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肝硬化为主要表现的红细胞生成性原卟啉病1例报告
1
作者 吴振东 周国强 +3 位作者 向燕 王先令 苏剑东 刘思纯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81-584,共4页
红细胞生成性原卟啉病(EPP)是一种罕见的遗传代谢性疾病,常累及皮肤、血液、神经系统,其中以肝功能严重损伤和急性腹痛为主要表现的EPP极为罕见。本文通过回顾1例EPP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相关基因检测结果,探讨EPP的临床特点及致病基因,以... 红细胞生成性原卟啉病(EPP)是一种罕见的遗传代谢性疾病,常累及皮肤、血液、神经系统,其中以肝功能严重损伤和急性腹痛为主要表现的EPP极为罕见。本文通过回顾1例EPP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相关基因检测结果,探讨EPP的临床特点及致病基因,以提高肝病医师对该病的认识,争取早期诊断、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原卟啉病 红细胞生成性 诊断 治疗学
下载PDF
深在性囊性胃炎二例
2
作者 周国强 向燕 +3 位作者 晏有红 王先令 刘思纯 苏剑东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7期1011-1013,共3页
深在性囊性胃炎(GCP)是胃黏膜相对罕见的病变,常无典型临床症状,可出现腹痛、腹胀、反酸等症状。内镜下表现不一,多呈黏膜下肿瘤样改变。目前治疗上尚无共识。本文报道二例GCP的患者内镜下的病理特点及诊治过程,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 深在性囊性胃炎(GCP)是胃黏膜相对罕见的病变,常无典型临床症状,可出现腹痛、腹胀、反酸等症状。内镜下表现不一,多呈黏膜下肿瘤样改变。目前治疗上尚无共识。本文报道二例GCP的患者内镜下的病理特点及诊治过程,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知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在性囊性胃炎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食管裂孔疝的单中心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及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苏剑东 江堤 +2 位作者 杨巧玲 廖秀敏 刘玉杰 《中国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182-1185,共4页
目的 分析食管裂孔疝(HH)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调查2009年-2014年东莞地区某三甲医院单个内镜中心胃镜诊断食管裂孔疝患者,分析其检出率、性别、年龄分布、症状特点、分型、疝囊直径和伴发上消化道疾病等。结果 6年内接受上消化... 目的 分析食管裂孔疝(HH)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调查2009年-2014年东莞地区某三甲医院单个内镜中心胃镜诊断食管裂孔疝患者,分析其检出率、性别、年龄分布、症状特点、分型、疝囊直径和伴发上消化道疾病等。结果 6年内接受上消化道内镜检查患者共71 413例。其中,发现HH 121例,总检出率为0.17%,男性检出率为0.23%(88/37 623),女性检出率为0.10%,男女检出率比为2.3∶1;老中青检出率分别为41.33%、19.83%和38.84%,约为2∶1∶2(50∶24∶47);92.56%(112/121)为I型;83.47%(101/121)为中疝囊(2~5 cm);38.02%(46/121)合并反流性食管炎、3.31%(4/121)合并Barrett食管,28.93%(35/121)伴发胃十二指肠疾病。HH的主要症状是上腹不适、腹痛腹胀及反酸烧心。结论 HH是临床常见疾病,常有上消化道症状,且合并反流性食管炎比例高,值得引起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裂孔疝 流行病学 胃食管反流病 胃镜
下载PDF
NF-kB与细胞凋亡 被引量:49
4
作者 苏剑东 吴灵飞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411-1416,共6页
NF-kB家族及其介导的细胞信号转导通路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研究发现,NF-kB信号转导途径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抑制细胞凋亡,与IAPs家族、Bcl-2家族、TRAF家族、JNK、FLIP、A20、Gadd45β、MnSOD等有很大关系,但其具体机制... NF-kB家族及其介导的细胞信号转导通路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研究发现,NF-kB信号转导途径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抑制细胞凋亡,与IAPs家族、Bcl-2家族、TRAF家族、JNK、FLIP、A20、Gadd45β、MnSOD等有很大关系,但其具体机制尚未完全清楚.通过抑制NF-kB信号转导途径的激活,促进细胞凋亡,可能成为治疗免疫、炎症、肿瘤等疾病的新途径.此外,近年的研究证明NF-kB尚具有促细胞凋亡的作用,并发现NF-kB亚单位的种类及数量在细胞凋亡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为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策略.本文就NF-kB与细胞凋亡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F-ΚB 细胞凋亡 信号转导通路
下载PDF
ERCP联合腹腔镜同台序贯治疗胆总管结石并胆囊结石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苏剑东 江堤 +3 位作者 刘美红 黎东伟 廖秀敏 杨巧玲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5期500-502,共3页
目的评价ERCP联合腹腔镜同台序贯治疗胆总管结石并胆囊结石的价值及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10月—2015年10月间接诊的患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96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按照随机、对照、双盲的原则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 目的评价ERCP联合腹腔镜同台序贯治疗胆总管结石并胆囊结石的价值及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10月—2015年10月间接诊的患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96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按照随机、对照、双盲的原则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包含48例患者。对照组48例患者施行传统开腹手术进行治疗,研究组48例患者则在同一次手术中,先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后行ERCP取石术进行治疗。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的术中情况、术后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均全部取石成功,且均无残余结石。研究组患者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天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同台序贯联合LC及ERCP是治疗胆总管结石(最大直径≤1.5 cm,个数≤3枚)合并胆囊结石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CP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 胆总管结石 胆囊结石
下载PDF
慢性萎缩性胃炎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苏剑东 吴灵飞 蒲泽锦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88-89,99,F0004,共4页
目的:通过多因素刺激大鼠胃黏膜,建立稳定、实用、价廉的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癌前病变的大鼠模型,在光镜及扫描电镜下观察其效果。方法:模型组(20只)用50℃脱氧胆酸钠(20 mmol/L),体积分数60%的乙醇空腹灌胃及体积分数0.05%的氨水自由... 目的:通过多因素刺激大鼠胃黏膜,建立稳定、实用、价廉的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癌前病变的大鼠模型,在光镜及扫描电镜下观察其效果。方法:模型组(20只)用50℃脱氧胆酸钠(20 mmol/L),体积分数60%的乙醇空腹灌胃及体积分数0.05%的氨水自由饮用刺激胃黏膜6个月,对照组(10只)正常饲养。结果:与对照组比,模型组一般情况差、体重增加减慢,腺体萎缩,炎性细胞浸润;造模结束时8只伴有明显的肠上皮化生,4只伴有不典型增生,造模成功率90.0%。结论:多因素刺激大鼠6个月可成功建立CAG模型,且部分出现癌前病变,这种稳定的造模方法为今后相关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癌前病变 大鼠 扫描电镜
下载PDF
EUS联合Oddi括约肌压力测定在胆总管扩张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7
作者 苏剑东 江堤 +4 位作者 张莉 左海军 廖秀敏 杨巧玲 刘玉杰 《白求恩医学杂志》 2016年第3期277-279,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EUS)联合Oddi括约肌压力测定对胆总管扩张的诊断价值。方法将100例经体外超声、CT或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MRCP)等检查疑似诊断胆总管扩张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EUS检查、治疗性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EUS)联合Oddi括约肌压力测定对胆总管扩张的诊断价值。方法将100例经体外超声、CT或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MRCP)等检查疑似诊断胆总管扩张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EUS检查、治疗性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检查及Oddi括约肌压力测定,以治疗性ERCP检查结果为确诊标准,对比单纯EUS检查及EUS联合Oddi括约肌压力测定对胆总管扩张的诊断价值。结果联合EUS检查及Oddi括约肌压力测定对胆总管扩张的诊断特异度高于EUS检查(P<0.05)。同时,EUS检查及联合EUS检查与Oddi括约肌压力测定对胆总管扩张均存在诊断价值(P<0.01),以联合EUS检查与Oddi括约肌压力测定的诊断价值最高。此外,两种检查手段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胆总管扩张的诊断中,EUS联合Oddi括约肌压力测定具有明确的诊断价值,且并不增加检查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内镜 Oddi括约肌压力测定 胆总管扩张 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
下载PDF
急诊ERCP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9
8
作者 刘玉杰 江堤 +7 位作者 苏剑东 黄友明 李学谦 孙贤久 麦海珠 杨巧玲 廖秀敏 龚飞跃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278-280,285,共4页
目的探讨急诊ERCP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急性反应期中的作用与地位。方法回顾分析92例ABP患者,根据是否早期接受急诊ERCP分为ERCP组(ERCP组,52例)和非ERCP组(N-ERCP组,40例)。观察ERCP组中胆总管微小结石或胆泥发生率;比较两组重症胰... 目的探讨急诊ERCP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急性反应期中的作用与地位。方法回顾分析92例ABP患者,根据是否早期接受急诊ERCP分为ERCP组(ERCP组,52例)和非ERCP组(N-ERCP组,40例)。观察ERCP组中胆总管微小结石或胆泥发生率;比较两组重症胰腺炎发生率、腹痛缓解时间、血清淀粉酶及肝功能变化。结果 ERCP组中49例急诊ERCP治疗成功,成功率达94.2%。ERCP组中,胆总管微小结石及胆泥共6例,占胰腺炎病因11.5%(6/52);ERCP组重症胰腺炎发生率[5.8%(3/52)]明显低于N-ERCP组[20%(8/40)](P<0.05)。ERCP组腹痛缓解时间(3.5±1.1 d vs 5.0±1.5 d)、血清淀粉酶下降速度(50±135 U/L vs 201±120 U/L)、肝功能(TBIL:125±114μmol/L vs 250±140μmol/L;ALT:210±183 U/L vs 452±215 U/L;GGT:241±198 U/L vs 450±285 U/L)改善情况均优于N-ERCP组(P<0.05)。结论急诊治疗性ERCP可显著缓解临床症状和降低重症胰腺炎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 急诊ERCP 微小结石
下载PDF
腺苷体外对人肝癌HepG2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7
9
作者 吴灵飞 苏剑东 +2 位作者 李国平 蒲泽锦 冯家琳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05-211,共7页
目的研究腺苷及其代谢途径对人肝癌HepG2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腺苷2.0mmol.L-1作用于HepG2细胞24和48h,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测定细胞周期及凋亡率;观察腺苷膜转运体抑制剂双嘧达莫、腺苷脱氨酶抑制剂红-9-(2-羟基-3-壬烷... 目的研究腺苷及其代谢途径对人肝癌HepG2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腺苷2.0mmol.L-1作用于HepG2细胞24和48h,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测定细胞周期及凋亡率;观察腺苷膜转运体抑制剂双嘧达莫、腺苷脱氨酶抑制剂红-9-(2-羟基-3-壬烷基)腺嘌呤(EHNA)和腺苷激酶抑制剂5′-氨基5′-脱氧腺苷(AMDA)对腺苷抑制细胞存活的影响,应用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应用Western蛋白印迹法检测P53和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腺苷与HepG2细胞作用24和48h,HepG2细胞出现特征性的亚二倍体凋亡峰,细胞凋亡百分率分别由对照组的(1.2±0.4)%和(4.1±1.6)%增加到(24.3±4.8)%和(38.6±7.4)%,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腺苷与HepG2细胞作用24h明显抑制细胞存活,P53表达明显增强,Bcl-2表达降低。预先分别给予双嘧达莫,AMDA和AMDA+双嘧达莫处理后,各处理组HepG2细胞存活率较腺苷组升高,细胞凋亡百分率和P53表达降低,Bcl-2表达无明显变化;EHNA预处理组细胞存活率、细胞凋亡百分率、P53和Bcl-2表达与腺苷组比较均无明显变化。结论腺苷可诱导HepG2细胞凋亡,腺苷在胞内可能通过腺苷激酶而不是通过转氨酶的代谢途径参与诱导细胞凋亡的过程。腺苷对HepG2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还可能与其增加P53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苷 细胞凋亡 细胞周期 细胞 HepG2
下载PDF
经口内镜全层肌切开术与环形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江堤 廖素环 +4 位作者 李啸峰 刘美红 苏剑东 张莉 乐有林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7年第1期5-8,16,共5页
目的比较经口内镜全层肌切开术与环形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achalasia,AC)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至2014年12月东华医院收治的29例行经口内镜肌切开术A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6例为全层肌切开组(F-POEM),13例为环形肌... 目的比较经口内镜全层肌切开术与环形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achalasia,AC)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至2014年12月东华医院收治的29例行经口内镜肌切开术A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6例为全层肌切开组(F-POEM),13例为环形肌切开组(C-POEM),分析两种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9例患者均成功实施POEM术,手术成功率为100%。FPOEM组与C-POEM组手术时间为(41.23±8.02)min和(50.75±9.0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POEM组较C-POEM组手术时间平均缩短约10 min。F-POEM组和C-POEM组术后1月、6月及12月食管压力较术前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食管压力在术后1月、6月和12月各时间点相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术后6个月内Eckardt评分≥4分考虑为手术失败,两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100%(13/13)和93.75%(15/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皮下气肿发生率分别为46.15%(6/13)和50.00%(8/16),两组气胸发生率为15.38%(2/13)和18.75%(3/1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POEM组术后发生反流性食管炎(3例)少于F-POEM组(5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口内镜全层肌切开术与环肌切开术治疗AC患者的短期疗效相当,并发症发生率相似,但全层肌切开术可缩短手术时问,不增加术后反流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失弛缓 经口内镜 全层肌切开 环形肌切开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内镜下透明帽辅助尼龙绳结扎术在胃底黏膜下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美红 江堤 +3 位作者 苏剑东 廖秀敏 左海军 刘思纯 《中国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06-109,共4页
目的评估内镜下透明帽辅助尼龙绳结扎术(C-ENLL)作为一种新而简单的方法治疗胃底黏膜下肿瘤(SMT)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研究2015年1月-2016年6月在该院超声胃镜提示直径≤2.00 cm的胃底SMT患者74例。所有患者均经C-ENLL治疗,观... 目的评估内镜下透明帽辅助尼龙绳结扎术(C-ENLL)作为一种新而简单的方法治疗胃底黏膜下肿瘤(SMT)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研究2015年1月-2016年6月在该院超声胃镜提示直径≤2.00 cm的胃底SMT患者74例。所有患者均经C-ENLL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4例患者术前均行超声内镜检查,70例来源于固有肌层,3例来源于黏膜肌层,1例来源于黏膜下层,病变平均直径0.50~1.80 cm。所有患者均成功顺利切除病灶,操作时间18~45 min,平均26 min。2例发生迟发性穿孔,予以尼龙绳及金属夹荷包缝合创面,留置胃肠减压,内科保守治疗成功。术后均无迟发性出血。术后病理诊断:间质瘤49例(66.2%),平滑肌瘤20例(27.0%),炎性纤维瘤5例(6.8%)。患者接受随访3~12个月,未见病灶残留和复发。结论内镜下带槽透明帽辅助尼龙绳结扎术是治疗直径较小的胃底SMT的一种可行有效、费用低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龙绳 透明帽 胃底黏膜下肿瘤 内镜治疗
下载PDF
胃舒散对乙醇诱导大鼠急性胃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吴灵飞 冯家琳 +2 位作者 苏剑东 李国平 蒲泽锦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585-588,共4页
目的研究胃舒散对乙醇所致急性胃黏膜损伤(AGML)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乙醇灌胃诱导大鼠AGML模型,采用光镜、扫描电镜和透射观察不同剂量胃舒散(3.0、1.5、0.75 g/kg)对黏膜组织形态学的保护作用,并同时检测胃黏膜局部血流量(GMBF)、跨... 目的研究胃舒散对乙醇所致急性胃黏膜损伤(AGML)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乙醇灌胃诱导大鼠AGML模型,采用光镜、扫描电镜和透射观察不同剂量胃舒散(3.0、1.5、0.75 g/kg)对黏膜组织形态学的保护作用,并同时检测胃黏膜局部血流量(GMBF)、跨膜电位(PD)、胃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和血浆NO水平,等容积的生理盐水和丽珠得乐(1.0 g/kg)分别作为正常对照和治疗对照组。结果胃舒散组胃黏膜损伤指数及组织学评分均较模型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P<0.01);GMBF及PD较模型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P<0.05);胃舒散可明显提高胃组织SOD活性(P<0.05)及血浆NO水平(P<0.01)。结论胃舒散对乙醇所致AGML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加胃黏膜血流及抗氧化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舒散 胃黏膜损伤 乙醇 一氧化氮 跨膜电位 电镜
下载PDF
急诊内镜在Mallory-Weiss综合征诊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玉杰 苏剑东 +7 位作者 江堤 黄友明 李学谦 孙贤久 麦海珠 杨巧玲 廖秀敏 郑丰平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43-545,共3页
目的探讨急诊内镜在Mallory-Weiss综合征(MWS)诊断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将临床拟诊MWS患者进行急诊内镜检查,观察记录内镜下病灶的部位、大小、类型、长度、范围、深度及是否有活动性出血、血管残端和血痂形成等情况,并对有活动性出血患... 目的探讨急诊内镜在Mallory-Weiss综合征(MWS)诊断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将临床拟诊MWS患者进行急诊内镜检查,观察记录内镜下病灶的部位、大小、类型、长度、范围、深度及是否有活动性出血、血管残端和血痂形成等情况,并对有活动性出血患者进行内镜下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92例患者均找到明确病灶,37例活动性出血患者镜下套扎止血治疗,术中即刻止血率97.3%,无再出血患者,未见近远期并发症。结论急诊内镜是及时诊断MWS的理想方法,急诊内镜下套扎治疗MWS,方法简便、操作容易,即刻止血率高,再出血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 急诊内镜 内镜下套扎术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治疗暴发性急性胰腺炎 被引量:2
14
作者 朱惠明 刘玉杰 +7 位作者 江堤 秦先锋 苏剑东 熊高飞 张莉 孙传涛 付唆林 李迎雪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205-207,231,共4页
目的探讨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NOTES)治疗暴发性急性胰腺炎(FAP)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24例FAP患者入院4 h内实施NOTES治疗,清除腹腔渗液,冲洗腹腔,腹腔置管,术后持续腹腔灌洗及腹膜透析1周。结果术前腹腔内压力(29.2±5.6)cm H2O,NOTE... 目的探讨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NOTES)治疗暴发性急性胰腺炎(FAP)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24例FAP患者入院4 h内实施NOTES治疗,清除腹腔渗液,冲洗腹腔,腹腔置管,术后持续腹腔灌洗及腹膜透析1周。结果术前腹腔内压力(29.2±5.6)cm H2O,NOTES术后第2 d降至(8.60±2.65)cm H2O。肠蠕动NOTES术后第2 d开始恢复,(1.68±1.02)次/min,第6 d肠蠕动恢复正常,(4.30±1.75)次/min。NOTES术后外周血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8值较NOTES术前显著下降(P<0.01)。NOTES术前APACHE II评分(16.2±4.8)分,NOTES术后第6 d(6.46±1.84)分。24例患者均痊愈,平均住院日(23.98±7.88)d。结论经NOTES清除腹腔渗液,降低腹腔压力,透析排出炎症介质,是治疗FAP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 腹腔灌洗 腹膜透析 胰腺炎 急性坏死性
下载PDF
急诊ERCP治疗老年人急性化脓性胆管炎4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江堤 张莉 +4 位作者 苏剑东 刘玉杰 廖秀敏 麦海珠 杨巧玲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第18期455-456,共2页
目的探讨急诊ERCP治疗高龄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结石引起的高龄(≥70岁)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分为ENBD组30例及EST组18例。ENBD组仅行ENBD,EST组同时行EST+取石术+ENBD。观察引流效果、取石成功率... 目的探讨急诊ERCP治疗高龄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结石引起的高龄(≥70岁)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分为ENBD组30例及EST组18例。ENBD组仅行ENBD,EST组同时行EST+取石术+ENBD。观察引流效果、取石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急诊ERCP引流有效共47例,成功率97.9%,其中ENBD组29例有效,成功率96.7%,EST组18例有效,成功率100%;引流有效率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一次性取石成功率EST组83.3%(15/18),ENBD组96.7%(29/30),ENBD组高于EST组(P<0.05)。ERCP相关并发症ENBD组1例(3.3%)、EST组2例(11.1%),EST组高于ENBD组(P<0.05);两组均无死亡患者。结论急诊ERCP治疗高龄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安全有效,且部分患者还能同时清除结石,应为首选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ERCP 老年人 急性化脓性胆管炎
下载PDF
血清胃蛋白酶原对胃癌筛查价值的探讨 被引量:9
16
作者 江堤 苏剑东 +3 位作者 张莉 刘美红 乐有林 廖素环 《广州医药》 2016年第1期24-27,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在胃癌筛查中的价值。方法用ELISA方法对1102名患者血清PG水平进行检测,并行内镜病理组织学检查,采用ROC曲线确定PG筛查胃癌的最佳界定值。结果与对照组、萎缩性胃炎组、胃良性溃疡组相比,早期胃癌组、进展期胃癌... 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在胃癌筛查中的价值。方法用ELISA方法对1102名患者血清PG水平进行检测,并行内镜病理组织学检查,采用ROC曲线确定PG筛查胃癌的最佳界定值。结果与对照组、萎缩性胃炎组、胃良性溃疡组相比,早期胃癌组、进展期胃癌组PGI、PGR下降(P<0.05),进展期胃癌组PGI、PGR较早期胃癌组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早期胃癌组、进展期胃癌组、胃良性溃疡组PGII升高(P<0.05)。PGI及PGR在ROC曲线下面积为0.920和0.831,对胃癌的诊断价值较高。PGI≤71.50μg/L或PGR≤4.50作为筛查标准时,对胃癌高危人群筛查的灵敏度为83.33%,特异度为82.25%。结论血清PGI、PGR在不同胃部病变中的表达水平不一致,对胃癌的早期筛查和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PGI≤71.50μg/L或PGR≤4.50是东莞地区筛查胃癌较合适的界定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胃蛋白酶原 胃癌 筛查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下载PDF
经粘膜下隧道内镜肿瘤切除术治疗来源于固有肌层食管贲门粘膜下肿瘤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2
17
作者 左海军 江堤 +4 位作者 廖素环 苏剑东 乐有林 刘美红 张卡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20年第14期643-649,共7页
背景经粘膜下隧道内镜肿瘤切除术(submucosal tunneling endoscopic resection,STER)是近年出现治疗粘膜下肿瘤的新方法,该方法微创,并发症少,患者恢复快.本研究通过对我院实施该手术患者的病例资料统计分析,探讨该手术治疗粘膜下肿瘤... 背景经粘膜下隧道内镜肿瘤切除术(submucosal tunneling endoscopic resection,STER)是近年出现治疗粘膜下肿瘤的新方法,该方法微创,并发症少,患者恢复快.本研究通过对我院实施该手术患者的病例资料统计分析,探讨该手术治疗粘膜下肿瘤的可行性、有效性及安全性.目的探讨STER治疗食管贲门粘膜下肿瘤的有效性、安全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消化科2018-03/2019-03间行STER的食管贲门粘膜下肿瘤病例60例.观察患者超声内镜诊断,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病理诊断,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STER,手术成功率100%.粘膜下肿瘤直径1.0-5.0 cm,平均直径1.83 cm±1.37 cm.手术耗时31-123 min,平均耗时81.73 min±23.23 min.粘膜下隧道长度为4-8 cm,平均隧道长度为5.88 cm±1.17 cm.术前超声内镜:平滑肌瘤45例,间质瘤15例.术后病理:平滑肌瘤为42例,间质瘤18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例出现皮下气肿,经内科保守治疗痊愈出院.患者住院时间为7-11 d,平均住院天数9.96 d±2.24 d.结论STER治疗来源于固有肌层的食管贲门粘膜下肿瘤疗效确切有效,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膜下肿瘤 经内镜粘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 固有肌层
下载PDF
急诊内镜治疗妊娠剧吐致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 被引量:3
18
作者 江堤 张莉 +4 位作者 苏剑东 刘玉杰 廖秀敏 麦海珠 杨巧玲 《当代医学》 2012年第8期93-95,共3页
目的比较急诊内镜下套扎止血术(EBL)和钛夹止血术在妊娠剧吐导致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MWS)患者中的有效性、安全性及效价比。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妊娠剧吐导致MWS患者,分为EBL组及EHP组,其中EBL组14例、EHP组17例。比较两组间首次止... 目的比较急诊内镜下套扎止血术(EBL)和钛夹止血术在妊娠剧吐导致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MWS)患者中的有效性、安全性及效价比。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妊娠剧吐导致MWS患者,分为EBL组及EHP组,其中EBL组14例、EHP组17例。比较两组间首次止血率、再发出血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内镜治疗并发症等有无差异。结果急诊EBL组及急诊EHP组首次止血率均为100%,再发出血率分别为0、3/17,平均住院费用分别为4200元、4100元,住院时间分别为5d、5.2d。两组间比较,首次止血率、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无明显差异(P>0.05)。与EBL组比,EHP组再发出血率升高(P<0.05)。两组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与操作有关的并发症。结论 EBL与EHP是治疗妊娠剧吐所致MWS出血安全、有效的方法。在预防再次出血方面,EBL优于EH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 内镜下套扎术 内镜下钛夹止血术
下载PDF
胃癌的^(18)F-FDG PET/CT显像的作用探讨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学谦 刘玉杰 +6 位作者 苏剑东 黄友明 江堤 孙贤久 秦先锋 刘美红 张莉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311-313,共3页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显像在胃癌病情评估中的作用。方法经胃镜和组织病理学证实的51例胃癌患者进行18F-FDG PET/CT扫描,获得肿瘤分型、分期、转移等情况,并与手术探查、术后病理检查进行对照。结果 51例胃癌患者中,PET图像检测出原...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显像在胃癌病情评估中的作用。方法经胃镜和组织病理学证实的51例胃癌患者进行18F-FDG PET/CT扫描,获得肿瘤分型、分期、转移等情况,并与手术探查、术后病理检查进行对照。结果 51例胃癌患者中,PET图像检测出原发性胃癌43例,灵敏度84.32%(43/51);18F-FDG PET/CT图像检测出全部患者,灵敏度100.00%(51/51);PET/CT显像对胃癌局部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94.29%(33/35);18F-FDG PET/CT显像对胃癌远处组织或器官转移的灵敏度为86.67%(13/15)。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对原发性胃癌及局部淋巴结和远处组织器官转移的检出是一种灵敏的方法,对胃癌的术前分期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脱氧葡萄糖 外科手术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抗体分型在诊治上消化道疾病中的意义 被引量:11
20
作者 江堤 廖素环 +5 位作者 邓惠钊 唐潇 陈丽莉 乐有林 苏剑东 刘美红 《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8年第3期29-32,共4页
目的通过检测上消化道疾病患者Hp阳性率及血清Hp抗体分型,了解其和上消化道疾病的关系。方法收集2017年3月1日~2018年6月1日我院明确诊断的上消化道疾病患者共400例,分为慢性浅表性胃炎组(CSG)、慢性萎缩性胃炎组(CAG)、消化性溃疡组(PU... 目的通过检测上消化道疾病患者Hp阳性率及血清Hp抗体分型,了解其和上消化道疾病的关系。方法收集2017年3月1日~2018年6月1日我院明确诊断的上消化道疾病患者共400例,分为慢性浅表性胃炎组(CSG)、慢性萎缩性胃炎组(CAG)、消化性溃疡组(PU)、胃癌组(GC)、反流性食管炎组(RE)、功能性消化不良组(FD)。所有患者均行胃镜检查、检测Hp感染情况及抽取静脉血,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患者血清中Hp抗体分型,包括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Cag A)、空泡毒素相关蛋白A(Vac A)、尿素酶A(UreA)、尿素酶B(UreB)。结果 400例患者中Hp总体感染率达78%,CSG、CAG、PU、GC、RE、FD组Hp感染率分别为76.5%、73.3%、85.7%、89%、71.4%和72.9%。GC及PU组Hp的感染率高于CSG组及CAG组(P<0.05)。GC组Cag A抗体及Vac A抗体阳性率高于其他各组(P<0.05)。PU组Cag A抗体及Vac A抗体阳性率高于CSG组(P> 0.05)。GC组UreA和UreB抗体均高于其他各组,其中和CSG组、CAG组、RE组及F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U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U组UreA和UreB抗体高于除GC组外的其他组(P<0.05)。GC组Hp I型感染率显著高于CSG组、RE组、FD组(P<0.05),PU组、CAG组Hp I型感染率高于FD组(P<0.05)。结论随着胃黏膜病变的加重,Hp感染率及Hp I型的感染率有上升的趋势,Hp抗体分型可为上消化道疾病的临床诊治提供重要的实验室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胃癌 空泡毒素相关蛋白A 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