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0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树鼩实验性肝癌形成过程Bax、bcl-2的动态表达与细胞凋亡 被引量:3
1
作者 苏建家 欧盛敬 +6 位作者 李瑗 欧超 段小娴 曹骥 杨春 岳惠芬 班克臣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33-436,共4页
目的 动态研究Bax和bcl-2在树鼩肝癌形成过程的不同阶段的表达与肝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及TUNEL方法,检测35例树鼩的第30、60周肝活检组织和肝癌组织及对照树鼩对应期肝活检组织中Bax、bcl-2表达和细胞凋亡指数(AI)。结果①... 目的 动态研究Bax和bcl-2在树鼩肝癌形成过程的不同阶段的表达与肝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及TUNEL方法,检测35例树鼩的第30、60周肝活检组织和肝癌组织及对照树鼩对应期肝活检组织中Bax、bcl-2表达和细胞凋亡指数(AI)。结果①Bax和bcl-2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均显著高于癌前和空白对照同期肝组织;在60周的肝组织中也显著高于30周及空白对照组对应期肝活检组织。②癌组织及其第30和60周的肝组织中的AI均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对应期肝组织。肝癌组织与其癌前30及60周的肝活检组织之间的AI差别无显著性。③Bax和bcl-2阳性肝组织的凋亡指数也均显著高于阴性的。结论 1.正常树鼩肝细胞凋亡率极低,在肝癌形成过程中凋亡率增加;2.Bax和bcl-2都与树鼩肝癌的发生有关,在肝癌形成过程中,它们的表达率及强度均呈增加趋势。动态观察树鼩肝癌形成过程中一些基因的表达变化,有利于探讨肝癌的发病机理,为人类肝癌的早期诊断、治疗以及预防的研究提供线索。肝组织中的Bax、bcl-2基因表达状况对于预测肝癌的发生可能有一定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化学诱导 肝细胞 树鼩 黄曲霉素B1 BAX蛋白 BCL-2蛋白 细胞凋亡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动态研究HBV和AFB_1诱发树鼠句肝细胞癌过程中一些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8
2
作者 苏建家 李瑗 +5 位作者 班克臣 覃柳亮 王辉云 杨春 欧超 严瑞琪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2期151-154,共4页
目的 :探讨人乙肝病毒 (HBV)和黄曲霉毒素 B1 (AFB1 )致肝细胞癌 (HCC)及协同致 HCC作用的机制。方法 :将树鼠句分为 4组 :A组 :感染 HBV加摄入 AFB1 ;B组 :只感染 HBV;C组 :只摄入 AFB1 ;D组 :作空白对照。然后定期行肝活检 ,用免疫组... 目的 :探讨人乙肝病毒 (HBV)和黄曲霉毒素 B1 (AFB1 )致肝细胞癌 (HCC)及协同致 HCC作用的机制。方法 :将树鼠句分为 4组 :A组 :感染 HBV加摄入 AFB1 ;B组 :只感染 HBV;C组 :只摄入 AFB1 ;D组 :作空白对照。然后定期行肝活检 ,用免疫组化、分子生物学等技术动态观察一些癌基因 (蛋白 )和抑癌基因的表达。结果 :1A组谷胱苷肽转移酶(GGT)阳性灶个数及面积明显多于、大于 B、C组 ;2 A组 P2 1蛋白检出率明显高于 B和 C组 ,A组 6只 P2 1蛋白阳性的树鼠句到 12 0周时全部发生了 HCC;3实验后期 ,A组 HBx Ag检出率及 HBV DNA整合率明显高于 B组 ;4在诱癌过程中 ,IGF- 表达率呈波动形 ,带癌肝的表达率显著高于无癌肝 ;5 10 5周时 ,A、B、C组 P5 3蛋白表达率显著高于 D组 ;在 A,C组检出 p5 3异常带 ;6第 45及 10 5周时 ,A组 c- fos表达率分别为 2 3.1%和 2 0 % ;C组为 38.5 %和 15 .4% ,B,D两组均未检出 ;7H- c- myc基因 :直到 12 0周 ,无癌肝组织均未见异常 ;在肝癌组织中 ,A组有 4例扩增 ,C组无异常 ;8CDK4基因 :只有 A组在第 75周有 1例扩增 ,该树鼠句在第 10 6周时发生了 HCC。在 HCC中 ,A组有 2 5 %出现 CDK4扩增 ,C组未见异常。结论 :再次证实 HBV和 AFB1 有协同致 HCC作用 ;AFB1 有利于 HBx Ag的表达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HBV 黄曲霉毒素B1 树鼩
下载PDF
人乙肝病毒DNA在感染树鼠句肝细胞内状态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苏建家 王宇 +3 位作者 杨春 黄定瑞 冈本宏明 严瑞琪 《广西科学》 CAS 1997年第2期139-142,共4页
为探讨人乙肝病毒(HHBV)DNA在树鼠句肝细胞内存在状态,对经血清学证明已被感染的树鼠句肝组织进行转移印迹杂交分析。结果,在实验感染早期的树鼠句肝细胞检出HBVDNA复制的中间体;在实验中晚期的动物肝细胞发现整合型... 为探讨人乙肝病毒(HHBV)DNA在树鼠句肝细胞内存在状态,对经血清学证明已被感染的树鼠句肝组织进行转移印迹杂交分析。结果,在实验感染早期的树鼠句肝细胞检出HBVDNA复制的中间体;在实验中晚期的动物肝细胞发现整合型的HBVDNA。表明树鼠句肝对HHBV敏感,可成为乙肝和肝细胞癌发病机理研究及治疗乙肝药物筛选的较好的实验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 印迹杂交 树QU 乙肝病毒 HHBV 肝细胞癌
下载PDF
HBV和AFB_1在树鼠句肝癌发生中的作用 被引量:3
4
作者 苏建家 覃柳亮 +3 位作者 李瑗 班克臣 杨春 严瑞琪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55-158,共4页
目的 :探讨乙肝病毒 (HBV)和黄曲霉毒素B1(AFB1)在肝癌形成中的作用及机理。方法 :用免疫组化、原位杂文及印迹杂交检测树鼠句肝和肿瘤组织。结果 :两次实验中 ,感染HBV又摄入AFB1的A组树鼠句肝细胞癌(HCC)发生率分别为 5 2 94%和 6 6 ... 目的 :探讨乙肝病毒 (HBV)和黄曲霉毒素B1(AFB1)在肝癌形成中的作用及机理。方法 :用免疫组化、原位杂文及印迹杂交检测树鼠句肝和肿瘤组织。结果 :两次实验中 ,感染HBV又摄入AFB1的A组树鼠句肝细胞癌(HCC)发生率分别为 5 2 94%和 6 6 7% ;单纯感染HBV的B组分别为 11 1%和 0 ;只摄入AFB1的C组分别为 12 5 %和 30 % ;空白对照组D均无HCC发生。A组HCC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各组 (P <0 0 5 )。癌前病变r GT灶的个数及面积也如此。IGF Ⅱ的过表达与HCC发生密切有关 ;HBV和AFB1可协同激活ras基因 ;c myc主要参与HCC的演进 ,CDK4参与了HCC的发生和演进过程。这两种基因的改变与HBV感染有关。结论 :HBV能诱发肝癌前病变和肝癌 ,并与AFB1有协同致肝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黄曲霉毒素B1 肝癌 树QU
下载PDF
IGF-Ⅱ和HBxAg及ras基因在树鼠句实验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3
5
作者 苏建家 覃国忠 +2 位作者 杨春 严瑞琪 P.D.Lotlikar 《广西科学》 CAS 1997年第4期309-311,共3页
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HBxAg及ras基因的表达蛋白p21在乙肝病毒(HBV)和黄曲霉素B1(AFB1)致树鼠句肝癌过程中的表达。发现这三种基因蛋白的表达与肝癌发生呈正相关系。即接受H... 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HBxAg及ras基因的表达蛋白p21在乙肝病毒(HBV)和黄曲霉素B1(AFB1)致树鼠句肝癌过程中的表达。发现这三种基因蛋白的表达与肝癌发生呈正相关系。即接受HBV和AFB1双因素的树鼠句的肝癌发生率与IGF-Ⅱ、HBxAg及p21的表达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只暴露于单一因素HBV或AFB1的动物。同时,在带瘤树鼠句中,这三种基因的表达又显著高于无瘤者。提示:HBV与AFB1能协同激发这些基因的异常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F-Ⅱ HBXAG 肝癌 RAS基因 癌变
下载PDF
树鼩对人乙型肝炎病毒实验感染的量反应 被引量:3
6
作者 苏建家 王憬惺 +5 位作者 杨春 黄国华 班克臣 罗小玲 杨显福 严瑞琪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1995年第3期180-183,共4页
50只树分成5组。将HBV含量为10~8CID/ml的美国NIH提供的标准血清稀释成10^(-6)~10^(-10)等5个浓度,先经股静脉分别给各组每只动物接种0.5ml。3天后,经腹腔再注射等量同样稀释血清一次。实验... 50只树分成5组。将HBV含量为10~8CID/ml的美国NIH提供的标准血清稀释成10^(-6)~10^(-10)等5个浓度,先经股静脉分别给各组每只动物接种0.5ml。3天后,经腹腔再注射等量同样稀释血清一次。实验观察16周。经血清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5个稀释度的血清引起树实验感染率依次为80.1%、88.8%、66.67%、55.56%及42.8%。表明:树对人HBV的易感性与黑猩猩近似。由于其体形小,易于饲养管理,是研究与HBV感染有关的疾病、治疗药物及疫苗质量检测的较好的实验动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QU 乙型肝炎病毒 感染 黑猩猩感染剂量
下载PDF
Survivin与p21waf-1在大鼠肝细胞癌变过程中的动态表达及其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苏建家 冯震博 +5 位作者 曹骥 欧超 段小娴 李瑗 岳惠芬 杨春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3期335-338,共4页
目的:动态观察黄曲霉毒素B1(AFB1)在诱发大鼠肝细胞癌(HCC)过程中survivin及p21waf-1表达的变化及它们在HCC发生发展中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及RT-PCR检测24只用AFB1诱发出的大鼠肝癌及癌旁肝组织、6只未诱发出肝癌的大鼠及11只对照... 目的:动态观察黄曲霉毒素B1(AFB1)在诱发大鼠肝细胞癌(HCC)过程中survivin及p21waf-1表达的变化及它们在HCC发生发展中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及RT-PCR检测24只用AFB1诱发出的大鼠肝癌及癌旁肝组织、6只未诱发出肝癌的大鼠及11只对照大鼠不同时期肝活检组织中的survivin与p21waf-1基因和蛋白表达。结果:①HCC组织中survivin阳性率41.67%、癌旁肝组织54.17%;未发生肝癌及对照组大鼠活检肝组织,均未检出survivin蛋白(P<0.01);②HCC及癌旁肝组织中survivin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1);③HCC及癌旁肝组织p21waf-1蛋白阳性率明显低于58周未出癌及对照组大鼠肝组织(P<0.01);④出癌大鼠p21waf-1 mRNA表达水平在HCC形成过程逐渐下调(P<0.01);⑤在HCC形成中,survivin与p21waf-1表达呈负相关。结论:在HCC形成的早期p21waf-1 mRNA表达的下调逐渐失去抑制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分化功能,使细胞增殖,而survivin mRNA表达上调,抑制细胞凋亡,两者在HCC形成过程中可能发挥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VIVIN p21waf-1 肝细胞癌 黄曲霉毒素B1
下载PDF
树对人乙型肝炎病毒易感性的验证 被引量:2
8
作者 苏建家 李瑗 +4 位作者 王树声 班克臣 覃柳亮 欧超 张华 《广西科学》 CAS 2000年第4期298-301,共4页
为验证树对人乙型肝炎病毒 (HBV)的易感性 ,用含 HBV的人血清接种给 10只成年树 (雌雄各半 )。然后每周抽血 1次 ,每只动物共抽血 11次。用不同公司生产的 EL ISA试剂检测接种后的动物血清感染指标。实验观察至 13周 ,结果分别有 9... 为验证树对人乙型肝炎病毒 (HBV)的易感性 ,用含 HBV的人血清接种给 10只成年树 (雌雄各半 )。然后每周抽血 1次 ,每只动物共抽血 11次。用不同公司生产的 EL ISA试剂检测接种后的动物血清感染指标。实验观察至 13周 ,结果分别有 9只和 7只动物出现 HBs Ag阳性 ,持续最短 1周 ,最长 7周。用 PCR检测 ,结果有 1只动物连续 4周在血清中检测出 HBV DNA。表明树能感染人 HB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QU 乙型肝炎病毒 感染 易感性 ALT检测 HBV
下载PDF
Fas及FasL基因在大鼠实验肝癌形成中的动态表达 被引量:1
9
作者 苏建家 冯震博 +5 位作者 曹骥 欧超 段小娴 李瑗 岳惠芬 杨春 《医学研究杂志》 2006年第8期14-16,共3页
目的动态观察Fas/FasL在大鼠实验肝癌发生过程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用4周龄雄性SD大鼠,腹腔内注射黄曲霉毒素B1(AFB1)共32周。对照组大鼠不给AFB1。定期给大鼠肝活检,直至肝癌发生。用RT-PCR方法,检测24只用黄曲霉毒素B1诱发的大鼠... 目的动态观察Fas/FasL在大鼠实验肝癌发生过程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用4周龄雄性SD大鼠,腹腔内注射黄曲霉毒素B1(AFB1)共32周。对照组大鼠不给AFB1。定期给大鼠肝活检,直至肝癌发生。用RT-PCR方法,检测24只用黄曲霉毒素B1诱发的大鼠肝癌组织、6只未诱发出肝癌大鼠及11只对照大鼠不同时期活检肝组织中的FasmRNA及FasLmRNA表达水平。结果肝癌组织及不同时期肝活检肝组织均有FasmRNA及FasLmRNA的表达。实验组出癌大鼠58周肝癌组织中的Fas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调,而FasLmRNA表达水平显著上调,FasL/FasmRNA比值>1;而发生肝癌前各时期、无癌大鼠和对照大鼠各时期活检肝组织中这两种基因的mRNA水平变化不显著,FasL/FasmRNA比值<1。结论Fas的低表达、FasL高表达在大鼠肝癌的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FasL/FasmRNA比值可作为肝细胞癌的早期诊断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肝癌 细胞凋亡Fas/FasL黄曲霉毒素B1
下载PDF
肝细胞异型增生的产生及其与肝细胞癌发生关系的实验研究
10
作者 苏建家 严瑞琪 +2 位作者 黄定瑞 杨春 黄国华 《广西医学院学报》 1992年第4期5-8,共4页
82只实验树鼩分为四组:A组26只,感染了HBV并同时给予AFB_1;B组34只,未感染HBV但给予AFB_1;C组13只,只感染了HBV;D组9只,既未感染HBV,又未接触AFB_1.实验158周.A组发生LCD16例(61.53%),其中9例发生HCC(56.25%).B组出现LCD18例(52.94%),其... 82只实验树鼩分为四组:A组26只,感染了HBV并同时给予AFB_1;B组34只,未感染HBV但给予AFB_1;C组13只,只感染了HBV;D组9只,既未感染HBV,又未接触AFB_1.实验158周.A组发生LCD16例(61.53%),其中9例发生HCC(56.25%).B组出现LCD18例(52.94%),其中3例发生HCC(16.66%).C组出现LCD 6例(46.15%);D组无LCD产生.82只树鼩有40只出现LCD,其中12只发生HCC(30%).而无LCD的42只,只有1例(C组)产生HCC(2.38%).LCD阳性组发生HCC的相对危险性为LCD阴性组的12.6倍.感染了HBV的树鼩,其LCD发生率显著高于未感染者(P<0.05);而在未感染HBV的动物中,摄入AFB_1的,其LCD发生率也同样比未摄入者高(P<0.05).表明HBV和AFB_1都能诱发LCD;LCD是HCC的癌前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增生 乙型肝炎病毒 肝细胞瘤
下载PDF
银杏叶提取物(EGb761)阻断AFB1致大鼠肝癌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蒿艳蓉 杨芳 +6 位作者 曹骥 欧超 张晶晶 杨春 段小娴 李媛 苏建家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2-96,共5页
目的:研究银杏叶提取物(EGb761)对黄曲霉素B1(AFB1)致大鼠肝细胞癌(HCC)发生发展的干预效果及其抗氧化作用。方法:实验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成3组:A组(AFB1组)、B组(AFB1+EGb761组)和C组(对照组)。分别于实验第14、28、42、55周进行肝活... 目的:研究银杏叶提取物(EGb761)对黄曲霉素B1(AFB1)致大鼠肝细胞癌(HCC)发生发展的干预效果及其抗氧化作用。方法:实验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成3组:A组(AFB1组)、B组(AFB1+EGb761组)和C组(对照组)。分别于实验第14、28、42、55周进行肝活检并于第64周全部处死,观察大鼠肝脏癌前病变(γ-GT灶)、组织病理学及肝组织GSH-Px及MDA的变化。结果:在癌前期,第42及第55周时,B组单个γ-GT阳性灶的面积及灶总面积均显著小于相应时段A组的各项指标(P=0.000);动态观察定期肝脏活检的组织显示B组大鼠诱癌各时期肝脏损害均较A组轻,增生性病变发生亦较迟,HCC诱发率(26.92%)明显低于A组(76%)(P=0.000),对照组无肿瘤发生;B组GSH-Px活力较A组升高,而MDA含量较A组降低(P<0.05)。结论:EGb761能明显抑制AFB1诱发大鼠肝的癌前病变及延迟癌前病变向癌发展,这可能与其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叶提取物 黄曲霉素B1 γ-GT阳性灶 肝癌 MDA GSH-Px
下载PDF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Ⅲ型突变体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9
12
作者 欧超 吴飞翔 +5 位作者 罗元 曹骥 赵荫农 袁卫平 李瑗 苏建家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66-169,共4页
背景与目的有许多证据表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Ⅲ型突变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variant typeⅢ,EGFRvⅢ)在一系列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但EGFRvⅢ与肝癌的关系目前尚未明确。本研究旨在探讨EGFRvⅢ在人肝细胞癌(he... 背景与目的有许多证据表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Ⅲ型突变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variant typeⅢ,EGFRvⅢ)在一系列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但EGFRvⅢ与肝癌的关系目前尚未明确。本研究旨在探讨EGFRvⅢ在人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55例HCC癌组织及癌旁肝组织中EGFRvⅢ的表达。结果HCC癌组织中EGFRvⅢ的阳性率(61.8%,34/55)高于癌旁肝组织中的阳性率(38.2%,21/55),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人肝癌组织中EGFRvⅢ蛋白的检出率与临床分期、门静脉癌栓、肝外转移、术后复发、肿瘤直径大小呈显著性相关,而与肿瘤数目、分化程度、血清AFP水平或HBsAg状况、癌旁肝硬化无显著性相关。结论EGFRvⅢ在肝癌组织中有较高表达,且与肝癌的发展及术后复发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Ⅲ型突变体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B-myb C-myc在肝细胞性肝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6
13
作者 吴飞翔 曹骥 +5 位作者 赵荫农 苏建家 杨春 陈军 刘剑勇 欧超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69-271,276,共4页
目的:检测肝细胞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B-myb及C-myc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肝癌发生、发展及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肝癌组织及60例癌旁肝组织中B-myb和C-myc的表达情况。结果:B-myb、C-myc在癌... 目的:检测肝细胞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B-myb及C-myc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肝癌发生、发展及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肝癌组织及60例癌旁肝组织中B-myb和C-myc的表达情况。结果:B-myb、C-myc在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56.67%和53.33%,而在癌旁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36.67%和35.00%,癌组织与癌旁组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B-myb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分期、肝外转移、术后复发肿瘤个数及包膜完整相关(P均<0.05);C-myc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与门静脉癌栓、肝外转移、术后复发、肿瘤分化程度及包膜完整相关(P均<0.05)。B-myb与C-myc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正相关。结论:B-myb及C-myc蛋白的过表达,可促使肝癌细胞增殖,使肝癌细胞具有更强的侵袭力,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性肝癌 B-MYB C-MYC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乳腺癌患者外周血SBEM mRNA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8
14
作者 杨华伟 曹骥 +6 位作者 杨南武 刘剑仑 张传珉 陈建思 洪坚善 蒋奕 苏建家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842-845,共4页
背景与目的乳腺癌患者的死亡原因几乎均为肿瘤远处转移。目前乳腺癌诊断尚无公认的特异性标志物,本文旨在探讨特异性的乳腺癌标志物─乳腺小粘蛋白(smallbreastepithelialmucin,SBEM)在乳腺癌外周血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用巢式逆转录聚... 背景与目的乳腺癌患者的死亡原因几乎均为肿瘤远处转移。目前乳腺癌诊断尚无公认的特异性标志物,本文旨在探讨特异性的乳腺癌标志物─乳腺小粘蛋白(smallbreastepithelialmucin,SBEM)在乳腺癌外周血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Nested-RT-PCR)技术检测67例乳腺癌、16例乳腺良性肿瘤及20例健康志愿者外周静脉血中的SBEM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SBEMmRNA在健康志愿者及乳腺良性肿瘤患者外周血中表达均为阴性;67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SBEMmRNA表达率为50.7%(34/67),在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分期Ⅰ、Ⅱ、Ⅲ和Ⅳ期中SBEMmRNA表达率分别为25.0%(2/8)、45.8%(11/24)、43.8%(7/16)和73.7%(14/19),在Ⅳ期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SBEMmRNA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各期(P<0.05)。SBEMmRNA的表达与患者年龄、原发癌灶大小、病理类型、ER和PR的状态无关(P>0.05)。结论SBEMmRNA特异表达于乳腺癌患者的外周血,有可能作为判断乳腺癌血道微小转移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肿瘤转移 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乳腺小粘蛋白 MRNA 外周血 诊断
下载PDF
EGF mRNA和EGFR mRNA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11
15
作者 赵荫农 曹骥 +7 位作者 吴飞翔 欧超 袁卫平 莫钦国 韦薇 李瑗 苏建家 梁安民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762-766,共5页
背景和目的有众多证据表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EGFR)家族在一系列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但EGFR与肝癌的关系目前尚未明确。本文旨在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growthfactor,EGF)及其受体的mRNA... 背景和目的有众多证据表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EGFR)家族在一系列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但EGFR与肝癌的关系目前尚未明确。本文旨在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growthfactor,EGF)及其受体的mRNA在人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60例HCC患者癌组织及癌旁肝组织中EGFmRNA和EGFR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EGFmRNA阳性率在肝癌组织中(60%,36/60)显著低于癌旁组织(80%,48/60)(P<0.05);EGFRmRNA阳性率在肝癌组织中(60%,36/60)显著高于癌旁组织(41.67%,25/60)(P<0.05)。EGFRmRNA在肝癌组织中的检出率与临床分期、门静脉癌栓、肝外转移、术后复发、肿瘤数目等明显有关,而与肿瘤直径、血清AFP水平、分化程度以及癌旁肝硬化无明显关系。EGFmRNA检出率与肿瘤直径明显有关,而与临床分期、门静脉癌栓、肝外转移、术后复发、肿瘤数目、血清AFP水平、分化程度以及癌旁肝硬化等无明显关系。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EGF可能与肝癌的发生、发展无关;而EGFR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及术后复发有关;可作为预测肝癌复发、转移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肝肿瘤 RT-PCR
下载PDF
CyclinD1 c-myc和p53的表达与肝细胞癌生物学行为关系 被引量:12
16
作者 朱波 欧超 +5 位作者 罗元 曹骥 班克臣 焦杨 李瑗 苏建家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67-70,共4页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及癌旁肝组织CyclinD1、c-myc及p53蛋白表达的意义及其与肝癌生物学行为关系。方法:采用EnVisionTMplus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yclinD1、c-myc及p53蛋白在52例HCC及癌旁肝组织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及癌旁肝组织CyclinD1、c-myc及p53蛋白表达的意义及其与肝癌生物学行为关系。方法:采用EnVisionTMplus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yclinD1、c-myc及p53蛋白在52例HCC及癌旁肝组织中的表达。结果:CyclinD1及c-myc在HCC组织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在癌旁肝组织中的阳性率(P<0.05),在HCC中p53的阳性表达与CyclinD1、c-myc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4637,P=0.0022、r=0.3445,P=0.0273,);CyclinD1、c-myc及p53在人肝癌组织中的检出率与肝外转移、术后复发及肿瘤分化程度明显有关(P<0.05),CyclinD1的检出率与门静脉癌栓明显有关(P<0.05),p53的检出率与血清AFP和TSGF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CyclinD1、c-myc及p53的检出率与临床分期、肿瘤大小、肿瘤个数、HBsAg状况无明显关系。结论:CyclinD1、c-myc及p53蛋白的过表达可促使肝癌细胞增殖,使肝癌细胞具有更强的侵袭力,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CYCLIND1 C-MYC p53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金花茶对二乙基亚硝胺致大鼠肝癌前病变及肝癌细胞株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34
17
作者 李翠云 段小娴 +7 位作者 苏建家 汪云 欧超 李瑗 曹骥 杨春 岳惠芬 付镜远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60-663,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金花茶对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发大鼠肝癌前病变及对肝癌细胞株BEL-7404及正常人肝细胞株7702的作用。方法:实验动物按随机分组法分为7组,每组13只,分别连续给含有不同受试物的饲料及腹腔注射1剂DEN(150mg/kg.体重)处...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金花茶对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发大鼠肝癌前病变及对肝癌细胞株BEL-7404及正常人肝细胞株7702的作用。方法:实验动物按随机分组法分为7组,每组13只,分别连续给含有不同受试物的饲料及腹腔注射1剂DEN(150mg/kg.体重)处理,观察各组动物肝组织内γ-GT灶的数量(个/cm2)和大小(mm2/cm2);用RPMI1640培养基体外培养BEL-7404人肝癌细胞株和正常人肝细胞株7702,采用噻唑蓝(MTT)法半数抑制率测定(IC50),观察金花茶浓缩液及茶花浸泡液对肝癌细胞和正常人肝细胞有无抑制作用。结果:除茶叶渣组外,其它各实验组(包括茶花组,不同浓度浓缩液组)的γ-GT阳性灶的总面积、阳性灶的个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TT法半数抑制率实验显示金花茶茶花、茶叶浸泡液及金花茶浓缩液对肝癌细胞株BEL-7404的细胞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正常人肝细胞则无抑制作用。结论:金花茶对DEN诱发大鼠肝癌前病变有抑制作用,呈一定的剂量—效应反应趋势;金花茶对体外培养的BEL-7404人肝癌细胞株的生长繁殖具有抑制作用,可作为肝癌的预防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花茶 肝癌前病变 肝癌细胞株
下载PDF
树的人工饲养与管理 被引量:7
18
作者 翟丹梅 岳惠芬 +6 位作者 李瑗 石德顺 蒋如明 杨春 曹骥 欧超 苏建家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CAS CSCD 2004年第1期38-42,共5页
树归属于灵长目与食虫目之间独立的目——攀目 ,已被广泛应用于医学和生物学研究中。然而目前国内外用于实验研究的树主要来自野外捕捉 ;也未见有关树批量人工繁育的文献报道。作者通过1 6对树的繁育来摸索树的人工饲养与... 树归属于灵长目与食虫目之间独立的目——攀目 ,已被广泛应用于医学和生物学研究中。然而目前国内外用于实验研究的树主要来自野外捕捉 ;也未见有关树批量人工繁育的文献报道。作者通过1 6对树的繁育来摸索树的人工饲养与管理方法 ,繁育出了一定数量的 G1 后代。本文将从树的饲养环境与笼舍设备、饲料与饲喂方法、饲养管理的基本要点以及不同生理周期采取的不同饲养技术和管理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地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鼩 人工饲养 管理 繁育 笼舍设备 饲料 饲喂方法 饲养环境 哺乳动物
下载PDF
肝细胞癌组织中β-Catenin的表达与第三外显子突变的关系 被引量:6
19
作者 焦杨 班克臣 +3 位作者 曹骥 岳海英 罗元 苏建家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085-1089,共5页
背景与目的:广西南部是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高发地区,也是粮食受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污染较重的地区。β-Catenin的异常表达与多种肿瘤有关,而AFB1是诱发HCC的重要因素。本研究旨在探讨AFB1高暴露地区HC... 背景与目的:广西南部是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高发地区,也是粮食受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污染较重的地区。β-Catenin的异常表达与多种肿瘤有关,而AFB1是诱发HCC的重要因素。本研究旨在探讨AFB1高暴露地区HCC患者癌组织中β-Catenin基因突变及表达情况。方法:用基因直接测序、RT-PCR、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52例来自广西南部AFB1高暴露地区HCC患者癌、癌旁组织和18例非肝癌肝组织中β-Catenin基因的表达。结果:癌组织中未见β-Catenin基因第三外显子的突变。β-Catenin mRNA在癌、癌旁和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分别为0.42±0.24、0.20±0.16和0.23±0.12,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或正常肝组织(P<0.01);免疫组化染色癌组织中阳性率为55.8%(29/52),显著高于癌旁组织[36.5%(19/52)](P<0.05)。β-Catenin蛋白表达与肝外转移、术后复发、门静脉癌栓和临床分期有关(P<0.05),而mRNA的表达与上述临床参数均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β-Catenin在HCC组织中高表达,但其异常表达不是由基因第三外显子上GSK-3β磷酸化位点的突变引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黄曲霉毒素B1 Β-CATENIN 外显子 磷酸化位点 突变
下载PDF
MCM7蛋白在人 大鼠 树鼩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和意义 被引量:10
20
作者 朱伶群 杨春 +5 位作者 秦虹 卢晓旭 李瑗 欧超 苏建家 曹骥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951-955,共5页
目的:应用跨种属策略研究MCM7蛋白在人、大鼠、树鼩3个不同种属肝癌、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探讨MCM7与肝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Western blot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MCM7蛋白在人、大鼠、树鼩的肝癌、癌旁组织... 目的:应用跨种属策略研究MCM7蛋白在人、大鼠、树鼩3个不同种属肝癌、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探讨MCM7与肝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Western blot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MCM7蛋白在人、大鼠、树鼩的肝癌、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并进行临床病理因素分析。结果:Western blot结果显示,MCM7蛋白在人和大鼠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应癌旁及正常肝组织(P均<0.05),在树鼩肝癌组织中MCM7蛋白的表达水平亦高于其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MCM7蛋白主要在细胞核中表达,其在人、大鼠、树鼩肝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及正常肝组织(P均<0.05);MCM7蛋白的表达水平与患者肝癌分期、肝外转移及术后复发相关(P均<0.05)。而3种属的癌旁组织与正常肝组织相比,两种技术检测结果显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MCM7蛋白在肝癌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关键分子的作用,并与人肝癌的临床分期,肝外转移及术后复发密切相关,有可能成为肝癌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种属 肝癌 MCM7 关键分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