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探讨枳实薤白桂枝汤治疗心肌梗塞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5
1
作者 王嘉瑞 苏世家 +2 位作者 李莉 周昆 于英莉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53-960,共8页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及体外实验验证,对枳实薤白桂枝汤(Zhishi Xiebai Guizhi Decoction,ZXGD)治疗心肌梗塞(myocardial infarction,MI)的作用进行研究并对其机制进行探讨。方法从TCMSP数据库检索ZXGD的化学成分及其靶点。以“myocar...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及体外实验验证,对枳实薤白桂枝汤(Zhishi Xiebai Guizhi Decoction,ZXGD)治疗心肌梗塞(myocardial infarction,MI)的作用进行研究并对其机制进行探讨。方法从TCMSP数据库检索ZXGD的化学成分及其靶点。以“myocardial infarction”“MI”作为关键词检索GeneCards、OMIM和DisGeNET数据库,剔除重复项,得到MI的相关靶点,并对ZXGD与MI的靶点取交集。构建基于活性成分与疾病交集靶点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利用DAVID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合STRING数据库与Cytoscape 3.7.2软件将交集靶点进行可视化处理,构建“药材-成分-靶点-疾病”网络。采用结扎心脏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MI小鼠模型,给予ZXGD进行干预,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测、Western blot对预测结果进行实验验证。结果网络药理学分析显示,ZXGD可能通过槲皮素、柚皮素、β-谷甾醇、木犀草素等药理成分作用于TNF-α、IL-1β、IL-6、VEGFA、IL-10等靶点,参与TNF信号通路,从而治疗MI;动物实验发现,与模型组比较,ZXGD组小鼠左心室心功能、流出道血流等超声指标明显升高(P<0.05);以及梗死心肌组织中IL-1β、TNF-α、IL-6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IL-10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ZXGD能够通过调控TNF-α、IL-1β、IL-6和IL-10等炎症因子保护心肌,从而治疗M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枳实薤白桂枝汤 心肌梗塞 网络药理学 超声 炎症 作用机制
下载PDF
UHPLC-MS/MS法同时测定枳实薤白桂枝汤中10种成分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孝莹 祁纪鸽 +3 位作者 苏世家 于英莉 周昆 张玥 《天津中医药》 CAS 2023年第7期910-915,共6页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UHPLC-MS/MS)方法同时测定枳实薤白桂枝汤中槲皮素、芹菜素、原儿茶酸、木犀草素、紫丁香苷、阿魏酸、柚皮苷、厚朴酚、橙皮苷、新橙皮苷的含量。[方法]采用Welchultimate XB-C18色谱柱(2.1 mm×...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UHPLC-MS/MS)方法同时测定枳实薤白桂枝汤中槲皮素、芹菜素、原儿茶酸、木犀草素、紫丁香苷、阿魏酸、柚皮苷、厚朴酚、橙皮苷、新橙皮苷的含量。[方法]采用Welchultimate XB-C18色谱柱(2.1 mm×100 mm,3μm),以0.1%甲酸水-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进样量为3μL,流速为0.2 mL/min,柱温40℃。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正负离子切换模式,多反应检测(MRM)模式。[结果]枳实薤白桂枝汤颗粒中10种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5),精密度、稳定性及重复性实验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2.86%,加样回收率均在97.68%~101.66%。[结论]该方法简便快捷、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枳实薤白桂枝汤颗粒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枳实薤白桂枝汤 含量测定 化学成分
下载PDF
防治冠心病中药经典方剂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8
3
作者 苏世家 于瑞丽 +2 位作者 赵琳 周昆 于英莉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8期146-150,共5页
冠心病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全球发病率和病死率的主要原因之一。传统中医将冠心病一般归属为"胸痹"范畴,认为其中医病机主要包括气虚、血瘀、痰饮等不同的病理过程,以益气活血、活血化瘀、化痰开窍... 冠心病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全球发病率和病死率的主要原因之一。传统中医将冠心病一般归属为"胸痹"范畴,认为其中医病机主要包括气虚、血瘀、痰饮等不同的病理过程,以益气活血、活血化瘀、化痰开窍、痰瘀同治等为主要治疗原则。文章通过总结中药经典方剂在冠心病中的运用,为准确应用经典方剂治疗冠心病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胸痹 辨证治疗 经典方剂
下载PDF
补骨脂素在2D/3D肝细胞模型上的毒性比较及对线粒体融合分裂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赵琳 苏世家 +2 位作者 王嘉瑞 于英莉 周昆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853-1859,共7页
目的分别使用二维(2D)和三维(3D)培养的人肝癌细胞(huma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s,HepG2)模型评价补骨脂素的毒性并比较其差异。方法采用低吸附U形底多孔板法构建了HepG2细胞的3D细胞模型。补骨脂素处理24 h后,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 目的分别使用二维(2D)和三维(3D)培养的人肝癌细胞(huma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s,HepG2)模型评价补骨脂素的毒性并比较其差异。方法采用低吸附U形底多孔板法构建了HepG2细胞的3D细胞模型。补骨脂素处理24 h后,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试剂盒检测LDH漏出量,TMRM染色检测线粒体膜电位。Q-PCR检测补骨脂素对线粒体融合分裂蛋白DRP1、Mfn-2及OPA1的mRNA的影响。结果3D模型可以长时间保持高水平白蛋白和尿素氮分泌,较2D模型具有更高的CYP1A2、CYP2E1、CYP3A4和UGT1A1表达水平。在3D模型中,补骨脂素较低浓度出现细胞存活率的明显降低,LDH漏出量明显升高以及线粒体膜电位的下降。Q-PCR结果显示补骨脂素诱导线粒体分裂蛋白DRP1表达明显增加,而线粒体融合蛋白OPA1明显下降。结论成功构建了3D HepG2细胞模型并应用于对补骨脂素肝毒性的评价;3D细胞培养模型对补骨脂素毒性反应更为敏感,线粒体在补骨脂素诱导细胞损伤中可能起关键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骨脂素 肝毒性 线粒体损伤 2D模型 3D模型 高内涵成像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