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太湖水华蓝藻中元素的组成及其环境意义 被引量:4
1
作者 苏彦平 杨健 +1 位作者 陈修报 刘洪波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58-563,共6页
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对2008年7、9和10月采自太湖南泉水域的水华蓝藻样本中19种元素(Na、Mg、K、Ca、Zn、Mn、Fe、Al、Cu、Cr、Co、Ni、As、Se、Mo、Ag、Tl、Cd和Pb)的质量含量(w)及组成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藻华中w较高... 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对2008年7、9和10月采自太湖南泉水域的水华蓝藻样本中19种元素(Na、Mg、K、Ca、Zn、Mn、Fe、Al、Cu、Cr、Co、Ni、As、Se、Mo、Ag、Tl、Cd和Pb)的质量含量(w)及组成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藻华中w较高(〉1 000μg.g^-1,以干质量计)的常量元素或有益元素为Ca、K、Na、Mg、Al、Fe。其中,w(Ca)和w(K)较高(〉4 000μg.g^-1),w(Ca)随月份变化不大,而w(K)、w(Mg)、w(Na)则逐月升高。w(Al)、w(Fe)变化较大,7月最高(〉1 000μg.g^-1),之后迅速降低(〈400μg.g^-1);藻华中w在10-100μg.g^-1之间变化的元素为Mn、Zn、Ni、Cu,其中,7月这4种元素w均最高,9-10月则降低。藻华中还检出痕量元素Co、Mo和Se,Tl未检出。藻华中积累的有毒元素中w(As)较高(5-15μg.g^-1),而w(Cr)、w(Cd)、w(Pb)、w(Ag)均较低(〈5μg.g^-1)。有毒元素w最高值均出现在7月。基于上述结果,推算出2007—2009年采取物理方法除藻从太湖中移除的元素量约为:K595.89 t、Ca 544.03 t、Mg 181.18 t、Al 83.06 t、Na 63.97 t、Fe 55.45 t、Mn 2.99t、Zn 2.26 t、Ni 1.67 t、Cu 1.11 t、As 0.76 t、Cr 94.5 kg、Cd 82.70 kg、Se 45.01 kg、Pb 37.64 kg、Co 32.27 kg、Mo5.41 kg和Ag 2.46 kg。该研究不仅可为进一步寻找关键元素在蓝藻水华爆发过程中的限制作用及其机制提供基础数据,同时也可为评价利用物理除藻方法去除太湖中有毒元素和降低有可能促进藻华发展的营养元素的负荷量的有效性,从而保护和修复渔业环境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水华蓝藻 生物积累 元素
下载PDF
太湖南泉水域水体及水华蓝藻中常量元素Ca Na Mg K和Al的特征和变化 被引量:6
2
作者 苏彦平 杨健 刘洪波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39-547,共9页
近年来以微囊藻为优势种的太湖蓝藻水华持续暴发,已经成为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本文通过现场采样及室内分析,研究了2009年太湖南泉水域蓝藻发生过程中藻类群落组成的变化,并同步研究了蓝藻体内及其水环境中常量元素Ca、Na、Mg、K和Al元... 近年来以微囊藻为优势种的太湖蓝藻水华持续暴发,已经成为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本文通过现场采样及室内分析,研究了2009年太湖南泉水域蓝藻发生过程中藻类群落组成的变化,并同步研究了蓝藻体内及其水环境中常量元素Ca、Na、Mg、K和Al元素浓度的周年变化,分析了三者之间可能的相关性。研究显示,太湖蓝藻发生时间为6—10月,期间水温保持在20℃以上,pH值在水华发生后期可升高至9.8;水体中元素浓度依次为Na>Ca>Mg>K>Al,而水华蓝藻中元素浓度依次为Ca>K>Mg>Na>Al;藻体对水体环境中元素的富集系数大小依次为Al>K>Mg>Ca>Na。研究结果既为选择最佳物理除藻时期来有效降低湖泊中常量元素的负荷量,从而进行水华控制提供了支撑,也为今后将富含元素的水华蓝藻作为"生物矿源"加以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常量元素 蓝藻 富集
下载PDF
背角无齿蚌幼蚌食物中的藻类组成 被引量:4
3
作者 苏彦平 陈修报 +2 位作者 刘洪波 武秀国 杨健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36-746,共11页
选取不同生长阶段(1.5月龄,2.5月龄,6月龄)的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幼蚌,通过生物学解剖对其消化道内容物中的藻类组成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月龄幼蚌食物中藻类组成均以蓝藻、绿藻为主。随幼蚌个体发育,检出的藻种类数逐渐增... 选取不同生长阶段(1.5月龄,2.5月龄,6月龄)的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幼蚌,通过生物学解剖对其消化道内容物中的藻类组成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月龄幼蚌食物中藻类组成均以蓝藻、绿藻为主。随幼蚌个体发育,检出的藻种类数逐渐增多(1.5月龄仅11种,2.5月龄13种,6月龄37种)。在1.5月龄幼蚌食物中藻类主要优势种为微小色球藻(Chroococcus minutus)、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和微小四角藻(Tetra?dron minimum);2.5月龄幼蚌食物中藻类主要优势种为小球藻、微小四角藻和银灰平裂藻(Merismopedia glauca);6月龄幼蚌食物中藻类主要优势种为银灰平裂藻、小球藻和直径较大的四尾栅藻(Scenedesmus quadricanda)。微小四角藻在6月龄幼蚌消化道前后端的出现频率差异显著(P<0.05),反映出较高的利用强度。上述结果可为突破饵料"瓶颈",建成标准化养殖背角无齿蚌实验动物种群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可为研究其他淡水经济蚌类的饵料藻类,以促进其人工繁育及资源恢复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角无齿蚌 幼蚌 食物组成 藻类
下载PDF
不同生长阶段背角无齿蚌对养殖池塘藻类的摄食选择特征 被引量:3
4
作者 苏彦平 陈修报 +2 位作者 刘洪波 武秀国 杨健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34-640,共7页
背角无齿蚌似nodontawoodiana)是我国淡水水体中分布很广的淡水双壳类软体动物之一,因其分布广、在湖泊中多营底栖生活,对污染物具较强耐受且可在体内富集,易采集等特点,可被用做评价湖泊污染的指示生物旺。
关键词 背角无齿蚌 不同生长阶段 饵料藻类 池塘藻相
下载PDF
大豆栽培技术提升策略分析
5
作者 王素琴 苏彦平 +1 位作者 李小芳 张文智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 2024年第6期0200-0203,共4页
本文在分析目前大豆栽培技术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大豆的种植价值、大豆种植技术的不足以及大豆种植技术需要改进的措施。旨在为提升大豆栽培技术以及提升生产效益提供相关理论指导,依据大豆的特点进行科学的种植模式,有利于提升生产效益... 本文在分析目前大豆栽培技术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大豆的种植价值、大豆种植技术的不足以及大豆种植技术需要改进的措施。旨在为提升大豆栽培技术以及提升生产效益提供相关理论指导,依据大豆的特点进行科学的种植模式,有利于提升生产效益,进而推动大豆生产的规模化,促进大豆高产高量,推进农业可持续性发展,以期为大豆种植与产量提高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栽培技术 生产效益
下载PDF
念珠藻葛仙米生理生化特性对不同低温胁迫的响应 被引量:2
6
作者 苏彦平 李敦海 +1 位作者 王坎 刘永定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10-314,共5页
研究了不同培养温度下对念珠藻葛仙米的生长和相关生理生化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温抑制葛仙米的生长,在2℃-5℃低温下其生长甚至完全停止;在10℃低温胁迫下,其生长延滞期变长,其后仍能保持正常生长。低温胁迫下,葛仙米光合系... 研究了不同培养温度下对念珠藻葛仙米的生长和相关生理生化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温抑制葛仙米的生长,在2℃-5℃低温下其生长甚至完全停止;在10℃低温胁迫下,其生长延滞期变长,其后仍能保持正常生长。低温胁迫下,葛仙米光合系统Ⅱ(PSⅡ)的光合效率(Fv/Fm)的变化趋势与生长曲线相似;细胞电解质渗透率在低温胁迫初期尚能保持比较低的水平,但随着时问延长而升高;可溶性糖和还原性糖含量的变化则随胁迫加剧有不同程度升高。可溶性蛋白含量则在低温下保持比较低的水平。这些结果表明,低温对葛仙米的生长和光合作用具有抑制作用,但葛仙米也表现出了一定的抵抗低温胁迫的能力,并通过调节细胞膜的渗透性、重新合成低温适应调节物质(如总糖和可溶性糖等)来减少低温伤害,从而适应低温胁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仙米 低温胁迫 电解质渗透率 可溶性糖 还原性糖 可溶性蛋白
下载PDF
背角无齿蚌养殖池塘中发生的假鱼腥藻隐形水华 被引量:1
7
作者 苏彦平 武秀国 +2 位作者 陈修报 刘洪波 杨健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33-234,共2页
2013年10月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南泉养殖基地标准化背角无齿蚌养殖池塘中发生以丝状蓝藻假鱼腥藻为绝对优势种的隐形水华。对该假鱼腥藻的主要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并测定了其生境水体的温度、p H值、溶氧量、电阻率、... 2013年10月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南泉养殖基地标准化背角无齿蚌养殖池塘中发生以丝状蓝藻假鱼腥藻为绝对优势种的隐形水华。对该假鱼腥藻的主要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并测定了其生境水体的温度、p H值、溶氧量、电阻率、电导率、总固溶物含量、浊度、透明度、盐度共9项理化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池塘 假鱼腥藻 隐形水华 蓝藻 形态特征
下载PDF
基于MSP430F149的多功能电力监测仪的设计
8
作者 苏彦平 安彬 +2 位作者 王可辉 刘涛 李红亮 《电子质量》 2013年第9期63-66,共4页
介绍了一种基于超低功耗单片机MSP430F149的多功能电网参数综合监测仪,系统采用电能计量专用芯片ATT7022B测量三相电网的各参数,并设计了外围硬件电路,包括采样调理电路、人机界面、实时时钟、串行通信及电源模块等。本设计校表采用与... 介绍了一种基于超低功耗单片机MSP430F149的多功能电网参数综合监测仪,系统采用电能计量专用芯片ATT7022B测量三相电网的各参数,并设计了外围硬件电路,包括采样调理电路、人机界面、实时时钟、串行通信及电源模块等。本设计校表采用与触摸屏相结合的软件校表,不需与上位机通信,在很大程度上简化了校表程序,校表精度也有较大提高。经实验测试,该监测仪具有高精度、低功耗、多功能和智能化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能质量监测 MSP430F149 ATT7022B 触摸屏 软件校表
下载PDF
长江水系3个湖泊中华绒蟹形态及元素“指纹”特征 被引量:25
9
作者 杨文斌 苏彦平 +2 位作者 刘洪波 杨健 徐跑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4-93,共10页
以江苏省长江水系3个不同湖泊(太湖、石臼湖和固城湖)产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群体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进行形态学和元素"指纹"特征的比较研究。基于16个组形态数据的框架测量及相应的逐步判别分析结果表明,虽然太... 以江苏省长江水系3个不同湖泊(太湖、石臼湖和固城湖)产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群体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进行形态学和元素"指纹"特征的比较研究。基于16个组形态数据的框架测量及相应的逐步判别分析结果表明,虽然太湖、石臼湖和固城湖产中华绒螯蟹3群体之间在形态学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且判别准确率分别为70%、90%和80%,但其差异程度尚未达到能够有效区分3个群体的水平。统一使用中华绒螯蟹第三步足作为标准试样,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测定了其中21种元素的含量和分布特征,其中Cr、Co、As、Se、Cd、Pb、Tl、Ag、Mo、Ni未检出。与形态判别结果不同的是,3湖泊产中华绒螯蟹第三步足元素含量和分布的总体差异极为显著,太湖、石臼湖和固城湖产中华绒螯蟹的判别准确率分别高达100%、80%和100%。这表明本研究所尝试的中华绒螯蟹第三步足元素"指纹"分析判别方法具有有效区别不同产地中华绒螯蟹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形态 元素“指纹” 原产地 判别分析
下载PDF
应用原生动物群落评价枯水期白洋淀的水质现状 被引量:22
10
作者 李凤超 沈韫芬 +3 位作者 刘存歧 管越强 苏彦平 贾宏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785-789,共5页
应用PFU微型生物群落监测方法,对长期处于低水位状态下的白洋淀水质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白洋淀水域受府河污水的影响,淀内的内源性污染,对原生动物群落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与20世纪90年代的资料相比,淀内中心区4个采样点原生动物... 应用PFU微型生物群落监测方法,对长期处于低水位状态下的白洋淀水质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白洋淀水域受府河污水的影响,淀内的内源性污染,对原生动物群落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与20世纪90年代的资料相比,淀内中心区4个采样点原生动物的群集种类数(1d)急剧下降,而丰度上升了1.28倍,表明内源性污染对白洋淀水质的影响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洋淀 原生动物群落 水质
下载PDF
不同污染背景生境中背角无齿蚌的重金属积累特征 被引量:11
11
作者 陈修报 苏彦平 +2 位作者 孙磊 刘洪波 杨健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60-1067,共8页
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南泉基地(无明显外源污染)、太湖梅梁湾(历史上污染较为严重)以及云南茈碧湖(高原洁净湖泊)生境中的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为对象,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ICP-MS)分析了蚌样软组织中15... 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南泉基地(无明显外源污染)、太湖梅梁湾(历史上污染较为严重)以及云南茈碧湖(高原洁净湖泊)生境中的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为对象,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ICP-MS)分析了蚌样软组织中15种重金属(Al、Cr、Mn、Fe、Co、Ni、Cu、Zn、As、Mo、Ag、Cd、Ba、Tl和Pb)的积累特征。结果表明:南泉基地养殖蚌中Al、Cr、Mn、Fe、Ni、Cu、Zn、As、Cd和Ba的含量显著低于梅梁湾野生蚌(P<0.05),茈碧湖野生蚌中Al、Mn、Ni、Cu、Zn、As、Cd、Ba和Pb的含量显著低于梅梁湾蚌样(P<0.05),但前者Mo和Tl的含量显著高于后者(P<0.05);南泉基地蚌样中Cr、Fe、Mo和Tl的含量显著低于茈碧湖蚌样(P<0.05),而Cu、As和Pb的含量显著高于后者(P<0.05)。梅梁湾、南泉基地和茈碧湖蚌的金属污染指数(MPI)分别为11.1、1.8和1.0,显示出南泉基地养殖蚌重金属总体污染水平很低,与生活于洁净水体茈碧湖中蚌的情况相近,而远低于采自太湖梅梁湾蚌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角无齿蚌 重金属 生物积累 监测 水环境
下载PDF
椭圆背角无齿蚌发育关键阶段形态结构以及寄生有效积温的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陈修报 杨健 +3 位作者 闻海波 刘洪波 赵颖 苏彦平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0-104,共5页
显微观察椭圆背角无齿蚌原肠胚期的受精卵、双壳期的钩介幼虫、成熟的钩介幼虫以及刚脱落稚贝的形态特征,并统计研究了钩介幼虫寄生在黄颡鱼鳃丝上发育到刚脱落稚贝过程的生物学零度和有效积温。结果表明:椭圆背角无齿蚌的钩介幼虫在常... 显微观察椭圆背角无齿蚌原肠胚期的受精卵、双壳期的钩介幼虫、成熟的钩介幼虫以及刚脱落稚贝的形态特征,并统计研究了钩介幼虫寄生在黄颡鱼鳃丝上发育到刚脱落稚贝过程的生物学零度和有效积温。结果表明:椭圆背角无齿蚌的钩介幼虫在常见淡水双壳类中属大型;钩介幼虫寄生发育到稚贝的生物学零度为8.89℃,有效积温为86.39℃·d;寄生前后,稚贝的壳长和铰合线长生长显著(P<0.01),壳高变化不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椭圆背角无齿蚌 钩介幼虫 寄生 稚贝 生物学零度 有效积温
下载PDF
东湖移殖背角无齿蚌中重金属的含量变化 被引量:12
13
作者 孙磊 陈修报 +3 位作者 苏彦平 刘洪波 倪乐意 杨健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03-208,共6页
贝类具有分布广泛、活动性差、对污染物耐受性强等特点被作为“生物指示物”,广泛用于监测水体中持久性污染物的背景[1],如著名的“贻贝观察[2]”(Mussel Watch)监测工作等。近年来进一步发展起来的“贝类移殖监测”的尝试由于具有将... 贝类具有分布广泛、活动性差、对污染物耐受性强等特点被作为“生物指示物”,广泛用于监测水体中持久性污染物的背景[1],如著名的“贻贝观察[2]”(Mussel Watch)监测工作等。近年来进一步发展起来的“贝类移殖监测”的尝试由于具有将贝移殖到待测地点[3]、免受水体理化(盐度等)条件的影响[4]、能够评价可控时间段内的污染情况等优点[3,5,6]逐渐受到了重视。2003年以来笔者研究室利用野生淡水背角无齿蚌系统进行了太湖重金属[7-9]的“淡水贝类观察”研究,成功证明了背角无齿蚌适于监测淡水中持久污染物的生物积累。然而由于野生背角无齿蚌有可能规格不一,污染背景的个体差异过大,甚至在某些待测水域已无法采样等不足,因此野外采样的监测受到了很大的限制。针对相关问题,笔者研究室近期应用人工繁育技术成功建立了“标准化”背角无齿蚌养殖种群。其个体具有亲本来源相同,污染背景相同且可控于低水平,大小规格相同等特点。此外,养殖的三角帆蚌个体还被移殖到太湖中进行了环境重金属监测的可行性研究[10]。本研究首次将“标准化”背角无齿蚌个体移殖到武汉市东湖水域,以期了解东湖中重金属污染的背景,以及探究重金属在背角无齿蚌体内生物积累的动态。东湖位于武汉东北部,面积32 km2,平均水深2.5 m[11],刘振东等研究发现东湖周围的人类活动是最主要重金属污染源,56%污染来自工业燃烧尘埃,东湖的主体湖区沉积物污染为轻度污染[12]。本研究拟将移殖到东湖的个体和作为对照无锡市南泉养殖基地养殖的同一批次的个体进行对照,通过定时采样分析体内重金属的含量差异来监测移殖对蚌个体重金属积累的空间和时间的变化特征,以期为今后大规模的野外移殖监测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角无齿蚌 重金属 生物积累 移殖 监测
下载PDF
移殖“标准化”背角无齿蚌监测五里湖重金属污染 被引量:12
14
作者 陈修报 苏彦平 +1 位作者 刘洪波 杨健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25-231,共7页
移殖生物因子相同、遗传质量稳定和污染本底值低的"标准化"背角无齿蚌至太湖五里湖,并以仍养殖在未受污染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南泉基地的同批蚌作为对照,每3个月回收蚌样,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ICP-MS)... 移殖生物因子相同、遗传质量稳定和污染本底值低的"标准化"背角无齿蚌至太湖五里湖,并以仍养殖在未受污染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南泉基地的同批蚌作为对照,每3个月回收蚌样,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ICP-MS)研究了重金属Al、Cr、Mn、Fe、Co、Ni、Cu、Zn、As、Mo、Ag、Cd、Ba、Tl和Pb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标准化"背角无齿蚌对重金属的积累与特定的季节/时间密切相关,在夏季的含量明显低于春季.移殖五里湖3个月蚌样中Mo和Tl的含量显著高于相应的对照组(P<0.05),而前者Ba的含量显著低于后者(P<0.05).移殖五里湖6个月蚌样中As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综合重金属污染指数(MPI)和我国及国际上的相关限量标准评价显示,五里湖和南泉基地水体中重金属的含量处于相同水平,重金属污染均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化”背角无齿蚌 移殖 生物监测 重金属 生物积累
下载PDF
背角无齿蚌组织中的元素分布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李威 杨健 +3 位作者 陈修报 赵颖 苏彦平 刘洪波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97-603,共7页
利用Agilent7500ce型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研究了18种元素(Na、Mg、K、Ca、Zn、Mn、Fe、Al、Cu、Cr、Co、Ni、As、Se、Mo、Ag、Tl、Pb)在背角无齿蚌5种组织(外套膜、闭壳肌、足、鳃和内脏团)中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总体上鳃中元素的浓... 利用Agilent7500ce型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研究了18种元素(Na、Mg、K、Ca、Zn、Mn、Fe、Al、Cu、Cr、Co、Ni、As、Se、Mo、Ag、Tl、Pb)在背角无齿蚌5种组织(外套膜、闭壳肌、足、鳃和内脏团)中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总体上鳃中元素的浓度最高,内脏团和外套膜次之,足和闭壳肌中较低。Ca、Mn、Mg、Zn、Al、Cu、Ni、As和Se9种元素浓度均在鳃中最高,Na在外套膜中浓度最高,K在足中浓度最高,Fe和Pb在内脏团中浓度最高。元素负荷量的绝大部分存在于重量较大的鳃和内脏团中,但近50%的Na却积累于外套膜、闭壳肌和足中。背角无齿蚌不同组织或器官对元素的积累具有明显的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角无齿蚌 元素 组织 浓度 负荷量
下载PDF
镉对“标准化”背角无齿蚌的急性毒性及脂质过氧化和DNA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9
16
作者 陈修报 刘洪波 +2 位作者 苏彦平 姜涛 杨健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960-1967,共8页
为了探究"淡水贝类观察"研究体系的专用指示生物"标准化"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对镉(Cd^(2+))的毒性效应,研究了Cd^(2+)对钩介幼虫(<24 h,平均壳长0.25 mm)、稚蚌(<5 d,平均壳长0.27 mm)和幼蚌(6 mon... 为了探究"淡水贝类观察"研究体系的专用指示生物"标准化"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对镉(Cd^(2+))的毒性效应,研究了Cd^(2+)对钩介幼虫(<24 h,平均壳长0.25 mm)、稚蚌(<5 d,平均壳长0.27 mm)和幼蚌(6 months,平均壳长50 mm)的急性毒性,并针对Cd^(2+)积累的靶器官——鳃,分析了幼蚌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成蚌(48 months,平均壳长85 mm)DNA损伤(OTM)对Cd^(2+)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Cd^(2+)对钩介幼虫24 h半效应浓度(EC50)为0.001 8 mg·L^(-1),对稚蚌和幼蚌96 h EC50分别为0.004 7、4.5 mg·L^(-1);Cd^(2+)浓度0.05 mg·L^(-1)和0.5 mg·L^(-1)暴露组MDA含量随时间延长呈降低的趋势,MDA含量变化与Cd^(2+)浓度之间不相关(P>0.05);OTM随暴露时间的延长呈升高的趋势,OTM变化和Cd^(2+)浓度之间表现为显著的线性正相关(P<0.05)。研究认为,钩介幼虫和稚蚌有作为Cd^(2+)的灵敏受试物种的潜力,幼蚌和成蚌适于Cd^(2+)污染的监测与评价,OTM可作为Cd^(2+)污染预警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化”背角无齿蚌 生活史阶段 急性毒性 生物标志物
下载PDF
不同/相同水系中华绒螯蟹元素“指纹”的产地差异性 被引量:14
17
作者 赵鉴 苏彦平 +2 位作者 刘洪波 陈修报 杨健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253-1260,共8页
为了开发有效的中华绒螯蟹产地判别技术,本试验以辽河水系和长江水系4个不同产地(盘锦、洪泽湖、兴化和梁子湖)的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为研究对象,统一使用第三步足为试样,研究了Na、Mg、Al、K、Ca、Mn、Fe、Cu、Zn、Sr、Ba... 为了开发有效的中华绒螯蟹产地判别技术,本试验以辽河水系和长江水系4个不同产地(盘锦、洪泽湖、兴化和梁子湖)的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为研究对象,统一使用第三步足为试样,研究了Na、Mg、Al、K、Ca、Mn、Fe、Cu、Zn、Sr、Ba、Tl等12种元素"指纹"的产地差异性。结果显示,4个产地中华绒螯蟹间Na、Mg、Al、K、Mn、Fe、Cu、Sr、Ba、Tl含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主成分分析显示出与各产地关联较大的元素分别为:盘锦,Fe、Mn、Al、Na、Cu、Ba、Zn和K;洪泽湖,Mg、Sr和Tl;兴化,Ca、Mg、Sr、Tl、K和Zn;梁子湖,Fe、Mn、Al、Na、Cu、Ba。判别分析所得到的4产地正确判别率达100%。本研究进一步证实了"元素"指纹对不同/相同水系中华绒螯蟹产地判别均具有实用潜力,为今后的大范围应用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元素“指纹” 产地差异 主成分分析 判别分析
下载PDF
微量元素对水华发生、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15
18
作者 李威 杨健 +1 位作者 刘洪波 苏彦平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4-79,共6页
微量元素作为藻类营养因子的一部分,对藻类生长具有重要作用,而藻类(特别是微囊藻)的大量增长则会造成"水华"现象。本文综述了各种微量元素对水华藻类生长的影响及其影响机理,进而得出结论:微量元素对水华藻类的生长影响趋势... 微量元素作为藻类营养因子的一部分,对藻类生长具有重要作用,而藻类(特别是微囊藻)的大量增长则会造成"水华"现象。本文综述了各种微量元素对水华藻类生长的影响及其影响机理,进而得出结论:微量元素对水华藻类的生长影响趋势为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而藻类对微量元素有一定的富集作用;在微量元素中,铁元素对水华的发生、发展至为重要,在某种情况下有可能成为水华发生、发展的限制因子;其他元素(如稀土元素和重金属元素等)在水华发生、发展中则起辅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元素 水华 发生 发展 影响
下载PDF
197例HBsAg携带者转归调查 被引量:9
19
作者 龚晓红 王富珍 +8 位作者 李辉 刘立荣 张海艳 韩庆英 孙晓云 王化勇 苏彦平 王晨 唐耀武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252-1253,共2页
目的了解HBsAg携带者的转归情况。方法对HBsAg携带者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和血清学检测,了解HBsAg携带者发生阴转及转化为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甚至死亡的情况。结果对197名HBsAg携带者进行8年以上的回顾性调查,调查对象平均年龄46.... 目的了解HBsAg携带者的转归情况。方法对HBsAg携带者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和血清学检测,了解HBsAg携带者发生阴转及转化为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甚至死亡的情况。结果对197名HBsAg携带者进行8年以上的回顾性调查,调查对象平均年龄46.2岁,回顾调查年限8~34年。在此期间2例发生HBsAg阴转;发生乙型肝炎33例、肝硬化9例,肝癌10例;死亡11例,其中9例死于肝癌,2例死于肝硬化;男性发生乙型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的男性比例(39/103)远远大于女性(13/94)(X^2=14.61,P〈0.05)。结论HBsAg携带者发生阴转的机率较小,应定期进行体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肝炎 乙型肝炎 HBSAG携带者 转归
下载PDF
不同水域条件下中华绒螯蟹的形态和元素分布 被引量:13
20
作者 杨健 邱楚雯 +1 位作者 苏彦平 刘洪波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87-191,共5页
以江苏省阳澄湖、滆湖、长荡湖和江西省军山湖产的中华绒螯蟹为对象,对其形态和第三步足元素积累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基于17个形态数据的框架测量结果的多元统计分析表明,不同产地的中华绒螯蟹个体形态学差异不显著,很难作为不同水域... 以江苏省阳澄湖、滆湖、长荡湖和江西省军山湖产的中华绒螯蟹为对象,对其形态和第三步足元素积累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基于17个形态数据的框架测量结果的多元统计分析表明,不同产地的中华绒螯蟹个体形态学差异不显著,很难作为不同水域产地的判别依据。但不同产地中华绒螯蟹第三步足元素积累类型的研究结果显示,检出的12种元素的环境"指纹"特征极显著,产地间判别的准确率可达100%,具有可区别不同水域产中华绒螯蟹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形态 元素 水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