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个结合”的逻辑证成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建构
1
作者 苏培君 《江苏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2-61,共10页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既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提出的重大原创性命题,也是建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根本前提。这一根本前提集中体现在问题逻辑、理论逻辑...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既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提出的重大原创性命题,也是建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根本前提。这一根本前提集中体现在问题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三个层面:在问题逻辑层面,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本土出场的具体化与形态化诉求以及中国传统哲学自身的限度回答了为何应当结合的问题(必然性问题),此回答全面描绘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本土化与中国传统哲学现代化协同演进的历史图谱;在理论逻辑层面,马克思主义哲学活动生成论之本性及其在价值观上与中国传统哲学的高度契合性回答了何以能够结合的问题(可能性问题),此回答为“两个结合”打开了可能性空间;在实践逻辑层面,时代场域转换引起的哲学立场与结合方式的转变,以及从碎片化、抽象继承向整体性、历史性梳理的变革回答了以何种方式结合的问题(实践路径问题),此回答清晰厘定了新旧全球化格局转换视域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场路径。从问题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三个方面出发揭示“两个结合”的出场逻辑,有助于基于“两个大局”的历史方位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培育其系统而深厚的理论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个结合”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出场逻辑 历史性梳理
下载PDF
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范式——走向“21世纪交往实践的唯物主义”
2
作者 苏培君 《江海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2-53,共12页
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方位,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世界走向中国”向“中国走向世界”时代坐标转换的必然要求,也是新的历史时期站在“作者中心地位”用中国话语、中国精神重新书写马... 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方位,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世界走向中国”向“中国走向世界”时代坐标转换的必然要求,也是新的历史时期站在“作者中心地位”用中国话语、中国精神重新书写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对于它的构建来说,其首要环节即是从宏观层面树立起构建的理论目标,明确其理论范式,以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构建成为可能。尝试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真视界、21世纪高新技术发展与当代全球新变局的哲学之思、中国传统哲学致思的基本向度与未来走向等三个维度出发,探索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范式,会发现只有以“21世纪交往实践的唯物主义”为合理性与正当性的哲学视域,才能通向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必由之路,创造出一种符合时代语境、中国语境乃至世界语境的新的理论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理论范式 “21世纪交往实践的唯物主义”
下载PDF
李石岑的美学观评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宛小平 苏培君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72-177,共6页
在美论,李石岑批判吸收柏格森区分"艺术的直觉"(依据情感和本能)和"哲学的直觉"(依托认知的概念),使之和中国传统生命本体结合,突出了"生之增进",美是生命的表现!在美育,李石岑从"人类本然性之自觉&... 在美论,李石岑批判吸收柏格森区分"艺术的直觉"(依据情感和本能)和"哲学的直觉"(依托认知的概念),使之和中国传统生命本体结合,突出了"生之增进",美是生命的表现!在美育,李石岑从"人类本然性之自觉"来说明美育的自然生长,是"生之冲动"。"生命"和"情感"构成体和用的关系,"情感"和"知、情、意"皆相互渗透,便有"知的情操"、"意的情操"、"美的情操",因此,李石岑的美育是广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石岑美与美育 生命的表现(直觉) 真善美统一
下载PDF
从技术哲学视角看技术对人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苏培君 陈发俊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6年第1期13-16,21,共5页
本质上,技术起源于人的"活好"需求,是人类实现生存和达到自我超越的手段和工具。然而,现代技术却给人类带来了种种不利影响:一是身体技术被忽视;二是人类基本目标迷失;三是人的创造性欲求匮乏。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克服技术的... 本质上,技术起源于人的"活好"需求,是人类实现生存和达到自我超越的手段和工具。然而,现代技术却给人类带来了种种不利影响:一是身体技术被忽视;二是人类基本目标迷失;三是人的创造性欲求匮乏。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克服技术的以上影响:重新启用身体技术,让身体技术与现代器物技术并行发展与运用;建构技术价值判断体系,扭转技术漂移的不确定性;构建多元化的生活世界,摆脱单一的技术"座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 技术哲学 人与技术
下载PDF
由选择性继承到整体性继承--“中国话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方法论转向 被引量:6
5
作者 苏培君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9-27,共9页
由于文化立场不同,国内学者在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检视中国传统哲学各家各派思想时选择了两条不同的研究路径。这种研究路径上的争鸣,一方面使得他们在继承中国传统哲学时秉持了两种不同的方法论;另一方面也使得他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 由于文化立场不同,国内学者在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检视中国传统哲学各家各派思想时选择了两条不同的研究路径。这种研究路径上的争鸣,一方面使得他们在继承中国传统哲学时秉持了两种不同的方法论;另一方面也使得他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出场形态做出了两种不同的哲学表达。比较具有代表性的“选择性继承”原则和“整体性继承”原则,不仅有助于揭示“中国话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之路径应然的历史转向,更为探寻新的历史语境下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的出场形态提供了系统而深厚的方法论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路径 选择性继承 整体性继承 中国话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下载PDF
整体透视与概念分析的统合——朱光潜《乐的精神与礼的精神》的方法论剖析
6
作者 宛小平 苏培君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72-77,共6页
朱光潜在《乐的精神与礼的精神》一文中从"乐""礼"两个基本概念出发,运用整体透视与概念分析相统合的方法重释儒家思想,探究了儒家思想与西方逻辑思维方法融合的契合点,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礼乐不分"的... 朱光潜在《乐的精神与礼的精神》一文中从"乐""礼"两个基本概念出发,运用整体透视与概念分析相统合的方法重释儒家思想,探究了儒家思想与西方逻辑思维方法融合的契合点,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礼乐不分"的本位。在该篇文章中,朱光潜先生运用整体透视与概念分析相统合的方法对儒家思想的重释,实质上给当代学者提供了一个中西文化融合研究的典型示范,其不仅阐明了中西文化融合的基础,加深了现代语境下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而且拓宽了当代学者的研究视野,为研究中西文化的融合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光潜 整体透视 概念分析
下载PDF
环境行为引发的公众困境及心理调节
7
作者 陈发俊 苏培君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30-35,共6页
环境保护与人类发展之间面临着三种公众困境:一是哈丁"公地悲剧"的困境,也被普拉特称为公众陷阱,二是自我陷阱,三是失落英雄陷阱。必须运用打破公共困境的措施需要综合运用环境行为的心理调节机制:增强态度与环境行为的一致性... 环境保护与人类发展之间面临着三种公众困境:一是哈丁"公地悲剧"的困境,也被普拉特称为公众陷阱,二是自我陷阱,三是失落英雄陷阱。必须运用打破公共困境的措施需要综合运用环境行为的心理调节机制:增强态度与环境行为的一致性;从利他动机导向亲环境行为;公共资源的结构性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心理学 环境保护 公共地悲剧 亲社会行为
下载PDF
冯友兰人生境界说的人格特征及价值取向论析
8
作者 苏培君 宛小平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2期61-67,共7页
立足于儒家人格理论立场审视冯友兰人生境界说,可知每种境界中的人都有其独特的人格特征及价值取向,与儒家人格理论中的"人格"相匹配。文章通过对冯友兰人生境界说的人格特征及价值取向的剖析,以阐明冯友兰人生境界说与儒家... 立足于儒家人格理论立场审视冯友兰人生境界说,可知每种境界中的人都有其独特的人格特征及价值取向,与儒家人格理论中的"人格"相匹配。文章通过对冯友兰人生境界说的人格特征及价值取向的剖析,以阐明冯友兰人生境界说与儒家人格理论的关联性及其对儒家人格理论的丰富与扩充,并以此为据,指出人生境界提升的实质既是对自私之"我"摒弃和超越的过程,也是对主宰之"我"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友兰 人生境界 人格特征 自私之“我” 主宰之“我”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及其实现路径 被引量:1
9
作者 苏培君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18年第6期35-40,共6页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作为一种实践活动和马克思学说的历史展开,既有时代变化发展所要求的必要性,又有其理论自身内在品格所决定的可行性。因此,可以从以下方面探究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实现路径:一是在当代问题中重读马克思经典文本;二是在...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作为一种实践活动和马克思学说的历史展开,既有时代变化发展所要求的必要性,又有其理论自身内在品格所决定的可行性。因此,可以从以下方面探究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实现路径:一是在当代问题中重读马克思经典文本;二是在人民历史实践中领会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三是在中国文化与马克思学说的契合中重视东方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 必要性 可行性 实现路径
下载PDF
“朱光潜、宗白华与二十一世纪中华美学——纪念朱光潜、宗白华诞辰1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10
作者 苏培君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58-158,157,共2页
为纪念朱光潜、宗白华诞辰120周年,振兴21世纪中华美学,2017年10月28—29日,由中华美学学会、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安徽大学哲学系联合主办,安徽大学哲学系承办的"朱光潜、宗白华与二十一世纪中华美学——纪念朱光潜、宗白华诞... 为纪念朱光潜、宗白华诞辰120周年,振兴21世纪中华美学,2017年10月28—29日,由中华美学学会、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安徽大学哲学系联合主办,安徽大学哲学系承办的"朱光潜、宗白华与二十一世纪中华美学——纪念朱光潜、宗白华诞辰1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安徽大学召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学术研讨会 中华美学 朱光潜 宗白华 研讨会综述 纪念 诞辰 安徽大学
下载PDF
从抽象继承到历史性梳理——中国话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重构
11
作者 苏培君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1-71,共11页
中国哲学的现代化转型不是一种现成的“在场”,而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当代形态。这一转型不仅要在逻辑上把握中国传统哲学与中国话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间的内在一致性,更要在历时态的时间场域中对二者之间的逻辑贯通性做出衡量因此,新时... 中国哲学的现代化转型不是一种现成的“在场”,而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当代形态。这一转型不仅要在逻辑上把握中国传统哲学与中国话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间的内在一致性,更要在历时态的时间场域中对二者之间的逻辑贯通性做出衡量因此,新时代中国话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构建应突破仅从逻辑上考察传统与现代之间内在一致性的抽象继承法之藩篱,补上历史性梳理之方法。这是因为,只有凭借历史性梳理才能真正把握中国哲学逻辑发展的主脉线索,从而实现中国传统哲学与中国话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贯通,使中国传统哲学的内在精神追求和价值旨归能够在中国话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形态中得以彰显。在冯友兰研究的基础上,将讨论的重点置于构建中国话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之历史性梳理方法层面,并试图通过与抽象继承法的比较,彰显出从抽象继承到历史性梳理逻辑延展的必然性,以期为新时代构建中国话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培育系统而深厚的方法论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话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冯友兰 抽象继承法 历史性梳理
下载PDF
构建“中国话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性创新原则及其双重维度
12
作者 苏培君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3-20,共8页
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方位,构建“中国话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即是用中国精神、中国话语重塑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场形态。这一重塑于方法论上不仅关涉由选择性继承原则向整体性继承原则的新生转进... 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方位,构建“中国话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即是用中国精神、中国话语重塑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场形态。这一重塑于方法论上不仅关涉由选择性继承原则向整体性继承原则的新生转进,同时还应在苏联哲学教科书体系统摄下的中国化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传统哲学两个维度递次展开,凭借批判性创新原则规定新的出场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向度。纵观国内外研究,冯契先生可谓批判性创新原则的先行探索者之一,他所提出的“转识成智”的原则不仅突破了苏联哲学教科书体系的桎梏,而且使得中国传统智慧在“实践唯物主义”的理论框架内得到了充分展现。基于此,才能进一步探讨由“转识成智”向“交往生成”逻辑延展的必然性,从而为新时代“中国话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场形态培育系统而深厚的方法论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话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转识成智 交往生成 批判性创新原则
下载PDF
试论老子的生态智慧及其现代启示
13
作者 苏培君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9-14,共6页
老子的生态哲学思想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道生万物"物无贵贱的万物平等观、"道法自然"的生态规律观以及"自然无为"的生态实践观。它告诫我们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时应该改变传统的以人为中心、把自然看成... 老子的生态哲学思想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道生万物"物无贵贱的万物平等观、"道法自然"的生态规律观以及"自然无为"的生态实践观。它告诫我们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时应该改变传统的以人为中心、把自然看成人的依附物的观念,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放弃为追求利益和效率最大化对自然进行随心所欲的改造的做法,加强对技术以及人的私心、贪心的道德约束,建立平等、和谐的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老子哲学 生态哲学
下载PDF
论构建“中国话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性引领原则 被引量:2
14
作者 苏培君 任平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0-46,共7页
方法论自觉是构建“中国话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前提。站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新的历史方位,构建“中国话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即是用中国精神、中国话语重塑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场形态。这一重塑... 方法论自觉是构建“中国话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前提。站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新的历史方位,构建“中国话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即是用中国精神、中国话语重塑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场形态。这一重塑于方法论上不仅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性引领原则,同时还应围绕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本性、中国传统哲学内在本真结构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语境三个维度次第展开,用交往实践唯物主义塑造思想性引领原则的内涵意蕴。只有以交往实践唯物主义为基点,创新性地理解和阐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真向度,才能推动中国传统哲学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本文一方面着力穿透时代语境,揭示“两个大局”的本真性结构和总体性趋势,另一方面努力克服“以外马释中”的固有思维模式,指引中国传统哲学以时代语境和中国语境为底版,创造性地转化为一种能够用中国精神、中国话语解答时代问题的“中国话语的马克思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话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思想性引领原则 交往实践唯物主义
原文传递
纪念“芜湖会议”40周年全国学术研讨会综述
15
作者 苏培君 刘捷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28-128,F0003,共2页
2018年10月20—21日,由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安徽大学哲学系联合主办的“40年来我国外国哲学研究与当代哲学新发展”暨纪念“芜湖会议”40周年全国学术研讨会在安徽大学召开。来自国内50余所高校及科研院所... 2018年10月20—21日,由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安徽大学哲学系联合主办的“40年来我国外国哲学研究与当代哲学新发展”暨纪念“芜湖会议”40周年全国学术研讨会在安徽大学召开。来自国内50余所高校及科研院所的近百位专家学者应邀参加了会议,并围绕以下三个方面的主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国学术研讨会 研讨会综述 芜湖 纪念 外国哲学研究 哲学学会 安徽大学 中国现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