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语言使用与“触导机制”
1
作者 花永年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9期64-67,共4页
0.“触导机制”的由来 迄今为止,在所有论述人类与语言之间关系的学说中,乔姆斯基的“语言习得机制”无疑是最富魅力的说法之一。四十年前,B·罗素问道:“人和世界的接触是短暂的、个人的、有限的,那么人是怎样对世界了解得如此之... 0.“触导机制”的由来 迄今为止,在所有论述人类与语言之间关系的学说中,乔姆斯基的“语言习得机制”无疑是最富魅力的说法之一。四十年前,B·罗素问道:“人和世界的接触是短暂的、个人的、有限的,那么人是怎样对世界了解得如此之多的呢?”回答是:通过语言。若进一步问:一个人是如何获得语言能力的呢?乔姆斯基答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习得机制 关系 语用学 语言表达式 乔姆斯基 语言哲学 思想 罗素 意义 语言使用
下载PDF
论语言学的“方法革命时期”
2
作者 花永年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CSSCI 1990年第2期111-117,共7页
本文在归纳当代语言学的发展过程,提出“方法革命时期”这一命名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了该时期的历史背景和原动力,该时期的方法特征以及该时期的格局变化和成就。文章强调自50年代以来科学主义精神和科学哲学对语言研究的主导影响,认为在... 本文在归纳当代语言学的发展过程,提出“方法革命时期”这一命名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了该时期的历史背景和原动力,该时期的方法特征以及该时期的格局变化和成就。文章强调自50年代以来科学主义精神和科学哲学对语言研究的主导影响,认为在这一影响下,语言研究的方法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这一变化是认识论进步的标志,它包括认识角度的变更、认识视野的拓展、认识焦点的移动和认识维度的丰富。方法的革命性变化极大地丰富了人类对语言的认识;反映了新学科现象在语言学领域的产生和发展;进而实现了语言研究的人文主义复归,语言学出现了历史性的螺旋式上升。文章还从“方法革命”的角度评述了我国语言研究进展滞缓的主要原因,并着重指出,应该充分利用国外语言研究在方法革命方面所给予的启迪去开拓国内语言研究的新局面,而不是超越这一必需的时期去站在国外研究的跑道上推动自身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研究 系统功能语言学 革命时期 科学主义 乔姆斯基 转换生成语言学 新时期 自然语言 新方法 人文主义
下载PDF
“言语行为模式”浅析 被引量:3
3
作者 花永年 《外国语》 1986年第2期61-64,79,共5页
语言学家舍尔(searl)在言外行为的研究中将其重点放在“言者的意图”上,而对“听者的推论”却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可是,任何成功的言外行为交际必须包括言者和听者之间的配合。如果言者意图和听者推论两者之间不能很好地配合,很难设想一... 语言学家舍尔(searl)在言外行为的研究中将其重点放在“言者的意图”上,而对“听者的推论”却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可是,任何成功的言外行为交际必须包括言者和听者之间的配合。如果言者意图和听者推论两者之间不能很好地配合,很难设想一次言外行为的语言交际能够顺利进行。美国语言学家肯特·贝奇(Kent Bach)和罗伯特·M·哈尼斯(Robert M.Harnish)在舍尔的研究基础上,从听者的角度对“言语行为”(特别是“言外间接行为”)提出了新的见解,并就听者所具有的推论进行了模式性的描述。这个模式就是“言语行为模式”(speech Act Sche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语行为模式 言外行为 语境 语言交际 字面意义 美国语言学 语言学家 主题 语言社团 语势
原文传递
“系统语法”在“生成”领域中的探索
4
作者 花永年 《外国语》 1987年第2期68-73,共6页
1957年乔姆斯基在他的被称为转换生成语法(以下简称TG)奠基石的《句法结构》一书中,为理想中的完善的语法提出了带根本性的要求——生成性。为了解决合理生成这一问题,乔姆斯基在创立TG后约数十年间集中了自己的智慧与经验致力于这一体... 1957年乔姆斯基在他的被称为转换生成语法(以下简称TG)奠基石的《句法结构》一书中,为理想中的完善的语法提出了带根本性的要求——生成性。为了解决合理生成这一问题,乔姆斯基在创立TG后约数十年间集中了自己的智慧与经验致力于这一体系的发展与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句子 句法结构 语言现象 句子成分 韩礼德 三个阶段 树形图 词汇网络 动词词组 名词词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