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霉酚酸对2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细胞因子释放及Th细胞亚群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苏定雷 李元媛 +4 位作者 王慧娟 宣恒报 郑绍同 李玉峰 季晓辉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68-370,共3页
目的:研究霉酚酸(MPA)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Th细胞亚群平衡的作用。方法:分离21例SLE患者及14例健康对照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分别加或不加MPA培养48 h,用ELISA法测培养上清中IL-10、1L-12和IFN-γ的水平.用三色流式... 目的:研究霉酚酸(MPA)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Th细胞亚群平衡的作用。方法:分离21例SLE患者及14例健康对照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分别加或不加MPA培养48 h,用ELISA法测培养上清中IL-10、1L-12和IFN-γ的水平.用三色流式细胞术检测培养细胞中CD4+IFN-γ+IL-10-T细胞、CD4+IFN-γ-IL-10+T细胞及CD4+IFN-γ+IL-10+T细胞百分率。结果:SLE患者PBMCs培养上清中IL-10、IL-12、IFN-γ等细胞因子水平显著升高,MPA可使SLE患者PBMCs自发产生或PHA刺激产生的IL-10、IL-12和IFN-γ的水平显著降低;SLE患者培养的PBMCs中CD4+IFN-γ-IL-10+T细胞亚群和CD4+IFN-γ+IL-10+T细胞亚群百分率显著增高,而MPA可导致用或未用PHA刺激培养的PBMCs中CD4+IFN-γ+IL-γ+10-T细胞、CD4+IFN-γ-IL-10+T细胞及CD4+IFN-γ+IL-10+T细胞阳性率下降,尤其是可使SLE异常升高的CD4+IFN-γ-IL-10+T细胞亚群和CD4+IFN-γ+IL-10-+T细胞亚群百分率显著降低。结论:MPA治疗SLE的疗效作用可能与抑制1L-10、IL-12和IFN-γ等细胞因子的异常释放及抑制CD4+IFN-γ+IL-10-T细胞、CD4+IFN-γ-IL-10+T细胞及CD4+IFN+γ+1L-10+T细胞亚群的活化增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霉酚酸 TH细胞亚群 细胞因子释放 MPA SLE 免疫抑制剂
下载PDF
霉酚酸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细胞因子分泌及Th亚群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苏定雷 李元媛 +4 位作者 王慧娟 宣恒报 衡春 李玉峰 季晓辉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55-558,共4页
目的研究霉酚酸(mycophenolicacid,MPA)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细胞因子分泌及Th细胞亚群的作用。方法分离SLE患者及健康对照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加入MPA或对照药物地塞米... 目的研究霉酚酸(mycophenolicacid,MPA)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细胞因子分泌及Th细胞亚群的作用。方法分离SLE患者及健康对照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加入MPA或对照药物地塞米松(DEX)培养48h,用ELISA法测培养上清中IL-10、IL-12及IFN-γ的水平,用三色流式细胞术检测培养细胞中CD4+IFN-γ+IL-10-T细胞、CD4+IFN-γ-IL-10+T细胞及CD4+IFN-γ+IL-10+T细胞百分率。结果①MPA可使SLE患者PBMCs培养上清中IL-10、IL-12及IFN-γ的分泌显著降低,而DEX却使IL-10分泌水平增高。②MPA可降低SLE患者培养的PBMCs中CD4+IFN-γ+IL-10-T、CD4+IFN-γ-IL-10+T及CD4+IFN-γ+IL-10+T细胞比率,而DEX在使CD4+IFN-γ+IL-10+T细胞亚群比率增高的同时,却使CD4+IFN-γ+IL-10-T细胞亚群的比率降低。结论MPA可抑制SLE患者PBMCs细胞因子分泌,并降低SLE患者外周血培养的PBMCs中Th亚群比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霉酚酸(MPA) 地塞米松(DEX) TH细胞亚群 细胞因子
下载PDF
免疫抑制剂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苏定雷 季晓辉 《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 2004年第3期133-136,共4页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复杂的自身免疫病 ,因其病因不清 ,临床上对其治疗主要是应用以糖皮质激素为基础的免疫抑制剂联合疗法 ,以控制疾病过程中异常的免疫和炎症反应。本文从细胞及分子水平 ,具体阐述了几种临床常用免疫抑制剂对SLE的...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复杂的自身免疫病 ,因其病因不清 ,临床上对其治疗主要是应用以糖皮质激素为基础的免疫抑制剂联合疗法 ,以控制疾病过程中异常的免疫和炎症反应。本文从细胞及分子水平 ,具体阐述了几种临床常用免疫抑制剂对SLE的治疗作用 ,主要包括对T、B淋巴细胞增殖、细胞凋亡及炎症性分子等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免疫抑制剂 凋亡 粘附分子
下载PDF
感染性疾病抗感染治疗前后血清抗核抗体滴度的变化
4
作者 苏定雷 王小琴 +1 位作者 顾冰洁 沈敏宁 《医学综述》 2011年第15期2369-2370,共2页
目的观察47例各种感染性疾病患者经抗感染治疗前后血清ANA滴度的变化。方法选取我院诊治的47例各种感染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4、、8周的ANA滴度,观察其滴度的变化。结果在47例不同感染性疾病... 目的观察47例各种感染性疾病患者经抗感染治疗前后血清ANA滴度的变化。方法选取我院诊治的47例各种感染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4、、8周的ANA滴度,观察其滴度的变化。结果在47例不同感染性疾病患者中,ANA阳性率达27.7%,其中年龄≥60岁患者阳性率为47.4%,<60岁者阳性率14.3%(P<0.01)。细菌感染者阳性率22.9%,病毒感染者阳性率41.7%(P<0.01)。治疗后2、4、8周时ANA滴度较治疗前显著降低。结论感染可致患者ANA滴度显著升高,而经抗感染治疗后ANA滴度可随时间延长而降低或恢复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核抗体 感染 结缔组织病
下载PDF
血尿酸不高的急性痛风患者血清中IL-6、IL-1β和炎症指标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分析 被引量:23
5
作者 钱凯 张筠雩 +8 位作者 李春梅 徐文雨 顾冰洁 王小琴 任启洁 杨磊磊 苏定雷 沈敏宁 陈兴国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18年第2期183-185,191,共4页
目的分析血尿酸不高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IL-1β、IL-6和炎症指标表达水平,探索其在临床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本研究收集2015年10至2016年7月于南京市第一医院就诊的符合诊断的78名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采集急性期就诊时血样检测血尿酸、... 目的分析血尿酸不高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IL-1β、IL-6和炎症指标表达水平,探索其在临床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本研究收集2015年10至2016年7月于南京市第一医院就诊的符合诊断的78名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采集急性期就诊时血样检测血尿酸、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比例、ESR、hs-CRP、IL-1β、IL-6,经急性期镇痛消炎,大约2周缓解后,再次检测上述指标,观察各指标变化情况,统计分析其表达差异。结果血尿酸不高的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与缓解期相比,尿酸由390.0±11.3μmom L/L微降到387.7±11.8μmom L/L(P=0.22),白细胞数由(8.45±0.87)×109/L降到(7.38±0.90)×109/L(P<0.0001),中性粒细胞比例由(75.09±3.00)%降到(64.35±2.63)%(P<0.0001),hs-CRP由22.48±2.68mg/L降至8.18±1.13mg/L(P<0.0001),ESR由66.94±8.78mm/h降至34.50±8.57mm/h(P<0.0001),IL-1β由70.12±17.51pg/m L降至39.50±11.16pg/m L(P<0.0001),IL-6由49.02±10.29pg/m L降至14.56±5.80pg/m L(P<0.0001)。结论血尿酸不高的痛风性关节炎患者急性期与缓解期相比炎症指标明显下降,其中IL-1β、IL-6可作为血尿酸不高的痛风患者活动程度的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性关节炎 血尿酸 超敏C反应蛋白 红细胞沉降率 白介素1Β 白介素6
下载PDF
CD8^+调节性T细胞亚群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中分布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沈敏宁 孙可一 +4 位作者 季晓辉 王慧娟 立颜 王书奎 苏定雷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745-748,共4页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CD8+CD28-调节性T细胞和CD8+CD28+效应性T细胞的比例,以及CD8+CD28-/CD8+CD28+细胞间的比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37例SLE患者及15例健康对照新鲜外周全血以双抗体标记流式细胞术测定CD8+CD28-、...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CD8+CD28-调节性T细胞和CD8+CD28+效应性T细胞的比例,以及CD8+CD28-/CD8+CD28+细胞间的比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37例SLE患者及15例健康对照新鲜外周全血以双抗体标记流式细胞术测定CD8+CD28-、CD8+CD28+T细胞亚群比例,计算CD8+CD28-/CD8+CD28+细胞间比值,并分析以上数据与SLE活动度、SLE活动性评分(SLEDAI)、免疫球蛋白增高或补体下降或肾损害的关系,观察激素治疗对以上数据变化的影响。结果:(1)稳定期SLE患者外周血CD8+CD28-T细胞群比例较正常对照及活动性SLE显著升高,而高活动性SLE患者CD8+CD28+T细胞群比例显著降低,同时CD8+CD28-/CD8+CD28+细胞间比值显著升高;(2)SLEDAI与CD8+CD28+T细胞亚群比例存在负相关(P<0.05),与CD8+CD28-/CD8+CD28+细胞间比值存在正相关(P<0.05);(3)SLE患者中补体水平降低者较补体水平正常者、有肾损害者较未发生肾损害者CD8+CD28-/CD8+CD28+细胞间比值显著升高;(4)对10例活动性SLE患者进行追踪,经激素治疗达到稳定期后,其CD8+T细胞、CD8+CD28-T细胞比例及CD8+CD28+T细胞比例均显著增高。结论:SLE患者体内免疫系统紊乱可表现在CD8+T细胞亚群比例改变上,其中CD8+CD28+T细胞群比例以及CD8+CD28-/CD8+CD28+细胞间比值改变可能反映了细胞免疫功能的紊乱,而CD8+CD28-调节性T细胞比例增高与病情活动的控制有关;CD8+CD28-/CD8+CD28+比值与病情活动性和补体异常及肾损害相关,可以作为病情监测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调节性T细胞 CD8^+ 临床意义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CD_4^+CD_(25)^+ T细胞亚群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张春兵 杨晓帆 +4 位作者 王慧娟 张明顺 苏定雷 柯瑶 季晓辉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55-458,共4页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细胞亚群的比率改变。方法采用微量全血三色标记法,以流式细胞技术检测SLE患者外周血CD4+、CD4+CD25+、CD4+CD25+CD45RO+T细胞亚群,分析阳性细胞百分率和平均荧光强度(Meanfluorescen...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细胞亚群的比率改变。方法采用微量全血三色标记法,以流式细胞技术检测SLE患者外周血CD4+、CD4+CD25+、CD4+CD25+CD45RO+T细胞亚群,分析阳性细胞百分率和平均荧光强度(Meanfluorescenceintensity,MFI)。结果SLE患者外周血中CD4+T细胞百分率,活动期(29.29%±8.86)%和非活动期(29.55±8.96)%均低于正常对照(37.41±3.29)%(P均<0.05);CD4+CD25+T细胞百分率SLE活动期(10.30±5.60)%显著高于正常对照(5.39±1.43)%(P<0.05),非活动性SLE病人组(5.63±2.49)%和正常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CD4+CD25+CD45RO+T细胞百分率SLE活动期(3.96±3.51)%显著高于正常对照(1.39±0.63)%,非活动期(0.75±0.66)%显著低于正常对照(P均<0.05)。平均荧光强度分析表明SLE患者组和正常组的CD25和CD45RO抗原密度差异并无显著性(P均>0.05)。结论SLE患者外周血中存在CD4+CD25+及CD4+CD25+CD45RO+T细胞亚群比率异常增高,且与病情活动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外周血细胞 CD4^+CD25^+T细胞
下载PDF
个体化小剂量HAG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8
作者 张磊 苏定雷 +4 位作者 苏爱玲 胡明秋 张秀群 张学忠 徐燕丽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09年第5期502-503,共2页
关键词 白血病 髓细胞性 急性 HAG方案 老年
下载PDF
霉酚酸及地塞米松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李元媛 苏定雷 +4 位作者 宣恒报 王慧娟 衡春 李玉峰 季晓辉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21-223,共3页
目的:以地塞米松(DEX)为对照,观察新型免疫抑制剂霉酚酸(MPA)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分离12例SLE患者及8例健康对照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分别加或不加MPA/DEX培养48h,用ELISA法测培养上清中sFa... 目的:以地塞米松(DEX)为对照,观察新型免疫抑制剂霉酚酸(MPA)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分离12例SLE患者及8例健康对照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分别加或不加MPA/DEX培养48h,用ELISA法测培养上清中sFas与sFasL的水平,用AV鄄FITC/PI双标记流式细胞术测PBMCs的凋亡率。结果:SLE患者PBMCs培养上清中的sFasL水平较正常对照显著增高,而MPA及DEX均可使其分泌的sFas及sFasL水平显著下降,且MPA使sFasL降低的程度较sFas更显著,而DEX却正相反。SLE患者培养的PBMCs凋亡率较正常对照显著增高,MPA及DEX均可使凋亡率进一步增加,而DEX较MPA对凋亡的诱导作用更加显著。结论:MPA及DEX对SLE患者PBMCs具有促进凋亡的作用,但这一作用可能并非通过Fas鄄FasL途径;而且,在诱导凋亡方面,MPA与DEX的作用既有相同,又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霉酚酸 凋亡 SFAS SFASL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诊断大血管炎三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0
作者 任启洁 顾冰洁 +5 位作者 王小琴 陈兴国 苏定雷 袁海 杨磊磊 沈敏宁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3期4256-4258,4263,共4页
大血管炎是一类累及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慢性炎性疾病,临床表现不典型,且缺乏特异性的实验室检查指标,常造成漏诊及误诊。近年来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在大血管炎诊断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提高了诊断效率。本文总结了南京医... 大血管炎是一类累及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慢性炎性疾病,临床表现不典型,且缺乏特异性的实验室检查指标,常造成漏诊及误诊。近年来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在大血管炎诊断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提高了诊断效率。本文总结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接诊的3例经^18F标记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明确诊断的大血管炎病例,并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分析^18F-FDG PET/CT在大血管炎诊断及病情监测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炎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诊断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临床观察(附1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沈敏宁 苏定雷 王小琴 《医学综述》 2012年第2期308-309,共2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早期认识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收住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血液风湿免疫科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0例患者的临床、用...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早期认识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收住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血液风湿免疫科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0例患者的临床、用药及治疗预后资料。结果SLE合并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组与无股骨头坏死的对照组在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激素服用情况及病程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介入治疗能改善髋关节的疼痛评分及放射学分级。结论超选择性药物灌注介入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系统性红斑狼疮 选择性药物灌注
下载PDF
伏立康唑治疗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曲霉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学忠 苏定雷 +4 位作者 张秀群 苏爱玲 张磊 戴丹 徐燕丽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385-388,共4页
目的观察伏立康唑在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出现侵袭性曲霉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7年3月—2010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血液病合并侵袭性曲霉病患者18例,所有患者均经CT检查和GM试验临床诊断,使用方法为:伏立康唑第1天400mg/次,12h静脉... 目的观察伏立康唑在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出现侵袭性曲霉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7年3月—2010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血液病合并侵袭性曲霉病患者18例,所有患者均经CT检查和GM试验临床诊断,使用方法为:伏立康唑第1天400mg/次,12h静脉滴注,第2天起200mg/次,12h静脉滴注的方案治疗,并根据病情10~15d后改为口服维持治疗,剂量200mg,每天2次,疗程4~12周,根据临床疗效标准,综合评价该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18例患者使用伏立康唑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3.3%,平均退热时间为4.5d,与药物有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7%,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伏立康唑口服和静脉给药均有很好的抗真菌活性,在临床上可作为侵袭性曲霉病的一线用药,或用于其他抗真菌药物治疗无效的补救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 曲霉 伏立康唑
下载PDF
多发性硬化患者外周血γδT细胞与CD_4^+CD_(25)^+Foxp3^+Treg细胞比例的变化 被引量:1
13
作者 章鹏 苏定雷 《医学综述》 2013年第7期1334-1336,共3页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MS)患者外周血γδT细胞与CD4+CD25+Foxp3+Treg细胞比例的变化。方法采集37例MS患者(MS组)及25例健康对照者(NC组)的外周静脉血,分离外周血单个核淋巴细胞,以流式细胞术检测γδT细胞及CD4+CD25+Foxp3+Treg细胞的比...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MS)患者外周血γδT细胞与CD4+CD25+Foxp3+Treg细胞比例的变化。方法采集37例MS患者(MS组)及25例健康对照者(NC组)的外周静脉血,分离外周血单个核淋巴细胞,以流式细胞术检测γδT细胞及CD4+CD25+Foxp3+Treg细胞的比例。结果 MS组外周血γδT细胞比例较NC组显著升高,且活动性患者较非活动性患者进一步升高;MS组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细胞比例较NC组显著降低,而活动性患者较非活动性患者进一步降低。MS组外周血γδT细胞与CD4+CD25+Foxp3+Treg细胞比例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MS患者外周血γδT细胞比例的升高可下调CD4+CD25+Foxp3+Treg细胞比例,从而促进疾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症 调节性T细胞 ΓΔT细胞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IL-10、IFN-γ、IP-10和IL-12的异常表达及环孢素A和环磷酰胺对其的影响
14
作者 姜玉章 季晓辉 +1 位作者 李玉峰 苏定雷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633-636,共4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的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10、干扰素-γ诱生蛋白(IP)-10和IL-12的表达水平及环孢素A(CsA)和环磷酰胺(CY)对其的影响。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及PBMCs培养...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的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10、干扰素-γ诱生蛋白(IP)-10和IL-12的表达水平及环孢素A(CsA)和环磷酰胺(CY)对其的影响。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及PBMCs培养上清上述细胞因子水平;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4+T细胞中分泌IFN-γ和分泌IL-10的细胞百分率。结果:SLE患者血清及PBMCs培养中IFN-γ、IL-10、IL-12和IP-10水平增高,PBMCs中表达IL-10的CD4+T细胞比例明显增高(P<0.05),表达IFN-γ的CD4+T细胞的比例亦有所增高;CsA及CY均能抑制SLEPBMCs培养中IL-10水平,并对PHA刺激下的IFN-γ、IP-10和IL-12分泌增高有抑制作用,且CsA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CsA和CY还能抑制PBMCs中表达IFN-γ及表达IL-10的CD4+T细胞的比例增高,且CsA的抑制幅度更大。结论:SLE患者体内存在细胞因子网络失调。CsA与CY均能干扰SLE的细胞因子网络失调的免疫病理过程,且CsA的调节作用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环磷酰胺 环孢素A 细胞因子 T细胞亚群
下载PDF
FLAG方案再诱导化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临床观察
15
作者 张秀群 张学忠 +5 位作者 戴丹 张磊 苏爱玲 胡明秋 苏定雷 徐燕丽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23-24,共2页
目的:初步探讨氟达拉滨(FDR)、高剂量阿糖胞苷(Ara-C)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即FLAG方案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再诱导化疗中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12例经标准HA、DA、MA或IA方案化疗1疗程后未达完全缓解(CR)、骨髓原始细胞下... 目的:初步探讨氟达拉滨(FDR)、高剂量阿糖胞苷(Ara-C)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即FLAG方案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再诱导化疗中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12例经标准HA、DA、MA或IA方案化疗1疗程后未达完全缓解(CR)、骨髓原始细胞下降低于60%的AML患者,予FLAG方案再诱导化疗,即FDR30mg.m-2.d-1静脉滴注,d1~5;Ara-C1g/m2,静脉滴注,每12h1次,d1~5;G-CSF300μg/d皮下注射,第0天开始至白细胞恢复正常。结果:9例(75%)患者获得CR,3例(25%)患者获得部分缓解(PR)。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非血液学不良反应不明显。结论:FLAG方案再诱导化疗AML耐受性较好,有效率较高,不良反应可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髓细胞性 急性 方案 再诱导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化脓性脑膜炎误诊为狼疮性脑病
16
作者 顾冰洁 苏定雷 +1 位作者 王小琴 沈敏宁 《临床误诊误治》 2013年第7期34-36,共3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合并化脓性脑膜炎(化脑)的临床特点,以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误诊为狼疮性脑病的SLE合并化脑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有SLE病史6年,目前以泼尼松5 mg/...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合并化脓性脑膜炎(化脑)的临床特点,以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误诊为狼疮性脑病的SLE合并化脑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有SLE病史6年,目前以泼尼松5 mg/d维持治疗。因发热、双下肢散在皮疹3 d入院,查血清炎性指标偏高,狼疮活动指标正常。病程中出现头痛伴高热,考虑狼疮性脑病予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症状不缓解,行腰椎穿刺(腰穿)脑脊液检查提示化脑,经长时间抗感染治疗后症状好转。结论当SLE患者出现中枢神经系统(CNS)症状时,应想到合并CNS感染可能,及时行腰穿脑脊液病原学检查,以明确感染性质,减少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并发症 脑膜炎 误诊 狼疮性脑病
下载PDF
一例伴有der(2)t(2:15)(q37;q22)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17
作者 张磊 苏定雷 +1 位作者 张学忠 徐燕丽 《当代医学》 2009年第33期88-89,共2页
目的研究1例der(2)t(2:15)核型异常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临床和实验特征。方法对1例初发的老年APL患者进行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传统细胞遗传学分析,并应用双色荧光原位杂交(FISH)明确染色体异常。结果该患者染色体核型为46xy,... 目的研究1例der(2)t(2:15)核型异常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临床和实验特征。方法对1例初发的老年APL患者进行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传统细胞遗传学分析,并应用双色荧光原位杂交(FISH)明确染色体异常。结果该患者染色体核型为46xy,der(2)t(2:15)(q37;q22),der(15)t(15;17)(q22;q10)[9]/47,xy,+y[1],FISH检测同一细胞中出现一个PML-RARα融合信号。免疫表型高表达CD13、CD33、MPO。结论der(2)t(2:15)是APL中罕见的核型异常,FISH是确认染色体异常的可靠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核型分析 荧光原位杂交 衍生染色体
下载PDF
25-羟维生素D抑制类风湿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释放炎性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张月月 顾冰洁 +5 位作者 沈敏宁 杨磊磊 苏定雷 高大玉 袁海 陈兴国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48-154,共7页
目的目前维生素D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中的作用机制尚未明确。研究RA患者外周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浓度与疾病活动度的关系;明确体外给予活性维生素D[1,25(OH)2 D 3,VD]干预是否可抑制人类滑膜成纤维细胞系(MH7A)炎性细胞因子的... 目的目前维生素D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中的作用机制尚未明确。研究RA患者外周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浓度与疾病活动度的关系;明确体外给予活性维生素D[1,25(OH)2 D 3,VD]干预是否可抑制人类滑膜成纤维细胞系(MH7A)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及探讨可能的抗炎机制。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南京市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93份(RA组),以及同期正常体检者血清48份(健康组),患者血清为RA组,健康体检者血清为健康组。用质谱法检测血清25(OH)D的浓度值,比较两组值之间的差异。并记录以上93例住院患者的临床指标,包括: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血沉、C反应蛋白、血钙、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和25(OH)D水平。按疾病活动度DAS28评分将93份数据分为缓解组、中低活动组和高活动组;按血清25(OH)D浓度将93份数据分为25(OH)D正常组、25(OH)D不足组和25(OH)D缺乏组。统计不同疾病活动度与不同血清25(OH)D浓度及临床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体外培养MH7A细胞,将实验分为3组,对照组:不加任何处理;刺激组:用脂多糖(LPS,100 ng/mL)刺激细胞5 h,模拟RA的体外炎症环境;干预组:将LPS和VD(10-8 mol/L)与细胞共培养24 h。采用RT-qPCR和ELISA法检测MH7A细胞产生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mRNA和蛋白水平以及miR-155水平,统计分析3组之间炎性因子及miR-155表达的差异。结果RA组血清25(OH)D水平[(15.8±6.01)ng/mL)]较健康组[(30.5±3.80)ng/mL]明显降低(P<0.01)。疾病高活动组的血清25(OH)D水平低于缓解组和中低活动组(P<0.05),而ESR、CRP、TJC和SJC高于缓解组和中低活动组(P<0.05);中低活动组的血清25(OH)D水平低于缓解组(P<0.05),而ESR、CRP、TJC和SJC高于缓解组(P<0.05)。血清25(OH)D缺乏组的DAS28、ESR、CRP、TJC和SJC高于另外2组(P<0.05)。血清25(OH)D与高ESR(r=-0.485,P<0.01);高CRP(r=-0.667,P<0.01);低血Ca(r=0.548,P<0.01);高TJC(r=-0.563,P<0.01);高SJC(r=-0.466,P<0.01)及高DAS28评分(r=-0.761,P<0.01)相关。LPS刺激MH7A细胞后,与对照组比较,刺激组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与刺激组比较,干预组的炎性细胞因子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下调(P<0.01)。RT-qPCR检测,与对照组miR-155表达(1.00±0.00)比较,刺激组(3.86±0.07)升高(P<0.01),而干预组较刺激组表达(2.22±0.10)被下调(P<0.01)。结论RA患者血清25(OH)D水平较正常健康人群明显偏低,且与疾病活动度负相关。给予外源性VD干预后可抑制MH7A产生的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并下调miR-155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25-羟维生素D 疾病活动度 炎性细胞因子 MIR-155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角膜神经纤维和干眼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汪美奂 黄瑾 +9 位作者 马君鑫 徐思琪 沈敏宁 陈兴国 苏定雷 顾冰洁 王小琴 杨磊磊 任启洁 王林农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222-1225,共4页
目的:观察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角膜神经纤维的表现,探讨SLE患者干眼和神经纤维病变的关系。方法:应用HRT3-CM角膜共聚焦显微镜检查比较30例(52只眼)SLE患者和33例(49只眼)健康对照者的角膜神经纤维密... 目的:观察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角膜神经纤维的表现,探讨SLE患者干眼和神经纤维病变的关系。方法:应用HRT3-CM角膜共聚焦显微镜检查比较30例(52只眼)SLE患者和33例(49只眼)健康对照者的角膜神经纤维密度(corneal nerve fiber density,CNFD)、角膜神经纤维分支密度(corneal nerve branch density,CNBD)、角膜神经纤维长度(corneal nerve fiber length,CNFL)和角膜神经纤维迂曲度(corneal nerve fiber tortuosity,CNFT),分析SLE患者干眼临床综合评分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SLEDA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SLE无干眼组、SLE干眼组、健康无干眼组和健康干眼组CNBD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LE干眼组的CNBD明显小于健康干眼组和健康无干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NFL、CNFD、CNFT的差异在4组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SLE干眼组的SLEDAI评分与干眼临床综合评分的Pearson相关分析呈正相关(r=0.51,P=0.004),SLE干眼组的病程与干眼临床综合评分无相关性(r=0.34,P=0.069);SLE干眼组的角膜神经纤维参数与干眼临床综合评分均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SLE发生干眼时,角膜神经结构异常可能为干眼的内在原因之一,角膜共聚焦显微镜可用于检查SLE角膜神经的病变情况;SLE病情严重程度与干眼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神经纤维 角膜共聚焦显微镜
下载PDF
男性抗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5抗体阳性皮肌炎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20
作者 时一添 袁风红 +17 位作者 刘婷 谈文峰 李菊 吴敏 达展云 魏华 周磊 殷松楼 武剑 陆燕 苏定雷 刘志纯 刘琳 马龙新 徐晓 臧银善 刘惠杰 任天丽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期44-49,I0009,共7页
目的探讨男性抗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5(MDA5)抗体阳性皮肌炎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不良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苏省肌炎协作组2017—2020年间住院246例抗MDA5抗体阳性的皮肌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取χ^(2)检验;定量资料采用... 目的探讨男性抗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5(MDA5)抗体阳性皮肌炎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不良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苏省肌炎协作组2017—2020年间住院246例抗MDA5抗体阳性的皮肌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取χ^(2)检验;定量资料采用M(Q1,Q3)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单因素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多因素生存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①男性抗MDA5抗体阳性患者向阳疹[67.1%(47/70)与52.8%(93/176),χ^(2)=4.18,P=0.041]、V字征比例高于女性组[50.0%(35/70)与30.7%(54/176),χ^(2)=8.09,P=0.004],男性组CK[112(18,981)U/ml与57(13.6,1433)U/ml,Z=-3.50,P<0.001]及血清铁蛋白(SF)水平[1500(166,32716)ng/ml与569(17.8,14839)ng/ml,Z=-5.85,P<0.001]高于女性组;男性组ESR[31.0(4.0,101.5)与43.4(5.0,126.5)mm/1 h,Z=-2.22,P=0.026]、间质性肺疾病(ILD)[40.0%(28/70)与59.7%(105/176),χ^(2)=7.82,P=0.020]患者的比例低于女性组,但快速进展型间质性肺疾病(PR-ILD)比例[47.1%(33/70)和31.3%(55/176),χ^(2)=5.51,P=0.019]高于女性组。②男性抗MDA5抗体阳性患者,死亡组较存活组病程更短[1.0(1.0,3.0)个月与2.5(0.5,84)个月,Z=-3.07,P=0.002],关节炎发生率更低[16.7%(4/24)与42.2%(19/45),χ^(2)=4.60,P=0.032];死亡组AST[64(22.1,565)U/L与51(14,601)U/L,Z=-2.42,P=0.016]、LDH[485(224,1464)U/L与352(170,1213)U/L,Z=-3.38,P=0.001]、CRP[11.6(2.9,61.7)mg/L与5.0(0.6,86.4)mg/L,Z=-1.96,P=0.050]、血清SF水平[2000(681,7676)ng/ml与1125(166,32716)ng/ml,Z=-3.18,P=0.001)高于存活组,RP-ILD发生率显著增高[95.8%(23/24)与22.2%(10/45),χ^(2)=33.99,P<0.001];③Cox回归分析提示病程、LDH水平、RP-ILD[HR值(95%CI)=0.203(0.077,0.534),P=0.001;HR值(95%CI)=1.00(1.001,1.004),P=0.003;HR值(95%CI)=95.67(10.872,841.904),P<0.001]是男性抗MDA5抗体阳性患者预后相关因素。结论男性抗MDA5抗体阳性患者临床表现与女性比有一定差异,ILD发生率低,但PR-ILD占比高,病程、LDH水平及RP-ILD是男性抗MDA5抗体阳性患者的预后不良的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肌炎 男人 预后 抗MDA5抗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