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三维条件下人胚胎干细胞向内皮细胞的分化及功能 被引量:2
1
作者 苏位君 王宝玉 +5 位作者 宋祥和 王丽娜 刘艳华 周曼倩 童玲玲 李宗金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39-544,共6页
目的建立一种改良的三维分化无血清方法,对人胚胎干细胞(hESCs)向内皮细胞进行分化,并对这种方法得到的人胚胎干细胞来源内皮细胞(hESC-ECs)进行功能检测。方法在低附着培养皿中培养未分化的H9 hESCs12 d,使其形成类胚体(EBs),12 d后将... 目的建立一种改良的三维分化无血清方法,对人胚胎干细胞(hESCs)向内皮细胞进行分化,并对这种方法得到的人胚胎干细胞来源内皮细胞(hESC-ECs)进行功能检测。方法在低附着培养皿中培养未分化的H9 hESCs12 d,使其形成类胚体(EBs),12 d后将已形成的EBs收集起来,用浓度为1.5 mg/ml的Ⅰ型鼠尾胶原重悬,加入六孔板中,在37℃待胶原凝固后加入EGM-2培养基培养3 d,获得出芽类胚体后用0.25%胶原酶Ⅰ和0.56 U/ml LiberaseBlendzyme消化芽生类胚体各20 min,采用流式技术分选出其中CD31阳性的细胞,并用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ac-LDL)摄取实验和成管实验验证这部分细胞的内皮细胞功能。结果建立了一种基于胶原培养环境的三维分化方法,采用这种方法能够将hESCs向内皮细胞分化的效率提高到18%,最终获得的hESC-ECs具有和人脐带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相似的细胞表面标志物,并在乙酰化LDL吞噬实验和血管新生实验中表现出良好的内皮细胞功能。结论建立的改良三维分化方法能够明显提高hESCs向内皮细胞的分化效率,是一种简单高效的分化方法,同时无血清培养方法为将来hESC-ECs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胚胎干细胞 人胚胎干细胞来源内皮细胞 三维分化法 CD31
下载PDF
病理学全英文慕课制作的实践与经验
2
作者 苏位君 谭小月 《高校医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21年第5期18-21,共4页
慕课是一种在线课程模式,其因适应互联网时代碎片化学习及便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特点,受到高校师生广泛关注。病理学是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医学的快速发展对病理学教学的国际化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借助南开大学医学院病... 慕课是一种在线课程模式,其因适应互联网时代碎片化学习及便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特点,受到高校师生广泛关注。病理学是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医学的快速发展对病理学教学的国际化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借助南开大学医学院病理学师资的良好学科知识积累及英文储备,病理学教研室完成了病理学全英文慕课的制作,并已上线运行,收到良好效果。本文从授课教师的角度出发,总结了病理学全英文慕课的制作过程中的体会和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慕课 病理学 线上课程 全英文教学
下载PDF
体外分离培养的心脏干细胞具有间充质干细胞的特性
3
作者 王丽娜 宋祥和 +6 位作者 刘艳华 苏位君 周曼倩 童玲玲 王宝玉 郑国光 李宗金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6-51,共6页
近年来,已报道从成年的小鼠中分离得到心脏干细胞(Cardiac Stem.Cells CSCs),并且应用于心脏病的治疗.但是心脏干细胞特征尚未完全阐述.通过体外分离成年小鼠的心肌组织,进行培养,分离得到半悬浮状态的具有干细胞特性的细胞;利用流式细... 近年来,已报道从成年的小鼠中分离得到心脏干细胞(Cardiac Stem.Cells CSCs),并且应用于心脏病的治疗.但是心脏干细胞特征尚未完全阐述.通过体外分离成年小鼠的心肌组织,进行培养,分离得到半悬浮状态的具有干细胞特性的细胞;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分离得到的心脏干细胞的表面分子表达情况;并且通过调整培养条件诱导其体外分化.研究结果显示成功分离得到的心脏干细胞,表达干细胞标志分子Sca-1,以及间充质干细胞标志分子(CD29、CD90、CD44和CD106);体外分化研究显示心脏干细胞可以分化成心肌细胞、平滑肌细胞、脂肪细胞和成骨细胞.心脏干细胞具有间充质干细胞的特性,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在心脏损伤的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干细胞 心球样细胞团 间充质干细胞 分化
下载PDF
分子影像学方法示踪胚胎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肝损伤 被引量:3
4
作者 姚欣鹏 徐旸 +6 位作者 张璐 冷良 苏位君 王丽娜 童玲玲 李宗金 孔德领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36期6481-6488,共8页
背景:胚胎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已被用于急性肝损伤的治疗,但其在体内治疗过程中的增殖迁移情况尚不清楚。目的:利用分子影像技术监测移植胚胎干细胞在急性肝损伤修复过程中的行为。方法:利用慢病毒载体,将萤火虫荧光素酶、红色荧光... 背景:胚胎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已被用于急性肝损伤的治疗,但其在体内治疗过程中的增殖迁移情况尚不清楚。目的:利用分子影像技术监测移植胚胎干细胞在急性肝损伤修复过程中的行为。方法:利用慢病毒载体,将萤火虫荧光素酶、红色荧光蛋白以及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三融合基因转入小鼠胚胎干细胞(D3)中,筛选得到稳定整合3个报告基因的D3胚胎干细胞系。将上述胚胎干细胞或分化了6 d的拟胚体细胞通过脾脏注射到急性肝损伤SV129模型小鼠体内,利用生物发光成像技术监测移植的细胞。结果与结论:RT-PCR结果显示,三融合基因的转入并未影响胚胎干细胞Oct-4和Nanog的表达。利用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可以观察到移植细胞从脾脏迁移到肝脏的过程。移植的胚胎干细胞和拟胚体细胞都在肝脏处形成畸胎瘤,由于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同时也是自杀基因,可以与更昔洛韦作用诱导转基因细胞死亡,通过注射更昔洛韦来抑制畸胎瘤的生长并逐步将其杀死。组织学分析显示,畸胎瘤里包含来自于3个胚层的组织。提示三融合基因的转入并未影响胚胎干细胞的多向分化潜能,且胚胎干细胞用于细胞治疗有潜在的成瘤风险,影响了对肝损伤的修复,治疗策略有待进一步改进,并需要实时监控其在体内的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干细胞移植 胚胎干细胞 畸胎瘤 基因 转基因 自杀
下载PDF
靶向G蛋白偶联受体的肽类药物 被引量:1
5
作者 赵雁杰 苏位君 李帅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37-846,共10页
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s,GPCRs)是哺乳动物体内最大的细胞膜表面受体家族,具有7次跨膜螺旋结构。人类基因组编码约800种不同类型的GPCRs,广泛参与了代谢性疾病及肿瘤等多种重大疾病的病理过程,使之成为药物研发的热... 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s,GPCRs)是哺乳动物体内最大的细胞膜表面受体家族,具有7次跨膜螺旋结构。人类基因组编码约800种不同类型的GPCRs,广泛参与了代谢性疾病及肿瘤等多种重大疾病的病理过程,使之成为药物研发的热门靶点。肽是介于氨基酸和蛋白质之间的一类物质,由两个至几十个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而成,是涉及生物体内多种细胞功能的生物活性物质。迄今为止,研究者已鉴定出7000余种天然肽,分别作为激素、神经递质、生长因子、离子通道配体和抗生素等发挥功能。肽类药物因具有作用机制明确、安全性好、生产成本低等多重独特优势及其在空间结构上近乎无限的可能性而逐渐受到重视。近年来,基于对GPCR结构的理解不断深入,靶向GPCR的肽类药物发展迅猛,新药不断上市。目前为止,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已批准上市近50种靶向GPCR的肽类药物,用于治疗代谢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和癌症等多种疾病。肽类药物的研发经历了人体肽开发、天然肽开发和生物技术开发3个阶段。目前,已上市的靶向GPCR肽类药物大多是对人体天然内源性多肽类配体的改造与修饰。本文归纳了近年来研发成功已上市的靶向GPCR肽类药物,并简要总结了目前肽类药物的研发策略及未来潜在的发展方向,旨在为更多靶向GPCR肽类药物的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蛋白偶联受体 肽类药物 靶向药物
下载PDF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在癌症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6
作者 吴星怡 张磊 +5 位作者 吕丹 刘艳华 陈亚南 苏位君 罗娜 向荣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99-301,共3页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作为一种新型光学传感器,在疾病诊断领域展现出日益广泛的应用性.借助于纳米材料研究的最新进展,该传感技术可实现浓度极低生物标记物的有效检测.我们针对表面等离子体传感器在癌症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介绍了最新...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作为一种新型光学传感器,在疾病诊断领域展现出日益广泛的应用性.借助于纳米材料研究的最新进展,该传感技术可实现浓度极低生物标记物的有效检测.我们针对表面等离子体传感器在癌症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介绍了最新研究进展、重要发现及未来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传感器 癌症 早期诊断 纳米材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