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ALE-TFs构建方法的建立及优化
1
作者 王媛媛 苏攀柯 +1 位作者 黄爱龙 胡接力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2079-2083,共5页
目的在传统方案的基础上建立一种经济有效且易于操作的类转录激活效应子转录因子(TALE-TFs)的构建和功能检测方案。方法采用基于PCR的Golden gate克隆法分别尝试构建类转录激活效应物(TALEs)的六聚体、五聚体、四聚体和三聚体,比较构建... 目的在传统方案的基础上建立一种经济有效且易于操作的类转录激活效应子转录因子(TALE-TFs)的构建和功能检测方案。方法采用基于PCR的Golden gate克隆法分别尝试构建类转录激活效应物(TALEs)的六聚体、五聚体、四聚体和三聚体,比较构建结果,选择最优效果方案进行TALE-TFs的构建。采用片段置换反应(FSR)构建了含有TALE-TFs结合片段的RFP质粒pminCMV,并与TALE-TFs进行共转染,观察红色荧光验证TALE-TFs的转录活性。结果 TALEs中所含的串联重复模块越少,获得的构建产物越多。共转染时,TALE-TFs使得pminCMV成功启动表达。结论该研究为不同条件下实验方案的选择提供了依据,并利用含有TALE-TF结合片段和红色荧光的质粒建立了快捷直观的转录活性验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转录激活效应物 质粒构建 转录 转染
下载PDF
再生障碍性贫血模型建立及鉴定 被引量:1
2
作者 苏攀柯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7年第15期2694-2696,共3页
目的建立及鉴定再生障碍性贫血模型。方法再生障碍性贫血动物模型的建立:雌性SD大鼠,体质量200~250 g,清洁级,共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10只。模型组腹腔注射5-氟尿嘧啶150 mg/kg后的第5天,采用白消安(马利兰片)蒸馏水悬液15... 目的建立及鉴定再生障碍性贫血模型。方法再生障碍性贫血动物模型的建立:雌性SD大鼠,体质量200~250 g,清洁级,共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10只。模型组腹腔注射5-氟尿嘧啶150 mg/kg后的第5天,采用白消安(马利兰片)蒸馏水悬液15 mg/kg灌胃,每周1次,连续3周。分别采用生化仪检测对照组和模型组血液中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及红细胞压积;取死亡动物和定期处死动物的股骨制作骨髓涂片,采用联合用药的方案,建立大鼠造血干细胞衰竭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模型。结果再障动物模型建立成功,模型组骨髓涂片示脂肪化明显,骨髓增生程度降低,血常规结果提示造血细胞减少,非造血细胞增多,各项血常规指标下降明显,符合再障的实验室诊断特点。结论本实验成功建立了SD大鼠再障模型,为干细胞治疗再障的实验研究及药物筛选、药物作用机制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比较理想的动物病理模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动物模型 5-氟尿嘧啶 白消安 骨髓象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的中医药与反流性食管炎的研究现状分析
3
作者 苏攀柯 李靖娜 +1 位作者 耿秀娟 陈璐璐 《食管疾病》 2024年第4期283-287,共5页
目的分析我国关于中医药与反流性食管炎的研究现状及趋势。方法以“反流性食管炎”为主题词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时间范围为1979年至2024年6月,共获得文献7452篇。运用Citespace软件生成作者、机构、关键词等可视化图谱。结果经筛选... 目的分析我国关于中医药与反流性食管炎的研究现状及趋势。方法以“反流性食管炎”为主题词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时间范围为1979年至2024年6月,共获得文献7452篇。运用Citespace软件生成作者、机构、关键词等可视化图谱。结果经筛选去重等共纳入文献1639篇,发文量在2010年达到发文高峰。作者聚类分析和发文机构可视化图谱结果显示,作者及机构间的合租并不紧密;关键词可视化分析提示,研究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一是中医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观察;二是名医经验、中西医结合和数据挖掘等治疗方案研究;三是中医药治疗的作用机制研究。结论对中医药治疗方案进行数据挖掘,生成新的作用靶点明确的治疗方剂是未来的研究热点和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流性食管炎 中医药 文献计量学分析 发展趋势
下载PDF
癌-睾丸抗原LEMD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功能初探
4
作者 李海可 苏攀柯 +2 位作者 马静 王文娟 许丹阳 《现代免疫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93-200,共8页
为探讨癌-睾丸抗原LEMD1(LEM domain containing 1)在乳腺癌(breast cancer,BC)中的表达及其对疾病预后的价值,探究LEMD1在BC中发挥的生物学功能及作用机制,采用组织芯片结合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检测BC组织中LEMD1的表达... 为探讨癌-睾丸抗原LEMD1(LEM domain containing 1)在乳腺癌(breast cancer,BC)中的表达及其对疾病预后的价值,探究LEMD1在BC中发挥的生物学功能及作用机制,采用组织芯片结合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检测BC组织中LEMD1的表达,Kaplan-Meier法分析LEMD1表达与BC患者生存时间的相关性;构建LEMD1过表达及敲减慢病毒载体,分别感染人BC细胞MDA-MB-468(低表达LEMD1)和MCF-7(中表达LEMD1);通过CCK-8、Transwell侵袭迁移及TUNEL凋亡等实验探讨LEMD1过表达、敲减对人BC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PI3K/AKT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LEMD1在BC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95.86%;生存分析显示,LEMD1高表达患者较低表达患者预后更差[风险比(hazard ratio,HR)=3.162,95%CI:1.748~5.721,P=0.0007]。体外功能实验显示,过表达LEMD1可显著促进MDA-MB-468细胞的生长增殖与迁移侵袭能力(均P<0.01),而敲减MCF-7细胞中内源性LEMD1后细胞的生长增殖、体外迁移侵袭能力被显著抑制,肿瘤细胞凋亡增加(均P<0.01)。Western blotting证实LEMD1过表达可显著上调PI3K、AKT及其磷酸化蛋白的表达(均P<0.01),而LEMD1敲减后PI3K、AKT及相应磷酸化蛋白的表达显著下调(均P<0.01,P<0.05)。由此,LEMD1在BC中表达升高,可作为BC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LEMD1在调控BC细胞生长和侵袭迁移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可能与其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睾丸抗原LEMD1 乳腺癌 预后 生物学功能 机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