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4
篇文章
<
1
2
…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杜甫《绝句》一诗解析——兼与葛晓音商榷
1
作者
苏勇强
温司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33-38,共6页
杜甫《绝句四首》是官军平叛后,杜甫返回成都草堂创作的即景组诗。这些诗充分表露了诗人当时的情绪心境,其诗语更是妙悟创造的呈现,体现了这组人工制品与自然环境、个人心绪的和谐。解析诗歌结合研究诗人的创作意图,可以纠正偏颇的读解...
杜甫《绝句四首》是官军平叛后,杜甫返回成都草堂创作的即景组诗。这些诗充分表露了诗人当时的情绪心境,其诗语更是妙悟创造的呈现,体现了这组人工制品与自然环境、个人心绪的和谐。解析诗歌结合研究诗人的创作意图,可以纠正偏颇的读解,开放并细腻地找到诗歌的审美意指,回归文学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绝句四首
创造因
目的因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魏晋文学自觉”辨
被引量:
6
2
作者
苏勇强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10-112,共3页
中国文学的自觉与否,不可能是某人的某句话确定下来的,它应是一段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事实上,中国文学获得自己独立发展的地位其实与三方面的因素有关。一是文学需从其它艺术形式中得以分离出来;二是有一批符合文学定义的创作成绩;三...
中国文学的自觉与否,不可能是某人的某句话确定下来的,它应是一段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事实上,中国文学获得自己独立发展的地位其实与三方面的因素有关。一是文学需从其它艺术形式中得以分离出来;二是有一批符合文学定义的创作成绩;三是在大量创作实践基础上,文论上对文学有所自觉与总结。由此,"魏晋文学自觉"的定论就很值得我们重新思索辨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
文学自觉
辨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曹娥的“孝”
被引量:
6
3
作者
苏勇强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2-44,共3页
本 文 从 史 源 学 的 角 度 ,剖 析 了 东 汉 曹 娥 孝 行 并 不 符 合《 孝 经 》本 义 ,推 导 出 曹 娥“ 孝 行 ”为 民 间 理 解 ,非汉 儒 所 推 崇 的 孝 道 。 曹 娥 故 事 在 流 传 过 程 中 的 变 化 ,更 模 糊 了 史 实 本 ...
本 文 从 史 源 学 的 角 度 ,剖 析 了 东 汉 曹 娥 孝 行 并 不 符 合《 孝 经 》本 义 ,推 导 出 曹 娥“ 孝 行 ”为 民 间 理 解 ,非汉 儒 所 推 崇 的 孝 道 。 曹 娥 故 事 在 流 传 过 程 中 的 变 化 ,更 模 糊 了 史 实 本 源 ,足 证 曹 娥“ 孝 行 ”确 有 正 本 清 源 的 必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娥
孝
《孝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北宋经书子籍刊刻与“典籍中心主义”
被引量:
1
4
作者
苏勇强
陈久恩
《出版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99-104,共6页
北宋是中国雕版印刷的勃兴期。这一时期,以国子监为主导,各地官私机构相继刻印了大量经、子类书籍,蔚为大观。经书子籍雕印既是中国以典籍为中心的传统学术惯性,也是科举政治的必然选择。这类印本在社会的广泛传播流行,导致"疑古&q...
北宋是中国雕版印刷的勃兴期。这一时期,以国子监为主导,各地官私机构相继刻印了大量经、子类书籍,蔚为大观。经书子籍雕印既是中国以典籍为中心的传统学术惯性,也是科举政治的必然选择。这类印本在社会的广泛传播流行,导致"疑古"精神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典籍的神圣,对北宋的学术发展产生潜在的影响,进而形成"六经注我"为特征的宋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经书典籍
刊刻
宋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元稹“模勒”续考
被引量:
5
5
作者
苏勇强
《晋阳学刊》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3-107,共5页
“独断论”是当今学术研究的弊病。考证“模勒”含义,并非为了论证中唐印刷术之有无,而是为了说明“模勒”一词不足以成为证明中唐已有印刷术的证据,也是为了说明从梁代到有印刷实物的晚唐之间,有一个从印章、拓印技术发展到印刷术的过...
“独断论”是当今学术研究的弊病。考证“模勒”含义,并非为了论证中唐印刷术之有无,而是为了说明“模勒”一词不足以成为证明中唐已有印刷术的证据,也是为了说明从梁代到有印刷实物的晚唐之间,有一个从印章、拓印技术发展到印刷术的过渡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稹
模勒
考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北宋“三舍法”对当代高等教育的启示
被引量:
1
6
作者
苏勇强
李浦豪
《教育研究与实验》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9-21,共3页
北宋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古代一次有意义的改革尝试。尽管变法最终结果失败了,然而其中关于科举和学校教育的变法内容,尤其是"太学三舍法"的实施,却很值得研究探讨。本文试图借鉴北宋"三舍法",旨在以此种内部激励机制...
北宋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古代一次有意义的改革尝试。尽管变法最终结果失败了,然而其中关于科举和学校教育的变法内容,尤其是"太学三舍法"的实施,却很值得研究探讨。本文试图借鉴北宋"三舍法",旨在以此种内部激励机制,推动高校教育改革,使之更加符合当今社会和个人的发展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三合法
高教研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五代时期吴越国印刷文化传统
被引量:
2
7
作者
苏勇强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34-140,共7页
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的特殊时期,因为它秉承晚唐印刷技术而来,又奠定北宋书籍刊刻发展和兴盛的基础。吴越国是这一时期具有印刷文化传统的重要国家,由于其保土安民的国策,对中原正统强国纳贡称臣,加之与书籍印刷相关的文化移民的涌入,...
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的特殊时期,因为它秉承晚唐印刷技术而来,又奠定北宋书籍刊刻发展和兴盛的基础。吴越国是这一时期具有印刷文化传统的重要国家,由于其保土安民的国策,对中原正统强国纳贡称臣,加之与书籍印刷相关的文化移民的涌入,从而导致晚唐延续而来的书籍刊刻文化在这一地区得以平稳发展,并为北宋时期的书籍刊刻准备了从印刷书籍母本到书籍校勘、印刷人才及技术的条件。因此,我们有必要探究五代时期吴越国的印刷文化与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越国
文化移民
书籍刊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北宋科举教育与书籍刊刻
被引量:
1
8
作者
苏勇强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51-155,共5页
宋代书籍刊刻之所以发展和兴盛,科举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原因。北宋学校和科举的存在,导致了当时社会对与科举有关书籍的旺盛需求。由于拥有如此巨大且亟待供应的书籍市场,北宋印刷从一开始就在为满足这样的书籍需求而运作。这样一来,...
宋代书籍刊刻之所以发展和兴盛,科举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原因。北宋学校和科举的存在,导致了当时社会对与科举有关书籍的旺盛需求。由于拥有如此巨大且亟待供应的书籍市场,北宋印刷从一开始就在为满足这样的书籍需求而运作。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一股强大的社会推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科举
书籍刊物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元稹悼亡诗之悲缘
被引量:
1
9
作者
苏勇强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40-47,共8页
元稹悼亡诗历来为人所重视 ,原因是从其悼亡诗中可以窥见其感情丰富的内心世界。文章从元稹身世所造就的浓厚亲情、细腻的感情触觉 ,以及患难夫妻间特有的情感着手 ,通过时代背景、个人遭遇以及佛教精神等诸多方面来论述其悼亡诗悲情之...
元稹悼亡诗历来为人所重视 ,原因是从其悼亡诗中可以窥见其感情丰富的内心世界。文章从元稹身世所造就的浓厚亲情、细腻的感情触觉 ,以及患难夫妻间特有的情感着手 ,通过时代背景、个人遭遇以及佛教精神等诸多方面来论述其悼亡诗悲情之缘起 ,以图展示元稹作为诗人个体所具有的真实情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稹
悼亡诗
悲情
缘起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陈子昂《修竹篇序》新论
被引量:
1
10
作者
苏勇强
陈宇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37-47,共11页
陈子昂向来被视为唐诗风气转变的关键人物。这一结论的由来,主要凭据是陈子昂在《修竹篇序》中呼唤诗歌革新的言语。然而通过细读《修竹篇序》,并考察陈子昂生平为人,却能发现陈子昂引领唐朝诗歌理论革新的定论值得商榷。其真实情况是...
陈子昂向来被视为唐诗风气转变的关键人物。这一结论的由来,主要凭据是陈子昂在《修竹篇序》中呼唤诗歌革新的言语。然而通过细读《修竹篇序》,并考察陈子昂生平为人,却能发现陈子昂引领唐朝诗歌理论革新的定论值得商榷。其真实情况是《修竹篇序》对于齐梁诗歌的批判有失偏颇,而陈子昂只是口号式地提出"风骨"、"兴寄",相关诗学理论的总结和提升有赖他人创作实践的弥补与总结,由此成为盛唐诗歌努力追求的精神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子昂
诗歌革新
理论研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北宋胡瑗入朝校律考
11
作者
苏勇强
杨晓华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44-150,共7页
胡瑗是北宋初期著名的教育家,与孙复、石介并称为"宋初三先生"。景祐、皇祐年间,胡瑗两次入朝参与乐律校正,引发朝野议论。研究当年的校律定乐情形,可以发现两次定乐既有钟磬、律管的分别,又有阴阳附会的道德评价,绝非简单的...
胡瑗是北宋初期著名的教育家,与孙复、石介并称为"宋初三先生"。景祐、皇祐年间,胡瑗两次入朝参与乐律校正,引发朝野议论。研究当年的校律定乐情形,可以发现两次定乐既有钟磬、律管的分别,又有阴阳附会的道德评价,绝非简单的音律校定。从两次校律的效果来看,胡瑗只是创造性运用了"管口校正"与管长调整的校音方式,其音律校正效果并不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胡瑗
音律
校定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五代时期南唐校勘人才及其印刷传统
12
作者
苏勇强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39-148,共10页
五代十国因其秉承晚唐印刷技术,又奠定了北宋书籍刊刻发展和兴盛的基础,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特殊时期。这一时期,地处江南的南唐国由于藏书与科举双重需要,其在继承晚唐刊刻书籍母本的同时,又在校勘印刷人才及制度保留,甚至具体的印刷...
五代十国因其秉承晚唐印刷技术,又奠定了北宋书籍刊刻发展和兴盛的基础,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特殊时期。这一时期,地处江南的南唐国由于藏书与科举双重需要,其在继承晚唐刊刻书籍母本的同时,又在校勘印刷人才及制度保留,甚至具体的印刷技术上为北宋书籍印刷的兴盛准备了条件。因此,关注南唐印刷传统的意义就等于关注北宋书籍刊刻的继承源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代十国
南唐
藏书
校勘
刊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黄庭坚桂林行踪及诗文考辨
13
作者
苏勇强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60-67,共8页
崇宁三年(1104)五月,黄庭坚贬谪宜州途经桂林,仅留下一首诗,使人产生疑惑与思考。对黄庭坚桂林行踪的考辨证实,党祸对于诗文创作的箝制才是黄庭坚在桂林文字稀少的主要原因。古代诗文作为文化留存如何转变成城市文明的组成部分得以延续...
崇宁三年(1104)五月,黄庭坚贬谪宜州途经桂林,仅留下一首诗,使人产生疑惑与思考。对黄庭坚桂林行踪的考辨证实,党祸对于诗文创作的箝制才是黄庭坚在桂林文字稀少的主要原因。古代诗文作为文化留存如何转变成城市文明的组成部分得以延续,是后人应继续探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庭坚
桂林
行踪
诗文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唐宋文本差异与宋诗学问化
14
作者
苏勇强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26-130,共5页
雕版印刷的发展,唐宋文本差异对诗歌创作有明显影响。因为抄本有限,印本才给宋人傍书创作的可能。从西昆以典故入诗,欧公化用古人诗句,王安石以史料入诗,以及苏、黄以才学作诗,都坐实了宋人"以学问为诗"的公论。此外,文本差...
雕版印刷的发展,唐宋文本差异对诗歌创作有明显影响。因为抄本有限,印本才给宋人傍书创作的可能。从西昆以典故入诗,欧公化用古人诗句,王安石以史料入诗,以及苏、黄以才学作诗,都坐实了宋人"以学问为诗"的公论。此外,文本差异也导致宋人因学问加身,即便情景感兴也不免想起学问、经验,以"掉书袋"、"互文复义"地呈现多维的作品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
文本差异
宋诗
学问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钱谦益诗歌批评方法:知人论世、以意逆志说
15
作者
苏勇强
杨晓华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39-42,共4页
钱谦益因其政治立场问题,是明末清初一位颇有争议的人物,他在诗学上的理论贡献也多为学者所论。其诗学观念之中,尤以诗歌批评方法最有特色。"知人论世、以意逆志"是中国传统的文学批评方法,然而此种方法传至钱谦益手中,却有...
钱谦益因其政治立场问题,是明末清初一位颇有争议的人物,他在诗学上的理论贡献也多为学者所论。其诗学观念之中,尤以诗歌批评方法最有特色。"知人论世、以意逆志"是中国传统的文学批评方法,然而此种方法传至钱谦益手中,却有了新的涵义与使用。按照这一批评方法,诗歌中能否看到人世间真实的历史痕迹,能否感受到诗人的内在心志,是钱谦益判断某位诗人诗歌"有诗无诗"的重要标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谦益
诗学
知人论世
以意逆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五代科举与书籍印刷之关系
16
作者
苏勇强
《社会科学家》
CSSCI
2006年第3期184-187,共4页
在考察五代诸国藏书及书籍刊印的过程中,我们注意到除佛经以外,当时所收藏和印刷的书籍多为儒家经书。这其中主要原因就是在朝代更迭的五代时期,由唐沿革而来的科举考试,仍在延续,并未停废。这也说明五代的科举与书籍印刷存在着某种必...
在考察五代诸国藏书及书籍刊印的过程中,我们注意到除佛经以外,当时所收藏和印刷的书籍多为儒家经书。这其中主要原因就是在朝代更迭的五代时期,由唐沿革而来的科举考试,仍在延续,并未停废。这也说明五代的科举与书籍印刷存在着某种必然的联系,科举的存在对于书籍印刷发展有相当大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代
科举
书籍印刷
关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钱谦益诗歌批评方法——香观说
17
作者
苏勇强
唐燕玲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49-56,共8页
钱谦益是明末清初一位颇有争议的人物,其对于诗学的贡献也多为学者论道。在钱氏诗学中,尤以诗歌批评方法富有特色。"香观说"作为钱谦益独创的诗歌批评方法,由于其评判诗歌的思路有悖于逻辑常理,而与禅宗思想暗合。所谓"...
钱谦益是明末清初一位颇有争议的人物,其对于诗学的贡献也多为学者论道。在钱氏诗学中,尤以诗歌批评方法富有特色。"香观说"作为钱谦益独创的诗歌批评方法,由于其评判诗歌的思路有悖于逻辑常理,而与禅宗思想暗合。所谓"香观说"实是禅宗的"心观之法",其理论开创意义大于实践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谦益
诗学
香观说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钱谦益诗歌批评方法——胎性说
18
作者
苏勇强
陈宇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109-111,共3页
钱谦益是明末清初一位颇有争议的人物,诗学理论贡献也多为学者所论道。在其诗学论述之中,尤以其诗歌批评方法最有特色。"胎性说"是钱谦益独创的诗歌批评方法,它包括"先天胎性说"、"圣胎说"两层含义,是钱...
钱谦益是明末清初一位颇有争议的人物,诗学理论贡献也多为学者所论道。在其诗学论述之中,尤以其诗歌批评方法最有特色。"胎性说"是钱谦益独创的诗歌批评方法,它包括"先天胎性说"、"圣胎说"两层含义,是钱谦益考察诗人诗歌水平优劣高低的基本方法,在中国古典诗歌批评、鉴赏活动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实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谦益
诗学
胎性说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钱谦益诗歌批评方法——望气说
19
作者
苏勇强
徐百成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38-42,共5页
钱谦益是明末清初一位颇有争议的人物,其在诗学上的理论贡献亦多为学者所称道。"望气说"是钱谦益诗学中独创的诗歌批评方法之一,他将民间方术中的"望气"之法引入到诗歌批评与鉴赏之中,凭此评价诗歌水平的高低。诗歌...
钱谦益是明末清初一位颇有争议的人物,其在诗学上的理论贡献亦多为学者所称道。"望气说"是钱谦益诗学中独创的诗歌批评方法之一,他将民间方术中的"望气"之法引入到诗歌批评与鉴赏之中,凭此评价诗歌水平的高低。诗歌"望气法"的实用性虽有待考察,然其在诗学理论上的开创意义却值得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谦益
诗歌批评
望气说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意境与中国古代文人审美取向
20
作者
苏勇强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9-94,共6页
意、境,是中国古代美学的一对重要范畴,历来为文学理论界所乐道。从古人的诗论、画论,直到王国维等近现代的学者,关于意境,均有研究和探讨。与西方不同,"意境"是中国特有的美学范畴。"道德自然"、"天人合一&qu...
意、境,是中国古代美学的一对重要范畴,历来为文学理论界所乐道。从古人的诗论、画论,直到王国维等近现代的学者,关于意境,均有研究和探讨。与西方不同,"意境"是中国特有的美学范畴。"道德自然"、"天人合一"等自然哲学思想是其产生的根源。按中国的传统认识,美的东西所要传达的"美意",一定是在其所处的"境"中体现出来的。这"境"就不单单是一个两个物件的简单相加,而是"境界"中所有人或物的和谐映衬,是境界中诸多意象的和谐统一。由此出发,中国古代文人的审美趣味取向亦在"意境"中得以体现,其最终要求是这些多样的审美趣味要给人以精神的指归,及成就了文人精神上神游般的飞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境
审美
取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杜甫《绝句》一诗解析——兼与葛晓音商榷
1
作者
苏勇强
温司
机构
温州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33-38,共6页
基金
201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印本传播与宋诗嬗变”(项目编号:19FZWB080)。
文摘
杜甫《绝句四首》是官军平叛后,杜甫返回成都草堂创作的即景组诗。这些诗充分表露了诗人当时的情绪心境,其诗语更是妙悟创造的呈现,体现了这组人工制品与自然环境、个人心绪的和谐。解析诗歌结合研究诗人的创作意图,可以纠正偏颇的读解,开放并细腻地找到诗歌的审美意指,回归文学本质。
关键词
杜甫
绝句四首
创造因
目的因
Keywords
Du Fu
Jueju Four Verses
creative cause
objective cause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魏晋文学自觉”辨
被引量:
6
2
作者
苏勇强
机构
温州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10-112,共3页
文摘
中国文学的自觉与否,不可能是某人的某句话确定下来的,它应是一段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事实上,中国文学获得自己独立发展的地位其实与三方面的因素有关。一是文学需从其它艺术形式中得以分离出来;二是有一批符合文学定义的创作成绩;三是在大量创作实践基础上,文论上对文学有所自觉与总结。由此,"魏晋文学自觉"的定论就很值得我们重新思索辨析。
关键词
魏晋
文学自觉
辨析
分类号
I206.5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曹娥的“孝”
被引量:
6
3
作者
苏勇强
机构
南京大学中文系
出处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2-44,共3页
文摘
本 文 从 史 源 学 的 角 度 ,剖 析 了 东 汉 曹 娥 孝 行 并 不 符 合《 孝 经 》本 义 ,推 导 出 曹 娥“ 孝 行 ”为 民 间 理 解 ,非汉 儒 所 推 崇 的 孝 道 。 曹 娥 故 事 在 流 传 过 程 中 的 变 化 ,更 模 糊 了 史 实 本 源 ,足 证 曹 娥“ 孝 行 ”确 有 正 本 清 源 的 必要 。
关键词
曹娥
孝
《孝经》
分类号
I206.5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北宋经书子籍刊刻与“典籍中心主义”
被引量:
1
4
作者
苏勇强
陈久恩
机构
温州大学印刷文化研究所
出处
《出版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99-104,共6页
基金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北宋书籍刊刻与文学"(07CGZW016YBX)
温州市文化工程课题"宋代温州印刷文化研究"(Wyk 0738)
"温州(泽雅)造纸历史与文化消费研究"(Wyk11164)研究成果
文摘
北宋是中国雕版印刷的勃兴期。这一时期,以国子监为主导,各地官私机构相继刻印了大量经、子类书籍,蔚为大观。经书子籍雕印既是中国以典籍为中心的传统学术惯性,也是科举政治的必然选择。这类印本在社会的广泛传播流行,导致"疑古"精神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典籍的神圣,对北宋的学术发展产生潜在的影响,进而形成"六经注我"为特征的宋学。
关键词
北宋
经书典籍
刊刻
宋学
Keywords
Northern Song Dynasty Confucian classics Publication and carving Song learning
分类号
G239 [文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元稹“模勒”续考
被引量:
5
5
作者
苏勇强
机构
南京大学中文系
出处
《晋阳学刊》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3-107,共5页
文摘
“独断论”是当今学术研究的弊病。考证“模勒”含义,并非为了论证中唐印刷术之有无,而是为了说明“模勒”一词不足以成为证明中唐已有印刷术的证据,也是为了说明从梁代到有印刷实物的晚唐之间,有一个从印章、拓印技术发展到印刷术的过渡期。
关键词
元稹
模勒
考证
Keywords
Yuanzhen
mole
investigation
分类号
J292.4 [艺术—美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北宋“三舍法”对当代高等教育的启示
被引量:
1
6
作者
苏勇强
李浦豪
机构
温州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教育研究与实验》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9-21,共3页
基金
"高校教学组织方法:新私塾制研究"与"文学理论课程辅助研究"课题的成果
文摘
北宋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古代一次有意义的改革尝试。尽管变法最终结果失败了,然而其中关于科举和学校教育的变法内容,尤其是"太学三舍法"的实施,却很值得研究探讨。本文试图借鉴北宋"三舍法",旨在以此种内部激励机制,推动高校教育改革,使之更加符合当今社会和个人的发展需要。
关键词
北宋
三合法
高教研究
分类号
G649.2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五代时期吴越国印刷文化传统
被引量:
2
7
作者
苏勇强
机构
温州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34-140,共7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北宋书籍刊刻与古文运动>(07JC751010)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北宋书籍刊刻与文学>(07CGZW016YBX)
文摘
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的特殊时期,因为它秉承晚唐印刷技术而来,又奠定北宋书籍刊刻发展和兴盛的基础。吴越国是这一时期具有印刷文化传统的重要国家,由于其保土安民的国策,对中原正统强国纳贡称臣,加之与书籍印刷相关的文化移民的涌入,从而导致晚唐延续而来的书籍刊刻文化在这一地区得以平稳发展,并为北宋时期的书籍刊刻准备了从印刷书籍母本到书籍校勘、印刷人才及技术的条件。因此,我们有必要探究五代时期吴越国的印刷文化与传统。
关键词
吴越国
文化移民
书籍刊刻
Keywords
Kingdom of Wuyue
cultural immigrants
books inscribing
分类号
K243.1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北宋科举教育与书籍刊刻
被引量:
1
8
作者
苏勇强
机构
温州大学
出处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51-155,共5页
文摘
宋代书籍刊刻之所以发展和兴盛,科举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原因。北宋学校和科举的存在,导致了当时社会对与科举有关书籍的旺盛需求。由于拥有如此巨大且亟待供应的书籍市场,北宋印刷从一开始就在为满足这样的书籍需求而运作。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一股强大的社会推动力。
关键词
北宋
科举
书籍刊物
分类号
K244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元稹悼亡诗之悲缘
被引量:
1
9
作者
苏勇强
机构
扬州大学文学院
出处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40-47,共8页
文摘
元稹悼亡诗历来为人所重视 ,原因是从其悼亡诗中可以窥见其感情丰富的内心世界。文章从元稹身世所造就的浓厚亲情、细腻的感情触觉 ,以及患难夫妻间特有的情感着手 ,通过时代背景、个人遭遇以及佛教精神等诸多方面来论述其悼亡诗悲情之缘起 ,以图展示元稹作为诗人个体所具有的真实情感。
关键词
元稹
悼亡诗
悲情
缘起
Keywords
YUAN Zhen
elegiac poem
sorrow
origin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陈子昂《修竹篇序》新论
被引量:
1
10
作者
苏勇强
陈宇
机构
温州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37-47,共11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北宋书籍刊刻与古文运动>(07JC751010)
文摘
陈子昂向来被视为唐诗风气转变的关键人物。这一结论的由来,主要凭据是陈子昂在《修竹篇序》中呼唤诗歌革新的言语。然而通过细读《修竹篇序》,并考察陈子昂生平为人,却能发现陈子昂引领唐朝诗歌理论革新的定论值得商榷。其真实情况是《修竹篇序》对于齐梁诗歌的批判有失偏颇,而陈子昂只是口号式地提出"风骨"、"兴寄",相关诗学理论的总结和提升有赖他人创作实践的弥补与总结,由此成为盛唐诗歌努力追求的精神方向。
关键词
陈子昂
诗歌革新
理论研究
Keywords
Chen Zi-ang
poetry innovation
theory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北宋胡瑗入朝校律考
11
作者
苏勇强
杨晓华
机构
温州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44-150,共7页
基金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北宋书籍刊刻与文学>(07CGZW016YBX)
温州市文化工程课题<宋代温州印刷文化研究>(Wyk 0738)
<温州(泽雅)造纸历史与文化消费研究>(Wyk11164)
文摘
胡瑗是北宋初期著名的教育家,与孙复、石介并称为"宋初三先生"。景祐、皇祐年间,胡瑗两次入朝参与乐律校正,引发朝野议论。研究当年的校律定乐情形,可以发现两次定乐既有钟磬、律管的分别,又有阴阳附会的道德评价,绝非简单的音律校定。从两次校律的效果来看,胡瑗只是创造性运用了"管口校正"与管长调整的校音方式,其音律校正效果并不理想。
关键词
北宋
胡瑗
音律
校定
Keywords
Beisong Dynasty (the Northern Song or Song Dynasty, 960-1127)
Hu Yuan (993-1059) temperament
calibrate
分类号
J609.2 [艺术—音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五代时期南唐校勘人才及其印刷传统
12
作者
苏勇强
机构
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流动站
出处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39-148,共10页
文摘
五代十国因其秉承晚唐印刷技术,又奠定了北宋书籍刊刻发展和兴盛的基础,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特殊时期。这一时期,地处江南的南唐国由于藏书与科举双重需要,其在继承晚唐刊刻书籍母本的同时,又在校勘印刷人才及制度保留,甚至具体的印刷技术上为北宋书籍印刷的兴盛准备了条件。因此,关注南唐印刷传统的意义就等于关注北宋书籍刊刻的继承源头。
关键词
五代十国
南唐
藏书
校勘
刊刻
Keywords
Wudai-Shigwo
Southern Tang
Book collection
Collating
The publication engraves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庭坚桂林行踪及诗文考辨
13
作者
苏勇强
机构
温州大学印刷文化研究所
出处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60-67,共8页
基金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07CGZW016YBX)
文摘
崇宁三年(1104)五月,黄庭坚贬谪宜州途经桂林,仅留下一首诗,使人产生疑惑与思考。对黄庭坚桂林行踪的考辨证实,党祸对于诗文创作的箝制才是黄庭坚在桂林文字稀少的主要原因。古代诗文作为文化留存如何转变成城市文明的组成部分得以延续,是后人应继续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
黄庭坚
桂林
行踪
诗文
Keywords
Huang Ting-jian
Guilin
whereabouts
poetry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唐宋文本差异与宋诗学问化
14
作者
苏勇强
机构
温州大学印刷文化研究所
出处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26-130,共5页
基金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北宋书籍刊刻与文学>(07CGZW016YBX)
文摘
雕版印刷的发展,唐宋文本差异对诗歌创作有明显影响。因为抄本有限,印本才给宋人傍书创作的可能。从西昆以典故入诗,欧公化用古人诗句,王安石以史料入诗,以及苏、黄以才学作诗,都坐实了宋人"以学问为诗"的公论。此外,文本差异也导致宋人因学问加身,即便情景感兴也不免想起学问、经验,以"掉书袋"、"互文复义"地呈现多维的作品形态。
关键词
唐宋
文本差异
宋诗
学问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钱谦益诗歌批评方法:知人论世、以意逆志说
15
作者
苏勇强
杨晓华
机构
温州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39-42,共4页
文摘
钱谦益因其政治立场问题,是明末清初一位颇有争议的人物,他在诗学上的理论贡献也多为学者所论。其诗学观念之中,尤以诗歌批评方法最有特色。"知人论世、以意逆志"是中国传统的文学批评方法,然而此种方法传至钱谦益手中,却有了新的涵义与使用。按照这一批评方法,诗歌中能否看到人世间真实的历史痕迹,能否感受到诗人的内在心志,是钱谦益判断某位诗人诗歌"有诗无诗"的重要标尺。
关键词
钱谦益
诗学
知人论世
以意逆志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五代科举与书籍印刷之关系
16
作者
苏勇强
机构
扬州大学文学院
出处
《社会科学家》
CSSCI
2006年第3期184-187,共4页
文摘
在考察五代诸国藏书及书籍刊印的过程中,我们注意到除佛经以外,当时所收藏和印刷的书籍多为儒家经书。这其中主要原因就是在朝代更迭的五代时期,由唐沿革而来的科举考试,仍在延续,并未停废。这也说明五代的科举与书籍印刷存在着某种必然的联系,科举的存在对于书籍印刷发展有相当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五代
科举
书籍印刷
关系
分类号
K243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钱谦益诗歌批评方法——香观说
17
作者
苏勇强
唐燕玲
机构
温州大学印刷文化研究所
出处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49-56,共8页
文摘
钱谦益是明末清初一位颇有争议的人物,其对于诗学的贡献也多为学者论道。在钱氏诗学中,尤以诗歌批评方法富有特色。"香观说"作为钱谦益独创的诗歌批评方法,由于其评判诗歌的思路有悖于逻辑常理,而与禅宗思想暗合。所谓"香观说"实是禅宗的"心观之法",其理论开创意义大于实践的可能性。
关键词
钱谦益
诗学
香观说
Keywords
Qian Qianyi Poetics
Fragrant view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钱谦益诗歌批评方法——胎性说
18
作者
苏勇强
陈宇
机构
温州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109-111,共3页
文摘
钱谦益是明末清初一位颇有争议的人物,诗学理论贡献也多为学者所论道。在其诗学论述之中,尤以其诗歌批评方法最有特色。"胎性说"是钱谦益独创的诗歌批评方法,它包括"先天胎性说"、"圣胎说"两层含义,是钱谦益考察诗人诗歌水平优劣高低的基本方法,在中国古典诗歌批评、鉴赏活动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实用意义。
关键词
钱谦益
诗学
胎性说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钱谦益诗歌批评方法——望气说
19
作者
苏勇强
徐百成
机构
温州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38-42,共5页
文摘
钱谦益是明末清初一位颇有争议的人物,其在诗学上的理论贡献亦多为学者所称道。"望气说"是钱谦益诗学中独创的诗歌批评方法之一,他将民间方术中的"望气"之法引入到诗歌批评与鉴赏之中,凭此评价诗歌水平的高低。诗歌"望气法"的实用性虽有待考察,然其在诗学理论上的开创意义却值得肯定。
关键词
钱谦益
诗歌批评
望气说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意境与中国古代文人审美取向
20
作者
苏勇强
机构
南京大学中文系
出处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9-94,共6页
文摘
意、境,是中国古代美学的一对重要范畴,历来为文学理论界所乐道。从古人的诗论、画论,直到王国维等近现代的学者,关于意境,均有研究和探讨。与西方不同,"意境"是中国特有的美学范畴。"道德自然"、"天人合一"等自然哲学思想是其产生的根源。按中国的传统认识,美的东西所要传达的"美意",一定是在其所处的"境"中体现出来的。这"境"就不单单是一个两个物件的简单相加,而是"境界"中所有人或物的和谐映衬,是境界中诸多意象的和谐统一。由此出发,中国古代文人的审美趣味取向亦在"意境"中得以体现,其最终要求是这些多样的审美趣味要给人以精神的指归,及成就了文人精神上神游般的飞升。
关键词
意境
审美
取向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杜甫《绝句》一诗解析——兼与葛晓音商榷
苏勇强
温司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魏晋文学自觉”辨
苏勇强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7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曹娥的“孝”
苏勇强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4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北宋经书子籍刊刻与“典籍中心主义”
苏勇强
陈久恩
《出版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元稹“模勒”续考
苏勇强
《晋阳学刊》
北大核心
2006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北宋“三舍法”对当代高等教育的启示
苏勇强
李浦豪
《教育研究与实验》
CSSCI
北大核心
2009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五代时期吴越国印刷文化传统
苏勇强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北宋科举教育与书籍刊刻
苏勇强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元稹悼亡诗之悲缘
苏勇强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陈子昂《修竹篇序》新论
苏勇强
陈宇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09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北宋胡瑗入朝校律考
苏勇强
杨晓华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五代时期南唐校勘人才及其印刷传统
苏勇强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黄庭坚桂林行踪及诗文考辨
苏勇强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唐宋文本差异与宋诗学问化
苏勇强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钱谦益诗歌批评方法:知人论世、以意逆志说
苏勇强
杨晓华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五代科举与书籍印刷之关系
苏勇强
《社会科学家》
CSSCI
200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钱谦益诗歌批评方法——香观说
苏勇强
唐燕玲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钱谦益诗歌批评方法——胎性说
苏勇强
陈宇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钱谦益诗歌批评方法——望气说
苏勇强
徐百成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意境与中国古代文人审美取向
苏勇强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
4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