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王安忆访谈 被引量:3
1
作者 王安忆 苏伟贞 《扬子江(评论)》 CSSCI 2017年第6期5-10,F0003,共7页
苏伟贞(以下简称苏):就从一本书说起吧,二○○六年九月,我俩参加香港浸会大学主办的"张爱玲逝世十周年研讨会",比邻坐,你翻到一本书的扉页小学生写功课似好专心的钢笔字签名送我:"是我母亲的一本小书。"八月刚出版的《茹志鹃日... 苏伟贞(以下简称苏):就从一本书说起吧,二○○六年九月,我俩参加香港浸会大学主办的"张爱玲逝世十周年研讨会",比邻坐,你翻到一本书的扉页小学生写功课似好专心的钢笔字签名送我:"是我母亲的一本小书。"八月刚出版的《茹志鹃日记(1947-1965)》。这些年,你那认真的神情,成了记忆中对你的认知符号。打开书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安忆 香港浸会大学 认知符号 苏伟贞 张爱玲 钢笔字 小学生 茹志鹃
下载PDF
不安、厌世与自我退隐:南来文人的香港书写——从1950年代出发
2
作者 苏伟贞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7-96,共10页
1950年代前后,为数众多的文人开始启程离开大陆南向香港,架构了史上另一波的流动轴线。这一波南来文人力匡、贝娜苔、赵滋蕃、易文、徐訏等建构故乡─香港─异国─香港移动踪迹与书写墨痕,透过文人们生就具有的创作冲动交出可观的在地... 1950年代前后,为数众多的文人开始启程离开大陆南向香港,架构了史上另一波的流动轴线。这一波南来文人力匡、贝娜苔、赵滋蕃、易文、徐訏等建构故乡─香港─异国─香港移动踪迹与书写墨痕,透过文人们生就具有的创作冲动交出可观的在地书写。这些作品字里行间所流露的不安、厌倦、自我退缩现象,在在指向了西美尔(Georg Simmel)"麻木"厌倦的心理保护机制论点,这为我们提供了重新思考南来文人重生或再生、归去或归来的刻画过程。在处境上这些南来文人并非一般认知的强者主体,反而是孤独、无助者。以此为视角,证成他们如何以书写呈现较少被视见的自保机制成为外显传媒的中介,进而铭刻异变时空下文人独特的心事与命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50年代 南来文人 香港书写 麻木 不安 自我退隐
下载PDF
自夸与自鄙──張愛玲的書信演出 被引量:1
3
作者 蘇偉貞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55-60,共6页
作家的生命虽然短暂,却会因为作品而得到永存。上世纪40年代在上海文坛走红的女作家张爱玲,在沉寂了几十年后,由于旅美作家夏志清《现代中国小说史》的推崇,重又被广大读者所关注,而对她的研究也愈来愈成为海内外学界的一个热点。前不久... 作家的生命虽然短暂,却会因为作品而得到永存。上世纪40年代在上海文坛走红的女作家张爱玲,在沉寂了几十年后,由于旅美作家夏志清《现代中国小说史》的推崇,重又被广大读者所关注,而对她的研究也愈来愈成为海内外学界的一个热点。前不久,香港浸会大学举办了“张爱玲逝世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会上,先后由哈佛大学东亚語文系教授李欧梵、中国作协副主席王安忆、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子善、台湾作家苏伟贞作了重点发言。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张爱玲其人其作作了深入的阐述,多有可取之处。本刊特予独家刊登,以期能对张爱玲研究有所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演出 书信
下载PDF
鸦片床与诊疗椅:张爱玲《金锁记》、欧文·亚隆《诊疗椅上的谎言》的心理治疗图示
4
作者 苏伟贞 《中国现代文学论丛》 2009年第2期131-140,共10页
本文以张爱玲《金锁记》及当今心理治疗大师欧文·亚隆的小说《诊疗椅上的谎言》为文本,首先探讨活在鸦片床上的七巧,她作为张爱玲笔下'极端病态'的小说人物,对照《诊疗椅上的谎言》里医师希摩和病人贝拉的心理诊疗案例,援... 本文以张爱玲《金锁记》及当今心理治疗大师欧文·亚隆的小说《诊疗椅上的谎言》为文本,首先探讨活在鸦片床上的七巧,她作为张爱玲笔下'极端病态'的小说人物,对照《诊疗椅上的谎言》里医师希摩和病人贝拉的心理诊疗案例,援引弗洛伊德移情作用及荣格'同时性'等心理学理论,说明发生于不同时代的小说人物七巧和她的儿女,以及希摩和贝拉如何在不同的鸦片床榻与诊疗椅上,游走于超现实边缘,透过'医疗结盟'仪式,投射心灵内部与外在世界的不协调,编织出繁复奇异的心理治疗图示。其次讨论不同世界的人的共通性如何连结及连结的结果。论文进一步以'怪异系数'理论解读欧文·亚隆与张爱玲笔下同而不同的人物心理掌握。'怪异系数'来自波兰社会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民族志田野调查研究创见,他认为不同世界的人所具有的特性,因为创作者描述重心不同,导致形成扭曲的'怪异系数',独特的民族/性别经验结合,会产生新的视野,他强调连接不同世界的人,必须靠共通性。毫无疑问,《金锁记》、《诊疗椅上的谎言》的共通性非心理游戏与戏剧性莫属,而'怪异系数'提供我们一种看的方式,病态心理发展的戏剧性,为'病态即艺术根源'做出最好的明证与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欧文·亚隆 诊疗椅 鸦片床 心理治疗图示
下载PDF
悼亡作为写作——白先勇与《蓦然回首》、《第六只手指》、《树犹如此》 被引量:3
5
作者 苏伟贞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4-31,共8页
死亡作为白先勇作品中重要的意象,根源于童年生肺病长期被隔离,遂生成人世无常之哀惋与留恋心境,不仅揭示了白先勇的创作冲动,亦成就其实践情感的悼亡美学手法。简言之,在此基础上若问作家"为何写作"的创作根性,白先勇有云:&q... 死亡作为白先勇作品中重要的意象,根源于童年生肺病长期被隔离,遂生成人世无常之哀惋与留恋心境,不仅揭示了白先勇的创作冲动,亦成就其实践情感的悼亡美学手法。简言之,在此基础上若问作家"为何写作"的创作根性,白先勇有云:"希望把人类心灵中的痛楚变成文字。"相对于小说,白先勇散文《蓦然回首》、《第六只手指》、《树犹如此》则是切身入文的悼亡书写——《蓦然回首》向病故衰亡的父母告别、《第六只手指》对童贞之身三姊先明告别、《树犹如此》与一生的至友王国祥告别——怀人忆往,文采暧暧含光蕴藉内敛,挽歌为个人至亲而作。本文因此梳理三篇散文用以证成其"痛楚变成文字"的写作原初,层层论述真实特定人物作为悼亡对象的可能与可为,且如何历经时间,与小说形成互文,照映浮现白先勇个人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先勇 悼亡 写作 手指 创作冲动 告别 文字 小说
原文传递
连环套:论张爱玲的出版美学——以一九九五年后出土著作为主 被引量:1
6
作者 苏伟贞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17,共17页
1995年后,张爱玲作品的出版,构成了出版界的"传奇"。文章以张爱玲的《连环套》出版情况为分析样本,称之为出版"连环套"。带着张派女性作家与学者的"同情之理解",作者探讨《连环套》事件所构成的出版美学... 1995年后,张爱玲作品的出版,构成了出版界的"传奇"。文章以张爱玲的《连环套》出版情况为分析样本,称之为出版"连环套"。带着张派女性作家与学者的"同情之理解",作者探讨《连环套》事件所构成的出版美学如何助力张爱玲出版奇观的形成以及张爱玲创作出版的组构中形成的对话与交流,认为集张爱玲所有记忆的合媒与颉颃之大成的《小团圆》以及《一九八八——?》、《同学少年都不贱》、《郁金香》、《重访边城》等张爱玲逝世后出版作品的组构及互文性,交织形构了张爱玲处理同一素材的反复与折射手法,展现了张爱玲合媒与颉颃的出版美学,形成了传奇式的蒙太奇效果,使张爱玲的旧作出土一次比一次更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出版美学 合媒与颉颃 蒙太奇
原文传递
流浪者拔营
7
作者 苏伟贞 《上海文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4-21,共18页
关键词 流浪者 北京人 鼻胃管 医生 住院医师 膀胱癌 膀胱肿瘤 病房 紫杉醇 计时
原文传递
租书店的女儿(外三篇)
8
作者 苏伟贞 《天涯》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9-145,共7页
父亲晚年消磨时间的方式说来挺酷的——他看武侠小说,手不释卷地看。善恶轮回的武侠天地价值观如是分明,故事情节对话重口味,加上众多江湖人物呼啸来去。
关键词 租书店 郭良蕙 小女生 玄小佛 朱西宁 林怀民
原文传递
张爱玲与名词荒——关于《文革的结束》及《知青下放》的故事
9
作者 苏伟贞 《上海文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85-88,共4页
1970年9月,水晶“一到柏城,手里还提着两件行李,便忙着问路,找到张爱玲女士住所。”登门摁铃拜访遭拒,之后试着不时打电话求见,亦无下文。仿佛神迹显灵,1971年6月3日张爱玲写信给水晶,“哪天晚上请过来一趟”,约在她公寓晤谈。1961年10... 1970年9月,水晶“一到柏城,手里还提着两件行李,便忙着问路,找到张爱玲女士住所。”登门摁铃拜访遭拒,之后试着不时打电话求见,亦无下文。仿佛神迹显灵,1971年6月3日张爱玲写信给水晶,“哪天晚上请过来一趟”,约在她公寓晤谈。1961年10月13日张爱玲曾抵台访问,水晶当时无缘得见。对这位超级张迷而言,这天,他等了十年。夜谈后水晶快笔写就《蝉——夜访张爱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夏志清 联合文学
原文传递
不断放弃,终于放弃——张爱玲奇异的自尊心
10
作者 苏伟贞 《书城》 2012年第3期101-103,共3页
一九九五年九月八日(美国时间),张爱玲在洛杉矶西木区West Wood居住的公寓被发现已经去世。如同我们并不真知道她确实的生辰,关于她的正确死亡时间,法医给出的也只是推断约在她被发现的六七天前。作家神情安详地躺在地板上,身上覆盖毛毯... 一九九五年九月八日(美国时间),张爱玲在洛杉矶西木区West Wood居住的公寓被发现已经去世。如同我们并不真知道她确实的生辰,关于她的正确死亡时间,法医给出的也只是推断约在她被发现的六七天前。作家神情安详地躺在地板上,身上覆盖毛毯,对照她生前绝少与人联络、坚决挺住了封锁防线来看,这次她仍自行于生命象征逸出。这样的死,保持了她一贯的奇异的自尊心,不等人们或死神有机会拒绝她的那一天来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胡兰成 自尊心 放弃 奇异 生命 母亲 情感 父亲 民国
原文传递
过站不停
11
作者 苏伟贞 《书城》 2011年第10期81-81,共1页
童先文无论在职场上还是情场上都是优等生,一切看上去顺风顺水。只有她自己知道,不安在黑夜里仍然活着,发出巨大的呼吸声。她任性而洒脱地离开了光怪陆离的都市,离开光鲜亮丽的电视台,回到拙朴的家乡小镇做闲达人。然而一切如影随形,人... 童先文无论在职场上还是情场上都是优等生,一切看上去顺风顺水。只有她自己知道,不安在黑夜里仍然活着,发出巨大的呼吸声。她任性而洒脱地离开了光怪陆离的都市,离开光鲜亮丽的电视台,回到拙朴的家乡小镇做闲达人。然而一切如影随形,人生复杂难解的谜题并不因为改变了地点、时间、人物,就自动现出答案……《过站不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 优等生 中篇小说 电视台 达人 含羞草 难解 职场 呼吸 离开
原文传递
黑洞
12
作者 苏伟贞 《书城》 2011年第11期33-36,共4页
十三小时后,(飞过换日线,白昼转黑,顺时钟序次,卷向太平洋边北半球)晚上九点洛杉矶机场,等待衔接午夜飞达拉斯、清晨转进爱荷华IWP国际作家工作坊的航班。机场就是机场,移动世界,功能性。厌于细节,你闪过拐角步道洗手间侧席地而坐一排... 十三小时后,(飞过换日线,白昼转黑,顺时钟序次,卷向太平洋边北半球)晚上九点洛杉矶机场,等待衔接午夜飞达拉斯、清晨转进爱荷华IWP国际作家工作坊的航班。机场就是机场,移动世界,功能性。厌于细节,你闪过拐角步道洗手间侧席地而坐一排年轻旅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洞 机场 出租车 作家 玉米田 啤酒 工作坊 计算机 安全带 时钟
原文传递
魔术时刻
13
作者 苏伟贞 《书城》 2011年第10期60-60,共1页
《魔术时刻》是一组"魔术",不仅仅是苏伟贞所言的电影技术中的"狼狗时光"——"衔接白昼与黑夜的中间暮色",而是真正的魔术,公然展现给我们一种情景,同时又透露出某种暗示,暗示在表面的情形后面还有另一... 《魔术时刻》是一组"魔术",不仅仅是苏伟贞所言的电影技术中的"狼狗时光"——"衔接白昼与黑夜的中间暮色",而是真正的魔术,公然展现给我们一种情景,同时又透露出某种暗示,暗示在表面的情形后面还有另一个存在,似乎地上的花朵之下,还有隐匿的开放,其间神秘的关系,在小说里是以隐喻的方式显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魔术 电影技术 时刻 暗示 城市 隐喻 小说集 衔接 狼狗 暮色
原文传递
(不)在爱荷华 足音与轨道之间与之后
14
作者 苏伟贞 《书城》 2011年第12期82-86,共5页
抽离爱荷华大学国际作家工作坊(IWP)Translation Workshop正进行的"911:10 YearsLater"讲座,不同国籍的作家谈论各自的九·一一经验,非文学。课堂远在校园河北岸,IWP安排了交通工具送大家来。我的九·一一记忆是遥远... 抽离爱荷华大学国际作家工作坊(IWP)Translation Workshop正进行的"911:10 YearsLater"讲座,不同国籍的作家谈论各自的九·一一经验,非文学。课堂远在校园河北岸,IWP安排了交通工具送大家来。我的九·一一记忆是遥远地同步看了整夜电视新闻,为数字场景震撼,而创伤其实是很私人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家 轨道 小说家 母亲 英文版 普利策 中译本 写作 叙事者 指骨
原文传递
站在此岸,描摹生命之花
15
作者 苏伟贞 《明日风尚》 2011年第3期154-157,共4页
没有记忆,我们就什么都不是了。——布纽尔(Luis Bunuel)我们常有一种老于人生之感,但老于人生偏偏很难说得清楚,倒是大伙儿不太爱谈的老于身体,总有这个那个专有名词提供世人具体去形容去比拟。好比晚近才发展起来的脑神经学之失语症... 没有记忆,我们就什么都不是了。——布纽尔(Luis Bunuel)我们常有一种老于人生之感,但老于人生偏偏很难说得清楚,倒是大伙儿不太爱谈的老于身体,总有这个那个专有名词提供世人具体去形容去比拟。好比晚近才发展起来的脑神经学之失语症、失忆症、辨识失能等等,但身体也有其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之花 失忆症 专有名词 失能 加护病房 近期作品 艺术风格 不知道 失读 具象
原文传递
自夸与自鄙——张爱玲的书信演出
16
作者 苏伟贞 《书城》 2007年第1期29-35,共7页
情节大约要从青少年时期被父亲囚禁的那场风暴开始,之后,张爱玲正式建立起她的后场演出模式。是的,如果和她对戏的角儿在前台,那么,张爱玲总盘踞在后场。戏码终于贴了出来——"自夸与自鄙",从那天开始,便没换过。这出戏的背... 情节大约要从青少年时期被父亲囚禁的那场风暴开始,之后,张爱玲正式建立起她的后场演出模式。是的,如果和她对戏的角儿在前台,那么,张爱玲总盘踞在后场。戏码终于贴了出来——"自夸与自鄙",从那天开始,便没换过。这出戏的背景与底蕴来自《私语》,是她据以一场父女之间真实冲突的自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信件 胡兰成 夏志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