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丙酮酸乙酯对人脑胶质母细胞瘤U251细胞和HMGB1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3
1
作者 李松 杭春华 +3 位作者 苏兴奋 刘明 刘寰东 曹立平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123-127,共5页
目的探讨丙酮酸乙酯(EP)对人脑胶质母细胞瘤U251细胞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不同浓度EP处理U251细胞后,分别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和平板克隆的方法检测EP对U251增殖及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并采用Hoechst 33258染色和膜联蛋白V-异硫... 目的探讨丙酮酸乙酯(EP)对人脑胶质母细胞瘤U251细胞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不同浓度EP处理U251细胞后,分别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和平板克隆的方法检测EP对U251增殖及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并采用Hoechst 33258染色和膜联蛋白V-异硫氰酸荧光素/碘化丙啶(Annexin V-FITC/PI)染色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凋亡的变化,蛋白印迹法分析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EP(10、15、20 mmol/L)分别作用8 h、16 h、24 h后均能抑制U251细胞的增殖,且存在显著的剂量-时间效应关系。与对照组相比,EP处理后U251细胞克隆形成能力减弱、细胞凋亡率升高。不同浓度组EP作用U251细胞24 h后HMGB1的蛋白表达水平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降低。结论 EP能明显抑制人脑胶质母细胞瘤U251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下调HMGB1的表达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酮酸乙酯 胶质母细胞瘤 胶质母细胞瘤U251细胞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下载PDF
RIP1/RIP3通路介导谷氨酸诱导的HT-22海马神经细胞损伤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苏兴奋 王汉东 +2 位作者 康德智 林元相 陈伏祥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05-912,共8页
目的探讨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RIP)I和RIP3通路是否介导谷氨酸诱导的HT-22海马神经细胞死亡。方法(1)体外培养小鼠海马神经细胞株HT-22,分为空白对照组、zVAD组、Nec-1组、谷氨酸组、谷氨酸+zVAD组、谷氨酸+zVAD+Nec-1组、谷... 目的探讨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RIP)I和RIP3通路是否介导谷氨酸诱导的HT-22海马神经细胞死亡。方法(1)体外培养小鼠海马神经细胞株HT-22,分为空白对照组、zVAD组、Nec-1组、谷氨酸组、谷氨酸+zVAD组、谷氨酸+zVAD+Nec-1组、谷氨酸+Nec-1组.zVAD、Nee-1、谷氨酸的终浓度分别为20μmol/L、30μmol/L、3mmol/L,作用24h后用Celltiterglo发光法细胞活力检测试剂盒(CTG)检测细胞存活率;碘化丙啶(PI)及Hoechst细胞染色检测细胞的坏死;(2)将HT-22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谷氨酸组、谷氨酸+Nec.1组,浓度和作用时间同上,应用MitoSoxred线粒体超氧化物指示剂检测细胞线粒体内活性氧自由基(ROS)水平;(3)将HT-22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谷氨酸组、谷氨酸+叔丁基茴香醚(BHA)组,BHA的终浓度为100μmol/L,作用24h后用PI及Hoechst细胞染色检测细胞的坏死:(4)将HT-22细胞分为RIP3siRNA组、对照组,分别转染RIP3siRNA、siRNA对照序列,72h后Westernblotting检测2组细胞RJP3蛋白的表达;(5)将HT.22细胞分为对照组、R1P3siRNA组、谷氨酸组、RIP3siRNA+谷氨酸组,分别各自转染siRNA对照序列、RIP3siRNA,48h后加入3mmol/L谷氨酸,24h后用PI及Hoechst细胞染色检测细胞的坏死,CTG检测细胞存活率。结果f1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谷氨酸组、谷氨酸+zVAD组PI阳性细胞百分比升高,细胞存活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谷氨酸组比较,谷氨酸+Nec-1组PI阳性细胞百分比明显减少,细胞存活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谷氨酸组HT-22细胞内的ROS水平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谷氨酸+Nec-1组细胞内的ROS水平明显低于谷氨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谷氨酸组PI阳性细胞百分比高于空白对照组,谷氨酸+BHA组PI阳性细胞百分比低于谷氨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与对照组比较,RIP3siRNA组细胞内RIP3蛋白水平明显下调;(5)与对照组比较,谷氨酸组PI阳性细胞百分比升高、细胞存活率降低。与谷氨酸组比较,RIP3siRNA+谷氨酸组阳性细胞百分比降低、细胞存活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IP1、RIP3通路及ROS介导谷氨酸诱导的HT-22海马神经细胞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 程序性坏死 Nec-1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3 HT-22
原文传递
RIP1/RIP3通路介导氯化血红素诱导的HT-22海马神经细胞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苏兴奋 王汉东 +1 位作者 林元相 陈伏祥 《中华神经创伤外科电子杂志》 2018年第5期283-290,共8页
目的探索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IP1)/RIP3通路是否参与氯化血红素(hemin)诱导的HT-22海马神经细胞损伤以及研究Necrostatin-1(Nec-1)在hemin诱导的HT-22细胞死亡中潜在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给予不同浓度的hemin(0、25、50、100μmol/L... 目的探索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IP1)/RIP3通路是否参与氯化血红素(hemin)诱导的HT-22海马神经细胞损伤以及研究Necrostatin-1(Nec-1)在hemin诱导的HT-22细胞死亡中潜在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给予不同浓度的hemin(0、25、50、100μmol/L)作用HT-22细胞24 h后测定碘化丙啶(PI)阳性细胞数和细胞存活率。用Necrostatin-1、zVAD和活性氧(ROS)清除剂叔丁基茴香醚(BHA)分别处理hemin诱导的HT-22细胞,24 h后分别测定各组PI^+细胞数、细胞存活率,使用MitoSox Red指示ROS水平。最后研究使用siRNA敲低RIP3水平对hemin诱导HT-22细胞死亡的影响,测定各组PI^+细胞数、细胞存活率及ROS水平。结果Hemin可剂量依赖性的诱导HT-22神经细胞死亡;RIP1抑制剂Necrostatin-1可显著抑制hemin诱导的HT-22细胞死亡,PI^+细胞数明显减少,细胞存活率提高,并且减少ROS积聚;BHA可显著减少hemin诱导的HT-22细胞的PI^+细胞数。更进一步的使用siRNA敲低RIP3表达水平可以显著减少hemin诱导的HT-22细胞死亡,PI^+细胞数明显减少,细胞存活率明显提高,ROS积聚水平显著减低。结论RIP1/RIP3通路及ROS可能介导hemin诱导的HT-22海马神经元细胞死亡,Necrostatin-1在其中起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血红素 程序性坏死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 Necrostatin-1
原文传递
脑肿瘤合并颅内动脉瘤3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陈伏祥 康德智 +5 位作者 林元相 余良宏 吴喜跃 江常震 吴赞艺 苏兴奋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5年第5期450-453,共4页
目的:总结脑肿瘤合并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式及预后,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7月—2014年6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2例脑肿瘤合并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1例,女2... 目的:总结脑肿瘤合并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式及预后,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7月—2014年6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2例脑肿瘤合并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1例,女21例;年龄29-74岁,平均(54.5±11.6)岁;均 CT、MRI、CTA 或 DSA 确诊。脑膜瘤23例,垂体腺瘤6例,皮样囊肿、表皮样囊肿、颈静脉球瘤各1例;伴发颅内动脉瘤共35个,其中颈内动脉瘤17个,大脑中动脉瘤8个,前交通动脉瘤5个,大脑前动脉瘤、后交通动脉瘤各2个,基底动脉瘤1个。32例患者中,脑肿瘤引起症状就诊23例,动脉瘤引起症状就诊5例,无症状检查发现4例。27例患者手术治疗,其中单纯脑肿瘤切除17例,单纯动脉瘤夹闭5例,脑肿瘤切除+夹闭动脉瘤4例,动脉瘤、脑肿瘤栓塞后行二期脑肿瘤切除1例;4例保守治疗;1例放弃治疗。结果32例中,29例获随访,其中手术治疗27例、保守治疗2例;随访时间2个月-11年,平均2.5年。随访期间,2例保守治疗者无临床症状,复查头颅 CT无出血。27例手术者,2例肿瘤复发,无动脉瘤破裂岀血;余患者情况良好。结论脑肿瘤合并颅内动脉瘤以脑膜瘤最为常见,首发症状多由脑肿瘤引起。对于脑肿瘤患者,术前应常规行 DSA 或头颅CTA 检查。对于确诊的患者,应根据患者首发症状、脑肿瘤和动脉瘤的大小、两种病变相对位置、动脉瘤破裂风险等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个体化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颅内动脉瘤 肿瘤/ 外科手术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