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术中干预对胰腺肿瘤患者术后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的预防作用
1
作者 米琼 安艳茹 苏力担卡扎·仇曼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4期481-484,493,共5页
目的探讨术中干预对胰腺肿瘤术后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的预防作用。方法收集2017年4月至2022年12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912例胰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过程中是否采用针对性干预措施将患者分为干预组(n=469)和... 目的探讨术中干预对胰腺肿瘤术后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的预防作用。方法收集2017年4月至2022年12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912例胰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过程中是否采用针对性干预措施将患者分为干预组(n=469)和对照组(n=443)。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和住院期间结局指标。结果干预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低体温的发生率和静脉血栓栓塞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术中输液量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肿瘤类型、术后抗凝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期间手术相关并发症的总发生率、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胰腺癌患者术后住院期间静脉血栓栓塞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术中干预可以明显缩短胰腺肿瘤患者手术时间,降低术中低体温的发生率,增加术中输液量,最终降低胰腺肿瘤患者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的发生率,而对术后住院期间死亡风险无显著影响,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深静脉血栓 术中干预 预防作用
下载PDF
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胰腺恶性肿瘤的近期疗效分析
2
作者 伊力旦·热合曼 祖丽胡马尔·麦麦提艾力 苏力担卡扎·仇曼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8期0192-0195,共4页
探究在胰腺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分别选用传统开放手术与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近期疗效。方法 将2021年4月1日作为本研究的起始事件,同时将2023年9月30日作为研究的截止时间,并筛选上述时间段内,在我院接受诊治的胰腺恶性肿瘤患者13... 探究在胰腺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分别选用传统开放手术与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近期疗效。方法 将2021年4月1日作为本研究的起始事件,同时将2023年9月30日作为研究的截止时间,并筛选上述时间段内,在我院接受诊治的胰腺恶性肿瘤患者135例作为样本病例。以手术方案的异同对其展开组别划分,即选择传统开放手术方案的为传统组96(65例),选择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方案的为腹腔镜组(70例)。探究不同方案的临床价值。结果 相较于传统组,腹腔镜组的疗效更佳,(p<0.05)。结论 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较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胰腺恶性肿瘤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传统开放手术 胰腺恶性肿瘤 近期疗效
下载PDF
术前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2
3
作者 吕志明 文西年 +3 位作者 何铁英 耿诚 徐新建 苏力担卡扎·仇曼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22年第9期556-560,共5页
目的探讨术前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与胰十二指肠切除(PD)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发生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第五医院行PD术的206例患者资料,比较VTE组及非VTE组患者在术前... 目的探讨术前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与胰十二指肠切除(PD)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发生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第五医院行PD术的206例患者资料,比较VTE组及非VTE组患者在术前资料、手术因素、血常规、PLR方面的差异,绘制术前PLR预测术后VTE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根据PLR临界值进一步将VTE组分为高PLR亚组和低PLR亚组,分析两亚组在VTE血栓形成部位、术后生存时间方面有无差异。结果PD术后发生VTE组(63例)和非VTE组(143例)在PLR上具有统计学差异(t=5.324,P<0.001)。PLR预测术后VTE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53(95%CI 0.784~0.928),敏感性为90.3%,特异性为75.0%,PLR临界值为244.54。高PLR亚组(n=30)术后双侧静脉血栓(BVT)12例、肺栓塞(PTE)13例,低PLR亚组(n=33)BVT 5例、PTE 6例,两亚组存在统计学差异(BVT:χ^(2)=4.925,P=0.026;PTE:χ^(2)=4.720,P=0.030)。高PLR亚组术后中位生存时间11个月(95%CI 10.238~11.762),低PLR亚组为12个月(95%CI 10.530~13.4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09,P=0.015)。结论术前PLR是PD术后发生VTE的独立危险因素,PLR值越大,术后发生静脉栓塞的风险越高,患者术后生存时间越短。根据术前PLR值早期干预具有VTE高风险的患者,可以延长患者PD术后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栓塞症 双侧静脉血栓 肺栓塞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术后生存时间
下载PDF
两种静脉置管方式对乳腺癌化疗患者生活质量和SAS、SDS评分影响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阿丽达克 苏力担卡扎·仇曼 王海燕 《新疆医学》 2022年第11期1360-1363,共4页
目的分析植入式静脉输液港(Implantable venous accessport IVAP)与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生活质量和SAS、SDS评分影响,及两种置管方式相关并发症的护理观察。方... 目的分析植入式静脉输液港(Implantable venous accessport IVAP)与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生活质量和SAS、SDS评分影响,及两种置管方式相关并发症的护理观察。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因乳腺癌化疗患者157例,按其所采取的静脉置管方式分为输液港组(观察组)77例,PICC组(对照组)80例。两组置管前均采取同质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SAS、SD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变化情况,观察两组置管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置管前观察组与对照组在SAS、SD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置管后观察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内比较置管前、后SAS、SDS评分,两组置管后评分均低于置管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较高,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2.6%,低于对照组的53.7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同质化护理干预前提下,输液港静脉置管方式可降低患者SAS、SDS评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输液港静脉置管方式具有较低的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液港 PICC 护理 并发症 SAS评分 SDS评分 生活质量
下载PDF
慢性胰腺炎合并腹腔感染一例 被引量:1
5
作者 苏力担卡扎·仇曼 何铁英 +2 位作者 穆青 闫丙政 陈启龙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14-215,共2页
患者男性,52岁,因"上腹部胀痛1周,加重伴发热3 d"于2017年2月21日入院。患者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疼痛,为持续性胀痛,疼痛向腰背部及肩部放射,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未予特殊治疗;3 d前上述症加重伴发热,体温... 患者男性,52岁,因"上腹部胀痛1周,加重伴发热3 d"于2017年2月21日入院。患者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疼痛,为持续性胀痛,疼痛向腰背部及肩部放射,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未予特殊治疗;3 d前上述症加重伴发热,体温最高达38 ℃,于当地医院就诊,腹部超声检查提示急性胰腺炎,给予补液、抑酸、抑酶等治疗后病情未见好转,建议转院治疗。患者8个月前因胰腺占位在我院行"腹腔镜胰腺活检术",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提示胰腺炎性肿块,慢性胰腺炎。患者有饮酒史30年,几乎每日饮酒。病程中患者食欲差,精神差,小便量少,未解大便,近期体重下降约5 kg。体检:腹平,右侧腹部腹肌紧张,全腹压痛,以右侧腹部为著,伴右侧腹部反跳痛,未触及异常包块,肠鸣音弱。2月22日腹部CT增强扫描示:慢性胰腺炎,胰尾部肿块;十二指肠降段走行区类圆形混杂密度影,首先考虑假性囊肿合并出血可能;右腹部局限性腹膜炎,横结肠继发性梗阻;胰腺头部及颈部多发钙化灶。2月25日腹部超声示:肝周积液(较深处4.3 cm),胰头旁局限性积液(13.6 cm×5.8 cm×6.4cm);立位腹部X线片示:肠管积气,右侧膈肌抬高;胃镜检查示:十二指肠球、降部交界处巨大隆起灶。入院时部分实验室检查结果:白细胞计数9.9×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6.9%,红细胞计数4.36×10^12/L,血红蛋白124 g/L,应用瑞士罗氏公司ELECSYS B·R·A·H·M·S降钙素原试剂盒检测降钙素原为49.2 μg/L,钾2.71 mmol/L,钠127 mmol/L,肌酐245 μmol/L,总胆红素35.5 μmol/L,清蛋白31.3 g/L,AST 567.9 U/L,ALT 61.78 U/L,血清淀粉酶132 U/L,尿淀粉酶189 U/L。入院初步诊断:慢性胰腺炎急性发作;胰腺假性囊肿;局限性腹膜炎;不全肠梗阻;急性肾功能不全;右侧腹腔脓肿;重度脂肪肝;低钾血症;低钠血症;低蛋白血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胰腺炎 腹腔感染 实验室检查结果 上腹部胀痛 腹部CT增强扫描 腹部超声检查 局限性腹膜炎 胰腺假性囊肿
原文传递
不同胰体尾切除方式对胰瘘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林海 邹德平 +5 位作者 陈修涛 苏力担卡扎·仇曼 何铁英 韩玮 温浩 陈启龙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83-584,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胰体尾切除方式对术后胰瘘发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6月至2011年8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5例行胰体尾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切除脾脏将患者分为保脾组(29例)和切脾组(36例);根据术中胰腺... 目的探讨不同胰体尾切除方式对术后胰瘘发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6月至2011年8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5例行胰体尾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切除脾脏将患者分为保脾组(29例)和切脾组(36例);根据术中胰腺断端闭合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手工组(32例)、闭合器组(11例)和联合组(22例),比较不同组别间胰瘘发生的差异。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多组间比较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则进一步进行x^2分割检验。结果保脾组术后胰瘘发生率为41%(12/29),与切脾组的44%(16/3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62,P〉0.05)。手工组、联合组和闭合器组术后胰瘘发生率分别为38%(12/32)、32%(7/22)和9/11,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276,P〈0.05);手工组和联合组术后胰瘘发生率均低于闭合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435,7.340,P〈0.05);但联合组与手工组术后胰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85,P〉0.05)。28例胰瘘患者均经通畅引流或腹腔持续冲洗引流对症保守治疗后痊愈。结论保留或联合脾脏切除的胰体尾切除术式对胰瘘发生无显著影响,术中胰腺断端单纯采用手工缝合或行闭合器联合手工缝合后胰瘘发生率低于单纯采用闭合器缝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疾病 胰体尾切除术 胰瘘 脾脏
原文传递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晚期出血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9
7
作者 王正堂 林海 +5 位作者 王勇 苏力担卡扎·仇曼 何铁英 韩玮 温浩 陈启龙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77-280,共4页
目的总结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晚期出血的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3年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46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胰头及壶腹部恶性肿瘤行标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或联合脏器切除,良... 目的总结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晚期出血的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3年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46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胰头及壶腹部恶性肿瘤行标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或联合脏器切除,良性肿瘤及十二指肠乳头肿瘤行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消化道吻合采用胰肠或胰胃吻合两种方式。患者术后出血时间〉5d定义为晚期出血。消化道出血为消化道出血组,腹腔出血为腹腔出血组。按出血程度分为轻度和重度出血。采取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包括介入和开腹手术治疗)两种方法治疗晚期出血。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246例患者中行标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24例,行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0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联合门静脉切除或置换术9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联合肠系膜上静脉置换术1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联合肝方叶切除术1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联合左半肝切除术1例。246例患者中行改良胰肠端侧吻合127例,行胰胃套入吻合53例,行传统胰肠端端套人吻合39例,行胰管空肠黏膜对黏膜吻合27例。患者围手术期死亡15例,病死率为6.10%(15/246)。术后29例患者发生晚期出血,出血发生率为11.79%(29/246)。其中消化道出血14例,腹腔出血15例。29例出血患者中轻度出血9例(消化道出血5例、腹腔出血4例);重度出血20例(消化道出血9例、腹腔出血11例)。17例患者术后发生先兆出血,其中消化道出血5例、腹腔出血12例。29例患者均经常规保守治疗,消化道出血组患者保守治疗成功率为8/14,腹腔出血组为2/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守治疗失败患者均中转手术治疗。20例重度出血患者中行手术治疗19例,1例经保守治疗成功。9例轻度出血患者全部行保守治疗,1例因肺部感染死亡,其余均获治愈。29例术后晚期出血患者中死亡10例,病死率为34.5%(10/29)。消化道出血组患者病死率为2/14,腹腔出血组为8/1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晚期出血常有先兆出血征象,出血程度多为重度。消化道出血经保守治疗多可治愈,腹腔出血需积极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手术后出血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给予低分子肝素钠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吕志明 管发彬 +2 位作者 苏力担卡扎·仇曼 耿诚 何铁英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21年第5期636-640,共5页
目的评估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早期使用低分子肝素钠对预防静脉血栓栓塞(VTE)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PD的患者,根据PD后有无抗凝治疗分为抗凝组及未抗凝组,比较2组患... 目的评估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早期使用低分子肝素钠对预防静脉血栓栓塞(VTE)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PD的患者,根据PD后有无抗凝治疗分为抗凝组及未抗凝组,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肿瘤性质、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PT活动度(PTA)、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血小板(PLT)计数、D-二聚体(DD)]、VTE、出血相关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本研究共纳入符合研究条件的PD后患者103例,其中抗凝组52例,未抗凝组51例,2组患者抗凝前的基线资料如性别、年龄、术前凝血功能指标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凝组的VTE发生率低于未抗凝组(13.5%比47.1%,P<0.001)。抗凝组和未抗凝组的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6%比7.8%,P>0.05)。术前和术后第1天时,2组的凝血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8天时,抗凝组的FIB、DD值较未抗凝组降低(P值分别为0.040、0.002)。不管是在抗凝组还是在非抗凝组,同一组内术后第8天与术后第1天比较,除了PLT和INR(P>0.05)外,其余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值变化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从本研究结果看,在PD后24 h使用低分子肝素钠可以显著降低VTE发生率且不会增加出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栓塞症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预防性抗凝 低分子肝素钠
原文传递
离蒂肝圆韧带包裹肝动脉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腹腔出血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9
作者 孙永辉 程坤 +6 位作者 林海 何铁英 韩玮 苏力担卡扎·仇曼 聂晓涵 尹志洁 陈启龙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23年第6期878-882,共5页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中使用离蒂肝圆韧带包裹肝动脉预防术后腹腔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PD术患者186例,根据术中是否使用离蒂肝圆韧带包裹肝动脉分为包裹组(86例)和非包裹...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中使用离蒂肝圆韧带包裹肝动脉预防术后腹腔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PD术患者186例,根据术中是否使用离蒂肝圆韧带包裹肝动脉分为包裹组(86例)和非包裹组(100例),回顾性收集各组病例围术期及术后并发症等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包裹组及非包裹组均顺利完成PD术,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BMI、住院时间、手术时长和术中出血等基线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胰瘘、胆瘘和腹腔感染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包裹组术后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非包裹组(1.16%vs 9.00%,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级或C级胰瘘和胆瘘是PD术后腹腔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术中离蒂肝圆韧带包裹肝动脉是PD术后腹腔出血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PD术中使用离蒂肝圆韧带包裹肝动脉,可能降低术后腹腔出血发生率,该操作简单,不会增加额外并发症,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术后并发症 腹腔出血 肝圆韧带 离蒂 肝动脉
原文传递
术前D-二聚体、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联合CA19-9对胰腺肿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0
作者 吕志明 毛润霞 +2 位作者 苏力担卡扎·仇曼 耿诚 何铁英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22年第4期470-474,共5页
目的探讨术前D-二聚体、CA19-9、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诊断胰腺癌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和第五附属医院因胰腺占位性病变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 目的探讨术前D-二聚体、CA19-9、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诊断胰腺癌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和第五附属医院因胰腺占位性病变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术后病理性质分为胰腺癌和胰腺良性肿瘤,比较二者在性别、年龄、伴随疾病、术前D-二聚体、CA19-9、淋巴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NLR等方面的差异,同时绘制术前D-二聚体、CA19-9、NLR诊断胰腺癌的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并计算其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ROC curve,AUC)。结果本研究共收集142例患者,其中胰腺癌79例,胰腺良性肿瘤63例。与胰腺良性肿瘤患者相比,胰腺癌患者的年龄更大(P<0.05),中性粒细胞数更多(P<0.05),淋巴细胞数更少(P<0.05),术前CA19-9水平、D-二聚体水平和NLR值更高(P<0.05),行二元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发现,术前CA19-9、D-二聚体及NLR值升高促进胰腺癌的发生(P<0.05),绘制其ROC曲线得到这3个指标区分胰腺癌和胰腺良性肿瘤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08 U/mL、306μg/L及3.2,其对应的AUC值分别为0.900、0.891、0.768,此三者联合的AUC值为0.931。术前NLR、CA19-9及D-二聚体值高于最佳截断值的胰腺癌患者pTNM分期Ⅲ期及有淋巴结转移者比例高于此3个指标值低于最佳截断值的胰腺癌患者(P<0.05)。结论从本研究初步研究结果看,术前CA19-9、D-二聚体及NLR值对诊断胰腺癌有一定的价值且三者联合的诊断价值高于单一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D-二聚体 CA19-9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 诊断
原文传递
人类胰腺导管腺癌三维类器官模型研究进展
11
作者 耿宏智 苏力担卡扎·仇曼 +2 位作者 迪力旦·纳斯尔 徐佳琪 陈启龙 《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CAS 2021年第5期418-422,F0003,共6页
胰腺导管腺癌(PDA)类器官是由患者来源的干细胞或祖细胞体外三维培养而来的含有多种细胞类型、通过细胞自我更新的自组织结构,其类似于体内细胞原始器官功能的活体生物样本库。PDA类器官培养可来自手术或活检组织,从活检建立类器官的能... 胰腺导管腺癌(PDA)类器官是由患者来源的干细胞或祖细胞体外三维培养而来的含有多种细胞类型、通过细胞自我更新的自组织结构,其类似于体内细胞原始器官功能的活体生物样本库。PDA类器官培养可来自手术或活检组织,从活检建立类器官的能力将会促进更大范围PDA患者人群的抽样,且重复采样可纵向追踪患者疾病的全过程。与传统的二维细胞培养和患者来源的异种移植模型相比,PDA类器官三维培养的时间短、成功率高、可冷冻保存并保持遗传性状的稳定。这种模拟疾病的类器官作为一种可选择的药物测试系统,不仅可更好地解决患者对于药物的反应效果,还可减少动物实验的次数,且无需先验性地理解潜在的分子机制,可直接进行化学敏感性测试,从而缩短治疗时间。分析了PDA类器官不同三维培养方法的优缺点及PDA类器官稳定性和侵袭性的验证方法,阐述了PDA类器官用于肿瘤化疗药物敏感性筛查的机制,并探讨了患者个体化和精准医学治疗在肿瘤生物学中的应用前景和面临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器官 胰腺导管腺癌 模型 培养技术 药物筛查
原文传递
胰岛细胞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胰岛细胞再血管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苏力担卡扎·仇曼 韩玮 +6 位作者 魏琴 何铁英 林海 程坤 聂晓寒 孙永辉 陈启龙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22年第4期450-457,共8页
目的探讨大鼠胰腺被膜下胰岛细胞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BMSCs)移植能否促进胰岛的再血管化,进而减少移植后胰岛细胞的丢失,提高胰岛细胞移植的成功率。方法40只Sprague-Dawley大鼠建立糖尿病模型。待... 目的探讨大鼠胰腺被膜下胰岛细胞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BMSCs)移植能否促进胰岛的再血管化,进而减少移植后胰岛细胞的丢失,提高胰岛细胞移植的成功率。方法40只Sprague-Dawley大鼠建立糖尿病模型。待BMSCs及胰岛细胞培养鉴定后开腹,对照组于胰腺被膜下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胰岛细胞组和BMSCs组于相同部位分别移植胰岛细胞和BMSCs,胰岛细胞+BMSCs联合组(联合移植组)同时于相同部位移植胰岛细胞和BMSCs,每组10只大鼠。检测各组大鼠不同时间点血清胰岛素及血糖水平的变化,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胰腺组织中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tromal derived factor 1α,SD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FGF2)的mRNA表达量。结果(1)胰岛细胞组和联合移植组在术后第15天时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和BMSCs组(P<0.05)且降至正常水平,联合移植组一直至第29天时仍能维持正常水平,而胰岛细胞组于第15天后开始升高且与BMSCs组接近(P>0.05)。(2)相较于对照组和BMSCs组,胰岛细胞组和联合移植组在术后第1、3、7、15、29天均表现为较高水平胰岛素释放(P<0.05),尤其是联合移植组更明显。(3)联合移植组胰腺组织中HIF-1α、SDF1α、VEGF、FGF2 mRNA相对表达量均分别高于其他3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本研究初步研究结果看,胰腺被膜下胰岛细胞移植术后可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糖水平,但单纯胰岛细胞移植第15天后降糖效果逐渐减弱,而胰岛细胞联合BMSCs移植术后大鼠血糖控制平稳且作用时间更长,而且大鼠血管生成相关因子mRNA相对高表达,结合病理切片提示BMSCs有促进移植胰岛血管再通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糖尿病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胰岛细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