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哺乳类细胞中易错修复诱导信号的初探
1
作者 苏兆众 罗祖玉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39-44,共6页
本研究从两个方面初探哺乳类细胞中易错修复诱导信号的本质:1.诱导信号是否产生于DNA损伤因子直接“击中”细胞中某些靶物质?2.DNA复制的抑制是否诱导信号的必要组成部分?用转染方法,把带有紫外线损伤的外源性DNA导入人和大鼠细胞,能像... 本研究从两个方面初探哺乳类细胞中易错修复诱导信号的本质:1.诱导信号是否产生于DNA损伤因子直接“击中”细胞中某些靶物质?2.DNA复制的抑制是否诱导信号的必要组成部分?用转染方法,把带有紫外线损伤的外源性DNA导入人和大鼠细胞,能像紫外线直接照射细胞一样诱发易错修复功能,而且两种诱导处理有着相似的剂量相应关系和动力学过程。再者,无论导入的DNA在细胞中能否起始复制,都具诱导功能。所以,可以认为,诱导信号来自DNA损伤本身而不是细胞中特定靶物质的损伤;DNA复制的抑制不是诱发易错修复的必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类细胞 诱导信号 DNA
下载PDF
哺乳类细胞中DNA损伤诱导的条件反应、诱导性易错修复功能以及体细胞突变和癌变
2
作者 苏兆众 罗祖玉 《国际遗传学杂志》 CAS 1987年第1期17-22,共6页
对DNA损伤修复特别是诱导性易错修复(inducible error-prone repair)机理的研究方兴未艾;主要原因是DNA损伤及其修复同致突变和致癌有直接关系,易错修复造成细胞突变;而体细胞突变又可导致癌变。本文简述哺乳类细胞中由DNA损伤诱导的条... 对DNA损伤修复特别是诱导性易错修复(inducible error-prone repair)机理的研究方兴未艾;主要原因是DNA损伤及其修复同致突变和致癌有直接关系,易错修复造成细胞突变;而体细胞突变又可导致癌变。本文简述哺乳类细胞中由DNA损伤诱导的条件反应,类似细菌SOS修复的诱导性易错功能以及与致突变、致癌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性 易错修复 条件反应 DNA 染色体畸变 功能 体细胞突变 癌变 损伤诱导
下载PDF
人肝癌细胞瘤QGY-7703的p53基因及其表达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厚义 黄青山 +4 位作者 陈翠微 罗祖玉 谢毅 刘建平 苏兆众 《细胞生物学杂志》 CSCD 1997年第4期169-174,共6页
本文利用等位基因分析,PCR-SSCP,RT-PCR/序列分析,Northern印迹,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印迹,免疫沉淀等方法对人肝癌细胞株QGY-7703的p53基因背景进行了研究,发现17号染色体短臂可能存在等位基因缺失,在p53基因的编码序列上没有发现任何... 本文利用等位基因分析,PCR-SSCP,RT-PCR/序列分析,Northern印迹,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印迹,免疫沉淀等方法对人肝癌细胞株QGY-7703的p53基因背景进行了研究,发现17号染色体短臂可能存在等位基因缺失,在p53基因的编码序列上没有发现任何突变,但发现其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很低,表明在QGY-7703细胞中p53基因的低水平表达可能同细胞的恶性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细胞株 P53基因 基因表达 肿瘤抑制基因
下载PDF
石蒜碱内铵盐和细小病毒H-1对胃癌细胞杀伤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吴云林 吴裕炘 +3 位作者 余春仙 张素胤 苏兆众 江绍基 《上海医学》 CAS 1988年第12期683-688,2,共7页
体外三种胃癌细胞株的染料排斥试验及~3H—胸腺嘧啶掺入试验均证实石蒜碱内铵盐(AT-1840)及细小病毒H-1(PVH-1)对胃癌细胞具有直接杀伤作用,药物浓度与杀伤强度呈正比,最低有效浓度分别为0.1μg/孔和1×10~4/孔。流式细胞仪检测证实... 体外三种胃癌细胞株的染料排斥试验及~3H—胸腺嘧啶掺入试验均证实石蒜碱内铵盐(AT-1840)及细小病毒H-1(PVH-1)对胃癌细胞具有直接杀伤作用,药物浓度与杀伤强度呈正比,最低有效浓度分别为0.1μg/孔和1×10~4/孔。流式细胞仪检测证实AT-2840作用于G2/M增殖期胃癌细胞。PVH-1作用于S期胃癌细胞。PVH-1感染肿瘤细胞后即掺入细胞核内增殖,细胞膜绒毛变性、丢失,其后细胞肿胀、崩解。两药最低有效剂量联用,对胃癌细胞杀伤作用起协同增强效应,抗肿瘤作用可超过任一单独应用最大剂量时的作用强度。AT-1840使实体瘤重量明显减少,PVH-1和AT-1840明显延长带胃癌裸小鼠(腹水型及实体型)的生存期。本研究首次证实AT-1840和PVH-1均为低浓度有效的胃癌细胞直接杀伤因子,且具有协同增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细胞 染料排斥试验 H-1 杀伤作用 细小病毒 石蒜碱 抗阿米巴药 铵盐
下载PDF
人肝癌细胞p53基因的表达及其对细小病毒H-1的敏感性
5
作者 郭兰萍 李国栋 +6 位作者 徐红 黄青山 林万敏 凌文海 黄海 罗祖玉 苏兆众 《实验生物学报》 CSCD 1999年第1期22-29,共8页
本文利用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17号染色体短臂等位基因杂合性分析,Northern印迹,免疫沉淀,p53基因第7外显子酶切等技术检测了两个中国人肝癌细胞系SMMC-7721,YY-8103和一个自发转化的人肝细胞系L-02的p53基因结构与表达。实验表明,这三... 本文利用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17号染色体短臂等位基因杂合性分析,Northern印迹,免疫沉淀,p53基因第7外显子酶切等技术检测了两个中国人肝癌细胞系SMMC-7721,YY-8103和一个自发转化的人肝细胞系L-02的p53基因结构与表达。实验表明,这三个细胞系中没有出现17号染色体短臂等位基因杂合性缺失,第4—9外显子也没发生突变,但其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很低。利用MTT比色分析法研究了这三个细胞系和其他已知p53基因背景的八个人肝癌细胞系(QGY-7703、PLC/PRF/5、Huh-7、Hep3B、FOCUS、Tong/ HCC、SK-Hep-1、HepG2)对自主性细小病毒H-1的敏感性。除HepG2细胞外,其他十个细胞系p53基因的结构和/或表达都不正常。经H-1感染(moi=20)后,其敏感性均高于HepG2细胞。本研究初步表明了p53基因结构或表达的不正常可能导致人肝癌或转化细胞对H-1的敏感性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P53基因 基因表达 细小病毒H-1 敏感性
下载PDF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CYTOCIDAL EFFECT OF AT-1840 AND PARVOVIRUS H-1 AGAINST STOMACH CANCER CELLS
6
作者 吴裕炘 吴云林 +6 位作者 余春仙 萧树东 刘炳荣 江绍基 苏兆众 罗祖玉 张素胤 《Medical Bulletin of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CAS 1990年第1期37-46,共10页
We had given evidences of cytocidal effect in vitro of either parvovirus H-I(PV H-1) or AT-1840 (lycobetaine) on gastric cancer cells. They act on different phase of the cell cycle of the gastric cancer cells, with PV... We had given evidences of cytocidal effect in vitro of either parvovirus H-I(PV H-1) or AT-1840 (lycobetaine) on gastric cancer cells. They act on different phase of the cell cycle of the gastric cancer cells, with PV H-1 on the late stage of S phase and AT-1840 on M phase. Combined use of these drugs gives better killing effect than the individual drug alone. In gastric cancer-bearing nude mice (ascites and solid tumor forms), both AT-1840 and PV H-1 increased the survival peroids and decreased the size of solid tumors. Depsite these are the experimental study which may not to be the same in human being. However, the study has layed down a solid foundation for our further exploration of these two substances as anti-gastric cancer drugs in the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VOVIRUS H-1 (PV H-1) lycobetaine (AT-1840) cytocidal EFFECT dye EXCLUSION test flow CYTOMETRY cancer-bearing NUDE mice
下载PDF
STUDY OF MUTAGENESIS OF GENOTOXIC AGENTS AT LOW DOSE WITH PARVOVIRUS/ HUMAN CELL DETECTING SYSTEM
7
作者 苏兆众 罗祖玉 郭兰萍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1989年第7期602-608,共7页
Although several tens of detecting systems have since been established to test the environmental mutagens and carcinogens, each of them inevitably possesses its limitation for application. This study describes a newly... Although several tens of detecting systems have since been established to test the environmental mutagens and carcinogens, each of them inevitably possesses its limitation for application. This study describes a newly developed system, the parvovirus/human cell system.The autonomous parvovirus H-1 contains a linear single-stranded D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VOVIRUS DNA-damaging AGENTS ENHANCED REACTIVATION ENHANCED mutagenesi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