菌分布,相关因素以及易发病的病种等。结果:1500例患者当中,出现医院感染共283例,占18.9%。其中真菌感染186例,... 目的:探讨血液疾病患者并发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500例血液科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IFI的病原菌分布,相关因素以及易发病的病种等。结果:1500例患者当中,出现医院感染共283例,占18.9%。其中真菌感染186例,占12.4%。急性白血病占IFI比例最大,为64.0%,患者高龄、伴有基础代谢性疾病、粒细胞缺乏、住院时间过长、原发疾病症状未得到缓解等为IFI发病的相关因素。结论:针对患者疾病特征以及易感的相关因素,加强合理用药以及病房,器械等的消毒,控制感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真菌感染 血液疾病 相关因素
下载PDF
全反式维甲酸联合三氧化二砷治疗APL疗效分析
11
作者 申屠晴雨 罗万余 花京剩 《浙江临床医学》 2006年第10期1054-1054,共1页
关键词 全反式维甲酸 三氧化二砷 治疗方法 APL 疗效分析 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 特异性染色体易位 AS2O3治疗
下载PDF
CAR-T细胞技术在复发或难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5
12
作者 花京剩 张剑 +1 位作者 陈苏宁 仇惠英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20年第1期78-82,共5页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在首次复发后5年生存率仅30%~50%[1],初诊成人ALL 5年生存率约40%,复发后的5年生存率仅为10%[2]。近几年Ⅰ期或Ⅱ期临床试验用嵌合抗原受体-T(CAR-T)细胞技术来治疗复发或难治...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在首次复发后5年生存率仅30%~50%[1],初诊成人ALL 5年生存率约40%,复发后的5年生存率仅为10%[2]。近几年Ⅰ期或Ⅱ期临床试验用嵌合抗原受体-T(CAR-T)细胞技术来治疗复发或难治的ALL,取得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效果。CAR-T细胞治疗是一种基于细胞水平的靶向治疗,这种个体化的治疗利用了人体T淋巴细胞的天然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T细胞 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复发或难治 老年 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吉西他滨对比长春瑞滨化疗方案治疗复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观察 被引量:2
13
作者 花京剩 罗爽 仇惠英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20年第4期493-497,共5页
目的:探究不同化疗方案治疗复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6-01-2018-01来我院就诊的90例复发性NHL患者,随机分为吉西他滨组和长春瑞滨组,每组各45例。吉西他滨组采用吉西他滨和奥沙利铂治疗,长春瑞滨组采用... 目的:探究不同化疗方案治疗复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6-01-2018-01来我院就诊的90例复发性NHL患者,随机分为吉西他滨组和长春瑞滨组,每组各45例。吉西他滨组采用吉西他滨和奥沙利铂治疗,长春瑞滨组采用长春瑞滨和奥沙利铂治疗。治疗6个周期后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总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KPS评分。结果:治疗6个周期后,吉西他滨组总有效率为60.00%,明显高于长春瑞滨组的37.78%(P<0.05);长春瑞滨组KPS评分显著低于吉西他滨组(P<0.05)。2组均出现明显不良反应,主要为白细胞下降和血小板减少(P>0.05)。吉西他滨组和长春瑞滨组的总生存率分别为66.67%和62.22%(P>0.05);吉西他滨组无进展中位生存时间为15.5个月,长春瑞滨组为13.5个月(P>0.05)。所有复发淋巴瘤患者多因素分析提示,年龄、Ann Arbor分期、预后指数、病理类型独立地影响患者长期生存(P<0.05)。结论:采用吉西他滨和奥沙利铂治疗复发性NHL具有更高的有效率,不良反应可接受,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霍奇金淋巴瘤 复发 吉西他滨 长春瑞滨 奥沙利铂
原文传递
荜茇酰胺通过激活p38/Caspase-3/GSDME通路诱导胃癌细胞焦亡 被引量:6
14
作者 花京剩 王石健 刘恒芳 《江苏医药》 CAS 2022年第3期217-221,共5页
目的探讨荜茇酰胺(PL)对胃癌细胞焦亡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用DMSO(对照组)和不同浓度PL 0.5、1、2.5、5、10、20、30μmol/L处理胃癌细胞株AGS,或用Caspase-3抑制剂Ac-DEVD-CHO 1μmol/L、p38抑制剂达马莫德(BIRB 796)20μmol/L、si... 目的探讨荜茇酰胺(PL)对胃癌细胞焦亡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用DMSO(对照组)和不同浓度PL 0.5、1、2.5、5、10、20、30μmol/L处理胃癌细胞株AGS,或用Caspase-3抑制剂Ac-DEVD-CHO 1μmol/L、p38抑制剂达马莫德(BIRB 796)20μmol/L、siRNA-加斯德明E(GSDME)预孵育细胞后加入PL 30μmol/L。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乳酸脱氢酶(LDH)细胞毒性法检测LDH释放量,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焦亡形态学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GSDME、GSDME-N端、裂解Caspase-3(Cle-Caspase-3)、磷酸化p38(p-p38)和p38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L呈浓度依赖性地抑制细胞增殖,促进LDH释放,下调GSDME蛋白表达,上调GSDME-N端、Cle-Caspase-3和p-p38蛋白表达(P<0.05),并诱导细胞发生焦亡。Ac-DEVD-CHO或siRNA-GSDME预孵育后,PL诱导的细胞焦亡现象被逆转。BIRB 796预孵育后,PL诱导的Cle-Caspase-3和GSDME-N端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PL可能通过激活p38/Caspase-3/GSDME通路诱导胃癌细胞焦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荜茇酰胺 胃癌 细胞焦亡
原文传递
低剂量芦可替尼在26例移植后急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中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观察 被引量:1
15
作者 花京剩 黄晓雯 仇惠英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855-859,共5页
目的:评价采用小剂量芦可替尼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异基因移植后,急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急慢性GVHD患者,在移植后中位时间9(1~56)个月,一线或二线免疫抑制剂治疗基础上加用芦可替尼,予以5... 目的:评价采用小剂量芦可替尼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异基因移植后,急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急慢性GVHD患者,在移植后中位时间9(1~56)个月,一线或二线免疫抑制剂治疗基础上加用芦可替尼,予以5 mg每日2次持续口服,症状缓解后5 mg每日1次再减量至5 mg隔日1次口服维持治疗,动态观察临床疗效并记录药物不良反应。结果:26例患者服药中位时间61.5(7~184) d,其中14例(53.8%)完全缓解,9例(34.6%)部分缓解,3例(11.5%)无效,急性、慢性GVHD患者缓解率分别达90.9%(10/11)和86.7%(13/15),总体有效率为88.5%。服药后起效时间10(3~30) d,皮肤、肝脏、肠道、口腔、肺部、肌肉骨骼、眼睛GVHD有效率分别为18/20、2/3、3/3、5/8、1/1、1/1、3/3。1例患者停药出现复发,继续芦可替尼治疗后获得部分缓解。1例患者出现CMV肺炎后死亡,其余均存活。结论:低剂量芦可替尼作为二线药物治疗急慢性GVHD患者耐受性良好,并具有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可替尼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原文传递
醉茄素A对肝癌细胞增殖、凋亡及侵袭的影响
16
作者 花京剩 邵燕萍 +4 位作者 王石健 罗爽 陈蓉 刘恒芳 苗淑敏 《江苏医药》 CAS 2023年第10期973-976,F0002,共5页
目的探讨醉茄素A(WA)对肝癌细胞增殖、凋亡及侵袭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分别采用WA 0、2、4、6、8μmol/L处理肝癌细胞株HepG2,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筛选出最佳作用浓度。再将HepG2细胞分为WA 0μmol/L组、WA 8μmol/L组和SP600125组[c... 目的探讨醉茄素A(WA)对肝癌细胞增殖、凋亡及侵袭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分别采用WA 0、2、4、6、8μmol/L处理肝癌细胞株HepG2,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筛选出最佳作用浓度。再将HepG2细胞分为WA 0μmol/L组、WA 8μmol/L组和SP600125组[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抑制剂SP60012520μmol/L预孵育1 h,再加入WA 8μmol/L],继续作用24或48 h。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Transwell实验检测侵袭细胞数,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磷酸化JNK(p-JNK)、JNK、Bax和Bcl-2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与WA 0μmol/L组比较,WA 8μmol/L组HepG2细胞凋亡率增加,侵袭细胞数减少,p-JNK、Bax mRNA和蛋白表达升高,Bcl-2的mRNA和蛋白表达降低(P<0.05);而预孵育SP600125后,上述作用被逆转(P<0.05)。结论WA能够抑制HepG2细胞增殖和侵袭,促进细胞凋亡,可能通过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JNK信号通路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醉茄素A 肝癌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细胞侵袭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c-Jun氨基末端激酶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miRNA494和成纤维生长因子受体2在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7
作者 罗爽 花京剩 孙景宇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22年第21期2573-2577,共5页
目的探讨miRNA494和成纤维生长因子受体2(FGFR2)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0月本院初治AML患者59例纳入病例组,另选取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外周血miRNa494、FGFR2 mRNA水... 目的探讨miRNA494和成纤维生长因子受体2(FGFR2)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0月本院初治AML患者59例纳入病例组,另选取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外周血miRNa494、FGFR2 mRNA水平并比较。结果病例组外周血miRNA494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FGFR2 mRN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miRNA494、FGFR2 mRNA联合评估AML发生ROC曲线下面积高于两项指标单独检测(P<0.05)。AML患者miRNA494水平比较,完全缓解者>部分缓解者>未缓解者,FGFR2 mRNA水平比较,完全缓解者<部分缓解者<未缓解者(P<0.05);入院时miRNA494、FGFR2 mRNA联合预测AML疗效ROC曲线下面积高于单独检测(P<0.05)。结论AML患者外周血miRNA494低表达,FGFR2 mRNA高表达,miRNA494、FGFR2mRNA表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疾病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miRNA494 成纤维生长因子受体2 表达水平 临床意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