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莫言和莫瑞森作品看后现代社会的审丑意识 被引量:1
1
作者 苏冬凉 傅志雄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6期39-41,46,共4页
作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中、美作家代表,莫言和莫瑞森都可以称得上是"丑艺术家":莫瑞森的作品展示了美国上个世纪60年代进入后现代时期的审丑盛世;而莫言的作品则展示了中国自上个世纪80年代进入后现代时期的审丑特点。本... 作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中、美作家代表,莫言和莫瑞森都可以称得上是"丑艺术家":莫瑞森的作品展示了美国上个世纪60年代进入后现代时期的审丑盛世;而莫言的作品则展示了中国自上个世纪80年代进入后现代时期的审丑特点。本论文通过展示"两莫"作品中的外表之丑、自然之丑、语言之丑和意象之丑探讨人物的人生之丑和人性之丑,并最终指出历史之丑是一切丑陋的根源。审丑的目的在于:认识丑——改变丑——通向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言 莫瑞森 后现代 审丑
下载PDF
多模态视角下高校英美文学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构建 被引量:3
2
作者 苏冬凉 《黑河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107-109,共3页
多模态教学模式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已广泛应用。高校英美文学诗歌、文学小说片段及文学戏剧片段教学可以更好应用多模态视角下的高校英美文学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多模态视角下的高校英美文学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使高校英美文学课... 多模态教学模式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已广泛应用。高校英美文学诗歌、文学小说片段及文学戏剧片段教学可以更好应用多模态视角下的高校英美文学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多模态视角下的高校英美文学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使高校英美文学课在短课时内尽可能地达到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和国际交流能力的目的,是高校英美文学课教学改革的有效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话语 英美文学 诗歌 小说片段 戏剧片段
下载PDF
国外莫里森作品研究综述(2010-2016) 被引量:1
3
作者 苏冬凉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59-66,共8页
对近几年(2010-2016)来国外有关莫里森作品研究的归纳和总结,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综述:性别研究、社会学研究、宗教问题的关注、各种"后"视角下的研究、精神分析研究、莫里森和其他作家的比较研究、莫里森作品中边缘化人... 对近几年(2010-2016)来国外有关莫里森作品研究的归纳和总结,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综述:性别研究、社会学研究、宗教问题的关注、各种"后"视角下的研究、精神分析研究、莫里森和其他作家的比较研究、莫里森作品中边缘化人物和内容研究以及莫里森作品教学研究等。目的在于使中国学者对近几年国外莫里森作品的研究状况有一个更好的认识和了解,完善莫里森作品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外 莫里森 研究综述
下载PDF
高校英美文学课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被引量:1
4
作者 苏冬凉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125-128,共4页
批判性思维能力是大学生必备的能力之一。如何利用高校英美文学课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已逐步成为课改的首要问题。文章以吴伟仁教授所编的高校英美文学教材美国文学部分为蓝本,提出以开放性问题主导教学、教材作品与同名改编电影... 批判性思维能力是大学生必备的能力之一。如何利用高校英美文学课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已逐步成为课改的首要问题。文章以吴伟仁教授所编的高校英美文学教材美国文学部分为蓝本,提出以开放性问题主导教学、教材作品与同名改编电影对比教学两种模式,以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性问题 同名改编电影 批判性思维
下载PDF
试析《土生子》主人公别格的心理构建——兼谈拉康的三界说理论 被引量:1
5
作者 苏冬凉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96-99,118,共5页
文章主要运用拉康的三界说理论,即想象界、象征界和现实界,分析美国黑人小说《土生子》中主人公别格的主体建构,集中探讨别格世界里想象界与象征界的相互作用。别格认同美国的主流文化,而这种认同对其心理活动产生了重要影响。美国的象... 文章主要运用拉康的三界说理论,即想象界、象征界和现实界,分析美国黑人小说《土生子》中主人公别格的主体建构,集中探讨别格世界里想象界与象征界的相互作用。别格认同美国的主流文化,而这种认同对其心理活动产生了重要影响。美国的象征界则通过强加各种限制、"阉割"了别格,使其成为美国社会的分裂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界说 心理建构 分裂主体
下载PDF
《土生子》中视觉的象征意义 被引量:2
6
作者 苏冬凉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78-80,共3页
美国黑人作家理查·赖特的抗议小说《土生子》为黑人文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或缺的贡献。《土生子》中虽没有残酷迫害黑人的白人种族主义分子形象,但是小说中的白人诸如道尔顿一家以及共产党代表简、麦克斯等对于黑人的真实情况都表... 美国黑人作家理查·赖特的抗议小说《土生子》为黑人文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或缺的贡献。《土生子》中虽没有残酷迫害黑人的白人种族主义分子形象,但是小说中的白人诸如道尔顿一家以及共产党代表简、麦克斯等对于黑人的真实情况都表现出了一定的盲目性。另外,在谴责白人有眼如盲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包括主人公别格及其家人等在内的黑人在对待白人的压迫时也表现出一定的盲目性。正是两种种族之间的盲目关系与态度导致了小说浓重的悲剧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族主义 盲目 象征
下载PDF
拉康视角下的黑人命运——以《土生子》和《黑孩子》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苏冬凉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54-56,共3页
如果从拉康有关主体建构的三界说理论,结合后殖民主义理论分析比较非裔美国作家理查.赖特的代表作《土生子》和《黑孩子》中几个典型的黑人形象,探讨美国种族主义制度下不同黑人悬殊命运背后的深层原因,就能"以史为鉴",为现... 如果从拉康有关主体建构的三界说理论,结合后殖民主义理论分析比较非裔美国作家理查.赖特的代表作《土生子》和《黑孩子》中几个典型的黑人形象,探讨美国种族主义制度下不同黑人悬殊命运背后的深层原因,就能"以史为鉴",为现代人如何合理地进行主体建构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同 象征界文化 阉割 欲望 对象a
下载PDF
寻找失去的乐园——生态批评视野下的托妮·莫瑞森小说
8
作者 苏冬凉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81-86,共6页
从生态批评角度重读莫瑞森作品,对于重新认识和解读莫瑞森有着积极的拓展意义。从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三方面全方位考察莫瑞森的作品,可以感知到人与自然、文明与自然,以及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是如何相互作用而最终导致生态恶... 从生态批评角度重读莫瑞森作品,对于重新认识和解读莫瑞森有着积极的拓展意义。从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三方面全方位考察莫瑞森的作品,可以感知到人与自然、文明与自然,以及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是如何相互作用而最终导致生态恶化的。文明固然是一种进步,但是在以远离自然和破坏自然为代价的文明发展制度下,人类终将遭受肉体和心灵的惩罚,只有回归自然返璞归真才是人类最终的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瑞森 自然生态 社会生态 精神生态
下载PDF
托妮·莫瑞森小说中的消费文化透视
9
作者 苏冬凉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6期15-19,共5页
托妮·莫瑞森作品多处描写了一战后到六七十年代美国黑人独特的消费文化现象。鲍德里亚有关消费文化的理论可以很好地解读莫瑞森作品中与消费文化密切相关的几个方面,即饮食、穿着、娱乐休闲、品牌以及身体消费,分析"大众消费... 托妮·莫瑞森作品多处描写了一战后到六七十年代美国黑人独特的消费文化现象。鲍德里亚有关消费文化的理论可以很好地解读莫瑞森作品中与消费文化密切相关的几个方面,即饮食、穿着、娱乐休闲、品牌以及身体消费,分析"大众消费模式"所带来的美国黑人消费价值观和道德伦理观的转变,并借此探讨消费对于黑人的符号价值意义和颠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人 消费文化 符号意义
下载PDF
试析《黑孩子》主人公的主体建构
10
作者 苏冬凉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113-115,共3页
理查·赖特的自传体小说《黑孩子》揭示了美国种族主义制度下"黑孩子"的成长与经历。小说以悲剧性的论调开始,却以乐观性的基调结束。本文主要采用拉康关于主体建构的理论,分析理查的成长史及其得以在美国象征界文化生存... 理查·赖特的自传体小说《黑孩子》揭示了美国种族主义制度下"黑孩子"的成长与经历。小说以悲剧性的论调开始,却以乐观性的基调结束。本文主要采用拉康关于主体建构的理论,分析理查的成长史及其得以在美国象征界文化生存下去的原因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同 侵凌性 欲望 症状 对象a
下载PDF
莫里森和莫言作品后现代主义特征对比研究
11
作者 苏冬凉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76-80,共5页
美国199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非裔女性作家托妮·莫里森的作品创作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其作品体现了西方后现代主义特点;2012年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的创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由于深受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其作品也呈现... 美国199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非裔女性作家托妮·莫里森的作品创作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其作品体现了西方后现代主义特点;2012年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的创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由于深受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其作品也呈现出后现代性的特点。本文主要从后现代主义的互文性、荒诞性、不确定性、狂欢化和魔幻现实主义等方面对比分析莫里森和莫言作品的后现代特征,希望能为"莫里森"学和"莫言"学的发展起到添砖加瓦之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里森 莫言 互文性 荒诞性 不确定性 狂欢化 魔幻现实主义
下载PDF
从《最蓝的眼睛》和《秀拉》看莫瑞森的审丑意识
12
作者 苏冬凉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68-72,共5页
审丑是对审美的解构,是后现代主义的一个重要概念。作为首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非裔女作家,托妮·莫瑞森可以称得上是后现代主义时期的"丑"艺术家。她最早发表的两部作品——《最蓝的眼睛》(1969)和《秀拉》(1973),... 审丑是对审美的解构,是后现代主义的一个重要概念。作为首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非裔女作家,托妮·莫瑞森可以称得上是后现代主义时期的"丑"艺术家。她最早发表的两部作品——《最蓝的眼睛》(1969)和《秀拉》(1973),深刻地反映了美国黑人处在当时时代夹缝中的"丑态"。莫瑞森在这两部作品中通过对外表之丑、语言之丑、意象之丑和自然之丑的描写揭示人物的人性之丑和人生之丑,并最终把矛头指向历史之丑。审丑是一种艺术手段,其目的是在认识丑的基础上,呼吁人们去颠覆和解构"丑"的社会秩序和伦理价值,重建新的社会秩序和伦理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瑞森 《最蓝的眼睛》 《秀拉》 审丑
下载PDF
路漫漫“骑”修远兮——共享单车调查与研究
13
作者 苏冬凉 王燕苹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43-46,共4页
共享单车是大数据时代下的产物,凭借其方便和智能的特点,为人们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问题,赢得了用户的青睐。但是,共享单车在使用的过程中也出现如乱停放、占道、退押金难等问题。通过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等形式,对共享... 共享单车是大数据时代下的产物,凭借其方便和智能的特点,为人们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问题,赢得了用户的青睐。但是,共享单车在使用的过程中也出现如乱停放、占道、退押金难等问题。通过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等形式,对共享单车引发的问题进行调查和归纳,探讨问题背后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使其朝着更合理化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享单车 资源问题 解决方案
下载PDF
莫里森和莫言作品后现代写作手法对比初探
14
作者 苏冬凉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70-74,共5页
莫里森和莫言是美国和中国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他们虽然生不同时居不同地,但作品却都体现了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特征。论文从非线性叙事、多重叙述角度以及玩转语言游戏等方面对比分析莫里森和莫言作品的后现代写作手法。莫里森和莫言在... 莫里森和莫言是美国和中国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他们虽然生不同时居不同地,但作品却都体现了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特征。论文从非线性叙事、多重叙述角度以及玩转语言游戏等方面对比分析莫里森和莫言作品的后现代写作手法。莫里森和莫言在作品创作中都采用了后现代主义写作手法,使作品呈现出独特的艺术感和新鲜感,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叙事 多重叙述角度 语言游戏
下载PDF
高校英美文学课的批判性行动研究
15
作者 苏冬凉 《蚌埠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129-132,共4页
以教育行动研究的4个阶段,即计划-实施-观察-反思为视角,探讨了如何在高校英美文学课上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开放性问题为主导进行英美文学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开放性问题包括以下4个方面:用西方文艺理论对作... 以教育行动研究的4个阶段,即计划-实施-观察-反思为视角,探讨了如何在高校英美文学课上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开放性问题为主导进行英美文学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开放性问题包括以下4个方面:用西方文艺理论对作品进行归纳总结、用对比法对作品进行分析、文学作品与现实问题相结合以及就英美文学作品本身提出启发性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行动研究 批判性思维 开放性问题
下载PDF
对别格死亡本能的拉康式解读
16
作者 苏冬凉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78-80,101,共4页
文章主要运用拉康有关死亡本能的理论探讨小说《土生子》中主人公别格的死亡本能和他作为悲剧英雄的命运。别格的攻击性既是其与白人想象认同的结果,也是死亡本能,即破坏意志的显现。别格死亡本能的特征表现为:重复自动性、自我毁灭性... 文章主要运用拉康有关死亡本能的理论探讨小说《土生子》中主人公别格的死亡本能和他作为悲剧英雄的命运。别格的攻击性既是其与白人想象认同的结果,也是死亡本能,即破坏意志的显现。别格死亡本能的特征表现为:重复自动性、自我毁灭性、创造性、快感目标以及无法控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本能 悲剧命运
下载PDF
解读《柏油孩子》中吉德的无意识欲望
17
作者 苏冬凉 《咸宁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30-32,共3页
后殖民批评理论先驱法侬在《黑皮肤,白面具》中提到:萦绕于每一个黑人女孩心中的梦想就是成为白人的新娘。而这也是小说《柏油孩子》中女主人公吉德的心声。嫁给白人是黑人女孩向"白"文化靠拢的一种快捷方式。虽然吉德与其黑... 后殖民批评理论先驱法侬在《黑皮肤,白面具》中提到:萦绕于每一个黑人女孩心中的梦想就是成为白人的新娘。而这也是小说《柏油孩子》中女主人公吉德的心声。嫁给白人是黑人女孩向"白"文化靠拢的一种快捷方式。虽然吉德与其黑人男友"儿子"真心相爱,但是她内心里对"白"的无意识欲望最终阻碍了他们的爱情。本论文运用拉康有关主体建构的理论,结合后殖民主义理论探讨吉德在美国象征界文化中的主体建构过程?与"儿子"爱情幻灭的深层原因及其对现代人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油孩子 认同 “白” 欲望 对象a
下载PDF
浅谈英语口语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8
作者 苏冬凉 《福建高教研究》 2001年第2期54-55,共2页
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实际工具,因此交际功能是语言的基本特特,在英语教学中,长期以来,我们走进辽样一个误区,那就是重语法轻应用,重笔试轻口语。由此导致的结果是学生学的是哑巴英语,会读、会写、会说出英语语法结构... 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实际工具,因此交际功能是语言的基本特特,在英语教学中,长期以来,我们走进辽样一个误区,那就是重语法轻应用,重笔试轻口语。由此导致的结果是学生学的是哑巴英语,会读、会写、会说出英语语法结构中的各大块、各要点,却涌用英语与人交流,不能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也不了解别人的所思所想,这就是所谓的“learning about English”而不是“learning English”,这样英语学习就推动了它的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英语教学 口语教学 培养 学生 口语能力 情景教学 第二课堂 课堂教学
下载PDF
一个欲望主体的悲剧命运——对小说《土生子》的拉康式解读 被引量:3
19
作者 苏冬凉 《外国语言文学》 2008年第3期193-199,共7页
本文运用法国精神分析学家拉康有关欲望主体的理论,主要从《土生子》主人公别格症状的显现,分析其对"白"的无意识欲望。在种族主义制度下,别格被永远剥夺了获得菲勒斯"白"的权利,成为被"阉割"的主体,这... 本文运用法国精神分析学家拉康有关欲望主体的理论,主要从《土生子》主人公别格症状的显现,分析其对"白"的无意识欲望。在种族主义制度下,别格被永远剥夺了获得菲勒斯"白"的权利,成为被"阉割"的主体,这使他对"白"充满了无尽的欲望。对于别格来说,最关键的是"悼念"菲勒斯的离去,并通过创造新的欲望客体,使自己成为重新欲望着的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欲望主体 悲剧命运
原文传递
后殖民主义视角下的《黑暗的心脏》
20
作者 苏冬凉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第12期113-114,共2页
《黑暗的心脏》是英国作家约瑟夫·康拉德的一篇中篇小说。主人公库兹在死前所发出的感叹-"恐怖!恐怖!"深刻地揭露了殖民主义的黑暗。本文旨在从后殖民主义视角探讨《黑暗的心脏》中的后殖民主义思想。库兹死前所发出的... 《黑暗的心脏》是英国作家约瑟夫·康拉德的一篇中篇小说。主人公库兹在死前所发出的感叹-"恐怖!恐怖!"深刻地揭露了殖民主义的黑暗。本文旨在从后殖民主义视角探讨《黑暗的心脏》中的后殖民主义思想。库兹死前所发出的感叹揭示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殖民主义对被殖民者和殖民者的身心摧残;二是盈利与"仁慈"专制的水火不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殖民者 被殖民者 恐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