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干扰素α对实验大鼠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英文) 被引量:10
1
作者 苌新明 常英 +2 位作者 贾皑 张盈涛 历英超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2期12-14,18,共4页
目的 探讨干扰素α(IFNα)对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方法 雄性SD大鼠 4 0只 ,采用复合因素造成肝硬化模型 ,随机取 12只作为A组 (模型组 ) ,余大鼠分为B组 (IFNα治疗组 ) 12只 ,每日肌注IFNα 1×10 5U共 6W和C组 (对照组 ) 12只 ... 目的 探讨干扰素α(IFNα)对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方法 雄性SD大鼠 4 0只 ,采用复合因素造成肝硬化模型 ,随机取 12只作为A组 (模型组 ) ,余大鼠分为B组 (IFNα治疗组 ) 12只 ,每日肌注IFNα 1×10 5U共 6W和C组 (对照组 ) 12只 ,每日肌注生理盐水共 6W。取肝脏组织行光镜和电镜下观察病理变化。结果 IFNα治疗组肝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 ,激活状态的星状细胞 (HSC)数量明显减少 ,并出现凋亡现象。结论 IFNα对肝纤维化有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Α 肝纤维化 星状细胞 凋亡
下载PDF
高糖对肝星状细胞T_6表达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BB及层黏蛋白和透明质酸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苌新明 焦明丽 +1 位作者 任莉 常远红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39-741,共3页
目的研究高糖对肝星状细胞T(6HSC-T6)表达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BB(PDGF-BB)及层黏蛋白(LN)、透明质酸(HA)的影响。方法按不同葡萄糖浓度进行分组,并设葡萄糖对照组和高渗对照组。处理HSC-T648和72h后,用免疫组织... 目的研究高糖对肝星状细胞T(6HSC-T6)表达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BB(PDGF-BB)及层黏蛋白(LN)、透明质酸(HA)的影响。方法按不同葡萄糖浓度进行分组,并设葡萄糖对照组和高渗对照组。处理HSC-T648和72h后,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放射免疫分析法测胞浆内CTGF和PDGF-BB的表达及细胞上清液中LN和HA的表达。结果HSC-T6在高糖环境中培养48h后,高浓度组(4500和6000mg/L)胞浆中CTGF和PDGF-BB表达较对照组和高渗对照组明显增加;在高糖环境中培养72h后,高浓度组(4500和6000mg/L)细胞上清液中HA及LN表达较对照组和高渗对照组增加。结论高血糖作为糖尿病的重要表现,可能通过刺激HSC分泌CTGF、PDGF-BB、HA及LN促进肝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星状细胞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 透明质酸 层黏蛋白
下载PDF
醛固酮对实验大鼠肝纤维化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苌新明 徐贵平 +2 位作者 贾皑 厉英超 张盈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58-460,共3页
目的 探讨醛固酮 (ALD)的致肝纤维化作用。方法 SD大鼠 90只 ,随机分成 3组。正常对照组 (8只 ) :正常饮食饮水 ,皮下注射花生油 ;模型组 (42只 ) :复合因素制成肝硬化模型 ;螺内酯干预组 (40只 ) :造模方法同模型组 ,螺内酯每天 10 0... 目的 探讨醛固酮 (ALD)的致肝纤维化作用。方法 SD大鼠 90只 ,随机分成 3组。正常对照组 (8只 ) :正常饮食饮水 ,皮下注射花生油 ;模型组 (42只 ) :复合因素制成肝硬化模型 ;螺内酯干预组 (40只 ) :造模方法同模型组 ,螺内酯每天 10 0mg·kg-1灌胃。分别于第 2、4、6、8周末随机处死 8只大鼠 ,眼球采血并取肝右叶组织测定血清和肝组织ALD水平及胶原面密度。结果 大鼠血浆及肝组织ALD水平在模型组随肝纤维化加重同步升高 ,在螺内酯干预组较同期模型组明显升高 (P <0 .0 5 ) ,但肝内胶原面密度明显减少 (P <0 .0 5 )。结论 ALD对大鼠肝纤维化形成起促进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醛固酮 肝纤维化 动物实验 发病机制
下载PDF
血清Ⅲ型前胶原和透明质酸联合检测对慢性肝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4
作者 苌新明 薜挥 +2 位作者 段仲璧 冯新莉 贾爱琳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1994年第4期223-224,198-199,共4页
目的:研究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和透明质酸(HA)联合检测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166例慢性肝病患者血清PCⅢ和HA。结果:PCⅢ值在慢活肝组(242.9±57.6μg/L)和肝硬化组(242.4±86.4μg/L)显著升高(P<0.0... 目的:研究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和透明质酸(HA)联合检测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166例慢性肝病患者血清PCⅢ和HA。结果:PCⅢ值在慢活肝组(242.9±57.6μg/L)和肝硬化组(242.4±86.4μg/L)显著升高(P<0.01),但该两组间几无差异。HA在正常人(78.5±40.5μg/L)、慢迁肝(126.6±51.3μg/L)、慢活肝(274.2±120.3μg/L)、肝硬化(451.7±132.3μg/L)4组间依次呈递增趋势(P<0.05)。按Child-Pugh分级法,PCⅢ和HA在肝硬化A、B和C3级间依次呈递增趋势(P<0.05)。PCⅢ值与血清白蛋白水平呈负相关,与球蛋白水平呈正相关,HA与血清ALT、总胆红素呈正相关。结论:本研究结果说明PCⅢ与HA联合检测能同时反映肝纤维化的严重性、活动性和肝细胞的变性坏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Ⅲ型前胶原 透明质酸 慢性肝病 放射免疫分析法
下载PDF
脂肪性肝病防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5
作者 苌新明 贠建蔚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5期3573-3578,共6页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脂肪肝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同时其防治也存在不少误区,因此有必要提高对脂肪肝的认识,并在实践中探索总结一套行之有效的防治策略.本文从脂肪肝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防治误区和防...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脂肪肝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同时其防治也存在不少误区,因此有必要提高对脂肪肝的认识,并在实践中探索总结一套行之有效的防治策略.本文从脂肪肝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防治误区和防治策略等五个方面进行了探讨,指出防治脂肪肝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肝 防治 误区 策略
下载PDF
注重对肝纤维化的防治 被引量:10
6
作者 苌新明 贾皑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7期1833-1836,共4页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肝硬化的共同病理基础.鉴于我国属HBV感染高流行区,HCV及其他病因引致的肝病也渐呈增高趋势,对HBV、HCV引起的肝病目前尚乏特效的清除病毒措施,肝病过程中由细胞因子和肝星状细胞(HSC)引发起的"瀑布式"...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肝硬化的共同病理基础.鉴于我国属HBV感染高流行区,HCV及其他病因引致的肝病也渐呈增高趋势,对HBV、HCV引起的肝病目前尚乏特效的清除病毒措施,肝病过程中由细胞因子和肝星状细胞(HSC)引发起的"瀑布式"效应也不因原始致病因子的清除而停止.因此,应提高对肝纤维化防治的认识并逐渐探索出一套防治肝纤维化的基本对策并规范实施.本文浅析目前肝纤维防治中的一些误区,指出防治肝纤维化的必要性及紧迫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防治 细胞因子 肝星状细胞
下载PDF
螺内酯防治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作用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苌新明 张盈涛 +2 位作者 贾皑 常英 厉英超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15-316,共2页
探讨螺内酯对肝纤维化的防治作用。雄性SD大鼠46只,随机分成对照组(6只);模型组(30只),复合因素制成肝纤维化模型;螺内酯预防组(10只),造模方法同模型组,螺内酯每天100mg·11ml灌胃。于第8W末,将模型组(16只)再随机分为A组(肝硬化... 探讨螺内酯对肝纤维化的防治作用。雄性SD大鼠46只,随机分成对照组(6只);模型组(30只),复合因素制成肝纤维化模型;螺内酯预防组(10只),造模方法同模型组,螺内酯每天100mg·11ml灌胃。于第8W末,将模型组(16只)再随机分为A组(肝硬化组)8只,用等量自来水灌胃;B组(螺内酯治疗组)8只,螺内酯灌胃8w。分别观察肝内纤维组织变化。显示螺内酯预防组肝脏I、Ⅲ型胶原、纤维连接蛋白、层粘蛋白增生明显减低(P<O.01),星状细胞数目减少。螺内酯治疗组肝纤维化程度无明显改变(P>O.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内酯 实验 大鼠 肝纤维化 肝硬化 利尿剂
下载PDF
细胞因子在肝纤维化形成中的作用 被引量:8
8
作者 苌新明 张盈涛 《医学综述》 1999年第2期73-75,共3页
肝纤维化是多种慢性肝损伤的不良结果,其实质是由于胶原和其它细胞外基质(ECM)的合成与降解失衡。贮脂细胞是ECM最主要的来源,而各种细胞因子参与贮脂细胞的激活和调控。因此,研究细胞因子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对揭示肝纤维化形成机制有... 肝纤维化是多种慢性肝损伤的不良结果,其实质是由于胶原和其它细胞外基质(ECM)的合成与降解失衡。贮脂细胞是ECM最主要的来源,而各种细胞因子参与贮脂细胞的激活和调控。因此,研究细胞因子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对揭示肝纤维化形成机制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细胞因子 病理学 贮脂细胞
下载PDF
干扰素α预防实验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2
9
作者 苌新明 常英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90-593,共4页
目的 探讨干扰素α(IFNα)预防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雄性SD大鼠 36只随机分成A组 (对照组 ) 12只 ,正常饮水 ,皮下注射花生油 ;B组 (模型组 ) 12只 ,复合因素制成肝纤维化模型 ;C组 (IFNα预防组 ) 12只 ,造模方法同B组 ,干扰素... 目的 探讨干扰素α(IFNα)预防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雄性SD大鼠 36只随机分成A组 (对照组 ) 12只 ,正常饮水 ,皮下注射花生油 ;B组 (模型组 ) 12只 ,复合因素制成肝纤维化模型 ;C组 (IFNα预防组 ) 12只 ,造模方法同B组 ,干扰素α 1× 10 5U肌注 ,1次·d-1。 6周后处死观察肝内纤维组织、肝星状细胞 (HSC)、α 平滑肌动蛋白 (α SMA)及肝功能变化。结果 与B组相比 ,C组肝内Ⅰ、Ⅲ型胶原、血清Ⅲ型前胶原 (PCⅢ )、透明质酸 (HA)及层黏蛋白 (LN)明显降低 (P <0 .0 1) ,活化的HSC数目减少 ,凋亡数目增多 ,肝功损伤减轻。结论 IFNα通过减轻肝组织炎症和抑制HSC活化、诱导其凋亡预防肝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Α 肝纤维化 肝星状细胞
下载PDF
干扰素α对实验大鼠肝内纤维组织及肝星状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苌新明 常英 《肝脏》 2004年第3期171-173,共3页
目的 探讨干扰素 (IFN)α防治肝纤维化作用机制。方法 雄性SD大鼠 5 4只分成A组 (正常对照组 ) 6只、B组 (模型对照组 ) 12只、C组 (IFNα预防组 ) 12只、D组 (IFNα治疗组 ) 12只和E组 (生理盐水对照组 ) 12只。分别于实验 6~ 12周... 目的 探讨干扰素 (IFN)α防治肝纤维化作用机制。方法 雄性SD大鼠 5 4只分成A组 (正常对照组 ) 6只、B组 (模型对照组 ) 12只、C组 (IFNα预防组 ) 12只、D组 (IFNα治疗组 ) 12只和E组 (生理盐水对照组 ) 12只。分别于实验 6~ 12周末处死 ,取肝组织行病理组织学与电镜下同步观察。结果 B组大鼠肝内纤维组织广泛增生 ,假小叶形成 ,活化的肝星状细胞 (HSC)明显增多 ,C组和D组肝内纤维组织明显减轻 ,活化HSC数量减少 ,凋亡数目明显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 IFNΑ 对照组 鼠肝 肝星状细胞 HSC 纤维组织 干扰素Α 凋亡 实验大鼠
下载PDF
纤维结肠镜诊断下消化道出血(附577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苌新明 李长顺 王淑英 《医学综述》 1995年第2期79-80,共2页
关键词 下消化道出血 纤维结肠镜 诊断 结肠镜检
下载PDF
慢性肝病患者血中TNF、LPO水平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
12
作者 苌新明 和水祥 +1 位作者 周秦蜀 吴玉娥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 CAS 1999年第9期29-31,共3页
为探讨脂质过氧化与肿瘤坏死因子(TNF) 释放之间的关系, 观察了72 例慢性肝病患者抗氧化治疗前后血中过氧化脂质(LPO) 和TNF 水平。结果表明, 治疗2 ~3 月后, 所有患者血中LPO、TNF 水平均下降, 以补硒抗... 为探讨脂质过氧化与肿瘤坏死因子(TNF) 释放之间的关系, 观察了72 例慢性肝病患者抗氧化治疗前后血中过氧化脂质(LPO) 和TNF 水平。结果表明, 治疗2 ~3 月后, 所有患者血中LPO、TNF 水平均下降, 以补硒抗氧化治疗组最明显, 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有显著差别( P< 0-05 ) 。提示慢肝患者体内脂质过氧化状态可能影响免疫介质TNF 的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 肝炎 脂质过氧化 肿瘤坏死因子 TNF LPO
下载PDF
肝纤维化患者血清及腹水中IV-C、PCⅢ、HA的表达及其意义
13
作者 苌新明 李小维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10期20-21,共2页
探讨IV—C、PCⅢ及HA在肝纤维化患者血清及腹水中表达的意义。方法:76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用放免法测定血清及腹水中IV一C、PCⅢ及HA浓度对照组33例为健康献血员。结果:肝纤维他患者IV一C、PCⅢ、及HA在腹水... 探讨IV—C、PCⅢ及HA在肝纤维化患者血清及腹水中表达的意义。方法:76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用放免法测定血清及腹水中IV一C、PCⅢ及HA浓度对照组33例为健康献血员。结果:肝纤维他患者IV一C、PCⅢ、及HA在腹水和血清中的浓度依次为(121.52±31.49)、(1419.31±1212.67)、(4772.38±2953.55)μg/L和(26.64±33.04)、(130.74±43.73)、(1205.16±1320.13)μg/L、P<0.001。腹水/血清比值依次为(1.838±0.707)、(10:772±8.123)、(6.138±4.882)。结论:腹水中IV—C、PCⅢ及HA浓度明显高于血清相应浓度,可能是顽固性腹水形成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Ⅳ型胶原 Ⅲ型前胶原 透明质酸 肝纤维化 腹水
下载PDF
干扰素α对肝纤维化大鼠肝星状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14
作者 苌新明 常英 《胃肠病学》 2001年第C00期192-192,共1页
关键词 肝纤维化 干扰素Α 肝星状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大鼠
下载PDF
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研究 被引量:62
15
作者 郑青 吴叔明 +7 位作者 柯美云 刘晓红 刘南植 但自力 苌新明 房殿春 肖天力 萧树东 《胃肠病学》 2002年第5期272-276,共5页
背景:新一代质子泵抑制剂雷贝拉唑具有较高的解离常数(pKa),在抑酸方面起效更快,作用更持久稳定。目的:通过与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比较,观察雷贝拉唑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ylori)和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随... 背景:新一代质子泵抑制剂雷贝拉唑具有较高的解离常数(pKa),在抑酸方面起效更快,作用更持久稳定。目的:通过与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比较,观察雷贝拉唑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ylori)和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研究方法,于2002年1~7月在5家医院进行。109例经胃镜检查确诊为十二指肠溃疡活动期并经快速尿素酶试验和病理学检查确定为H.pylori阳性的患者分为两组:雷贝拉唑(商品名:波利特)试验组(RAC组,53例)和奥美拉唑(商品名:洛赛克)对照组(OAC组,56例)。两组均先给予三联治疗:雷贝拉唑10mg或奥美拉唑20mg+阿莫西林1g+克拉霉素500mg,每日2次,连续7天,然后单独给予雷贝拉唑10mg,每日1次或奥美拉唑20g,每日1次,连续7天,并于用药结束后第28天复查胃镜并检测H.pylori。于用药后第1、2、3、6和42天对患者的上腹痛、反酸以及上腹烧灼感等症状进行评估。结果:101例患者完成全部治疗方案,8例失访。H.pylori根除率: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RAC组的H.pylori根除率为86.0%,OAC组为76.5%,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溃疡愈合率:PAC组的溃疡愈合率为92.0%,OAC组为76.5%,OAC组高于OAC组,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贝拉唑 奥美拉唑 三联疗法 幽门螺杆菌 十二指肠溃疡
下载PDF
螺内酯对实验大鼠肝组织TGFβ1、PDGF-BB及α-SM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1
16
作者 贾皑 苌新明 +2 位作者 张盈涛 厉英超 常英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4-66,75,共4页
目的 探讨螺内酯预防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SD大鼠 90只 ,随机分为 3组。正常对照组 (8只 ) :正常饮食 ,皮下注射花生油 ;模型组 (42只 ) :复合因素制成肝纤维化模型 ;螺内酯预防组 (40只 ) :造模方法同模型组 ,螺内酯 10 0mg... 目的 探讨螺内酯预防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SD大鼠 90只 ,随机分为 3组。正常对照组 (8只 ) :正常饮食 ,皮下注射花生油 ;模型组 (42只 ) :复合因素制成肝纤维化模型 ;螺内酯预防组 (40只 ) :造模方法同模型组 ,螺内酯 10 0mg·kg- 1·d- 1灌胃。分别于第 2周、4周、6周、8周末随机处死 8只大鼠 ,取肝组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肝组织内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β1)、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PDGF BB)及α 平滑肌动蛋白 (α SMA)含量。结果 螺内酯预防组TGFβ1、PDGF BB及α SMA在肝组织中的表达均较模型组明显减少 (P <0 .0 5或P <0 .0 1)。 结论 螺内酯可通过降低TGFβ1、PDG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内酯 实验 大鼠 肝组织 TGFΒ1 PDGF-BB α-SMA 肝纤维化 转化生长因子β1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Α-平滑肌动蛋白 肝星状细胞
下载PDF
高压乳匀法制备中药固体脂质纳米粒(英文) 被引量:14
17
作者 厉英超 董蕾 +2 位作者 贾皑 苌新明 薛挥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41-544,共4页
目的采用高压乳匀法将中药有效成分包载于固体脂质纳米粒(SLN),并研究制备的纳米粒的主要性质。方法选择水飞蓟宾(SIL)和汉防己甲素(TET)为模型药物,采用高压乳匀法将其分别包载于SLN。在电镜下观察其形态,以粒度分析仪和Zeta电位分析... 目的采用高压乳匀法将中药有效成分包载于固体脂质纳米粒(SLN),并研究制备的纳米粒的主要性质。方法选择水飞蓟宾(SIL)和汉防己甲素(TET)为模型药物,采用高压乳匀法将其分别包载于SLN。在电镜下观察其形态,以粒度分析仪和Zeta电位分析仪测定其粒径和Zeta电位,用葡聚糖凝胶柱层析法和HPLC测定其包封率和载药量,还观察了SLN的稳定性。结果高压乳匀法制备的SIL-SLN呈球状,形态规则,平均粒径为(157±8)nm,Zeta电位为(-35.36±2.68)mV,包封率为95.64%,载药量为4.63%;TET-SLN呈片状存在,不规则,粒径较小,平均粒径为(47±3)nm,Zeta电位为(-32.99±2.54)mV,包封率为97.82%,载药量为4.76%。SIL-SLN和TET-SLN有较高稳定性。结论高压乳匀法适于制备包载中药的SL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飞蓟宾 汉防己甲素 固体脂质纳米粒 高压乳匀法 中药现代化
下载PDF
螺内酯对肝纤维化大鼠Ⅰ/Ⅲ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3
18
作者 张盈涛 苌新明 +1 位作者 李欣 李恒力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1年第10期1120-1124,共5页
目的探讨螺内酯对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Ⅰ/Ⅲ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影响,初步揭示螺内酯对大鼠肝纤维化的预防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雄性 SD 大鼠81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肝纤维化模型对照组(45只)及螺内酯组(26只).采用复合因素造模,... 目的探讨螺内酯对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Ⅰ/Ⅲ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影响,初步揭示螺内酯对大鼠肝纤维化的预防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雄性 SD 大鼠81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肝纤维化模型对照组(45只)及螺内酯组(26只).采用复合因素造模,螺内酯从造模开始每日1mL 100mg·kg^(-1)灌胃,共7wk.免疫组化染色及图像分析检测Ⅰ/Ⅲ型胶原含量.结果螺内酯组与肝纤维化组胶原面积比Ⅰ型胶原分别为:2.84±0.86,5.41±2.08,Ⅲ型胶原分别为:2.95±0.82,5.35±2.30.螺内酯组Ⅰ/Ⅲ型胶原增生程度明显降低(P<0.01).结论螺内酯可使肝组织Ⅰ/Ⅲ型胶原沉积明显减轻,提示螺内酯可明显预防肝纤维化的形成,ALD 在肝纤维化的发病中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药物疗法 病理学 胶原 生物合成 螺内酯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补硒治疗慢性肝病患者PBMC功能紊乱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8
19
作者 和水祥 苌新明 +2 位作者 李红霞 刘恩岐 李长顺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21-623,共3页
目的 探讨应用口服补硒方法纠正慢性肝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免疫功能紊乱的临床价值。方法 患者口服补硒 (2 0 0~ 30 0 μg·d-1) 8~ 12周后分离PBMC ,分别对比观察硒作用前后PBMC膜流动性、白细胞介素 2受体 (IL 2R)... 目的 探讨应用口服补硒方法纠正慢性肝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免疫功能紊乱的临床价值。方法 患者口服补硒 (2 0 0~ 30 0 μg·d-1) 8~ 12周后分离PBMC ,分别对比观察硒作用前后PBMC膜流动性、白细胞介素 2受体 (IL 2R)表达及其分泌IL 2活性、过氧化脂质丙二醛 (MDA)含量的变化 ,并结合体外PBMC培养实验结果 ,探讨其可能机制。结果 口服补硒治疗后 ,患者PBMC膜流动性、IL 2R表达及其分泌IL 2活性均显著提高 ,血中LPO含量显著减少 ,与未补硒组比较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P <0 .0 1)。体外培养患者的PBMC外加硒作用后上述指标呈相似变化。结论 口服补硒可纠正慢性肝病患者PBMCIL 2系统的功能紊乱 ,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BMC膜的脂质过氧化损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肝病 PBMC功能 白细胞介素2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 免疫功能
下载PDF
土荆芥-水团花对胃溃疡大鼠黏膜保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曹名波 董蕾 +1 位作者 苌新明 邹百仓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9-52,共4页
目的:通过土荆芥-水团花对一氧化氮(NO)、表皮生长因子(EGF)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影响,探讨该药对实验性大鼠胃黏膜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醋酸注射至大鼠浆膜下形成胃溃疡模型,用游标卡尺测量溃疡指数(UI),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NO含... 目的:通过土荆芥-水团花对一氧化氮(NO)、表皮生长因子(EGF)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影响,探讨该药对实验性大鼠胃黏膜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醋酸注射至大鼠浆膜下形成胃溃疡模型,用游标卡尺测量溃疡指数(UI),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NO含量,用放免法检测EGF含量,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胃黏膜组织EGFR的表达。结果:雷尼替丁组、土荆芥-水团花内容物组,UI,NO及EGF明显低于溃疡生理盐水组(P<0.05);正常大鼠胃黏膜EGFR的表达为弱阳性,定位在胞浆及胞膜,雷尼替丁组、土荆芥-水团花内容物组溃疡边缘组织阳性表达的细胞较正常组和溃疡生理盐水组逐渐增多(P<0.05)。结论:土荆芥-水团花内容物通过促进NO,EGF等胃黏膜的保护因子分泌,通过上调胃黏膜上皮细胞EGFR水平,促进溃疡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一氧化氮 表皮生长因子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胃溃疡 溃疡指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