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浆膜腔积液中转移性腺癌与间皮细胞的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方芳 张伟 +4 位作者 杨丽 苏希来 贺青 刘冬戈 林凤如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3期169-172,i0002,共5页
目的探讨浆膜腔积液中转移性腺癌与反应性间皮细胞增生的鉴别。方法选取胸、腹水转移癌48例及反应性间皮细胞增生30例,采用常规涂片HE染色观察两者形态学特点,并应用免疫细胞化学SP法检测HBME-1c、alretinin、E-cadherin、MOC-31和BerEP... 目的探讨浆膜腔积液中转移性腺癌与反应性间皮细胞增生的鉴别。方法选取胸、腹水转移癌48例及反应性间皮细胞增生30例,采用常规涂片HE染色观察两者形态学特点,并应用免疫细胞化学SP法检测HBME-1c、alretinin、E-cadherin、MOC-31和BerEP4的表达。结果腺癌和间皮细胞两者形态各有特点,但是分化好的腺癌和明显增生的间皮细胞仅从常规涂片难以鉴别;免疫细胞化学显示反应性间皮细胞HBME-1和calretinin阳性率为86.7%和76.7%;而腺癌细胞只有少量表达,特异性高达95.8%和100%。MOC-31、E-cadherin和BerEP4对转移性腺癌细胞阳性率为70.8%、77.1%和88.4%,间皮细胞表达很少,特异性分别为90%、93.3%、93%。两者对5种抗体的表现差异显著。结论应用常规涂片和免疫细胞化学相结合的方法对鉴别转移性腺癌和间皮细胞增生有很大的帮助,最好应用一组抗体综合分析判断,HBME-1、Calretinin、E-cadherin、MOC-31及BerEP4是目前非常有效的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浆膜腔积液 细胞学 转移癌 反应性间皮细胞增生 免疫细胞化学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胸水中癌细胞EGFR基因TK区突变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王征 武晓楠 +3 位作者 穆新林 贺青 苏希来 刘东戈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112-116,共5页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胸水标本中癌细胞EGFR基因TK区突变。方法:收集21例NSCLC患者胸水标本,经密度梯度离心后,将胸水中细胞包埋,制成蜡块;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EGFR基因18-21号外显子;应用PCR-LIS-SSCP及直接测序...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胸水标本中癌细胞EGFR基因TK区突变。方法:收集21例NSCLC患者胸水标本,经密度梯度离心后,将胸水中细胞包埋,制成蜡块;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EGFR基因18-21号外显子;应用PCR-LIS-SSCP及直接测序方法检测EGFR基因TK区突变。结果:21例NSCLC患者胸水癌细胞标本,19例为腺癌,1例为腺鳞癌,1例为大细胞癌;9例患者存在EGFR基因TK区突变,均为腺癌,突变率为42.9%(9/21),腺癌患者突变率为47.4%(9/19);9例患者中8例接受TKIs治疗,疗效评价为PR(部分缓解)或SD(稳定)。5例出现TKIs耐药,疾病进展TTP(疾病进展时间)为4~17个月不等。应用TKIs治疗前后对比胸水及癌组织中EGFR基因突变,2例出现获得性突变。结论:NSCLC胸水标本与文献报道的癌组织中EGFR基因TK区突变率基本相同;胸水标本中检测肿瘤细胞基因突变的方法可靠,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胸水 突变 耐药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及胸水中EGFR基因TKD结构域突变的临床病理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征 武晓楠 +3 位作者 穆新林 贺青 苏希来 刘东戈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9年第6期447-451,共5页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EGFR基因酪氨酸蛋白激酶结构域(TKD)18~21外显子突变情况;比较常见突变(19号外显子的缺失突变及21号外显子错义突变-L858R)和非常见突变患者的临床病理改变。方法从91例NSCLC组织及胸水标本中提取基因组DNA...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EGFR基因酪氨酸蛋白激酶结构域(TKD)18~21外显子突变情况;比较常见突变(19号外显子的缺失突变及21号外显子错义突变-L858R)和非常见突变患者的临床病理改变。方法从91例NSCLC组织及胸水标本中提取基因组DNA;巢式PCR方法扩增EGFR基因18~21外显子;应用PCR-LIS-SSCP及直接测序方法检测EGFR基因18~21外显子突变情况;对存在常见及非常见突变患者的组织病理、酪氨酸蛋白激酶小分子抑制剂(TKIs)的治疗反应和预后等的临床病理改变进行分析。结果91例NSCLC患者中27例存在EGFR基因TKD突变,其中常见突变19例,突变率为20.9%(19/91);非常见突变8例(其中4例为20号外显子的短片段插入突变),突变率为8.8%(8/91)。两组患者组织学类型均为腺癌,且对TKIs治疗均有较好反应。2例非常见突变患者化疗时出现肺间质纤维化(ILD)。结论NSCLC患者EGFR基因TKD存在多种非常见突变;具有非常见突变的患者可能存在独特的临床病理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结构域突变 酪氨酸蛋白激酶
下载PDF
颈部淋巴结针吸细胞病理学诊断转移性肺癌43例分析
4
作者 王磊 苏希来 《临床肺科杂志》 2011年第4期634-635,共2页
目的通过颈部淋巴结针吸细胞病理学检查,探讨并提高颈淋巴结转移性肺癌/隐匿癌的早期诊断。方法经与病理切片对照,回顾性分析43例确定为颈部淋巴结转移性肺癌的细胞病理学病例。结果 43例颈淋巴结转移性肺癌病例均为Ⅰ或Ⅱ类报告,Ⅰ类报... 目的通过颈部淋巴结针吸细胞病理学检查,探讨并提高颈淋巴结转移性肺癌/隐匿癌的早期诊断。方法经与病理切片对照,回顾性分析43例确定为颈部淋巴结转移性肺癌的细胞病理学病例。结果 43例颈淋巴结转移性肺癌病例均为Ⅰ或Ⅱ类报告,Ⅰ类报告24例,占55.8%;Ⅱ类报告19例,占44.2%。其中鳞状细胞癌15例,腺癌10例,未分化癌9例,腺鳞癌3例,不能分类的低分化癌6例。结论细胞病理学诊断淋巴结转移性癌较易,但组织学分型及对原发部位或肺源性的判断难度颇大。正确诊断有赖亲自取材、问诊及密切结合临床相关病史、辅检资料并谨慎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病理学诊断 部淋巴结针吸 转移性肺癌 细胞病理学检查 颈淋巴结 颈部淋巴结 鳞状细胞癌 组织学分型
下载PDF
浆膜腔积液中转移癌原发部位的细胞学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方芳 杨丽 +4 位作者 苏希来 贺青 刘冬戈 林凤如 马正中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641-645,共5页
目的探讨能检测浆膜腔转移性腺癌原发部位的有效方法。方法对89例浆膜腔转移性腺癌行常规HE染色,其中肺癌40例、乳腺癌6例、卵巢癌21例、胃肠及胰腺癌22例,从癌细胞群等18个形态学方面进行观察。其中75例采用免疫细胞化学SP法检测了CA12... 目的探讨能检测浆膜腔转移性腺癌原发部位的有效方法。方法对89例浆膜腔转移性腺癌行常规HE染色,其中肺癌40例、乳腺癌6例、卵巢癌21例、胃肠及胰腺癌22例,从癌细胞群等18个形态学方面进行观察。其中75例采用免疫细胞化学SP法检测了CA125、CA199、SPB、甲状腺转录因子(TTF)1的表达。结果通过形态学对比研究发现不同原发部位的转移癌的癌细胞总量、细胞群大小、细胞群与单个细胞的比例、细胞群形态及涂片背景等方面各有一些特点:肺癌、乳腺癌中小细胞群各占95%、100%;卵巢癌多以大群存在,占85.7%,并且在涂片中癌细胞数量较多,以群团为主;部分胃肠癌(45.5%)在涂片中数量较少,并以单个散在为主(40.9%);肺癌及卵巢癌中都可见沙砾体。SPB、TTF1可以用来支持在浆膜腔转移性肺腺癌的来源,CA125阳性支持卵巢癌来源。CA199在各组癌中都有表达,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但若用于腹水,对胃肠、胰腺来源的肿瘤还是有帮助的。结论浆膜腔转移性腺癌的形态学观察、辅以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基本临床资料三者结合对推测原发部位很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积液 腹水液 肿瘤转移 细胞学
原文传递
浆膜腔积液中淋巴造血组织肿瘤的细胞病理学形态分析及诊断 被引量:8
6
作者 何淑蓉 孙铭君 +5 位作者 杨丽 何磊 苏希来 贺青 刘冬戈 彭伟香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691-695,共5页
目的探讨浆膜腔积液的细胞病理学特点及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对淋巴造血系统肿瘤诊断的意义。方法收集经组织学证实的伴发浆膜腔积液的淋巴造血组织肿瘤23例,另选非肿瘤性浆膜腔积液标本3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浆膜腔积液中的间皮细胞与淋... 目的探讨浆膜腔积液的细胞病理学特点及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对淋巴造血系统肿瘤诊断的意义。方法收集经组织学证实的伴发浆膜腔积液的淋巴造血组织肿瘤23例,另选非肿瘤性浆膜腔积液标本3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浆膜腔积液中的间皮细胞与淋巴样细胞所占比例、淋巴样细胞核的形态、有无凋亡小体与核分裂象进行观察;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采用EnVision法对肿瘤组进行了标记,其中1例进行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肿瘤组中14例为复发病例,9例以浆膜腔积液为首发症状。在浆膜腔积液中,肿瘤组的间皮细胞所占比例少,23例中有20例(87.0%)小于10%,而对照组间皮细胞所占比例高,30例中有20例(66.7%)大于10%;肿瘤组中,幼稚的淋巴样细胞在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69.6%(16/23)病例超过了80%,而对照组63.3%(19/30)的病例其淋巴样细胞的比例小于50.0%;91.3%(21/23)的肿瘤病例出现了特征性的淋巴样细胞核的“乳头样突起”,而26.7%(8/30)对照组病例仅可在高倍镜下偶见此形态;肿瘤组凋亡小体和淋巴样细胞出现核分裂象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87.O%(20/23)和82.6%(19/23),前者在某些肿瘤病例中可极为突出,而对照组这两种形态占比皆为6.7%(2/30)。肿瘤组与对照组之间上述细胞形态学特点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细胞块的免疫细胞化学染色与相对应的活检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相同,其中1例经流式细胞术检测证实为套细胞淋巴瘤。23例肿瘤细胞学诊断与组织学诊断类型相符。结论在浆膜腔积液中,间皮细胞数量减少,可见大量的幼稚淋巴样细胞,并可见细胞核的“乳头样突起”、凋亡小体及多量核分裂象是细胞学诊断淋巴造血组织肿瘤的重要形态学特点;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对于细胞病理学诊断淋巴造血组织肿瘤的类型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肿瘤 淋巴造血 胸腔积液 恶性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