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设施蔬菜种植户的化肥施用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花文元 李宁辉 罗良国 《中国农学通报》 2021年第23期144-150,共7页
农户化肥施用量的快速增加不仅降低了化肥施用效率,同时造成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通过明晰农户化肥施用效率和其影响因素,为今后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农民合理施肥,减轻日益突出的农业面源污染借鉴与参考。基于辽宁、山东两省的113份设... 农户化肥施用量的快速增加不仅降低了化肥施用效率,同时造成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通过明晰农户化肥施用效率和其影响因素,为今后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农民合理施肥,减轻日益突出的农业面源污染借鉴与参考。基于辽宁、山东两省的113份设施蔬菜种植户调研数据,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模型,测度了调研地区设施蔬菜种植户的生产技术效率及化肥施用效率,并分析了农户化肥施用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调研地区大部分农户蔬菜种植技术效率介于60%和70%之间,而其化肥施用效率值介于10%和30%之间;农户是否参与技术培训与化肥施用效率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农户参与技术培训能够使其化肥施用效率提高8.6%,此外,农户受教育水平、是否具有正确的环保认知也与其化肥施用效率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要进一步加强提高施肥效果的适用方法与技术的研究和实践推广,对种植户进行技术培训及有效的农业知识信息传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肥施用效率 生产技术效率 影响因素 随机前沿分析
下载PDF
农田水利改革、增产激励与面源污染风险——基于云南陆良县改革试点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陈之晗 花文元 +1 位作者 罗良国 刘静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94-1506,共13页
过度施肥导致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制约着我国农业发展,而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加强农业用水管理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国家正在推进的农田水利改革能否在促进农业用水方式改变的同时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是值得关注的问题,但目前... 过度施肥导致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制约着我国农业发展,而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加强农业用水管理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国家正在推进的农田水利改革能否在促进农业用水方式改变的同时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是值得关注的问题,但目前学界较少从农田水利改革视角为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提供新的理论与实践依据。本研究利用云南省陆良县的农户调查数据,通过多元回归模型探索农田水利改革对当地农田氮、磷面源污染排放量的影响,并采用中介效应模型进一步分析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就灌溉区位条件较差的研究区域而言,在农业活动外部性约束机制尚未建立的背景下,农田水利设施的完善会导致农田氮、磷面源污染排放量增加,这与农户的增产激励行为紧密相关。具体来看,农田水利改革改变了试点村农户的轮作方式、种子用量及灌溉用水量,即由改革前早春农田撂荒或马铃薯少量种植向复耕或扩大马铃薯种植规模转变,农田种子用量及灌溉用水量增加,使得当地农田面源污染风险增大。此外,非农就业比例在农户增产激励行为与农田水利改革之间发挥了一定的调节效应。在灌溉基础相对薄弱的地区进行农田水利改革时,应同步推进农田节水灌溉以及化肥减施、适施等行动,提高农户节水节肥意识,适时开展农业绿色生产技术推广,积极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水利改革 面源污染 排放量 清单分析法 中介效应
下载PDF
茶园化肥减施增效技术模式社会经济效果评价——以闽东绿茶区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冉秦 吴道宁 +2 位作者 吴志丹 花文元 罗良国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36-544,共9页
为深入推进化肥减量行动,需要对已研发出的茶园化肥减施增效技术模式进行社会经济效果评价,筛选出适宜当地优先推广的技术模式。本研究采用文献综合研究法和专家咨询法,构建了一套适宜茶园化肥减施增效技术模式社会经济效果评价的指标体... 为深入推进化肥减量行动,需要对已研发出的茶园化肥减施增效技术模式进行社会经济效果评价,筛选出适宜当地优先推广的技术模式。本研究采用文献综合研究法和专家咨询法,构建了一套适宜茶园化肥减施增效技术模式社会经济效果评价的指标体系,并运用基于专家意见多重相关性的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对福建省闽东绿茶区5种化肥减施增效技术模式(模式1:施用专用肥模式;模式2:有机肥料替代部分化肥模式;模式3:施用脲甲醛复合肥新型肥料模式;模式4:施用生物炭基肥模式;模式5:地力改良与施生物炭结合模式)进行实证评价。结果表明:采用专家组多重相关性赋权法得到的最终权重中,技术特征指标权重最高,为36.52%,经济效益指标权重次之,为26.95%,社会效益指标权重为21.24%,管理指标权重最低,为15.29%;5项技术模式的综合评价得分排序为模式2(0.7986)>模式1(0.7444)>模式4(0.5600)>模式3(0.4824)>模式5(0.4676)。研究表明,福建省闽东绿茶区适合优先推广有机肥料替代部分化肥技术模式,其次是专用肥模式,而其他三项技术模式有待进一步研究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 化肥减施 有机肥料 社会经济效果 指标体系 评价模型 闽东
下载PDF
寒旱地区农村改厕技术模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被引量:2
4
作者 高聪聪 花文元 +3 位作者 吴照红 陈之晗 郑向群 罗良国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65-1274,共10页
探寻适宜寒旱地区的农村改厕技术模式,有助于实现寒旱地区农村改厕与全国同步推进,因而构建科学合理的农村改厕技术模式评价指标体系极为重要。本研究聚焦寒旱地区农村改厕面临的防冻、节水、防臭和粪污无害化等关键技术瓶颈问题和农民... 探寻适宜寒旱地区的农村改厕技术模式,有助于实现寒旱地区农村改厕与全国同步推进,因而构建科学合理的农村改厕技术模式评价指标体系极为重要。本研究聚焦寒旱地区农村改厕面临的防冻、节水、防臭和粪污无害化等关键技术瓶颈问题和农民呼声,遵循可获得性、以人为本、典型性、独立性与全面性、现实性与导向性原则,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咨询专业支撑农业农村部改厕工作的农村改厕技术服务指导专家、相关省市县农村改厕负责人、部分农村改厕企业负责人与新改建厕所直接使用者(农户)的意见,构建适用于寒旱地区农村改厕技术模式应用效果评价的指标体系,包括6项一级指标(准则层)和15项二级指标(指标层);同时运用层次分析法分别对2个层次指标进行赋权,确定每个指标的主观权重。权重结果显示:技术模式先进性>技术模式生态协同性>农户满意度>管理有效性>技术模式经济性>社会效益,占比分别为29.47%、28.09%、19.86%、10.84%、7.82%、3.92%。基于本指标体系可以指向性地以防冻节水、粪污无害化处理达标、如厕环境符合户厕卫生规范、管理方便性等关键因素为目标推动寒旱地区农村改厕技术模式的研发,支撑改厕技术或产品研发成果,也可为其他地区改厕技术模式效果综合评价提供借鉴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旱地区 指标体系 改厕技术模式 层次分析法 权重
下载PDF
湖北水稻化肥减施增效技术应用耦合协调分析
5
作者 吴照红 李宁辉 +4 位作者 马朝红 花文元 冉秦 吴道宁 罗良国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1年第9期1-5,共5页
以“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应用及评估研究项目”期间研发应用的水稻化肥减施增效技术为评估对象,运用专家组多重相关性赋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湖北省水稻化肥减施增效技术体系与项目目标体系、环境体系、... 以“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应用及评估研究项目”期间研发应用的水稻化肥减施增效技术为评估对象,运用专家组多重相关性赋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湖北省水稻化肥减施增效技术体系与项目目标体系、环境体系、经济效益体系进行耦合分析。结果表明:化肥减施增效技术体系与环境体系的耦合度最高,与目标体系的耦合度次之,与经济效益体系的耦合度较为不稳定;而耦合协调度分析结果与耦合度类似。建议后续推广中进一步加强化肥减施增效技术应用对实现化肥减量、稳产和增效的贡献与稳定性的考量,防御减施增效技术可能带来土壤质量退化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肥减施增效技术 耦合度 耦合协调度 水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