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综合征的临床与MRI表现 被引量:27
1
作者 苏化庆 杨期明 +3 位作者 廖远高 黄仁彬 陈继华 李青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5年第1期66-66,51,共2页
CO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综合征是指急性CO中毒后出现所谓"假愈期",意识恢复后,相隔约2~30天突然出现精神症状.其易被忽视而造成严重后果.现就我院5年来诊治的19例CO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综合征的临床资料和头部MRI检查资料总结如下:
关键词 CO中毒 迟发性脑病综合征 MRI 脑脊液 脑电图
下载PDF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脑血管疾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2
作者 苏化庆 杨期明 杨期东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5年第5期397-399,共3页
McCully于1969年对同型半胱氨酸尿症死者尸检中发现早期广泛的动脉硬化和动脉栓塞,首次报道并提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HHcy)与动脉硬化有关的假说.多年来,人们对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进行了广泛研究,特... McCully于1969年对同型半胱氨酸尿症死者尸检中发现早期广泛的动脉硬化和动脉栓塞,首次报道并提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HHcy)与动脉硬化有关的假说.多年来,人们对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进行了广泛研究,特别是近年来新的检验技术出现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很多研究证实Hcy代谢异常导致的HHcy与脑血管疾病有关,对其致病机制有了更多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脑血管疾病 发病机制研究 动脉硬化 HHCY 胱氨酸尿症 分子生物学 动脉栓塞 首次报道
下载PDF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与结核性脑膜炎临床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苏化庆 朱世津 +1 位作者 徐平 汤新年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7年第6期923-924,927,共3页
【目的】分析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CNM)与结核性脑膜炎(TBM)临床特征、脑脊液及影像学改变的异同,探讨两种不同病原体引起的脑膜炎的临床诊断要点。【方法】对29例CNM和41例TBM患者的临床表现、脑脊液及影像学资料做回顾性分析。【结果】... 【目的】分析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CNM)与结核性脑膜炎(TBM)临床特征、脑脊液及影像学改变的异同,探讨两种不同病原体引起的脑膜炎的临床诊断要点。【方法】对29例CNM和41例TBM患者的临床表现、脑脊液及影像学资料做回顾性分析。【结果】CNM一般是慢性或亚急性起病,而TBM常是急性或亚急性起病(P<0.05);TBM患者常以发热为首发症状(P<0.05);颅内压力明显较TBM患者高,葡萄糖和氯化物浓度两者也存在差异(P<0.05),其病原体检出率很低;在影像学上,TBM患者的脑实质改变和脑积水较CNM患者多见(P<0.05)。【结论】CNM和TBM临床表现、脑脊液及影像学改变有一定的差异,有利于鉴别两种脑膜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炎 隐球菌性 结核 脑膜
下载PDF
脑卒中后症状性癫痫39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苏化庆 徐平 +4 位作者 郭桂香 高云春 李炎灯 文俊 王立恒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1年第11期2121-2123,共3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症状性癫痫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指导依据。【方法】对5168例脑卒中患者中的398例症状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卒中后症状性癫痫的发生率为7.7%,其中早发型癫痫占59.3%,迟发型...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症状性癫痫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指导依据。【方法】对5168例脑卒中患者中的398例症状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卒中后症状性癫痫的发生率为7.7%,其中早发型癫痫占59.3%,迟发型癫痫占40.7%;早发型癫痫以脑出血为多,占63.1%,发作类型以全面性发作为多;迟发型癫痫以脑梗死为多,占63.0%,发作类型以部分性发作为多;皮质区病灶较易发生症状性癫痫,皮质区与皮质下区症状性癫痫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脑卒中类型症状性癫痫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后症状性癫痫以早发型为多.多见于脑出血,而迟发型癫痫多见于脑梗死;病灶位于皮质区者较易发生症状性癫痫;对于迟发型癫痫应给予正规抗癫痫药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并发症 癫痫/并发症
下载PDF
前循环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后的远期疗效 被引量:1
5
作者 苏化庆 徐平 +4 位作者 朱世津 郭桂香 高云春 文俊 李炎灯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1年第4期304-307,共4页
目的探讨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前循环动脉狭窄患者择期支架成形术治疗的远期疗效。方法分析2007年12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行择期支架成形术治疗的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前循环动脉狭窄(狭窄≥50%)患者37例。结果本组病例支架手术成功率为... 目的探讨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前循环动脉狭窄患者择期支架成形术治疗的远期疗效。方法分析2007年12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行择期支架成形术治疗的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前循环动脉狭窄(狭窄≥50%)患者37例。结果本组病例支架手术成功率为100%。30天内卒中事件2例,30天后(中位时间15.6个月)卒中事件1例。结论择期支架成形术治疗可减少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前循环动脉狭窄患者的卒中风险、改善功能与预后;远期疗效与支架是否成功放置以及狭窄部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前循环动脉 狭窄 支架
下载PDF
脑桥外髓鞘溶解症(附2例报告)
6
作者 苏化庆 朱世津 +2 位作者 徐平 郭桂香 覃桂林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62-463,共2页
关键词 脑桥外髓鞘溶解症 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 中枢神经系统 慢性低钠血症 脱髓鞘疾病 ADAMS 发生部位 CPM
下载PDF
椎-基底动脉狭窄未行支架治疗患者个体化管理的疗效观察
7
作者 苏化庆 徐平 +3 位作者 郭桂香 高云春 李炎灯 文俊 《当代医学》 2013年第32期7-8,共2页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狭窄未行支架治疗患者个体化管理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初发的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22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26例,对照组100例。治疗组依据责任血管狭窄程度给予治疗个体化管理,比较两组治疗后6个月、1年的终点事...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狭窄未行支架治疗患者个体化管理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初发的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22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26例,对照组100例。治疗组依据责任血管狭窄程度给予治疗个体化管理,比较两组治疗后6个月、1年的终点事件、血管狭窄程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脑梗死发生和复发、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责任血管狭窄程度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未行支架植入患者治疗个体化管理可能降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及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狭窄 症状性 个体化管理 预后
下载PDF
P选择素、溶酶体蛋白与脑梗死的关系
8
作者 苏化庆 杨期明 +1 位作者 姚晓喜 向本友 《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7年第4期585-587,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P选择素(CD62P)、溶酶体蛋白(CD63)浓度的变化及其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对6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57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浆CD62P、CD63浓度进行测定,计算其异常率并进行比较。结果脑梗死组血浆CD...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P选择素(CD62P)、溶酶体蛋白(CD63)浓度的变化及其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对6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57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浆CD62P、CD63浓度进行测定,计算其异常率并进行比较。结果脑梗死组血浆CD62P、CD63浓度高于对照组(P<0.05),脑梗死组血浆CD62P、CD63异常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浆CD62P、CD63浓度可作为临床评价脑梗死严重程度的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P选择素 溶酶体蛋白
下载PDF
出血性卒中与缺血性卒中危险因素对比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徐平 向绪林 +4 位作者 郭桂香 高云春 文俊 李炎灯 苏化庆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3年第10期1089-1090,共2页
目的探讨出血性与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的异同。方法多中心卒中登记表参照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神经内科的成都卒中登记项目和南京卒中注册数据库并结合院情修改而成,由常德市17家医院共同完成。对首次发病的3 594例卒中患者进行分析,其... 目的探讨出血性与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的异同。方法多中心卒中登记表参照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神经内科的成都卒中登记项目和南京卒中注册数据库并结合院情修改而成,由常德市17家医院共同完成。对首次发病的3 594例卒中患者进行分析,其中缺血性脑卒中2 730例,出血性脑卒中864例。结果出血性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性别、年龄构成分布基本一致;糖尿病史、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病史、心脏病史在缺血性卒中组出现的频率明显高于出血性卒中组,男性与女性之间比较也均有显著性差异。高血压史、高血脂症、卒中家族史、吸烟史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2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高血压病在出血性和缺血性脑卒中发病中具有同等重要作用;糖尿病、TIA、心脏病可增加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登记 出血性脑卒中 缺血性脑卒中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常德市脑卒中患者院前转运与延误现状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向绪林 徐平 +5 位作者 肖波 郭桂香 高云春 文俊 李炎灯 苏化庆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7-29,共3页
目的分析常德市区域内脑卒中患者院前转运与延误状况。方法常德市11个区县17家医院参与常德市脑卒中登记研究。采取表格方式对入组脑卒中患者的各项资料进行登记并录入数据库。结果共有5338例脑卒中患者进入登记数据库;出租车和急救车... 目的分析常德市区域内脑卒中患者院前转运与延误状况。方法常德市11个区县17家医院参与常德市脑卒中登记研究。采取表格方式对入组脑卒中患者的各项资料进行登记并录入数据库。结果共有5338例脑卒中患者进入登记数据库;出租车和急救车为患者的首选转运方式,分别占全部转运方式的41.6%和38.2%,县级医院以出租车为主,武陵区主要以急救车为主,高达69.7%。通过急救车途径到院时间小于2h的比例为37.0%,显著高于其他途径(P<0.01)。结论出租车和急救车为常德市脑卒中患者院前主要的转运方式;使用急救系统转运患者的就诊延误小于其他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登记 急救医疗服务 数据收集
下载PDF
常德地区脑卒中后抑郁症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洪云军 徐平 +2 位作者 高云春 彭玉 苏化庆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3年第5期944-946,共3页
【目的】调查常德地区脑卒中患者卒中后抑郁症(PSD)的发生率及分析其相关因素,并探讨抑郁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以个人访谈的形式对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常德地区17家医院卒中登记的468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记... 【目的】调查常德地区脑卒中患者卒中后抑郁症(PSD)的发生率及分析其相关因素,并探讨抑郁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以个人访谈的形式对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常德地区17家医院卒中登记的468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记录基本信息(年龄、性别、文化程度),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RSD-24)评定抑郁严重程度,采用美国国立卫生所卒中量表(NIHSS)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根据研究对象年龄、性剐、受教育程度及是否存在抑郁等不同条件进行分组,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1468例卒中患者中,PSD的发生率为47.9%;男和女PSD发生率比较(44.0%VS53.4%)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按文化程度分组,小学组PSD发生率为58.8%。不同年龄段PSD发生率分别为:〈60岁65.3%、60~69岁48.6%、70~79岁37.9%、≥80岁35.2%。PSD发生率随年龄增高而下降。PSD患者NIHSS评分高于卒中后非抑郁患者(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PSD发生率高,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明显高于卒中后非抑郁患者。重视PSD的治疗有利于其神经功能缺损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并发症 抑郁症 流行病学 湖南
下载PDF
癫痫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2
作者 熊敏 苏化庆 向明钧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第30期24-27,共4页
癫痫是一种目前为止发病机制仍未研究透彻的神经系统疾病。由于其发病原因繁杂,治疗方式从传统药物治疗逐渐拓展到手术治疗、基因疗法、饮食疗法等多种治疗方式,但仍未找到特别理想的治疗方案。已有的研究表明其可能与离子通道、神经递... 癫痫是一种目前为止发病机制仍未研究透彻的神经系统疾病。由于其发病原因繁杂,治疗方式从传统药物治疗逐渐拓展到手术治疗、基因疗法、饮食疗法等多种治疗方式,但仍未找到特别理想的治疗方案。已有的研究表明其可能与离子通道、神经递质、细胞因子等有密切的联系。为深入理解癫痫发病机制,为癫痫的诊断、预防与治疗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本文将对近几年有关癫痫发病机制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发病机制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常德市微创血肿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开展现状及其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徐平 郭桂香 +3 位作者 高云春 李炎灯 文俊 苏化庆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3年第9期1716-1717,1721,共3页
【目的】了解常德市微创血肿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开展现状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方法】提取常德市多中心脑卒中登记数据库5338例患者中行微创血肿引流术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398例(观察组),抽取同期行内科保守治疗高血压性脑... 【目的】了解常德市微创血肿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开展现状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方法】提取常德市多中心脑卒中登记数据库5338例患者中行微创血肿引流术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398例(观察组),抽取同期行内科保守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253例(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病死率、神经功能康复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O.05),而血肿增大致死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d0.05)。观察组治疗后14d、28d的NHI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d0.05)。【结论】微创血肿引流术能有效的减少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病死率,有助于其神经功能的后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并发症 脑出血 外科学 血肿
下载PDF
经颅多普勒检查对脑梗死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徐平 肖波 +5 位作者 向绪林 郭桂香 高云春 文俊 李炎灯 苏化庆 《中国医刊》 CAS 2013年第6期65-67,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内血管功能状态与神经功能缺损的关系。方法分析1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首次发病72小时内的经颅多普勒(TCD)检查结果 ,将患者分为四组:前后循环血管均没有狭窄(正常组),前循环血管狭窄(前循环组),后循环血管狭窄(...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内血管功能状态与神经功能缺损的关系。方法分析1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首次发病72小时内的经颅多普勒(TCD)检查结果 ,将患者分为四组:前后循环血管均没有狭窄(正常组),前循环血管狭窄(前循环组),后循环血管狭窄(后循环组),不仅有前循环血管狭窄并且还有后循环血管狭窄(前后循环组),比较分析四组患者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正常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最少,预后较好;其次为前循环狭窄组、后循环狭窄组;前后循环均狭窄组神经功能缺损最严重,预后最差。结论 TCD可以对颅内血管的功能状态有初步的了解,便于做到个体化治疗,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经颅多普勒 预后
下载PDF
常德地区128例老年复发性脑梗死影响因素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朱建明 向绪林 +3 位作者 郭桂香 高云春 苏化庆 徐平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8-100,共3页
目的通过对老年复发性脑梗死(RC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老年RCI患者的影响因素。方法提取常德市多中心脑卒中登记数据库中RCI老年患者128例为RCI组,同时提取同期初发性脑梗死(FCI)老年患者196例为FCI组,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 目的通过对老年复发性脑梗死(RC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老年RCI患者的影响因素。方法提取常德市多中心脑卒中登记数据库中RCI老年患者128例为RCI组,同时提取同期初发性脑梗死(FCI)老年患者196例为FCI组,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RCI组与FCI组脑梗死影响因素高血压病、糖尿病、心房纤颤、高脂血症、吸烟及肥胖等差异无显著性(P>0.05);高血压病、糖尿病、心房纤颤、高脂血症、吸烟、肥胖、HHCY、脑动脉狭窄、服药依从性、卒中后康复以及卒中后抑郁等为RCI影响因素。结论积极干预老年RCI的影响因素对预防老年RCI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脑梗死 初发性脑梗死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发生率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郭桂香 徐平 +2 位作者 朱世津 文俊 苏化庆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9年第6期1059-1061,共3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发生率、发生时间、相关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384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在发病后6h、24h、72h及病情变化时行CT检查动态观察颅内血肿量,并结合临床进行分析。【结果】脑出血早期血肿扩...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发生率、发生时间、相关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384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在发病后6h、24h、72h及病情变化时行CT检查动态观察颅内血肿量,并结合临床进行分析。【结果】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发生率为18.75%,在血肿扩大病例中,76.39%发生在6h内,19.44%发生在6~24h,4.17%发生在24h以后。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血压增高明显、临床表现有头痛、呕吐及躁动不安、出血部位、血肿形态等与血肿扩大有显著相关性(P〈0.05),而年龄、血肿量与血肿扩大无相关性(P〉0.05),多数患者血肿扩大后病情加重,病死率明显高于非血肿扩大组(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早期存在活动性出血,血肿扩大后病死率明显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并发症 脑出血/病因学
下载PDF
脑梗死后早发性癫痫发作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姚晓喜 苏化庆 +2 位作者 杨期明 陈继华 黄仁彬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0年第10期1895-1897,共3页
[目的]了解脑梗死后早发性癫痫发作的发生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对426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后早发性癫痫发作的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脑梗死后症状性癫痫与各影响因素的关系.[结果]426例患者中有早发性癫痫发作... [目的]了解脑梗死后早发性癫痫发作的发生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对426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后早发性癫痫发作的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脑梗死后症状性癫痫与各影响因素的关系.[结果]426例患者中有早发性癫痫发作的患者56例,占13.15% ,发作类型以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多见.单因素分析显示,皮质脑梗死、复发脑梗死、电解质紊乱患者易发生脑梗死后早发性癫痫发作;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梗死部位、梗死次数和电解质情况与脑梗死后早发性癫痫发作有关,其中皮质脑梗死为脑梗死后早发性癫痫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脑梗死后早发性癫痫发作的发生率较高,皮质脑梗死、复发脑梗死以及电解质紊乱是脑梗死后早发性癫痫发作的影响因素,皮质脑梗死为独立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并发症 癫痫/并发症
下载PDF
纤溶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管储备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徐平 郭桂香 +4 位作者 高云春 苏化庆 文俊 朱世津 李炎灯 《中外医学研究》 2013年第23期9-11,共3页
目的:研究纤溶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管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双盲的实验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安慰剂,治疗组加用纤溶酶。采用TCD评估脑血管储备功能,NIHS... 目的:研究纤溶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管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双盲的实验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安慰剂,治疗组加用纤溶酶。采用TCD评估脑血管储备功能,NIHSS评分评估神经功能。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对照组比较,大脑中动脉MFV、CVR、BHI均有增加,在PI、NIHSS方面比较,均有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较治疗后大脑中动脉MFV、CVR、BHI均增加,PI、NIHSS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对照组与治疗组在NIHSS评分方面,大脑中动脉MFV、PI、CVR、BHI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溶酶可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管储备功能并改善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纤溶酶 脑血管储备功能
下载PDF
微创血肿碎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向本友 杨期明 +2 位作者 苏化庆 陈继华 姚晓喜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06年第1期31-34,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方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以寻求最佳治疗方法。方法将我院自2000年1月-2005年4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54倒简单随机分为微创血肿腑吸术组、微创血肿引流术组和内科治疗组。根据配对条件对204例患者按1:1配对研究... 目的比较不同方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以寻求最佳治疗方法。方法将我院自2000年1月-2005年4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54倒简单随机分为微创血肿腑吸术组、微创血肿引流术组和内科治疗组。根据配对条件对204例患者按1:1配对研究,分别行微创血肿碎吸术和内科治疗。微创血肿碎吸术中50例患者与50例微创血肿引流术患者对比。微创血肿碎吸术组和微创血肿引流术组根据头部CT显示血肿的不同情况进行穿刺手术。内科治疗组以药物治疗为主。结果微创血肿碎吸术组和内科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CNIS)别是17.53±12.33与32.76±9.8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微创血肿碎吸术组和微创血肿引流术组患者治疗后CNIS分别是16.38±11.25与25.39±10.3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随访存活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分ADL1-2级、ADL3-4级、ADL5级,微创血肿碎吸术和内科治疗对照组及微创血肿碎吸术和微创血肿引流术对照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随访病死率两对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临床观察及随访表明微创血肿碎吸术疗效优于内科治疗及微创血肿引流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微创血肿碎吸术 对比研究 随访研究
下载PDF
TCD与脑卒中预后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徐平 肖波 +5 位作者 向绪林 郭桂香 高云春 文俊 李炎灯 苏化庆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3年第11期15-16,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内血管功能状态与神经功能缺损的关系。方法分析21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首次发病72h内的TCD检查结果,分为正常组、前循环狭窄组、后循环狭窄组、前后循环均狭窄组,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分析神经功能缺...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内血管功能状态与神经功能缺损的关系。方法分析21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首次发病72h内的TCD检查结果,分为正常组、前循环狭窄组、后循环狭窄组、前后循环均狭窄组,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分析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在各组间的差异。结果正常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最少,预后较好;其次为前循环狭窄组、后循环狭窄组;前后循环均狭窄组神经功能缺损最严重,预后最差。结论 TCD可对颅内血管的功能状态有初步的了解,便于做到个体化治疗,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登记 脑梗死 TCD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