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脉栓塞介入治疗产后出血9例护理体会 被引量:2
1
作者 花素梅 曹美红 《交通医学》 2011年第3期318-319,共2页
目的:探讨动脉栓塞介入治疗产后出血的效果及护理。方法:对9例产后出血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行右侧髂股动脉穿刺,分别对两侧髂内动脉插管和造影,确定出血部位和出血动脉分支,选用中效可溶的明胶海绵颗粒栓塞两侧髂内动脉前支或子宫动... 目的:探讨动脉栓塞介入治疗产后出血的效果及护理。方法:对9例产后出血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行右侧髂股动脉穿刺,分别对两侧髂内动脉插管和造影,确定出血部位和出血动脉分支,选用中效可溶的明胶海绵颗粒栓塞两侧髂内动脉前支或子宫动脉。结果:9例患者经血管介入治疗后成功止血,止血效果好,无再出血,痊愈出院,出院后随访恢复良好,无严重并发症。结论:选择性动脉造影栓塞治疗产后出血,操作方便,止血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出血 髂内动脉 子宫动脉 明胶海绵颗粒栓塞
下载PDF
米非司酮配伍利凡诺中期妊娠引产的护理 被引量:1
2
作者 花素梅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19期3218-3219,共2页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配伍利凡诺用于中期妊娠引产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应用米非司酮配伍利凡诺对87例妊娠13~27周的患者进行中期妊娠引产。结果 87例孕妇均安全顺利分娩,引产成功,均无产后出血和并发症发生。结论米非司酮配伍利凡...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配伍利凡诺用于中期妊娠引产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应用米非司酮配伍利凡诺对87例妊娠13~27周的患者进行中期妊娠引产。结果 87例孕妇均安全顺利分娩,引产成功,均无产后出血和并发症发生。结论米非司酮配伍利凡诺用于中期妊娠引产,效果好,清宫率低,护理措施简单,患者痛苦少,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非司酮 利凡诺 中期妊娠 引产 护理
下载PDF
两种新生儿脐带处理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11
3
作者 顾宏梅 徐旭娟 +1 位作者 鞠春梅 花素梅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56-357,共2页
关键词 新生儿 脐带 护理
下载PDF
仿生物电刺激疗法治疗产后腹直肌分离疗效的研究 被引量:42
4
作者 高倩 张凤 +1 位作者 高赛楠 花素梅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9期73-76,共4页
目的探讨仿生物电物刺激疗法对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产后42 d门诊复查的腹直肌分离距离>2.0~5.0 cm的231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产妇意愿分为对照组、干预组1和干预组2,分别为70例、76例和85例,对照组不进行运动锻... 目的探讨仿生物电物刺激疗法对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产后42 d门诊复查的腹直肌分离距离>2.0~5.0 cm的231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产妇意愿分为对照组、干预组1和干预组2,分别为70例、76例和85例,对照组不进行运动锻炼及仿生物电刺激,干预组1进行核心运动训练,干预组2采用仿生物电刺激疗法进行治疗,10 d后分别对3组产妇腹直肌分离距离及干预有效率进行评价。结果干预10 d后,干预组2的腹直肌分离距离小于对照组及干预组1,干预显效率(68.24%)高于对照组(8.57%)及干预组1(2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0 d后,干预组1的腹直肌分离距离、干预显效率分别小于、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仿生物电刺激疗法和核心运动训练均能够提高腹直肌分离的康复疗效,从而促进产妇身体康复。腹直肌分离产妇需接受临床干预治疗,且单用仿生物电刺激的效果优于单用核心运动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生物电刺激 核心运动训练 腹直肌分离 产妇
下载PDF
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危险因素调查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高倩 张凤 +5 位作者 吴璠 张玉泉 徐旭娟 叶青 范惠萍 花素梅 《交通医学》 2022年第2期190-195,共6页
目的:分析产妇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现状,探讨影响盆底功能的因素。方法:产后6~8周复查的产妇561例,采用盆底表面肌电分析系统,从前静息阶段、快肌阶段、慢肌阶段、后静息阶段四个维度检测盆底功能。对影响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因素进行单因... 目的:分析产妇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现状,探讨影响盆底功能的因素。方法:产后6~8周复查的产妇561例,采用盆底表面肌电分析系统,从前静息阶段、快肌阶段、慢肌阶段、后静息阶段四个维度检测盆底功能。对影响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其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采用多元线性回归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前静息阶段盆底功能得分在月收入水平、宫腔手术史、孕前BMI、分娩方式、会阴撕裂、会阴侧切、双胎各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静息阶段盆底功能得分在妊娠期糖尿病、分娩方式、会阴撕裂、会阴侧切、阴道脓细胞各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快肌阶段盆底功能得分在孕前BMI、分娩方式、会阴撕裂、会阴侧切、饮用咖啡各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肌阶段盆底功能得分在文化程度、分娩方式、会阴撕裂、会阴侧切各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分娩方式、是否双胎、阴道脓细胞水平、经济收入水平、妊娠期糖尿病、会阴撕裂、会阴侧切、孕前BMI、饮用咖啡、城镇居住、文化程度是盆底功能的影响因素。结论:产妇发生盆底功能障碍的风险较高,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医务工作者应针对影响盆底功能的潜在因素尽早开展干预,以降低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 盆底功能障碍 盆底表面肌电分析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两种新生儿呼吸道清理方法比较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宏 花素梅 《临床误诊误治》 2010年第12期1205-1205,共1页
目的比较对分娩羊水清新生儿进行呼吸道不吸引和呼吸道吸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4月~2010年5月我院100例分娩羊水清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胎头娩出时助产士将口鼻中黏液挤出,娩出后将新生儿置于头低脚... 目的比较对分娩羊水清新生儿进行呼吸道不吸引和呼吸道吸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4月~2010年5月我院100例分娩羊水清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胎头娩出时助产士将口鼻中黏液挤出,娩出后将新生儿置于头低脚高侧卧位轻叩背,使口咽部黏液顺势流出。对照组胎头娩出时将口鼻中黏液挤出,新生儿娩出后用吸痰管负压吸引进一步清理其呼吸道和胃内黏液。观察两组5 min Apgar评分、早吸吮能力,24 h内呕吐情况等。结果两组5 min Apgar评分均为10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5例(70%)能进行有效吸吮,对照组为25例(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4 h内发生呕吐4例(8%),对照组为6例(1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娩羊水清新生儿不宜常规行口咽部和鼻咽部的吸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新生 呼吸道清理 引流 体位
下载PDF
浅谈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的有效措施 被引量:1
7
作者 花素梅 《河北水利》 2012年第7期24-24,共1页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发展,但是由于行唐县小型水库大多修建于20世纪50~70年代,由于受当时经济条件和社会条件的限制,存在着严重的"边设计,边施工,边修改"的现象,同时随着水库运行时间较长,...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发展,但是由于行唐县小型水库大多修建于20世纪50~70年代,由于受当时经济条件和社会条件的限制,存在着严重的"边设计,边施工,边修改"的现象,同时随着水库运行时间较长,加之大部分水库为村管理,管理不完善,水库的病险问题十分突出,严重影响了水库工程效益的发挥。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工作,特别是2011年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第七条中提到“加快中小河流治理和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关于如何做好小型水库除加固工程.提高工程质量,充分发挥小型水库的综合效益,笔者认为应从以下3个方面做好除险加固工作。1.做好前期工作。为做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打下基础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除险加固 病险水库 中共中央国务院 除险加固工作 小型水库 工程效益 水利改革 人类生存
下载PDF
行唐县垄向区田耕作技术研究与应用
8
作者 花素梅 李健 杨挺博 《河北水利》 2011年第1期35-35,共1页
行唐县地处太行山东麓浅山丘陵区,多年平均降水量460mm,现有水土流失面积391.81km^2,由于灌溉条件限制,抗旱能力较差,受群众传统的耕作习惯影响,顺坡耕作导致水土流失加重,土地肥力下降。因此,在小流域综合治理过程中,加快工程措施、植... 行唐县地处太行山东麓浅山丘陵区,多年平均降水量460mm,现有水土流失面积391.81km^2,由于灌溉条件限制,抗旱能力较差,受群众传统的耕作习惯影响,顺坡耕作导致水土流失加重,土地肥力下降。因此,在小流域综合治理过程中,加快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建设,开展了垄向区田耕作技术研究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技术 垄向区田 应用 水土流失面积 小流域综合治理 年平均降水量 浅山丘陵区 灌溉条件
下载PDF
两种不同时间去除新生儿脐圈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2
9
作者 沈美云 梁文波 +3 位作者 黄海燕 曹美红 秦玲 花素梅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1611-1612,共2页
脐带是母体及胎儿气体交换、营养物质供应和代谢产物排出的重要通道[1]。随着新生儿的娩出、断脐,新生儿脐带残端成为病原微生物入侵的特殊门户,是厌氧菌感染的好发部位,在脐带脱落前,易引起脐部感染和出血,
关键词 脐带残端 新生儿 厌氧菌感染 气体交换 代谢产物 营养物质 生物入侵 好发部位
原文传递
产后妇女盆底肌锻炼持续干预对轻中度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26
10
作者 丁林娟 冯丽萍 +2 位作者 褚小梅 高霏 花素梅 《现代医学》 2018年第2期187-191,共5页
目的:探索盆底肌锻炼(PFMT)持续干预对产后妇女轻中度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我院的孕妇303例,按照随机数法随机纳入持续干预组(156例)和对照组(147例)。持续干预组开展PFMT健康教育及一对一专... 目的:探索盆底肌锻炼(PFMT)持续干预对产后妇女轻中度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我院的孕妇303例,按照随机数法随机纳入持续干预组(156例)和对照组(147例)。持续干预组开展PFMT健康教育及一对一专人指导与定期追踪随访,对照组开展常规健康教育。对产妇产后(干预前)和3个月时的Ⅰ、Ⅱ类盆底肌纤维、肌电位均值、疲劳状况、产妇尿失禁(SUI)、盆腔器官脱垂(POP)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干预3月后,持续干预组的I-V级盆底肌力比干预前提升,肌电位疲劳值下降较为明显(P<0.05),而对照组仅Ⅲ、Ⅴ级肌力有所提升。与对照组相比,持续干预组患者的Ⅲ-Ⅴ级盆底肌力恢复更为明显(P<0.05),盆底肌电位活动值均大于对照组,盆底肌疲劳值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干预组的SUI患病率明显下降(10.26%),且低于对照组(21.09%),POP 0度比例远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后妇女进行3个月的盆底肌锻炼持续干预,有助于产后盆底肌力恢复,降低SUI患病率,提高妇女产后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肌锻炼 尿失禁 盆腔器官脱垂 干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