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腔镜下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后应用芒硝外敷防治血清肿的临床研究
1
作者 乔祥社 苌喜 +3 位作者 马召锋 马陈建 程玉峰 刘省存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229-232,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经腹腔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后应用芒硝外敷防治血清肿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安徽省亳州市中医院2021年8月—2022年3月普通外科收治的腹股沟疝拟行腹腔镜疝修补术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试验组和对照组,...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经腹腔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后应用芒硝外敷防治血清肿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安徽省亳州市中医院2021年8月—2022年3月普通外科收治的腹股沟疝拟行腹腔镜疝修补术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两组均接受腹腔镜下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试验组术后即予以芒硝外敷,对照组予以沙袋压迫。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血清肿发生情况以及其他手术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1 d VAS评分[(4.15±1.15)分vs(5.62±1.2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1 d、3 d、7 d、30 d血清肿发生率、术后1 d、3 d、7 d阴囊肿胀发生率、住院时间[(4.72±1.42)d vs(5.22±1.38)d]、手术时间[(108.20±46.41)min vs(104.17±44.52)min]、术中出血量[(5.83±0.94)m L vs(5.80±0.90)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PP术后应用芒硝外敷可减轻术后疼痛,有助于降低术后血清肿的发生率,从而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具有简单、方便及价廉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疝 腹腔镜下经腹膜前疝修补 芒硝外敷 血清肿
下载PDF
早期个体化肠内营养在胃肠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2
作者 乔祥社 马陈建 +2 位作者 苌喜 卞锐 郭攀华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17期141-144,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个体化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在胃肠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11月亳州市中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100例胃肠手术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术后给予早期个体... 目的:探讨早期个体化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在胃肠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11月亳州市中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100例胃肠手术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术后给予早期个体化EN,对照组术后给予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比较两组术前1 d、术后7 d营养指标,肠道恢复指标,术前1 d、术后1 d、术后7 d免疫功能。结果:术后7 d,试验组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肛门排气时间早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试验组CD3^(+)、CD4^(+)及CD4^(+)/CD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个体情况在胃肠术后实施早期个体化EN能够促进胃肠功能的快速恢复,从而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手术 个体化 肠内营养 营养状况 免疫功能
下载PDF
个体化肠内营养支持在胃肠术后早期应用的临床研究
3
作者 乔祥社 马陈建 +2 位作者 苌喜 卞锐 郭攀华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11期191-194,共4页
目的探讨个体化肠内营养支持在胃肠术后早期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11月亳州市中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胃肠手术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处理,试验组在常规治疗... 目的探讨个体化肠内营养支持在胃肠术后早期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11月亳州市中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胃肠手术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处理,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个体化肠内营养,持续7 d。术后第7天测量实验室指标,并比较两组胃肠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试验组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55.41±19.63)h vs.(81.46±19.39)h],血清前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241.14±65.73)g/L vs.(217.35±51.63)g/L],转铁蛋白高于对照组[(2.44±0.35)g/L vs.(2.18±0.43)g/L],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11.36±3.71)d vs.(13.52±3.63)d],住院费用较对照组少[(1.97±0.36)万元vs.(2.19±0.49)万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总蛋白水平[(70.55±18.89)g/L vs.(68.16±20.05)g/L]、血清白蛋白水平[(53.22±17.76)g/L vs.(50.76±18.54)g/L]、淋巴细胞计数[(1.60±0.54)×10^(9)/L vs.(1.56±0.55)×10^(9)/L]以及肛门首次排便时间[(89.67±22.31)h vs.(97.77±21.27)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个体情况在胃肠术后早期实施个体化肠内营养支持是可行的,能够促进胃肠功能的快速恢复,从而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手术 个体化 肠内营养 营养状况
下载PDF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的疗效及术后血清炎性指标变化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苌喜 《吉林医学》 CAS 2021年第11期2751-2752,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的疗效及术后血清炎性指标变化。方法:选择胆囊结石患者5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n=29)和常规组(n=29),均于2017年1月~2019年6月行手术治疗。常规组实施传统开腹手术,试验组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观...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的疗效及术后血清炎性指标变化。方法:选择胆囊结石患者5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n=29)和常规组(n=29),均于2017年1月~2019年6月行手术治疗。常规组实施传统开腹手术,试验组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观察并比较两组血清炎性指标、血气分析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前两组PaO_(2)、PaO_(2)、IL-6、hs-CRP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PaO_(2)显著高于常规组,hs-CRP、PaO_(2)、IL-6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胆囊结石治疗中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能够明显减轻炎性反应,提升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结石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开腹手术 血清炎性指标 疗效
下载PDF
结直肠肿瘤患者术后院内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 被引量:2
5
作者 苌喜 马召锋 +1 位作者 马辉 何蕊 《传染病信息》 2020年第5期438-440,447,共4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肿瘤患者术后发生院内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多重耐药性。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9年6月行结直肠肿瘤术患者324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后均完善相关检查,结合肺部感染判断标准进行评估,采用Bact/alert 3D全自动细菌... 目的探讨结直肠肿瘤患者术后发生院内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多重耐药性。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9年6月行结直肠肿瘤术患者324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后均完善相关检查,结合肺部感染判断标准进行评估,采用Bact/alert 3D全自动细菌培养仪完成细菌培养;采用液体稀释法完成药物敏感(药敏)试验。结果324例结直肠肿瘤术患者均完善相关检查,75例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感染率为23.15%。从75例肺部感染患者中共分离出病原菌38株,排在前3位的分别为:肺炎克雷伯菌(32.93%)、鲍曼不动杆菌(18.42%)、铜绿假单胞菌(15.79%)。38株培养的病原菌中15株为多重耐药菌,排在前2位的分别为: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性分析结果表明,肺炎克雷伯菌主要对氨苄西林、替卡西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舒巴坦、氨苄西林、氯霉素、四环素、头孢唑啉及头孢噻吩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主要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曲南、氨苄西林、氯霉素、头孢唑啉及头孢噻吩耐药。结论结直肠肿瘤患者术后发生院内肺部感染率较高,病原菌分布较广,且多重耐药菌占据一定比例,应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院内肺部感染 病原菌分布 多重耐药性
下载PDF
个体化肠内营养支持在胃肠术后早期应用的临床观察
6
作者 乔祥社 马陈建 +3 位作者 苌喜 卞锐 郭攀华 赵宏久 《广州医药》 2024年第7期786-790,共5页
目的 探讨个体化肠内营养支持在胃肠术后早期应用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2年1月—12月安徽省亳州市中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胃肠手术患者100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 目的 探讨个体化肠内营养支持在胃肠术后早期应用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2年1月—12月安徽省亳州市中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胃肠手术患者100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个体化肠内营养,持续7 d。对照组则接受术后常规处理。术后第7天测定实验室指标,并比较两组胃肠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55.41±19.63)h vs (81.46±19.39) h],前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241.14±65.73)g/L vs(217.35±51.63)g/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总蛋白水平[(70.55±18.89)g/L vs (68.16±20.05)g/L]、血清白蛋白水平[(53.22±17.76)g/L vs(50.76±18.54)g/L]、淋巴细胞计数[(1.60±0.54)×10~9/L vs (1.56±0.55)×10~9/L]以及肛门排便时间[(89.67±22.31)h vs(97.77±21.27)h]在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据个体情况在胃肠术后早期实施个体化的肠内营养支持是安全可行的,能够促进胃肠功能的快速恢复,从而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手术 个体化 肠内营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